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课程 » 新课程教材体系解读

新课程教材体系解读

发布时间: 2021-01-21 08:55:16

『壹』 1、本教材“新教材疑难问题研究与解决” 从那几大块来解读对教育改革的理解与认识

1、本教材“新教材疑难问题研究与解决” 从那几大块来解读对教育改革的理解与认识?

答:一、 现代生物新教师的前沿性教育理念

二、从知识更新的角度来解读生物新课标

三、生物新教材的分析、生物学科知识的更新及其把握的具体策略

四、生物新课程的知识更新与教学资源拓展策略

2、初中生物科学探究一般包括那几个过程?

答: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这六个过程。

3、新课标以“人与生物圈”作为课程体系的主线而展开的10个一级主题是什么?

答:主题一:科学探究

主题二:认识生命

主题三: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主题四: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主题五:生物圈中的人

主题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主题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主题八:生物的多样性

主题九:生物技术

主题十:健康地生活

4、新课标中绿色植物这部分涵盖哪些基本内容?你现在使用的教材这部分内容有什么特点?

答:本部分的内容一般都包括绿色植物的生活方式(重点)、类群及其与生物圈的生态联系等几部分。河北少儿版分为种子萌发、水分吸收、芽的发育、过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和植物与生物圈几大部分。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比较多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但有些知识点却过细、过深,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障碍。

5、对于生物教学有哪些方面的教学资源可以利用?

答:生物教学资源是指那些可以提供给学习者使用、帮助和促进他们学习的信息、技术和环境。教学信息即教学信息的来源或指一切对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可供教学利用的一切事物(物质或精神的、校内或校外的、有形或无形的)均可说是教学资源。包括有校内教学资源、校外教学资源、自然性的生物教学资源、社会性生物教学资源、文字性生物资源、实物性生物资源、活动性生物资源与信息性生物资源、人类资源和非人类资源等等。

