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课程 » 2014新课程改革

2014新课程改革

发布时间: 2020-11-28 22:43:11

Ⅰ 中江县2014年秋季课改教学质量监测练习九年级英语(5)的答案

参考答案
一、每小题1分,共10分
1.surface 2.matter 3.avoid 4.Dermany 5.traffic 6.lanterns 7.steel 8.procts 9.scissors 10.postman 二、每小题1分,共10分
1.to have 2.is finished 3.are spoken 4.to buy 5.making 6.answering 7.are not allowed 8.are invited 9.to complete 10.processing 三、每小题2分,共10分
1.No matter 2.far as 3.According to 4.is played 5.all over 四、每小题1分,共20分
1—5ABBCA 6—10CBAAC 11—15BBDDA 16—20CCDCA 五、每小题1分,共10分 1-5 DABCB
6-10 DABCA
六、每小题2分,共10分 1—5 BBCBB
七、每小题1.5分,共15分
1. way 2. hello 3. asked 4. lost 5. gave 6. While 7. past 8. something 9. happy 10. trouble 八、(15分) Dear father,
I have never expressed my thanks and respect to you. Today I want to say,“I love you,dad!” In my heart,you are not only my father, but also my good friend.
Since I was born,you have given me all your love and care. In order to create a better living condition and let me receive better ecation,you have to work hard every day. I always remember your coming home late and feeling tired.
Except that,you are very strict with me. You often tell me to study hard,get along well with others,not to give up when facing difficulties. Once I got a C in the math exam,I felt sorry for it, I thought you would be angry,instead,you weren’t angry with me,you helped me to find out why I failed,and encouraged me to be brave. Since then,I always smile at life whenever I have any trouble.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everything you’ve done for me.
不知道是不是,你看一下有用没

Ⅱ 内蒙古大学在211高校中处于什么水平

刷网络突然刷到内大,内心一阵感慨,今年我就要毕业了,但我真的超级自豪!内蒙古大学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所211高校哦,虽然在211里排名靠后一点,但是学校资源和实力真的是非常雄厚的,超过了很多学校。(毕竟是211哈!)我是在南区上学,就讲讲南区的吧。内蒙古大学南校区的专业大部分都是文科类专业,所以女孩子非常多啦!

Ⅲ 2014年高考是浙江新课改之前的最后一届高考,之后高考政策会有变化,那这最后一届考生是不是不能复读,...

课本改只是与时俱进 大纲不会变
考核的知识层面不会变
高考的政策怎么变也是回高分高校择优答
选择分科一要可能兴趣性格
二看你平时的综合分数
到底哪科综合你会分数更好掌握去选什么
其他的和你没有什么关系
学好考好才是王道

