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课程 » 幼儿园体验式课程教研总结

幼儿园体验式课程教研总结

发布时间: 2021-01-22 13:14:43

⑴ 幼儿园体验式学习与发展课程中班下册3

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中班(下)(全5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托班上》《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托班下》《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小班上》《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小班下》《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中班上》《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中班下》《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大班上》《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大班下》

⑵ 幼儿园加盟体验式幼儿园项目现阶段市场情况如何大概多少费用加盟条件有哪些

六壹国际教育落地性看好
实践教育相关的通常有场地需求
大型幼儿园普遍都是2000㎡+的实际使用面积

⑶ 幼儿园图画书体验式阅读对孩子的发展有什么益处

阅读是一种相对复杂的内心情感活动。阅读的过程一般伴有兴趣、情感、意志等活动。文章不是无情物,文章是某种情感信息的载体,它会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同时也能给人们培养道德、理智等方面的情感熏陶。 对于孩子来说,书中的人物的情绪很多时候也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孩子们会认识到什么是“情绪”,虽然可能他们没...办法具体的描述出来,但是鼓励孩子表达情绪对于他们日后自信心的树立和同情心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比如,书中的某个小动物生病了不舒服,父母在这个时候告诉孩子,生病的时候的感觉是“难受”,下次当孩子看到奶奶生病的时候,可能就会懂事一些,不会闹着让奶奶抱了。当你的孩子在阅读的时候,如果父母能够细心观察孩子的情绪并加以引导,这样对于提高孩子的学习和阅读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再比如,孩子在一岁左右的时候已经有了嫉妒心理,有的时候还会生气愤怒。当孩子觉得自身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有一些不好的情绪产生。这个时候家长千万不能用打骂或者宠溺的方式来让孩子顺从和平静下来。但是用阅读的方法,也许会让孩子浮躁压抑的情绪见见得到疏解,童话故事、儿童诗歌的语调轻松活泼,对于平复孩子因为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情绪所产生的压力有比较好的效果。 对于孩子来说,阅读不仅仅是一种从阅读内容中获取有用信息的一种方式,而且还是构成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促进孩子的人性健康发展的有益方式。孩子在阅读对象的潜移默化之下会慢慢的形成良好的道德感、审美感和意志力。换句话说,阅读对于孩子的情商发展是十分有利的。我们都知道,情商对于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有的时候甚至会比智商更加重要。一个智商高的孩子,如果没有坚强、乐观的性格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辅助的话,是很难真正获得成功的。而这些品格都是应该从小培养的。 每一篇文章,每一本书籍,都在直接或者间接的传递着作者的某种情感,包括作者对人生的体悟、对理想的追求等等。孩子们通过阅读,可以直接地感受到坐着的这些情感。可见,阅读是帮助孩子情商发展的一种有效的方式,是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优秀的阅读作品会对孩子的情商发展产生不可预计的作用,它们往往具有很强的道德感染力,有一种洗涤心灵、催人向上的力量。

⑷ 如何融合各领域让幼儿进行体验式区域学习

1、从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来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是,培养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可以看出,幼儿园科学教育首先是培养幼儿对自然、对科学和科学活动的情感态度,其次是发现、探究科学和表达探究的能力。无论是情感的培养还是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科学体验活动。 2、从科学知识的特点来看:幼儿园科学领域知识大多属于程序性的知识,这类知识是不能靠直接的教来让幼儿获得的,它需要幼儿自身与物体,与外部世界直接地相互作用,通过活动去体验感知,从而获得相关知识,积累相关经验的,通过直接参与的活动去进行自我构建的。可见,体验是最有效的科学教育手段。 3、从《纲要》的指导要求来看:《纲要》要求教师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要求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等等指导要求,都鲜明地表达了一个观点:那就是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进行科学教育。 4、从幼儿园科学教育现状来看:幼儿园科学教育存在重教师操作演示轻幼儿体验,以教师的体验代替幼儿的体验;重学习结果轻幼儿的自主发现的过程,轻幼儿自我价值和意义的实现;重视幼儿获得科学知识轻幼儿科学的态度、科学情感、科学精神的培养等科学教育偏差,幼儿园科学教育面临着亟待改革的现实。 综合上述,尝试在幼儿园科学领域中实践体验式教学法,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开展体验式教学法的相关研究,旨在革新传统教学模式,让幼儿通过体验来认识周围事物。即让幼儿在可视、可听、可感、可操作的环境条件下,“先做后学,先行后知”,发展能力,养成某些行为习惯,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态度、价值观念,获得终身受益的品质。