『贰』 如何正确解读教材

一、教材是什么?教材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依据,是“课程标准”目标的具体体现,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和学的凭借,是教学过程的支架,因此语文教学要围绕语文教材进行。二、教材解读的范围教材解读不再是狭义地对教材内容的解读,而是对学生发展和学校社会背景下的整体解读,这样才可以把握教学设计的方向。现代教材解读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教学环境分析、课程目标的设置、课程内容的组织、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解读,对教学环境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教学环境分析是指各校内部、外部的环境分析。其中,学校内部环境分析主要包括本校学生、师资、学校条件等的分析;学校外部环境分析主要包括有关村社、信息、学校周边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的分析。教学是针对本校、本年级、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的,每所学校所处的环境各有不同。进行教材分析时,不能单纯从教材出发,首先进行学校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学校内外环境的分析越客观、越准确,对我们的教材解读就越有帮助。这样,不仅对教学背景有了准确的把握,并且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为整合教材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怎样解读教材?(一)教材解读的内容1.弄清教材对“课标”要求的具体体现。2.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3.把握教材的特点。4.明确教材的教学目标。5.清楚教材中的重点、难点。6.解决教材疑点、疑难。(二)教材解读的形式1.名师解读。充分发挥名教师的引领作用。2.教师个体解读。体现个性化的理解。3.备课组或教研组集体解读。搭建交流的平台。(三)教材解读的层面1.整体解读。教材整体解读。从整体上对教材进行把握,包括学段教材解读、全册教材解读、整套教材的编排特点、整体安排等。2.单元解读。领会单元安排特点和要求。3.课文解读。包括课文、注释、插图、课后思考等。(四)教材解读的途径解读教材要“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与编者对话”。要想一想“文本究竟说了什么?”、“文本想要说什么?”“文本能够说什么?”、“文本应该说什么?”1.与作者对话。实现与作者的对话就是要理解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要表达什么样思想情感,要传达什么样的信息。弄清作者“想要说什么?”也就是说,之所以作者这样表达,背后一定有一些相关的因素;之所以这样描写,一定有相关的背景。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到作者个人生平、历史背景怎样,当时有些什么思想,做到“知人论世”,只有做到与作者的对话才能实现对文本的准确解读。同时还要学习作者其它相关作品,了解作者的作品风格等。2.与文本对话。教师细读文本是教材解读的重要前提,一篇课文不管以前有没有读过,有没有教过,都应该细细地读上几遍,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课堂上师生对话很大程度上就是教师对文本的理解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之间的对话与碰撞。教师对文本的解读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深度,教师对本文解读的独特性行影响着学生思想的发展。《论语》只有区区几万字,可是根据台湾著名哲学教授傅佩荣先生考证,历代以来,至少有四百多家注解,原文每一句话都有五六种解法,而且每一种讲法都有道理。这就是说,《论语》的每一句话都是有生命的,他能够透过不同时代研究者的心得开枝散叶、繁衍生息。可见,不同的人读同一本书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特别是人文方面的书,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品一旦发表,就好比婴儿离开母体,好不好看,评价全在别人。有时还会出现“过度阐释”——连作者都没有想到的,却被人家解读的五花八门。其实也正是丰富的“解释”让成其为经典。不过在理解文本时,我们必须要表明自己的立场,怎样的解读才是恰当的、正确的,我们的解读即使已脱离作者的意图,也要有自己的东西。我要提醒大家一点,教材拿来后,首先要自己读,要不断的大声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我看到一些教师教材拿到手里,文章还没有怎么读,就忙着找资料,看教参,上网搜寻各种教案设计,可谓舍本逐末。3.与编者对话教者要与编者对话,只有与教材编者对话,才能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选编编写意图对于老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明白了选编意图,我们才能将课文定好“位”。只有与教材编者对话,才能确定正确的教学目标。任何一篇文章,置于特定的学段、特定的单元,有着它的作用与理由。而这又是你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明确了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你就能确定教学目标,逐步实施你的教学。实现与编者对话需做到通读教材,领会全册教材的训练体系。教材编写有其很强的系统性,知识积累和训练都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呈螺旋式上升的。这个系统在课标和参考用书上可以找到相应的阐述。教师把握住了教材知识的系统性,就先等于抓住了教材的根本,授课时就知道哪些知识应该讲,应讲透,应拓展,应延伸,上课就不会无所适从,而是有的放矢,讲为学用。四、教材解读的一般步骤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的事物或现象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中。反映在教材解读上,就是要充分校本化地解读、处理教材。教材解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选择适合本校、本年级甚至本班学生的教学。一般来说,解读教材应从解读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入手,解读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挖掘教材的科学方法、能力培养、思想教育因素,知道工具性、人文性在语文教材中的体现,分析教材中的学习心理问题,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案或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其基本步骤可概括为“五读”。(一)语文课程标准――研读课标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纲领性文件,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的依据。它详细规定了课程的性质、任务、教学目标等。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是中心校还是村小,课堂教学都要受课程标准的指导,因此,在解读教材时应以课标为依据,以课标的要求为目的。认真研读课标是教师正确进行教材解读的前提。(二)有关资料――泛读,明确课程的地位和任务所谓泛读,指在进行教材解读时,阅读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教学参考书、语文教材、与教材有关的报刊杂志等,所谓厚积薄发就是这个道理。目前,各中心校的图书室也初具规模,基本建成,各类图书资料上万册,还有各种光盘及东北师范大学远程教育中心上网卡供广大村小教师查阅学习。各村小还有中央远程教育模式资源供大家学习。(一)要通过这些资料的阅读,明确语文教材在整个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任务,明确语文知识在各个教学阶段“螺旋式”上升的情况。 如:小学生写字要求的螺旋式上升(铅笔、钢笔、软笔),语文工具性体现出来的螺旋式上升(口语交际、写一段话、写一篇短文、写一篇完整的文章、写一篇有一定中心且有一定文采的文章)。(二)要明确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如:品德课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与语文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美术课中的美育与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培养学生懂得美和欣赏美的要求;又如:《腊八粥》《会飞的蒲公英》《穷人》《植物妈妈有办法》《藏羚羊的跪拜》《网上呼救》等课文涉及到方方面面,有些内容对村小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这就更需要村小教师进行广泛阅读。通过泛读,教师深入了解了课程标准,使教材解读既按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全面深入地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落实小学语文教学的各项目标。通过泛读,教师了解了更低年级和更高年级语文教材的内容,为本阶段的语文教学选择一个恰当的起点,实现与前一阶段和后一阶段教学内容的顺利衔接。通过泛读,教师了解了语文、数学、品德、综合实践、科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相关学科的内容和进度安排,就可以更好地确定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地安排语文教学内容的次序,选择合适的语文习题。如:有的村小教师经过泛读,发现语文第一单元与品德第一单元就有相通之处,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了学科整合。(三)整个教材――通读,对教材有一个总体认识所谓通读,是指教师阅读所教全部小学语文教材。它不要求对教材的细节进行研究,而是通过对全部教材的阅读,了解整个教材的基本内容、知识体系、结构特点以及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搞清楚教材内容是怎样循序渐进地加以组织的,并结合课程标准的精神,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内容选取、程度要求、风格特点等。通读教材,对教材的体系结构、地位作用、文字内容、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整体了解。只有全面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才能掌握教材的技能体系,才能弄清教材要实现的目标,才有利于分析、处理教材。教师熟悉了教材的体系结构和目标定位,教学设计时就可以前后照应、整合内容、反复渗透,就容易串起教材的线索

