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课程 » 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起源

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起源

发布时间: 2021-01-22 21:49:37

① 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历史

学前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首先是由德国教育家F.W.A.福禄贝尔提出的。他在夸美纽斯和法国启蒙思想家J.-J.卢梭的影响下,又接受了瑞士教育家J.H.裴斯泰洛齐的儿童教育思想。于1837年在布兰肯堡创设了一所收托1~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1840年命名为幼儿园(Kindergarten)。福禄贝尔系统地论述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内容和方法。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是渐进的过程,教育应适合儿童的发展,教育应以儿童的自主活动为基础。他重视游戏的教育价值,把游戏作为幼儿园的主要活动,还设计了一套游戏和教学材料。他的主要著作有:《人的教育》(1826)、《慈母游戏和儿歌》(1843)、《幼儿园教育学》(1862)。虽然福禄贝尔教育理论中有唯心主义观点,但他在实践上和理论上推动了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
19世纪后期,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发展,为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促进了学前教育学的发展。“新教育”运动中学前教育的代表人物,意大利教育家M.蒙台梭利和比利时教育家O.德克罗利,通过对学前教育的研究和实验,提出了自己的学前教育思想和理论。蒙台梭利提出:学前儿童经历各种敏感期,易于学习某些知识和技能;教育主要在于提供适合于儿童发展的环境,通过儿童的自由活动促进自我发展。她强调感官教育,并设计了一套游戏和教学材料。但她的训练方法比较机械,脱离儿童的实际生活。德克罗利也主张为儿童提供适当的环境,但他认为儿童应在集体中活动,在实际生活中学习,“让儿童在生活中预备生活”。他的教育体系以 3个过程为基础:观察,联想,表现(通过活动,通过口头语言、文字和手工来表示)。他还重视并亲自编订了一些教学游戏。蒙台梭利和德克罗利等人推动了学前教育学的发展。中国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注意到设置学前教育机构。康有为、蔡元培都曾提出儿童公育的主张。20世纪初,各地先后设置了少数幼儿园。中国学前教育理论和幼儿园的实施方面,先仿效日本,后学习欧美,受教会的影响较大。当时还有一些教育家致力于研究和创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学前教育。其中陈鹤琴创办了南京鼓楼幼儿园,对幼儿园的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和设备进行了实验研究。撰写了《儿童心理之研究》、《幼稚教育》、《家庭教育》等著作。同时,陶行知创办了农村和工厂幼儿园,发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幼稚园之新大陆》等著作。张雪门主办香山慈幼院的北平幼稚师范学校,并出版了《幼稚园教育概论》、《新幼稚教育》、《幼稚园的课程》、《幼稚园组织法》等著作。这些著作为建立中国学前教育学迈出了第一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前教育工作者总结本国学前教育的经验,并吸取国外有益的经验,在教育实践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进一步科学地揭示了学前教育的规律。对幼儿园一日教育过程的组织,儿童生活护理和身体锻炼,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语言和智力的发展以及幼儿园常识、体育、 音乐、 美工、 计算各科教学法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和幼儿师范学校编写了学前教育学教材,这些都推动了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② 我国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大致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控制系统

学前教育课程是实现学前教育目的的重要因素,是学前教育目标落实到每一个幼儿身上的中介,它直接影响学前教育的质量,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会对幼儿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学前教育课程的发展是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王春燕学者所言:“从中国1903年第一个学前教育机构的诞生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纵观这百年的发展史可以明显地看出,学前课程的发展与变革是贯穿百年学前教育发展的一条主线。”

一、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发展阶段

1.20世纪30年代以前:从产生到初步中国化。20世纪初,我国的幼儿园开始建立,此时的幼儿教育都是照搬国外的模式,课程也是完全效仿国外。1903年至1918年,学前教育课程主要是模仿日本的模式。1904年1月13日,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颁布,其中对蒙养院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做出了具体规定,但其主体内容都是参照日本1899年出台的《幼稚园保育及设备规程》。

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西方先进教育思想不断涌入,中国早期的学前教育家如陈鹤琴、陶行知、张雪门等,一方面借鉴西方的思想,另一方面又进行本土化探索,提出了很多新的思想,并形成了“单元中心制课程”、“行为课程”等课程模式。1932年10月,民国政府正式颁布了学前教育史上第一个课程标准——《幼稚园课程标准》,开启了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新时代,迎来了我国学前教育课程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改革期。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幼儿园课程改革在理论上已经确认了儿童的主体地位,认定了幼儿园课程应来源于儿童的日常生活,此时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已经比较广泛,而且具体实用。此外,幼儿园课程的中国化与科学化一直都是课程改革的主题。

