家庭教育课程表
A. 家长如何为班级做贡献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学校为什么需要家长的资源。
我们很幸运,遇上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学校转型。
传统的工业时代的学校对资源的要求非常简单,统一的教材、知识,标准化的教室、考试,老师只要当好知识的搬运工,把书本里的知识运送到孩子的头脑里就好,然后再通过分数高低考核孩子掌握得怎么样。
但现在,像这样加工厂、流水线式的学校显然无法适应孩子的未来了,尤其是小学,需要不断扩大孩子的学习半径,设计孩子的深度体验,让他们在真实社会情境中解决问题。
这样的变化让学校无法关起门来办学,获得更多的资源就成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你想想,小时候自己的学习需要什么资源?遇到一位上课有意思,能让你考试得高分的老师就是最大的资源了。
但是今天,为什么学校要设开放日?就是想邀请家长去实地看一下学校的资源有多丰富。
有些学校甚至还有STEM教室,艺术空间、击剑、滑雪等课程。看到这些,你肯定会觉得“这学校真不错”。这就是资源的力量。
那么,一系列问题就又来了:资源在哪里?怎么获取资源?
这么一来,学校的日常办学就很容易进入一条资源竞争轨道。
比如你知道了学校正在创设不同的空间,来满足孩子多方面的学习需求,像读书空间、表演空间、科学学习空间。但对学校来说,这些都是新项目,没有太多的经验。
那你可以在家里创造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区域,然后把这个空间的规划权交给孩子,怎么安排课程表?怎么设计主题活动?空间里摆什么?怎么调整更合理?
在这个规划的过程中,孩子有什么好的发现和创意,你可以鼓励他用图片、视频等做成一个多媒体小课件,发给老师参考。
或者留心孩子不同学科的学习进展,提供不同角度的学习资料。
比如翻看孩子的语文书,了解到他两周以后要学习课文《看云识天气》,你可以主动收集一些背景资料,视频的、音频的、动画的,甚至是自己抓拍到的有意思的照片,然后提供给老师。
举手之劳的一次发送,就能让全班孩子受益,老师也能感受到你对孩子学习的关注和用心。
你还可以通过留意孩子学习环境的变化,发现学校的真实需求。
比如,我认识一个家庭,父母都是卖拉面的,他们每次等孩子放学时,总会留意一下学校的宣传栏。
有一次,他们发现为了迎接上级检查,宣传栏里展示了学校各式丰富的课程。回到家,他们对孩子说,你能不能把平时爸爸妈妈教你拉面的过程教给其他小伙伴呢?孩子马上撸起袖子展示起来。爸爸妈妈拍了几张照片,又让孩子画了几幅做拉面步骤的漫画。第二天他们让孩子把这些带到学校问问老师,是不是可以教更多的孩子学做拉面。
今天,这所小学的拉面课程已经成了学校的特色课程。我想,比这个课程更重要的是,家长这份用心对孩子的影响。
其实,对于“家长参与学校工作”这件事,你更需要问问自己,是不甘落后,给孩子争个面子,还是为了帮助孩子找到动力开关?如果是后者,你肯定能找到自己适合的参与方式,而这种方式也一定是学校和孩子都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