『叁』 新课程 新教材 新理念

新课程 新教材 新理念

——对新教材的认识和体会

江苏省江阴市中小学教研室 张 洁

我市作为国家级课改实验区之一,从2002年秋季起,义务教育阶段的起始年级、起始学科的教学全部使用新教材。这标志着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已在我市拉开序幕。作为课程改革重要的载体——教材,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经过一学年来的使用,我们认为新教材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从“生物”到“生物学”,体现了学科名称的规范性

拿到新教材,给我们生物学科教师最先的感受是教材名称发生了变化。沿用了几十年的“生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生物学”。尽管只是一字之差,却体现了新教材在语言文字的使用上更加规范,这既为生物学科正了名,也有利于学生从科学的高度来认识、了解和学习生物学知识。

二、形式活泼、图文并茂、文字优美,突出了教材的教育性

教材在编写和设计上突出教育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新教材给学生带来的惊喜,首先是那精美的印装。充满高雅艺术魅力的封面设计,色彩艳丽、精彩纷呈的彩版印刷,图文并茂、彩图相伴的教材内容,如磁铁般地吸引着充满童心的初中学生,充分发挥了图片在提供信息和激发兴趣方面的独特功能。

其次,在语言文字方面,特别是引言部分少了些以往呆板的陈述,多了些温馨的提示和启发。如:“相信你一定认识不少生物。你能说出这些生物共同的特征吗?你又是怎样将两种不同的生物区分开来的?”(第一单元第一章引言。)“‘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天来了,湖水、江水都泛起绿色。这是为什么呢?”(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引言。)“‘地球,我的母亲,我过去,现在,未来,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我要怎样才能报答你的深恩?’这深情而富有哲理的诗句,让人感动,更启迪我们对人和地球关系的思考”(第四单元引言。)……优美的文字,亲切的语言,拉近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突破“学科中心”,教学内容的选择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发展性

(一)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新教材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教材的编写彻底抛弃了从低等到高等分门别类讲述动植物形态、结构和生理的传统学科体系,打破了过去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局限,大大减少了知识内容的分量,针对学生发展的需要和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精选了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既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又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科课程应首先服务于学生发展的理念。

(二)基本技能的训练突出了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以往,一提到基本技能,教师首先想到的是显微镜的操作使用、临时装片的制作、动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等学科实验操作技能。而纵观新教材七年级上、下册专门安排的14个技能训练内容(见表1),我们可以发现,新教材在确定基本技能时,考虑更多的不是生物学科的基本实验技能,而是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密切相关的技能,是学生掌握了这些基本技能对他们科学素养的提高有什么价值,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表1 技能训练内容安排

四、活动栏目丰富多彩,突出学科的实践性、教学的活动性

在新教材中,最突出的一个新生事物就是“探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从新教材七年级上、下册中所设计的探究活动来看,不仅内容丰富(共有13个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见表2),而且由于探究内容和侧重点的不同,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探究技能的训练也相当全面。例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侧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以及用实验法完成探究时应注意的两个关键问题——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而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则侧重于训练测量的方法和处理数据的技能。