2.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学习苏联,在探索中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在借鉴老解放区幼儿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发展新的幼儿教育。受政治因素的影响,这段时期的幼儿教育是全面学习苏联的模式。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教育部于1952年制定了《幼儿园暂行规程》和《幼儿园暂行教育纲要》,规定了学前教育课程包括体育、语言、认识环境、图画手工、音乐、计算六科,并明确规定了幼儿园教养活动的具体科目以及各科目的教育纲要。

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改革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借鉴了苏联分科教育的经验,实行分科教学和分科课程模式。分科教学自从被引进到我国,就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可以说这一阶段的分科课程模式,已初步奠定了新中国学前教育课程的格局。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遭遇了严重的挫折。1966年至1976年间,“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教育事业遭受重创,教育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学前教育也是如此。学前课程处于无序状态,甚至原本的课程体系也遭到严重破坏,这是学前教育课程发展的一个空白期。

4.20世纪80年代以来(1976年至今):进一步变革与完善。经过10年动乱,1976年开始,我国的教育开始全面恢复。1976年至1990年间,学前教育课程的发展实现了由沿用“苏式”模式到初步改革阶段的转变,尤其是1981年《学前教育纲要(试行草案)》的颁布,更是促成了学前教育课程的变革。80年代,国外各种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理论逐渐被引入中国,特别是蒙台梭利、杜威、布鲁纳、皮亚杰等人的思想在我国广泛传播,对我国学前教育课程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

90年代以后,我国的学前教育课程进行了整体改革。90年代前中期“学前课程变革的主题更加鲜明,出现了游戏课程、情感课程、领域课程、生存课程、上海新课程等多种课程实践。”90年代后期,随着国际化交流的加强,学前教育课程的改革更是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总之,90年代以后,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力度和范围都逐步扩大,学前教育课程研究百花齐放的局面也已初步形成。

二、我国学前教育课程发展历史的总体特点

1.改革和发展始终是一条主线。纵观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发展史,学前教育课程从无到有、从完全照搬国外模式到进行初步的中国化探索以及独立探索,都是在改革中稳步发展。在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幼儿园课程改革主要有3次,分别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50年代和80年代至今。特别是8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幼儿园课程改革。1989年国家颁布《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在试行7年后,于1996年经过修订正式颁布,其内容“反映了幼儿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精神”。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国家层面上对包括幼儿园课程在内的幼儿园教育进行了宏观指导,规定了幼儿园教育总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实施原则,并要求地方政府制定相应的指导意见,幼儿园在其基础上,可依据自身的需要确定课程。在课程内容方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并没有作统一的规定,但是文件以“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内容为例,分别阐述了课程目标、内容、要求以及指导要点。正是在这一次次的课程改革中,学前教育课程体系越来越完善。

2.由照搬国外经验向逐步中国化转变。20世纪初,我国学前教育课程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是靠简单抄袭国外实现的。如“从教育内容、方法,到设施和玩具,先效仿日本,后效仿西方。”模仿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所以这样的借鉴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完全“模式化”地照搬,没有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必然无法实现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参考日本学前教育课程的时候,只是单纯地移植,没有考虑到中国与日本国情的差异。到了20世纪20年代,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发展已突破了照搬国外经验的模式。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下,杜威的思想被引入,我国老一辈的学前教育家已认识到照搬国外模式的不足,他们一方面借鉴来自西方的教育思想,另一方面又结合我国的实际进行了本土化的探索。例如,1925年陈鹤琴提出幼儿园课程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实施单元教学,即“单元中心制课程”;张雪门依据杜威“教育即生长”的思想,进行了“行为课程”的研究,这些都是学前课程本土化探索的重要成果。到了八九十年代,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日益频繁,我国的学前教育课程在继承先前经验、吸收外来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本土化,并且在教育实践中消化吸收,学前教育课程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3.由分科课程向多元化课程转变。我国因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受苏联学前课程模式的影响较深,分科课程一直占据根深蒂固的地位。自80年代启动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人们深刻认识到分科课程过分强调系统的单科知识和技能,忽视了各个学科间的内在联系,更忽视了儿童自身的活动和直接经验,于是幼儿园综合主题的教育受到追捧,主题化课程也逐渐兴起。此外,在不同教育理论指导下,活动课程、游戏课程、领域课程也同步兴起,学前教育课程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前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已经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幼儿园的课程安排并不遵循“普遍适合性”的原则,而是充分尊重不同地区幼儿园课程的差异性,因为经济发达地区的幼儿园采用的课程通常不适用于贫困地区的幼儿园。此外,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开设一些民族特色课程,特别是少数民族游戏在幼儿园活动课中的运用,大大丰富了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内容。学前教育课程的多元化,是为有差异的幼儿群体分别提供适宜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公平的思想。学前教育课程的多元化取向,已成为学前教育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 简述幼儿园课程的概念

