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中小学课程设置
Ⅰ 九江市中小学一共多少个
中学有:九江一中到六中,还有十一中小学有:柴桑小学,外国语小学,内滨兴小学,爱容华小学,向阳中心小学,十里小学,庐山区实验小学,毛纺小学,新村小学,五里小学,新星小学,大桥局五处小学,三里小学,浔东小学,龙山小学,双峰小学,湖滨小学。
Ⅱ 小学课程设置标准及各课程周课时安排是什么
小学课程设置标准:
Ⅲ 中小学课程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什么哪些
中小学课程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
大纲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标准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由于教学大纲的重点是对教学工作做出规定,主要表现的是基本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若干教学建议,使教师更加关注知识点,关注学习的效果,忽视学习过程与方法,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教学大纲相比,课程标准最显著的变化是课程目标发生了根本改变。过去,课程目标侧重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如今,课程的功能由过去单纯强调知识和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新课程标准不仅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出要求,同时,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提出目标要求,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对培养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具有重要意义。
Ⅳ 教育部要求中小学必须开设的课程有哪些
低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小学中高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
(4)九江市中小学课程设置扩展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设置要求规定:
1、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2、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应在坚持使学生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Ⅳ 中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特点
扼杀思想
Ⅵ 谁有小学课程设置标准及各课程周课时安排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 九
品德与生活 2 2
品德与社会 2 2 3 3
品德 2 2 2
语文 8 8 7 7 7 7 6 5 6
数学 4 5 5 5 5 5 5 5 5
外语 2 2 2 2 4 5 5
历史 2 2 2
地理 2 2
科学 2 2 2 2
物理 2 2
化学 2
生物 2 2
体育 4 4 3 3 3 3 3 3 3
音乐 2 2 2 2 1 1 1 1 1
美术 2 2 2 2 1 1 1 1 1
综合实践 3 3 3 3 3 2 2
信息技术 1 1 1 1 (各校自定)
(地方与
学校课程) 8 7 2 2 3 2 3 2 3
Ⅶ 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有哪些
课 程 年 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品德与生活 2 2
品德与社会 2 2 3 3
科 学 2 2 2 2
语 文 7 7 7 6 6 6
学 数 学 4 5 5 5 5 5
英 语 2 2 2 2
体 育 4 4 3 3 3 3
艺 术 4 4 4 4 4 4
科 综
合
实
践
活
动 音 乐 2 2 2 2 2 2
美 术 2 2 2 2 2 2
信息技术 l 1 l 1
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劳动技术教育 2 2 2 2
地方与学校课程 5 4 2 3 2 2
周总课时数 26 26 30 30 30 30
学年总课时(节) 910 910 1050 1050 1050 1050
Ⅷ 中小学课程设置标准
中小学课程设置标准,以下课时为每科周课时量:
小学一、二年级:
品德与生活(2节) 语文(8节) 数学(4节) 体育(4节)艺术【包括音乐、美术】(4节)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3节)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3节)
(8)九江市中小学课程设置扩展阅读
教师开发课程的模式是实践—评估—开发,教师在实践中,对自己所面对的情景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要做出评估,确定目标,选择与组织内容,决定实施与评价的方式。目前,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小组,而不是单个教师。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课程管理的组成部分,它需要有领导的支持,专家的指导,教师的努力和参与,需要得到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评价。总体上说,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主要有四个阶段:
需要评估。需要评估是设计校本课程时首先必须要做的研究性工作。主要涉及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评估学校的发展需要,评价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求,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
确定目标。确定目标是学校对校本课程所做出的价值定位。它是在分析与研究需要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的审议,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等。
组织与实施。组织与实施是学校为实现校本课程目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申报课程。
评价。评价是指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价值判断活动,它包括《课程纲要》的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教师课程实施过程评定以及《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等。评价的结果向有关人员或社会公布。
Ⅸ 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是怎样的
主要课程:小学教育学、小学心理学、中外教育史、教育哲学、小学班队原理与实践、课程与教学论、小学语文(数学)课程教材与教学设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现代教育技术。
就业面向:小学、教育培训机构等相关行业,主要从事小学数学、语文等学科的教学、班级及小学管理工作和教育培训机构的教育教学、经营管理工作。
(9)九江市中小学课程设置扩展阅读:
培养目标:培养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师德高尚,情意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儿童发展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以及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儿童发展指导能力、教育研究与反思能力,富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适应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在小学教育教学岗位站得稳、留得住的高素质应用型教师。
授予学位:本专业学生须按培养方案要求修读各类课程且考核合格,总学分达到162学分,达到学校规定要求方可毕业。本专业授教育学学士学位。
就业面向:小学、教育培训机构等相关行业,主要从事小学数学、语文等学科的教学、班级及小学管理工作和教育培训机构的教育教学、经营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