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根基课程
㈠ 幼儿园想以“根基教育”为办园主线,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请专家赐教!
碰到孩子问某来字怎么写,倒不如鼓励自孩子“你不是会查字典吗?先查查看,再来告诉爸爸(妈妈)。”(这样的引导,孩子会欣然去查字典)。这样不仅省却了家长的许多时间,更重要的培养了孩子的自己动手获取知识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孩子们跳一跳,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自信心。
㈡ 幼儿园综合艺术活动的内容选择以什么为根基
现在大环境不好,竞争还激烈,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找出家长关心有附加值的艺术类别进行活动,比如舞台剧等,同时采取微信营销扩大宣传面,昵称wx给成熟方案
㈢ 我想问一下,关于幼儿园课程的一些相关问题
一、根基性:幼儿园课程的性质定位 幼儿园课程的独特性,最重要的是体现在“根基性”这一性质定位上。 第 一,幼儿园课程改革要服从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原则和基本要求,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支流和支撑。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呈现着以下特点: 首先,要构建一个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的新体系。...体系的构建必然是一次根本性变革和全面建设,因此,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教材的更新换代,也不仅仅是课程标准的研制,而是从培养目标到课程功能、课程结构等具体目标,以及课程管理政策、教师的课程准备等方面的全方位改革。首先要确定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中,要把培养学生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革命传统和现代意识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要求培养的学生是优秀的世界公民并且是永远的中国人,“现代传统”将成为教育追求的目标。还要重视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这就要求在基础教育阶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为学生构建合理的、良好的素质结构。培养目标还第一次把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列入其中,这就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以上这些也应该是幼儿发展的要求,应当成为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新课题。 其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六个方面规定了具体目标。一是课程功能。既要关注知识与技能,也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更要关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二是课程结构。强调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三是课程的内容。要更加关注学生生活的经验、兴趣和需要。要与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科技的发展相结合,让生活进入课程,进入课堂;四是课程实施。要指导和帮助学生构建学习方式,既要提倡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又要关注学习方式的个性化;五是课程评价。它不仅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杠杆。要确立“课程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促进”等一些基本理念;六是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更多的是管理上的意义地方相学校分享课程管理权限,为地方和学校留出更多的课程空间。有空间才可能有课程的多样性,多样才会有选择,有选择才能有发展。 此外,课程改革是一个民主参与、开放的过程,它越来越需要各方面专家、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参与。课程决策的民主和开放必然带来各种思想、观念的碰撞,必然拓宽课程视野、使课程更加贴近教育实际,更加符合未来的发展。幼儿园的课程改革在某种意义上应该“跳出”幼儿教育的圈子,从更广阔的视点来审视幼儿园的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是先实验后推广。课程改革是行政行为,更是一项严肃的科学研究和试验:课程规划和设计是研究的过程,课程的实施是实验的过程;真正的课程是在校园里发生的,是在研究和实验中发展的,也是在实验中得到论证和检验的;实验的过程也是教师课程准备的过程,是教师课程能力和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 总之,要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原则和要求来指导幼儿园的课程改革,使幼儿园的课程改革真正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 二,幼儿园课程是非义务教育课程。幼儿教育不具有义务性、强制性、因而它更具有灵活性、丰富性。这不仅表现在办园体制和管理体制上,也表现在课程上不仅表现在课程的内容上、也表现在课程模式上。 文化是课程的母体。课程凝炼和发展着文化。课程改革的过程实质上是构建文化、发展文化的过程。但是,长期以来,课程只是一种工具,而没有真正成为课程文化。课程文化有法定的,更多的是师生共同构建的,因而有着更广阔的文化构建空间,更可能体现文化的丰富性和发展性。再者,由于幼儿教育的非义务性,因此可以更灵活地引导师生在生活中、对话中学习文化,构建幼儿园课程文化。 第 三,幼儿园的课程是终身教育的根基性课程。随着终身教育理念和框架的建立,基础教育将会随之发生许多变化,甚至是根本性的变革。终身教育不仅影响中小学教育,也影响着幼儿教育,使得幼儿园课程的根基性更为突出。根基性课程是一种“草根性”课程,它需要土壤、水分、阳光和各种营养,同时会在土壤里蔓延、伸展,更显生机、活力,更具发展性。根基性课程的目标将会从幼儿发展的特点出发,着力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愿望、态度和能力。和过去相比,根基性的内涵也将会发生一些变化。比如,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将会成为幼儿发展的根基,即使是知识与技能也必定会有新的变化。在终身教育的理念指导下,根基性课程还要求对基础和发展的关系,对基础和创新的关系有新的认识和做法。过去,我们总是认为,要先打好基础,然后才能发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种基础和发展、创新的简单的线性联系,既阻碍着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又阻碍学生“基础”的广度和深度。帮助儿童打基础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规范的过程,还应该是一个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过程。 二、综合: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和组织的基本原理 课程结构和内容的综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课程的综合,年龄段越低综合性越强。幼儿园课程更要加强综合性,应以综合课程为主,以综合为组织的基本原理。 如何认识幼儿园课程综合的意义?联系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它的意义表现为:一是减少课程门类,精简不必要的重复的课程内容,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二是可以比较好地解决知识发展的无限性和学校教育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主动地应答科学技术发展和时代进步对幼儿教育的新要求;三是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教学过程中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课程从不同学科、不同层面上的综合,实际上是指导教师,进而指导幼儿去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四是课程的综合可以指导和帮助幼儿从小去完整地观察、认识世界,进而去把握整个世界。世界本来就是一个整体,各种事物间本来就是彼此联系的。正如恩格斯所说,假如我们把一个活人分解成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只能算做一具死尸。 “综合”究竟是什么?它不仅仅是方法、手段,更是一种观念、是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因此,增强幼儿园课程的综合性,不仅是课程专家、教育行政部门的任务,也是每一个幼儿园、教师的任务。每个教师都应该用综合的观念来指导自己课程的设计和试验。综合的理念确立了,教师就能自觉地进行各种层次、途径和形式的综合。课程的综合性才会真正得到落实。 幼儿园的课程以五个领域来呈现和组织.这给课程的综合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和灵活性。幼儿园课程综合的内容包括课程内部诸因素间的综合,各个领域间的综合,课程和课程以外的综合。当前,在领域内的综合上已取得进展,应着力研究和解决课程与生活的综合,形成大综合的大课程。 三、提升理念: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最高境界 教育理念是只无形的“手”,它的的确确存在于管理之中,存在于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推动着我们,甚至在驾驭我们。问题是,我们有没有找到这只“手”,有没有去建设好这只“手”,有没有充分发挥这只“手”的积极作用。幼儿园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取决于我们有没有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理念是否得到了提升。因此,要把教育思想转变、观念更新放在课程改革的首位,并贯穿在整个课程改革的过程中。 首先,要提升幼儿园课程改革发展的理念。课程到底是什么?有关课程的定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认为,对课程的理解应该回到课程原来的意义上去。课程原来的意义是“跑道”。对于“跑道”的理解,如果侧重于“道”我们就会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