阅读 1354 收藏 45 点赞 2 分享 13

幼儿园
课程与实施
二、幼儿园课程是什么
幼儿园课程定义
幼儿园课程是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实施并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的经验,这种经验是幼儿园施加教育影响的一种中介,以引导和促进幼儿朝着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方向发展。这一定义既反映了一般课程的基本特征,如目的性、计划性、结构性等,也反映了幼儿园教育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独特性意味着某些教育任务和要求(身体保育)是幼儿教育阶段所特有的,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是必需的;不可替代性意味着其他任何年龄阶段的教育功能、目标、内容及方法都不能直接移植到幼儿园教育上。

幼儿园课程的特质
首先,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全面性、启蒙性。

学前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目标的中介。因此,幼儿园课程必须以实现学前儿童在身体、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与其他年龄段的学习者相比有特殊之处。在学前儿童发展的诸方面中,身体的发展是首要的目标,因此,幼儿园课程应充分遵循学前教育和保育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教育目标和保育目标的融合。

学前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人生启蒙的阶段,学前教育的目标应使幼儿在原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得到初步的身心锻炼和启迪,使幼儿在享有快乐童年的同时,身心得到与其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发展和提高。所以,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应是启蒙性的,不宜追求过高的目标,尤其不应追求过高的认知目标。

其次,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生活性、浅显性。

幼儿园课程是为学前儿童设计和组织实施的,学前儿童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的思维是感性的直观的。对学前儿童来说,最有效的学习就是他们感兴趣的学习,最有效的学习内容就是他们可以感知的、具体形象的内容。这种学习内容主要源自儿童周围的现实生活。因此,幼儿园课程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越近,越能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的学习也就越有效。当然,现实生活是多层次的,复杂的,生活中有有益的经验,也有无益的或有害的经验。因此,必须对生活进行过滤,才能使之成为课程内容,且这些内容不应是以知识的逻辑组织起来的严格的学科,而应是以生活的逻辑组织起来的多样化的、感性化的、趣味化的活动。幼儿园课程的生活性还意味着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并不是严格的学科知识的再现,课程内容是随着生活情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幼儿的兴趣是确定课程内容的重要依据。

再次,幼儿园课程结构的整体性、综合性。

既然幼儿园课程是以生活的逻辑加以组织的,是以幼儿的兴趣为引导的,那么,幼儿园课程就不应以至少不应只以成人确定的系统的学科加以组织。生活是整体的,不可能只反映人类知识体系中的某一部分。生活中往往蕴藏了多方面的发展机遇和可能。所以,幼儿园课程不应追求将现实生活割裂的或与现实生活不一致的知识系统;从幼儿的方面看,多个发展领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它们构成了一个有机的发展整体,所谓发展领域只是一种人为的划分,在现实的课程实施中,儿童是以“完整人”的形象出现的。因此,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应是综合的,应尽可能使不同的课程内容产生联系,以促进学习迁移。我们主张,让幼儿以完整的人的面貌面对完整的生活、有机的经验,不要把学科、领域这种人类划分知识的方式用以划分幼儿的经验,并以单一的经验作为学前儿童活动的起点。

最后,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活动性、经验性。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特点是由学前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学习的特点和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特点所决定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尤其是学前儿童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学前儿童学习的内容应是直观的、形象的,因此,学前儿童的学习一定要借助具体的情境、具体的事物,在参与、探索和交往的过程中学习。教师的语言传递不是学前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书本化的系统知识也不是学前儿童学习的主要内容,端坐静听是有悖学前儿童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因此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关键在于创设丰富的活动情境,创设有利于幼儿自发主动活动的氛围,为幼儿提供各种互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与其发展相应的帮助。