⑸ 现在有哪些好的幼儿园特色课程啊

说到幼儿园特色课程,我们很容易想到的是“双语”、“艺术”、“国学”、“蒙台梭利”等等,这些特色幼儿园,但是其实这样的幼儿园的课程往往局限于这些前缀的词语上,其实幼儿园的特色课程不等同于“双语”、“艺术”亦或是“蒙特梭利”。

一套特色的幼儿园课程其实不应该是一套僵化的期望标准。它的课程体系应该是动态的,鲜活的,适宜的,符合儿童身心发展和成长的需要,这和传统幼儿园所采用的课程体系有本质的区别。

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霍力岩教授翻译的《德培教育理论(适宜性发展实践)》一书中就指出,优秀的幼儿教育要将儿童分到适合他们的群体,个体或是小团队。要帮助每一个孩子完成一些有挑战性却又可达到的目标。这些挑战是可以让他们受用终生的。

其中具有适宜性发展特色的“体验式”教育是教育工作者依据教育目标和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特征以及个体经历创设相关的情景,让孩子在实际学习、生活中体验、感悟,通过反思体验和体验内化形成个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品质和行为规范。

适宜性发展教育包括四个阶段:
(1)亲历阶段。即个体亲身经历某一件事或某一个情境的阶段。
(2) 形成阶段。即个体对上述亲历过程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或观念的阶段。
(3)检验阶段。即个体在新情境中检验所形成的概念或观念的阶段。
(4)反思阶段。即反思已经形成的概念或观念,产生新经验、新认识,并不断产生循环的阶段。

⑹ 幼儿园大班体验式阅读优质课教案

活动目标
1阅读《我的幸运一天》,感受故事中善意夸张的手法和含蓄幽默的风格。
2表演故事情节,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3能大胆、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和感受。

活动准备
《我的幸运一天》大书一本,狐狸头饰一个,《动物狂欢节》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一、欣赏阅读
1教师出示大图书,引入课题,激起幼儿阅读的愿望。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书,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掀开遮在书上的布)。
师:你们看到过这么大的书吗?
2阅读前和幼儿交流,提出阅读要求。
师:这是一本故事书,里面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一会儿我们一起来看,看完后你觉得哪里特别有意思,特别好玩,就提出来和小朋友一起交流和讨论,好吗?
3和幼儿共同欣赏阅读。
教师以生动的角色语言,并借助精彩的画面让幼儿感受故事情节。
(环节点评:这一环节中有两个突出的地方,一是把书完整地展示给孩子,从封面到封底。不加教师的任何引导性、提问性语言,这样可以让孩子完整地感受作品。二是借助教师生动的角色语言和精彩的画面,刺激幼儿的视觉和听觉神经,把作品的形象性、趣味性传递给孩子,使孩子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以达到更好地融入作品和感受情节的目的。)
4与幼儿共同讨论、交流、分享阅读经验。
师:你认为这是谁的幸运一天?为什么?
师:你喜欢书中的哪一页?为什么喜欢?
(环节点评:这个环节好比是艺术画中的“留白”。“你喜欢书中的哪一页?为什么喜欢?”抛出这样的问题,给了孩子一个自由生成的空间,孩子可以自由地和别人分享他的感受和经验。教师认真倾听孩子们的回答,也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经验。这一环节对于教师是个挑战,因为教师事先无法预料到孩子会怎样回答,会是怎样的反应,只能凭自己的教育机智去组织这个过程。)
5简要向幼儿介绍作者和译者,让幼儿以掌声感谢他们。
师:这本书是一位叫庆子·凯萨兹的日本女艺术家写的。她把这本书送给所有喜欢看图画书的小朋友。还有一位叫吴小红的,把这本书翻译成中国文字,让我们小朋友能看懂,我们一起来谢谢他们。(鼓掌)

