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属于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来源
㈠ 论述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时的依据
主要有以下三复方面依据
(一)对幼儿制的研究
幼儿园课程的一个基本职能就是要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所以课程编制者必须关注幼儿的发展,尤其要关注幼儿的发展需要与兴趣,关注幼儿的认知发展\情感萌发\社会化过程及个性形成等方面的规律与特点,以使课程目标能有效率地发挥引导与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
(二)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人是社会的人.幼儿不仅生活在幼儿园中,也生活在家庭\社区与社会之中.幼儿的成长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突破时间与空间范围的过程,所以确立幼儿园课程目标也必须关注社会生活及其发展需求.
(三)对学科知识的研究
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职能是传递社会文化,使幼儿从一个自然人发展为掌握一定知识经验的社会人.而学科知识使文化最重要的支柱,因为文化的基本构成和集中体现即是分门别类的学科.因此,学科包括知识是确立课程目标的重要依据与来源.
㈡ 幼儿园课程目标和教育目标的不同点
1、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教育目标通常包含两种释义:即既包括抽象概括的目标(目的),又包括具体个别的有操作性、层资助性与可测性特点,它指的是“教师所预期的学生的变化的”指标体系;在某种意义上,教育目标可以为师生培养目标起到提供工具、启示方法和指示步骤的作用。 2、因此可以看出,a:教育目标范围更广,包括教育目的在内,而教育目的的范围更狭窄。b:教育目的比较抽象,是教育活动的普遍性的、统一性的、终极性的宗旨或方针。而教育目标则比较具体,是教育活动的特殊性的、个别化的、阶段性的追求或目标。 c:教育目的的最终实现有赖于许多隶属的具体行为活动目标的实现,而教育目的内涵的精神是贯穿于各个具体教育目标之中的。
㈢ 学前幼儿园课程试卷 以下不属于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属性是哪一项
c交流作用 交流作用不属于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属性
㈣ 某次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什么目标
课程目标是指幼儿园课程要实现的目标。从不同的角度对幼儿园课程目标进行划分,可以形成不同的类型。从时间上划分形成的时程性目标,包括长远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活动目标四种。从儿童发展的角度划分,可形成体、智、德、美四育目标,或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领域性目标。 幼儿期是儿童个性形成的奠基时期,幼儿园教育不以系统知识学习为主要任务,因此,幼儿园课程目标应着眼于未来,立足于培养“个性和谐发展的儿童”。幼儿园课程各类或各层次目标的厘定都应以此为基点并与之相符合。 课程目标是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或者教育目的在课程领域的具体化,任何课程目标总是带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明确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把握课程目标,提高制定课程目标的自觉性与自主性。
㈤ 以下选项中,哪一项不是幼儿园课程与一般意义上课程的区别
单项选择题 1.1.在几种有代表性的课程概念中,“理论上很吸引人,实践上却很难实行”的是哪一种(B)A.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B.课程即儿童在校获得的学习经验C.课程即教学计划D.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 1.2.从某种意义来说,课程的“再设计”过程是指(D)A.课程目标B.课程内容与组织C.课程评价D.课程实施 1.3.在以下几种课程概念中,哪一种有利于课程的科学化和标准化(A)A.目标说B.行动说C.教材说D.计划说 1.4.“经验”中心课程过于忽视(A)A.系统知识的学习B.生活中有价值的内容C.学生的兴趣和需要D.学生的主体性活动 1.5.幼儿园课程基本以(C)为主要形式。A.隐性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分科课程 1.6.幼儿园课程不具有哪种属性(C)A.基础性B.适宜发展性C.义务性D.非义务性 1.7.制约幼儿园课程任何一个结构要素的核心因素是(D)A.社会因素和人类知识B.儿童发展的社会方向性C.幼儿的自发活动和自由兴趣D.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1.8.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特点(A)A.启蒙性B.游戏性C.潜在性D.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 2. 1.1.(D)是幼儿园课程的“指南针”和方向盘。A.课程设计B.课程组织方式C.课程评价D课程目标 2. 1.2.对教育目标体系中三大来源的信息进行“价值性筛选”时的过滤网和调节器是(C)A.教育哲学和知识论B.心理学和社会学C.教育哲学和学习心理学D.心理学和知识论 2. 1.3.确定教育活动目标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A)A.发掘课程内容本身价值并使之与上位目标保持一致B.使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符合各原则C.教育活动目标要尽量具体明确D.教育活动目标要切实可行 2.1.4.月计划是(B)A.年龄阶段目标B.单元目标C.教育活动目标D.邻域目标 2.2.1.(B)被比作课程的心脏,是课程生命活力的源泉。A.目标B.内容C.实施D.评价 2.2.2.根据发展适宜性原则,课程内容的难度水平应处在幼儿的(B)A.现实发展水平上B.最近发展区C.自发经验上D.理想的发展区 2.2.3.