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还决定了幼儿园课程的实施经常需要利用游戏的手段,游戏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由于幼儿园课程是与学前儿童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必然地是情境性的、参与性的,与现实的一日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幼儿在现实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究,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获得知识、体验。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真诚对话、有效沟通是幼儿园课程实施所不可缺少的。

延伸阅读:

幼儿园课程与实施 | 一、课程到底是什么

幼儿园课程与实施 | 二、幼儿园课程是什么

幼儿园课程与实施 | 三、幼儿园课程的多元化

幼儿园课程与实施 | 四、幼儿园课程的选择

幼儿园课程与实施 | 五、幼儿园课程的实施

幼儿园课程与实施 | 六、关于乡土特色课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 一、总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 二、教育内容与要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 三、组织与实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 四、教育评价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
幼儿园课程与实施 | 四、幼儿园课程的选择

2017-10-3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全本阅读

2020-08-11
幼儿园课程与实施 | 三、幼儿园课程的多元化

2017-10-31
幼儿园课程与实施 | 五、幼儿园课程的实施

2017-10-31
虞永平:如何使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真正落地?

2016-01-25
名家视角 | 朱继文:课程,就是激发儿童做事

2019-03-25
幼儿园课程与实施 | 一、课程到底是什么

2017-10-31
幼师必读 | 虞永平教授:课程在儿童的生活和行动里

2019-03-14
《疫情时期学前儿童家庭游戏指南》来了!

2020-02-13
幼儿园课程与实施 | 六、关于乡土特色课程

2017-10-31

④ 学前教育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学前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首先是由德国教育家F.W.A.福禄贝尔提出的。他在夸美纽斯和法国启蒙思想家J.-J.卢梭的影响下,又接受了瑞士教育家J.H.裴斯泰洛齐的儿童教育思想。于1837年在布兰肯堡创设了一所收托1~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1840年命名为幼儿园(Kindergarten)。福禄贝尔系统地论述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内容和方法。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是渐进的过程,教育应适合儿童的发展,教育应以儿童的自主活动为基础。

不分年级教育在世界发达国家已成为影响现行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潮流。1990年,法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初等教育3年制学习阶段改革计划的法令,进行打破传统的年级概念的改革尝试。其做法是:将2至11岁儿童的教育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一般由3个学年组成。每一个阶段称作初步学习阶段,包括幼儿学校的小班和中班,儿童年龄为2至5岁。第二阶段称作基础学习阶段,包括幼儿学校的大班和小学前2个年级,儿童年龄为5至8岁。第3个阶段称作深入学习阶段,包括小学后3个年级,学龄为8至11岁。

在美国,人们对学前教育中的混合年龄组和小学低年级中的不分年级计划的潜在作用也倍感兴趣,如90年代肯塔基教育改革法和俄勒冈州迎接21世纪教育法案,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不分年级教育形式古已有之。到近代,年级制和班级授课制在推动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制度过于强调整齐划一,忽视儿童的个性差异,因而在19世纪末开始的欧美教育革新运动中就受到批评。

不分年级教育的指导思想的核心是重视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允许超前和落后,使优秀学生和后进生都能获得有效发展。其次,不同年龄儿童混合在一起共同活动,通过社会交往,无论是年龄大的儿童还是年龄小的儿童,都能学到大量知识,并获得社会能力的发展。再次,不分年级的教育还促进了教师对儿童的因材施教,以及父母和教师之间相互联系的加强。最后,不分年级制有利于幼小衔接,使儿童从幼儿园教育自然地过渡到正规的学校教育。

各国学前教育事业在战后虽然有较大发展,但一般说来,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如幼儿园和保育学校等仍难以满足社会上的各种不同需要。许多国家学前教育机构的办学形式日益多样化和灵活化。

⑤ 学前教育的历史起源

学前教育的历史起源:
学前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首先是由德国教育家F.W.A.福禄贝尔提出的。他在夸美纽斯和法国启蒙思想家J.-J.卢梭的影响下,又接受了瑞士教育家J.H.裴斯泰洛齐的儿童教育思想。