Ⅳ 2014年湖北新课改的综合素质评价...没有得满学分...结果是什么.老师说不能拿到毕业证书

对高考的参加没有影响,对录取有影响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
(试 行) 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学〔2008〕4号)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促进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落实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 二、性质和功能 学业水平考试是面向全体普通高中在校学生的达标性考试。学业水平考试根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要求,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其主要功能是: (一)评估全体普通高中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状况。 (二)评价普通高中学校教师对教育培养目标、课程标准的理解、掌握和实施,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情况。 (三)评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普通高中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落实课改要求、执行课程方案,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保障每个学生享有平等接受教育权利等方面的实施情况。 (四)引导社会和家庭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形成正确的质量观和人才观。 三、组织和管理 (一)各级人民政府成立学业水平考试协调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教育的负责人任组长,教育、财政、物价、公安、监察、保密、电力、交通和卫生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各成员单位在协调领导小组统筹安排下根据各自职能,负责学业水平考试相关事项。省学业水平考试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省教育厅。 (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成立学业水平考试领导小组,由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基础教育、财务建设、体卫艺、监察、办公室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学业水平考试业务工作的决策和协调。 (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设立学业水平考试办公室,配备适量的事业编制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学业水平考试的日常事务。学业水平考试办公室归口基础教育部门管理。 (四)省、市两级教育行政部门成立学业水平考试专家委员会,具体负责学业水平考试的研究、命题指导、阅卷指导、试卷评析和评价督查等方面的工作。 (五)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并颁发《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务工作细则》,具体规定相关考务事项。 (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设立学业水平考试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学业水平考试日常管理和基础性工作开支。按照相关文件规定向学生收取学业水平考试费,专项用于学业水平考试。各级人民政府本级财政对学业水平考试予以适当补贴,确保学业水平考试工作正常运行。 四、考试对象、科目及方式 (一)考试对象:我省普通高中在籍学生。 (二)考试科目及方式 学业水平考试涵盖普通高中课程的八个学习领域的全部科目,是评价学校、教师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状况的完整体系。学业水平考试由考试与考查两部分组成。 1、考试部分 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九个科目,考试方式为笔试。 (1)省级统一考试(含补考) 省级统一考试是考试科目必修学分模块学习结束后的综合考试,采用全省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阅卷、统一考试时间和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 (2)模块学分考试 模块学分考试是考试科目模块学习结束后的平时单项测试,由学校根据模块教学内容组织命题和考试。学科教师根据学生模块学分考试的成绩(物理、化学和生物结合考查科目的单项考查成绩)和学习过程提出学分认定的初步意见,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进行审核,作出认定结论。 2、考查部分 考查科目为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体育、美术、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物理实验操作、化学实验操作和生物实验操作等十一个科目。考查方式根据学科特点确定,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考查科目指导纲要。 (1)综合考查 综合考查科目为除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三个科目以外的全部考查科目,是必修学分模块教学全部完成后的综合测试,由市州统一命题,学校组织实施,每届学生考查一次。 (2)单项考查 单项考查科目包括全部考查科目,是根据模块教学内容进行的阶段性测试,在单个模块(专题或主题)教学完成后进行,由学校组织命题,并实施考查,每个模块考查一次。教师根据学生单项考查的成绩(物理、化学和生物结合模块学分考试成绩)及学习过程提出学分认定的初步意见,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进行审核,作出认定结论,并计考查成绩原始分。 五、考试时间 (一)省级统考科目时间为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具体时间安排在每年6月10-12日(高考结束后)举行。 (二)综合考查科目考查时间由市州统一安排,学校具体实施,原则上安排在三年二期期初完成。 (三)模块学分考试和单项考查时间由学校根据教学实际安排。 (四)省级统考科目补考时间安排在三年一期期初举行;综合考查科目可当场补考两次;模块学分考试和单项考查补考办法由学校确定,原则上不少于两次。 六、成绩认定、考试时量、分值及计分办法 (一)成绩认定 1、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认定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有正式考试成绩和补考成绩两类。正式考试成绩是第一次参加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每个学生只能取得一次正式考试成绩;补考成绩是正式考试不合格科目参加补考的考试成绩。 2、学籍异动学生成绩认定 (1)留级、休学学生成绩认定 参加正式考试后留级、休学的学生成绩有效,并视为正式考试成绩,不得参加下一届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学业水平考试前留级、休学的学生参加留入、复入年级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其考试成绩作为正式考试成绩。 (2)转入学生成绩认定 省内转学的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正式考试成绩和补考成绩均有效,外省参加学业水平考试后转入我省的学生,其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凭转出省教育行政部门的成绩证明认定,只在发放普通高中毕业证时有效。 (3)特殊考生成绩认定 因不可抗拒的原因只参加部分学科考试的学生,已参考科目的成绩有效,并作为正式考试成绩,未参考科目可参加本届学生的补考,考试成绩按正式考试成绩认定。此类考生由学校提出申请,相关部门证明,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市州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二)考试时量及分值 1、省级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考试时量均为120分钟,其他科目均为90分钟,各科卷面满分均为100分。 2、考查科目时量根据考查科目的特点合理确定,综合考查由市州统一确定考查科目的时量,单项考查由学校决定考查科目的时量;考查科目均采用百分制计分。 3、模块学分考试的时量、分值由学校确定。 (三)计分办法 1、省级统考正式考试成绩采用原始分计分,补考成绩只记及格和不及格。 2、考查科目的总成绩由综合考查和单项考查两部分组成(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以单项考查成绩为准),权重均为0.5。考查科目正式考试成绩采用原始分计分,补考成绩只记及格和不及格,补考及格科目按60分折算计入考查科目的总成绩,补考不及格科目成绩按实际得分折算计入考查科目的总成绩。 3、模块学分考试的计分办法由学校确定。 七、命题工作 (一)命题依据 1、普通高中教育培养目标。学业水平考试对学生达到普通高中教育培养目标的程度作出基础性判断,各学科在制定《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科考试大纲》和《考查指导纲要》(以下均简称《考纲》)和进行命题时,要充分认识、准确把握普通高中教育培养目标对本学科的要求,并对本学科实现普通高中教育培养目标的主要领域和具体目标作出明确阐述。 2、课程标准。学业水平考试对学科课程标准的实现程度作出基础性判断。各学科在制定本学科《考纲》和进行命题时,要充分认识、准确把握本学科的课程目标、课程特点、课程内容和课程方法,并作明确阐述。 3、《考纲》。《考纲》依据普通高中教育培养目标和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学科的考试目标、命题原则、考试内容、考试方式、考试时量和考试题型等作出明确的规定。 4、普通高中学校教学实际。《考纲》制定和命题时,要充分考虑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施现状、学生基础、教材选用和课程资源等实际情况。 (二)命题原则 1、科学性——试题符合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特点和要求,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认知规律和发展要求,确保知识、观点正确,语言表述规范,选用的情境素材健康。 2、客观性——试题具有代表性,覆盖面广,充分反映学科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挥。试题的难易度适当,难度系数0.8~0.85,杜绝偏题、怪题,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的比例适当。试卷的内容效度高,能够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基础性——针对学生必修学分模块命题,注重三维课程目标的落实,重点考查学生掌握经典知识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目标包括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能力层次。笔试部分考试不同能力层次试题的比例一般为:识记占30%,理解占20%,简单应用占40%,综合应用占10%。 4、公平性——面向全体学生命题,试题内容避免客观因素影响,保证无经济、文化、城乡、民族、性别等背景的差异。 5、友好性——卷面设计应充分体现为考生服务的宗旨,卷面设计规范,卷头、卷尾和换页处要有温馨提示,给予考生人文关怀。 (三)命题程序 命题的基本程序包括确定命题人员、制定命题计划、编制双向细目表、编制试题、编辑试卷和审题等工作环节。 (四)命题质量、考查科目信度评估和教学质量分析 1、命题质量分析 省级学业水平考试结束后,采用专家组评价与网上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试卷的质量作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1)定性分析。主要包括: ①分析试卷内容、选材、题目结构、编制技术等,对试卷与培养目标、课程标准、《考纲》和高中教学实际等命题依据的一致性程度进行评价。 ②评价试题与命题计划、双向细目表一致性程度。 ③对试卷体现命题的科学性、客观性、基础性、公平性和友好性的情况进行分析。 (2)定量分析。主要包括: 对考试成绩的平均分、标准差、差异系数和分布形态进行分析,对试卷的难易度、信度、效度和甄别性进行评价。 2、考查科目信度评估 对省级示范性高中考查科目成绩信度评估由省、市(州)、县(市、区)教育行部门共同负责,其它高中由市(州)、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共同负责。 3、教学质量分析 综合定性、定量分析的情况对全省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形成评估报告。 八、结果运用 (一)学生毕业标准。 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后,我省普通高中在校学生的毕业标准为:综合素质评价合格、修满144个学分(其中必修学分116个学分,选修28个学分)、学业水平考试省级统考科目成绩各科及格(60分以上)、考查科目成绩各科及格(60分以上)。 凡我省普通高中学生达到上述毕业标准者,经省、市(州)、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市州验印,由学校颁发普通高中毕业证书。 凡我省普通高中学生因学业水平考试、考查科目成绩未达到毕业标准但修满规定修业年限者,由学校发给普通高中结业证书,其学业水平考试、考查及格科目成绩三年有效,只需参加不及格科目的补考,及格后颁发毕业证书。 普通高中毕(结)业证书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式样,统一监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高中毕(结)业生信息网。 (二)学校评估依据。 通过对省级统考成绩的合格率、平均分、全科优秀率、差异系数、差异比较、考查科目成绩和考查科目信度评估等项目对学校教育教学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三)高校招生录取依据。 1、在学生档案中提供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和学业水平考试、考查科目成绩,供高校招生录取时参考。 2、省级统考科目正式考试成绩逐步按一定比例折算计入高考总分。 3、学业水平考试正式考试成绩在我省免试保送进入高校的学生录取时适当运用。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在高校录取工作中的运用以当年高校招生录取工作文件为准。 九、工作要求 建立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牵涉面广,社会关注度高,任务十分艰巨。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学校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从教育的全局出发,充分认识实行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重要意义,周密部署,统筹安排,扎扎实实将考试工作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地要对学业水平考试予以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落实组织机构,明确具体责任,要在学业水平考试协调领导小组的统筹安排下,协调组织好相关职能部门,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确保学业水平考试顺利实施。 (二)建章立制,完善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普通高中学校要按照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省教育厅负责制订学业水平考试《考务工作细则》,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及时制订相关的配套制度和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精心组织好各类人员培训,切实规范考风考纪,逐步完善学业水平考试机制。 (三)注重研究,认真总结。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要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探索考试命题的科学性、组考的严谨性、阅卷的公平性和考试结果运用的公信度,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积极反思,及时纠正考试工作存在的问题。 (四)加强宣传,强化舆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教育部对高中新课改省份提出的要求,是促进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建立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举措。各地要加强舆论宣传,制订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利用多种媒介,为学业水平考试营造良好的舆论宣传,正确引导社会和家庭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形成正确的质量观和人才观,确保高中新课程的顺利推进。[1]