此外,新教材还设立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栏目,如“观察与思考”“实验”“资料分析”“调查”“演示实验”“模拟制作”“进一步探究”“课外实践”“设计”和“技能训练”等。通过这些活动栏目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在科学方法和探究技能方面得到科学规范的训练,而且可以让学生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表2 探究活动内容安排

五、加强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突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交融性

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在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方面,做了进一步的加强。一是进一步扩大了与其他理科学科之间的联系。例如,在“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中就涉及了化学中的“分子”“原子”“无机物”和“有机物”等概念;在“水影响植物的分布”的教学中,涉及了“降雨量”“年平均气温”“无霜期”等地理学上的名词;“测定某种食物中的测量”中则涉及了与物理学有关能量方面的知识;“解读实验数据和曲线图”则需要数学方法为基础;等等。二是在加强与文科知识学习的联系、渗透人文精神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如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89页设立了“生物学与文学”栏目——“寄予植物的情怀”,优美的诗句,诗一般的画面,把生物学与文学艺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七年级下册第7页“我国科学家与北京猿人”则把生物学知识与历史知识的学习结合了起来。此外,新教材中凡是有关生物学的专有名词都附有英文单词,如生态系统(ecosystem)、生物圈(biosphere)、细胞质(cytoplasm)、血液(blood)等等,体现了生物学教学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方向。