于1837年在布兰肯堡创设了一所收托1~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1840年命名为幼儿园(Kindergarten)。福禄贝尔系统地论述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内容和方法。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是渐进的过程,教育应适合儿童的发展,教育应以儿童的自主活动为基础。
他重视游戏的教育价值,把游戏作为幼儿园的主要活动,还设计了一套游戏和教学材料。他的主要著作有:《人的教育》(1826)、《慈母游戏和儿歌》(1843)、《幼儿园教育学》(1862)。虽然福禄贝尔教育理论中有唯心主义观点,但他在实践上和理论上推动了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

学前教育(Preschool Ecation)是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他们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学前智育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成学前教育学的科学体系的一部分。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超常儿童的形成、发展,无一不与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有关,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学前教育。学前智育是一个多方面的培养过程。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关注也不可小觑。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心智发展极不成熟,需要家长及幼师积极的引导。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很强,缺乏对他人的关心,不懂得分享,因此,作为家长和幼师,应积极引导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分享、乐于分享。

⑥ 幼儿园的起源

欧文于年创办了第一所幼儿学校。最初出现的幼儿教育机构多由一些慈善家、工业家举办,实质上不过是慈善性质的社会福利机构而已,那时的幼儿园叫“性格形成新学园”。
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幼儿园是由德国的教育家福禄培尔创办的。1837年,福禄培尔在德国勃兰登堡大胆招收了一批儿童,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教育学龄前儿童的组织。在这个组织中,福禄培尔既不对孩子们进行单调的操练,更不体罚。孩子们经常被带到大自然中去,有时他们一起在花园或室内劳动。他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动手劳作技能和集体活动的能力。在多年的试验后,福禄培尔提出,这样的学园应该叫“幼儿园”,从此幼儿园的名称就被传播开来了。
中国最早的幼儿园思想出现在维新运动领导人康有为的《大同书》中。后来清政府颁布了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中国第一个系统学制。学制规定了对2~6岁儿童进行教育的蒙养院,最早出现的是武昌模范小学蒙养院(1903年)。除了政府办的外,外国传教士和中国私人创办的幼儿园也出现了。到了1910年,中国幼儿园的学生已达152万多人。
幼儿园从经营的经济性质上大体有两种:一种是政府的教育系统所办的幼儿园、特殊行业办园、公办高校附属幼儿园、企事业单位办园等多种形式的公办园;另一种是个体经营者办的私立幼儿园。在公办园中,共同的特点是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是政府或企事业单位的资金投入占运营成本的主要部分。因此,不论是在园舍环境、硬件设施、师资培训、资金调入、经营历史、社会口碑、经营压力、政策扶持都处于相对优势,教师队伍稳定、受教育程度较高,家长认同,因而经营状况相对较好。在农村学校或一些企事业单位的承包园,由于资金、生源、口碑等原因也出现渐趋走向颓势的迹象。在农村的学校,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有关的学校负责人在面临困难时,对幼儿教育工作管理不善、认识不足、重视不到位所至。即便是园舍还都较好,但幼儿活动设施已破旧、教师队伍呈现老龄化趋势,教师的教学水平及组织幼儿活动的能力较弱,对幼儿以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由于老师年龄、能力等原因,加之学校经费紧张,学校添置幼儿活动设施减少,于是许多幼儿园老师就只好将幼儿关在教室中,出现幼儿活动“小学化”的教育活动倾向,也导致幼儿园在社会上的口碑影响也较差。而企事业单位幼儿园的承包者,其经营管理也与民办园没有太大的区别了,甚至是由于承包期限等原因,也造成经营管理上的“缩手缩脚”,阻碍了幼儿园的更好的发展。在个体经营的民办园中,一种是经营者资金雄厚、园舍环境优美、教师年轻且素质高教学能力强、在社会上有较好的影响,收费较高的幼儿园。这一类幼儿园也是为了适应家长和市场的需要。随着家庭收入增多,家长抱着“不能让孩子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的观念,争相把孩子送到这些收费较高的民办幼儿园,当然家长对幼儿园各种要求也会更高,再者民办幼儿园的场地费、办园硬件、各种特长班的艺术器具、教师工资等费用也随之水涨船高,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民办幼儿园要比公办幼儿园多收费,但由于教师大都受过一定的专业训练,熟悉幼儿特点及认知规律,教学效果较好,同时经营者为了自己的幼儿园能多吸收幼儿和增加收入,精心购置了一些幼儿活动器材,在软硬件的配备上,家长也更满意,所以仍然能良性运作,甚至较公办园还更有竞争力。