二、游戏互动
1表演故事中的一段情节,进一步理解和感受。
一位教师扮演狐狸敲门,一位教师扮演小猪,根据故事中的对话和情节。在《动物狂欢节》的音乐声中表演按摩。
2和幼儿一起讨论刚才的表演,进一步明确按摩的要求和顺序。
师:刚才我们表演了书中的哪一段?先按摩哪里,再按摩哪里,最后按摩哪里?小猪是怎么说的?狐狸是怎么做的?
3幼儿互相分角色表演故事情节,感受幽默和快乐。
一组幼儿扮演小猪,一组幼儿扮演狐狸,互相表演按摩情节。
教师适当地进行语言提示,如:小猪要求狐狸重一点,狐狸越来越累的样子。
(环节点评:孩子们在欢乐幽默的音乐中体验愉悦,而且把角色都扮演得淋漓尽致,包括小猪的语言,狐狸累的神态、动作,直到最后倒下来都表现了出来,把活动推向了高潮。)

三、结束活动
狐狸按摩累了倒下了,教师带着小猪拿上小甜饼轻轻地离开。

活动延伸
1在活动室的图书角里放置《我的幸运一天》小书,让幼儿自由阅读。
2表演区里增加关于《我的幸运一天》的故事表演道具。供幼儿表演故事。

活动反思
1突显文学作品的审美功能。本次活动以感受作品为重点,整个活动围绕幼儿感受而展开。无论是硬环境(图书、音乐),还是软环境(教师的语言、神态),处处洋溢着作品的内外美,让幼儿视听结合,多次感受。
2与幼儿平等地交流。每个环节中,无论是提问,还是与幼儿的交流,教师始终与幼儿处在同一地平线上,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回答,而且每一次的提问都出自于双方自然的对话,使整节活动少了教师机械讲授,多了轻松与自然。
3提问中拓展幼儿的思维。在设计提问时。教师给予幼儿更多说的空间,让他们大胆表述自己内心的感受。这也是新《纲要》精神的体现:鼓励幼儿大胆、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逐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⑺ 幼儿园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谁的本领大