新教材在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也渗透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如构建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其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明白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生物圈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肆』 如何用新课程理念来解读和实施新教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在教学中让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基于教材,但又不为教材所束缚,使教学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真正体现出数学教学的简单化。在此过程中要把握好“解读”和“活用”二者间的关系。一是正确“解读文本”。包括获得自己所需资源,理解编者编排意图,疏理知识点,确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活用”的根基。二是“活用教材”。将教材中所获得的“资源”,经过转化、整合、思考、简单化、生活化等优化教学活动,创新设计来攻破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解读文本”。 “解读文本”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解读文本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确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关系到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等,结合我的教学实际,我认为解读文本需注意三方面: 1、读懂文本编排意图,搞清文中插图和旁注文字、提示语。数学教材中有大量插图,包括实物图、示意图、表格图、线段图、几何图等,在插图旁还标注文字、提示语,这些有机的编排成分能配合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思想教育,能沟通数学与社会、自然的联系,能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着数学的思想方法。例如: “圆的面积”教材编排就把圆的面积计算用“化曲为直”转化为学过的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化归思想”,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教材中常出现解题指导思想、方法等的旁注文字,提示语,它能帮助教师正确分析难点,突出重点、指导教法,启发学生深入分析思考,指导学生学法,掌握知识要领。例如: “可能性”例1插图的旁注文字:①哪个盒子里肯定能摸出红棋子?②哪个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绿棋子?③哪个盒子里可能摸出绿棋子?这三方面的旁注文字、提示语就指出了教学的授新知识点、重点与难点,它可让学生在比较中不断猜想、把握知识要领、启发学生深入分析思考,指导教师设计比如摸彩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猜测——实践——验证,通过实践活动中的体验,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对生活中可能性事件作出描述。 2、读懂例题,弄清例题与习题的关系,疏理授新知识点。 例题是数学教材的核心内容,它具有典型性、规范性。它能让学生由例及理、由例及法、由例及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让老师疏理出授新知识点,能让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始终把握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重难点,确立教学目标及构思教学设想。习题的作用及难易,教师要心中有数,弄清习题与例题相配合的基本题、变化题、探索实践题,提高题等的分布情况,正确解读习题不是例题的简单重复,而是必要的补充、发展和延伸。学生获得哪些信息?你能根据获得的数学信息提出些数学问题吗?来展开创造性的教学构思。 3、解读教材整体结构与新旧知识联系。 解读教材整体结构与新旧知识联系,要把握:①通读全册,理解单元教学内容,理清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处理好各年级之间数学知识的衔接。②细读单元,理清知识点,弄清新旧知识联系点,分析数学新旧知识结合点,分析学生学习新知的思维过程:平衡(旧知)——不平衡(不懂新知)——引发冲突(关键)——交流、合作、探究(课堂效果)——新平衡(学懂新知)。解读本单元的目标,在每节课,每个知识点、每个例题怎样才能得到落实,达到宏观与微观,新知识与旧知识,教学目标与达成构思等的统一。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活用教材” 在解读文本之后,教师应根据解读文本中获得的自己所需数学教学资源,疏理授新知识点,真正确立起“教什么”,确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着手进行构思具体的教学设计,确定教学流程,牢牢把握“怎么教”。设计出简单、实效、生活化的可行的教学流程,真正体现活用教材。创新设计、大胆取舍、整合转化、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精读活用,设计合作流程。 在活用教材、大胆取舍,构思合作流程中,教师要针对教材预设的一些教学对象和教学情景,分析教材意图、思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不宜“照本宣科”沿用这些思路,因为:①教材是一种文本化材料,由于文本条件限制,它并不能完全呈现其丰富、独到的内涵与教学思想,教师应用时必须对其进行合理思考,大胆取舍,分析文本所暗含的精髓,进行程序化、动态化改造;②教材设计思路并不一定能够恰当反映课程标准思想,教师必须对其进行合理反思,有必要时,需打破文本禁锢,批判性继承,个性张扬地构思创新设计流程;③教材文本设计中的对象、场景、难度、文字提示、旁注未必适合当时、当地的教学,这样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教学中对文本进行再加工,真正做到“精读文本、活用教材”。 “可能性”教学一课来说,教材中安排的是摸棋子的游戏,教材编排中两个盒子里的各种颜色的棋子都直接呈现给了学生,如果按教材编排思路,在游戏前预先告诉学生红棋子、绿棋子的个数及盒装情况,再让学生做摸棋子游戏,这样就使游戏失去了悬念。这时我们在教学中就应针对当时、当地及学生特点对教材进行一些大胆改造,即:把各种颜色棋子换成各种色彩的乒乓球,预先不告诉盒子中装球个数及颜色,然后开展“猜测——实践——验证”的摸球活动,这样就能更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攻破教学重、难点,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探究渴望。 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的程度就越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交流、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更好地去发现数学问题,去获得数学信息,去大胆创造。数学文本内容是由多个要素构成的,通过结构化,情境化等手段将其融于统一组织中,这不过是课程内容的一种文本化方式,教师要根据教材反映的要求,对其进行重新选择、组织、使数学学习内容更贴近当地学生的生活背景,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有必要时就要大胆创新、合理扬弃、活用教材、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导入教学情境。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适当合理地“活用教材”来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在教学中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凸突显数学教学的效果,提升数学教学水平。例如:连减简便运算一节中,教师在教学中就可大胆舍弃教材中问题情景,舍弃复杂的应用题教学分析,出示较典型算式直击“算法”,让学生自己做,教师用“归纳法”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怎样做才“简便”,要“简便”就要“怎么算(算法)”,这样数学教学就化复杂为简单。 综上所述,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新教学观、新理念,我们只有更新观念,正确到位的解读文本,灵活应变的活用教材,我们的教学才不会偏离方向。在教学中真正达到正确“解读文本”到“活用教材”的至深、至高的境界,才能更好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攻破我们的教学重、难点,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才能使数学课堂因解读精辟而变得精彩纷呈。

『伍』 初中的《教材解读》与《新教材完全解读》哪个更好

推荐点拨,现在上网课的同时,我每天都会翻一翻《点拨》,它是我给同学们补充版知识权点的重要依据。本书注重核心素养、方法沉淀、积累升华,让我们学得明确,学得高效,学得扎实。正如书中所说,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套完整的高效学习方法。等开学之后,我打算推荐给同学们,一定能提高同学们的成绩。

『陆』 新课程背景下,应该树立怎样的教材观你在这方面具体是怎么做的 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在贯彻新课程的评价

1、学生是课程的主体
2、 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3、 关注数学的文化价值
4、教与学之间,更能体现创生性

『柒』 新课程包含了大纲教材的所有知识点,你同意了吗

编者的意图可能是考虑到初中已经有相关内容了。至于初中学生学没学,他们没有考虑,所有给咱们增大难度和量。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