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要考虑幼儿的兴趣,具体做法有(D)A.排除一切儿童不感兴趣的内容B.选择一切儿童感兴趣的内容C.选择必要的课程内容D.将必要的课程内容“转化”为幼儿的兴趣 2.2.4.课程内容的均衡是指(A)A.构成课程内容的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要适当B.构成课程内容的各个部分要平均分配C.课程内容中某些部分要突出D.幼儿现实缺乏但理想的发展又必需的品质要求先发展 2. 3.1.(C)课程是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组织形式的代表。A.学科课程B.综合课程C.核心课程D.活动课程 2.3.2.(A)课程是以儿童为中心的组织形式的代表。A.活动课程B.综合课程C.核心课程D.广域课程 2.3.3.幼儿园教育途径不包括(D)A.教学活动B.日常生活和常规性活动C.家园合作D.家长教授入园幼儿知识 2.3.4.“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使幼儿园的生活“教育化”,指的是幼儿园课程组织的哪项基本原则(B)A.整体性原则B.生活化原则C.主体性原则D.活动性原则 2. 4.1.幼儿园课程实施本质上是(C)A.严格按照课程方案的执行过程B.教师按自己的理解对课程方案的执行过程C.是课程的“再设计”过程D.教师教的过程 2.4.2.间接教学中幼儿的学习方式以(A)为主A.发现学习B.无意学习C.接受学习D.机械学习 2.4.3.课堂文化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B)A.文化知识B.心理气氛C.学习材料D.教学内容 2.4.4.下面的行为和结果哪项是不属于专业教师所有的(D)A.利用专业知识及其见解作判断B.思考各种可能的行动方式C.评估行动及决定可能产生的长远后果D.选择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的方法 2. 5.1.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幼儿园课程评价对象(D)A.课程方案B.实施过程C.教师D.管理人员 2.5.2.课程评价标准的意义不包括(D)A.强化功能B.规范作用C.鉴定作用D.区分功能 2.5.3.评价中要以(A)为主。A.教师自评B.学生评定C.管理人员评定D.科研人员评定 2.5.4.对于集体教学来说,效果评价往往要以(B)的幼儿通过为准。A.二分之一以上B.四分之三以上C.五分之四以上D.全部 2. 6.1.过程模式的最大特征是(A)A.具有开放的设计思路B.确立明确可测的外显性行为目标C.以明确而具体的行为目标作为设计中心D.设计步骤围绕预先制订的行为目标 2.6.2.目标模式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从(C)出发设计课程。A.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B.从现有的材料、内容、问题出发C.从目标出发D.从已经设计好的教育活动方案出发 2.6.3.过程模式的缺陷在于(D)A.忽视“艺术性”和“人性”B.重结果轻过程C.强调目标行为化、可测性D.忽 视目标作用 2.6.4.目标模式的优点在于(B)A.强调课程的灵活性B.课程设计条理清晰C.重视课程实施过程D.发挥教师主动性、创造性 3. 1.1.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最主要的活动是(B)A.游戏B.工作C.日常生活练习D.文化科学教育 3. 1.2.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个性和行为模式是(A)形成的。A.自我教育B.环境教育C.学校教育D.家庭教育 3.1.3.蒙台梭利所追求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B)A.帮助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B.建设理想的和平社会C.使儿童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D.使儿童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 3. 1.4.蒙台梭利教育内容中最重要、最有特色的部分是(C)A.日常生活练习B.语言教育C.感觉教育D.文化科学教育 3. 1.5.蒙台梭利教具中最具特色的是(B)A.生活训练教具B.感官教具C.学术性教具D.文化艺术性教具 3. 2.1.五指活动课程的创始人是(B)A.陶行知B.陈鹤琴C.张雪f]D.张宗麟 3.2.2.陈鹤琴认为(D)A.儿童是成人的缩影B.儿童时期仅作为成人之准备C.儿童时期没有它本身的价值D.儿童有自己独特的生理心理特点 3.2.3.活教育的目的是(A)A.做A.B.学知识C.改造社会D.适应社会 3.2.4.“单元教学法”的特点是(A)A.整体系统B.分散具体C.单独进行D.抓住重点 3.2.5.活教育的课程应该以(C)作主要教材。A.各科课本B.活动C.大自然、大社会D.教学纲要 3.3.1.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的重要教学形式是(B)A.游戏B.作业C.日常生活活动D.上课 3.3.2.儿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可以获得(A)知识。A.零碎的知识B.系统的知识C.分科的知识D.全面的知识 3.3.3.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的基本理论观点有(A)A.教育要走在发展前面,引导发展B.课程应该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C.教育目的是建设理想的和平社会D.幼儿园教学是一种自发的教学 3.3.4.给儿童的知识应该是(D)A.全面的知识B.零碎的知识C.生活的知识D.系统的知识 3. 4.1.皮亚杰式的学前课程一般具有的特点是(A)A.强调活动与游戏的教育价值B.强调系统知识的教育价值C.强调自然社会的教育价值D.强调工作的教育价值 3.4.2.凯米认为,幼儿教育的最终目标是(C)A.建设理想的和平社会B.“做人”C.儿童的发展D.帮助儿童形成
㈥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两种体系分别是什么
以学习内容领域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和以儿童发展领域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