另一种是由于资金投入较少、管理能力较弱、社会宣传、口碑影响、家长认同较差等诸方面的原因,个体经营者往往只能把幼儿园设在城市的偏僻地方、街道或乡镇,硬件设施较差,聘用的教师素质不高,幼儿园收费较低、盈利空间也有限。这一类民办幼儿园数目较多,在民办园所占比例较高,在撤点并校工作深入后,在乡镇街道也出现的更多了。即使是在深圳或西安等大城市也有不少这类园在惨淡经营中。而在西部地区的小县城、乡镇还有一些是没有更长远打算的,办园规模较小的“家庭保姆”型的幼儿园。这类园一般是农村妇女在自己的院子里,腾出一间或两间房当教室,既招收一些幼儿增加收入,又能操持家务。幼儿园的老师基本上是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招收的幼儿也不多,教室内的桌凳参差不齐,幼儿活动器材更是很少购置,大都是看看电视动画,听听VCD等儿歌,办园条件是相当落后。 幼儿园课程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学科:音乐、美术、语言、常识、体育、礼仪习惯等。
二、活动:为儿童安排各种有组织有计划的各种活动。
三、经验:为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所提供的有益经验。 一、基础性、启蒙性
从教育体质的角度看,幼儿园教育是学制的最初环节,是整个学制的基础。幼儿园课程作为学前教育的载体,直接影响幼儿现时的发展,为幼儿今后甚至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从人的发展角度看,幼儿正处于人生发展的起始阶段,是从懵懂迈开脚步走向社会的开始,因此幼儿课程不寻求传授知识的高深、系统,只需让幼儿体验关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最浅显的知识和观念,帮助幼儿认识她们周围的世界,开启幼儿的智慧与心灵,萌发他们优良个性和品质。
二、全面性、生活性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中介,因此,幼儿园课程应以实现幼儿在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为目标,要具有全面性。
幼儿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与大量的人、事物相互作用,从而获得知识、习得态度;体验情感,形成个性。因此,幼儿园课程必然带有浓厚的生活特性。课程内容要来自于幼儿生活,课程实施要贯穿于幼儿生活。
三、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
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幼儿主要是通过感官来认识世界。在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幼儿才理解事物,对世界形成相对抽象的认识。幼儿的这种行动性和形象性的认知特点,使得幼儿园课程必须以幼儿主动参与的教育性活动为其基本的构成成分。在活动中幼儿获得的直接经验是幼儿发展的根本是幼儿理解世界的基础。
四、潜在性
与中小学课程相比,幼儿园课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课程的潜在性和隐蔽性的特征。当然,中小学课程也存在隐性课程,但毕竟显性课程的力量要强大的多。
学科 包括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运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它不仅能提高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还能使认识活动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表达与交流能力
在探究过程与结果中,逐渐懂得学习语言的意义和重要性。

⑦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哪些历史时期

中国古代幼儿教育机构一私塾

最早的儿童启蒙教育管理机构
中国幼儿园雏形一一育才馆

中国最早的官办学前教育机构
湖北武昌蒙养院

壬戌学制
幼稚园正式列入教育系统

中国历史上第一所
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幼儿园

⑧ 简述幼儿园生成课程的内容来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版体的。在权教育过程中应依据幼儿已有经验和学习的兴趣与特点,灵活、综合地组织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

生活教育是综合性活动,我们无法将其确切分类。生活教育对幼儿有着重要的意义,幼儿在生活中通过自身实践,经验得以传递、整合、凝聚,这些从不同现象、事物中获得的经验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进而形成完整的经验、完整的世界和完整的人格。

(8)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起源扩展阅读: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也就是说,幼儿的兴趣是课程实施的核心。

生活化的课程本身应使幼儿产生自发的兴趣,而不是教师努力去调动幼儿的兴趣,更不能无视幼儿是否有兴趣。

良好的课程资源能够使幼儿自发地探究和感受。课程的趣味性,除了能够激发幼儿的感知欲望,吸引他们积极参与,还具备一定的挑战性,能够引发幼儿持续的关注。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