Ⅳ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数学(基础模块)上册 书中所有习题答案

现在国家规划教材都在相应的网站上有了学习资源,包括电子教案、课件、素材及习题答案等,你可以看一下教材的说明处或封底有没有网站地址。

Ⅵ 2014年 职业教育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摘要】:发展职业教育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急需,但职业教育发展仍受制约。本文从资源投入不足、教学模式及内容、农村职业职业教育发展缓慢、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企业合作积极性不高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目前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职业教育;投入;农村职校;企业合作;吸引力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平稳加快发展,以及教育事业的革新进步,社会对技能型劳动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投入也越来越多,2010年国家提出《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第六章提到职业教育发展纲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调动企业积极性;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之所以提出这些要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这些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职业教育发展受制约
(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尚未能满足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1、国家对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较少,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普遍不好。
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较好、在本国有地位的国家,如德国、澳大利亚,职教经费都很充足,有法律保障。而我国随同《职业教育法》以及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对经费都有明确规定,但这些政策的落实情况不好,督促不够。“教育投入不足”成为了国家教育发展的软肋。各地一般把主要财力用于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的发展,严重制约职教的发展。据2009年《认可与劳动绿皮书》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实际公共教育投入仅占GDP的2.4%,相当于法国的39%,德国的44%,美国的50%,低于印度的2.7%。在教育经费中高等教育所占比例很大,但对职业教育投入相对不够,未能满足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经济落后的省份职业教育多数学校还存在师资不足,教师素质低,教学设备陈旧等资源严重短缺,硬件、软件都跟不上的问题,不少学校缺教室、缺实验实习场地和设备、缺电脑,缺图书,缺师资等,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
2、教学资源投放不合理,教育不公
教育行政部门在投放教育资源时,习惯于厚此薄彼,热衷于建设示范专业、示范实训基地、示范学校,急于建设职教中心等政绩工程。职业学校之间、各地区之间学生拥有的教学资源不平均,制约了职业教育整体发展。
(二)教学模式、内容有待提高
1、传统教学模式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受教学时间、空间及教师自身素质等因素制约,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较为单一,主要依靠教师和课堂获取。教师是支配者,学生获取知识的程度,取决于教师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强弱,学生没有自己动手操作、思考的机会,不利于学生走向职业岗位工作能力提高。测评学生成绩的标准还是以成绩为主,而不是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到、掌握知识多少为主。近年来虽然学校中大都设有实训课程,但其占学习课程比例较少,许多毕业生工作还需要进行就业前的再培训,学校教育滞后于当前社会实际需求。
2、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沟通不畅,中、高职课程脱节。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渗透表现为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的单向渗透,职业教育向普通教育的渗透则非常有限,两者间缺乏双向沟通。长期以来,普通教育毕业生可以接受高一级职业教育,而职业教育毕业生则几乎不可能再接受高一级普通教育。尽管我国有关文件规定,中专、技校、职业高中的毕业生可以报考普通高等院校,实际上,由于受教学内容、高考制度、高考内容等影响,这些毕业生基本上没有能力升入普通高校,升学途径十分狭窄。
目前,中高职的课程脱节,主要表现在内容重复且层次不清。由于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要生源,课程设计又以普通高中生为基准,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训练都很难高过中职,甚至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也与中职严重重复。
3、课程改革困难。
从教师方面说,目前职业学校教师的课程理念还跟不上课程改革的发展,局限于从事学科课程的教学;缺乏必要的工作岗位实践经验、开发设计能力和实施能力的缺乏制约了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
从学校方面说,原来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已经不适应课程改革的进行,如教学任务、教学进程和课表编排、课程考核管理、学籍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另外,由于高职教育规模扩张过快,教师数量不足,教师本身已经承担了过多的教学任务,学生人数又多,加上课程改革的工作量大、难度高,使得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
二、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缓慢
(一)农村职业学校发展规模不能完全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根据调查显示,我国农村职业学校在数量或规模方面对社会的满足程度偏小,在整个农村教育体系的比重不够,还需要加强农村教育结构的的调整。有一些地方政府负责人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提高农村劳动者职业素质的基本途径,是振兴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必由之路,因此不重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农村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水平相对城市职业学校较差。
1、经费缺乏