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梅花鹿和小猴各自的本领,了解它们共同合作摘到果子的故事情节。丰富词汇:抓耳挠腮、合作。(重点)2.能大胆表达自己摘果子的办法,尝试用语言、表情和动作表现小猴和梅花鹿的角色对话。(难点)3.感受合作的快乐,懂得同伴之间相互帮助本领会更大的道理。
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初步了解动物的本领,幼儿有互相帮助、合作做事的经验感受。
2.物质准备:课件、音乐、视频资料(幼儿在游戏中互相合作的照片)。
活动过程创设谈话情境引入活动,幼儿初步了解梅花鹿和小猴的本领教师出示小猴、梅花鹿课件。
提问:梅花鹿和小猴都有什么本领?你认为谁的本领大?
播放课件,教师分段讲述故事,幼儿学说角色对话,初步了解小猴和梅花鹿是怎样摘到果子的1.教师讲述第一段故事,引导幼儿理解:虽然梅花鹿和小猴都有各自的本领,但也有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提问:故事里的小猴和梅花鹿都有什么本领?它们是怎样夸自己的?
听了刚才的故事你认为谁的本领大?
2.幼儿讨论交流摘果子的办法。
提问:有什么办法能让小猴和梅花鹿都摘到果子?
3.教师续讲故事第二段,帮助幼儿理解互相帮助一起合作就能摘到果子的道理。
提问:小猴和梅花鹿是怎样摘到果子的?丰富词汇:合作。
小猴和梅花鹿是怎么说的?
师幼共同完整讲述故事,感受合作的快乐,懂得合作本领更大1.结合课件,师幼共同讲述故事。
2.师幼互动,比较小猴、梅花鹿摘果子前后的不同表现及不同心情,理解互相帮助一起合作会让我们更加快乐。
提问:为什么一开始小猴和梅花鹿没有摘到果子?没摘到果子它们的心情怎么样?丰富词汇:抓耳挠腮。
后来是怎样摘到果子的?摘到果子后它们的心情怎么样?
现在你们知道谁的本领大了吗?
小结:小猴会爬树、梅花鹿会过河,它们用自己的本领互相帮助就摘到了果子,合作让本领更大了。
幼儿表演故事,引导幼儿用语言、表情、动作表现小动物们合作摘果子的情节,进一步感受合作的快乐1.幼儿自主选择角色表演故事。
2.重点启发幼儿能够用语言、表情、动作表现小猴和梅花鹿的角色对话。
集体分享交流,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的合作以及合作带来的快乐1.引导幼儿讲述,交流生活中合作的事情。
提问:在幼儿园里做游戏的时候你们是怎么合作的?
2.欣赏视频,进一步感受合作本领大以及合作带来的快乐。
小结:只要我们能互相帮助一起合作,我们的本领会更大,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活动评析《谁的本领大》是一篇久经传承的童话故事,故事内容浅显易懂,但寓意深刻。这篇童话故事以梅花鹿和小猴比本领--遇到困难想办法--相互合作摘到果子的情节为主线,揭示了互相帮助、相互合作才能摘到果子、本领会更大的道理。
《纲要》指出:"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针对中班幼儿语言正处在迅速发展时期以及具体形象思维的学习特点,学习角色对话对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此,本活动对故事进行了适当调整,增加了动物之间的对话。活动中,运用课件呈现赏析故事、猜测讨论解决困难、角色体验理解内容、情感对比明晰道理、关注生活提升经验的环节,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积极大胆地交流自己的所思、所想,不仅仅获得语言经验的积累,同时也促进了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活动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教学策略:
1.视听结合,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多媒体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感染力强的特点。利用这一特点,创设幼儿喜欢的生动有趣的情景,使幼儿如临其境,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情感。
动画演示情境,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根据中班幼儿直觉形象思维的特点。在活动中,我们依据故事内容,通过课件的演示,生动地表现故事中小猴和梅花鹿摘不到果子到合作摘到果子的过程,让幼儿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不仅有助于幼儿模仿,还有利于幼儿对文学作品产生兴趣。
再现生活掠影,帮助幼儿提升经验。利用ppt展示幼儿生活中团结友爱、相互合作的精彩瞬间,帮助幼儿回忆、发现生活当中处处体现互帮互助、相互合作的重要性,进一步促进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有效提问,引导幼儿分析故事情节,明晰故事所讲道理提问是支持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有效手段,是教学中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种交流方式,我们充分利用有效提问的教学手段,给幼儿创造想说、敢说的空间,让语言活动成为师幼双方积极互动的过程。
开放性提问。活动中,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在故事情节发展的转折处停一停,抛给孩子们开放性的问题,活跃孩子的思维,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引导幼儿整体把握故事的内容。如:"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小猴和梅花鹿都摘到果子?"这样的问题给孩子提供想象的空间,使幼儿有话乐说、勇于思考,更能有效地促进师幼间的互动,也能带领幼儿走进作品,与作品产生共鸣。
分析性提问。针对故事的发展脉络及角色的情感变化,提出分析性的问题,帮助幼儿理解角色,感悟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如:"为什么小猴和梅花鹿一开始没有摘到果子,后来摘到果子了?"通过这样的问题互动,能够引发幼儿根据情节分析问题。
递进性提问。活动开始提出"谁的本领大"这个问题,意在引发幼儿说出自己的认识;在分段讲述中,再次出现这个问题意在引导幼儿体会理解有些事情仅凭个人的本领是完不成的;在完整理解故事的过程中,第三次提到"谁的本领大",意在引导幼儿理解合作本领大的道理。三个相同的问题,体现了问题的递进性,也使孩子对故事的理解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3.体验式学习,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美国行为主义教育学家库伯提出的体验式主动学习理论指出:"幼儿是在体验中获得感知,提高认识经验的。"过程性的体验和感受,不仅使孩子更容易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角色的心理变化,而且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的思想情感,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在活动中我们运用模仿、表演游戏等形式,启发引导幼儿用语言、表情、动作,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如:在模仿小猴、梅花鹿摘果子的过程中,理解它们着急的心情;通过模仿角色对话,从而掌握合作的方法。
4.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幼儿回忆,提升幼儿合作的经验中班幼儿是合作意识萌芽的阶段,也是培养合作性的关键期。唤起幼儿回忆与同伴互相帮助、一起合作的生活场景,为幼儿提供一个将文学作品经验迁移到生活中与幼儿生活经验结合起来的机会,从而加深对故事里所讲道理的理解和应用,形成愿意与同伴合作的态度,掌握与同伴合作的方法,增强幼儿在生活中的合作意识。在促进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