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差、课程体系合理性,课程内容科学性、有用性和学校教学方法与形式较差是整个职业教育发展普遍存在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在乡镇农村尤其严重。制约农村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的关键因素是缺乏经费。大多数地方政府重点将教育经费投给普通高中,而职业学校办学经费没有一个稳定的来源,致使专业实验室条件简陋,这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影响。另外,绝大多数农村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不但动手示范能里差,教学效果较差,难以培养出学生过硬的职业技能和致富的本领,也就是说,师资队伍力量薄弱是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2、农村的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偏差。
目前有一些农村职业学校没有认真研究全国特别是农村市场,未能主动适应弄寻需要,没有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方向,使之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流向大体一致,而是单纯的、盲目的跟形式,争相开设一些“热门”专业,有的地市财会类学生占40%以上,造成专业趋同,供需脱节,人才结构性过剩,质量也难以保证。
(三)农村职业学校招生困难,毕业生就业状况不大理想。
由于近年来“普高热”,大部分生源进入高中谋求上大学之路,而社会上普遍存在读职业学校没出息的观念,加之农村职业学校办学水平不高,学生学无所长,就业无门,少有学生愿意进入职业学校读书。这也与农村职业教育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制度建设不完善有关。
2008 年10 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2010 年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虽然这些政策能逐步解决农村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和规模,但对于毕业生就业出路需要更多些政策的帮助。
三、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
(一)职业学校学费普遍较高,教师工资待遇低。
职业学校的经费不足,许多办学设施经费需要从学费里获得,所以学费普遍较高,使得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没条件上学。
经费不足也影响了教师队伍建设,导致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由于专业教学的需要,职业学校本应配备更多的教师,而实际上教师编制少于普通学校。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定和收入分配没有单独的序列,往往是按普通学校的规定和标准执行,没有反映出职业教育的特点,限制了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进入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目前,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待遇普遍低于普通高中。
(二)受传统观念影响
由于受“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影响,加之普通高中、大学扩招,大部分学生家长认为追求高学历更能在社会站住脚,职业学校是高等学校录取剩下的学生,分数低、学习不好……这样的观念,这样的评价标准,直接导致了职业教育受歧视的结果。另外,直接创造财富的一线劳动者的经济财富和社会待遇不高、社会保障程度低,在许多人心目中社会地位低,不愿意从事这些职业。
(三)职业学校学风、秩序较差
大部分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是对学习不感兴趣但动手能力较强,活泼好动,又处于个人心理发展叛逆期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学校也只为了混文凭,管理起来不容易,学生旷课、打架、早恋问题相对普通学校较严重。想要认真学习的学生及其家长考虑到学校这样的环境也会选择学习环境更好的高中或大学。
(四)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不顺畅
1、多头管理 效益低下
按照《职业教育法》的规定,中等职业学校范畴内的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等由教育部门管理,技工学校由劳动部门管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职业教育多头管理、政出多门、资源分散、效益低下等问题十分突出。管理部门不同,造成许多政策不同,进而引发了资源分散、效率低下等问题。不同部门管理的职业学校级别和拨付经费标准不同,教师工资待遇和职称评定标准不同,毕业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等级、工作身份和待遇不同,就业情况也不同,同类学校由于政策不同,产生了许多矛盾。同时,还出现了重复办学、学校整合难、教育资源浪费、招生政策上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职业学校招生不正常竞争等问题
2、《职业教育法》不完善
《职业教育法》很多内容都无法实施,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责权利不明确,很多内容不适合,无法实施。该部法律内容中有许多用语委婉、规制无力,缺乏应有的确定性、规范性、严肃性和权威性,对依法发展职业教育的积极意义显然不够。
3、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就业形势严峻,不管是在校大学生还是职校学生最关注的就是就业问题。一些办的好的职业学校和企业合作,为学生准备好了较稳定的就业渠道,但部分职校教学质量不能满足企业要求,学生上岗前要经过再培训,或是学校没有跟用人单位和职业介绍机构建立长久的合作伙伴关系,许多学生得不到正确、有效的职业指导,就业观念落后,惧怕就业竞争。
(五)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存在问题
法律保障体系不健全。我国只是在《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中,有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一般表述性内容,没有单独立法。目前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基本上是靠有关部门的规定和政策层面,缺乏法律的严肃性和规范性,不利于职业能力评价制度的规范和高标准的建设。
职业资格证书的信誉度不高。主要表现在用人单位对职业资格证书反应比较冷淡,一些用人单位考虑应聘者有无职业资格证书,主要是考虑其具备一些基本素质而并非考虑证书证明的能力。
四、校企合作不明显,企业积极性不高,学生学习困难。
企业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职业教育法》中企业与学校责、权、利不明确,企业只有义务和责任而没有利益。且这部法律内容不完善,可执行性不高,缺乏应有的确定性、规范性、严肃性和权威性,对依法发展职业教育的积极意义显然不够。国家对企业支持职业教育的税收优惠和经费补偿政策也不够完善。企业接收职业学校的学生、教师实习,需要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工作的质和量可能会受影响,有些企业还要承担学生因技术不熟练而损坏机器设备或发生安全事故等风险。所以许多企业对支持职业教育不热心,不欢迎学生实习,使学生实习比较困难。有些学校由于联系不到实习企业,只好省掉了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环节,只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

本文从2010年国家提出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的四个改革要求出发,分析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几个问题:资源投入不足、课程改革困难、农村职业职业教育发展缓慢、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企业合作积极性不高等。这都说明了我国目前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的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认清造成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为经济社会提供高质量人才,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肖化移:审视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标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4月
[2]廖其发: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年
[3]李晓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职业教育研究 2011.1 第一期
[4]霍玉敏: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的原因探析[J] 职业教育研究 2011.1第一期

Ⅶ 为什么学医需要五年,而大部分其他专业只需要四年

每年高考结束,都要面临填志愿,不管大家选什么专业,我都想说:

我是不会劝你们学医的!

毕竟学医要么8年要么5年,这么长的时间线你觉得值得吗?

学医(本科)为什么要5年?

关于这个问题,相信大家都很容易理解。医学是最尖端的学科,全国有五分之一的博士都是学医的。另一方面也是与国际接轨,国外都是5年制。

医学本科5年为:4年校内学习书本知识,1年医院各科轮转实习,医学的专业课程特别多,52门课用4年时间来学都很紧凑,更别说和其他专业一样3年了。

另外,就算很好的学完了5年的所有科目,作为医学本科生也很难就业,继续读研读博,才是医生的必经之路,5年是远远不够的。

本硕博连读8年

2014年,由教育部和卫生部共同召开的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释放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教育与卫生部门达成共识:5年的院校教育,加上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将成为医学人才培养的主流模式,被称为“5+3”。

据了解,目前“5+3”模式已在全国64所医学院校推广应用,2015年我国全面启动“5+3”模式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020年将在全国推广。目前具备培训资格的医院南京有11家,江苏有32家,每家医院的专科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医院可以培养五六个专科,有的医院只有两三个专科。

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还会这样选择吗?

给你一次机会,你还会选择学医?还会选择学中医吗?我也这样问自己。

我第一反应就是:不要!千万不要!
再冷静想想,我为什么那么反对孩子学医了呢?是自己过得不好,是自己的选择吃到了苦头?

学医,虽然我现在不后悔。但是,我是有怨言的,满满的一肚子牢骚。

首先,学医第一学费贵,比普通大学专业要贵一些,至少医学院好的教学条件是需要花钱的,羊毛出在羊身上,例如学习基础解剖的‘大体老师-解剖尸体’就不好弄。

再则学医光花在买书买教材的钱都要贵许多,什么印刷精美的解剖图谱。一本书,至少上百大钞。更别说那种比砖头还要厚许多的内外科书。

学中医的更不用说,需要买大量的课外书,因为课本教材是用来划重点、考试用的,想要学治病的中医术还得靠课外书。我是贷款读完了大学的,加兼职打工养活自己,深知上医学院不便宜。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