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课程 » 小学传统文化课程开设意义

小学传统文化课程开设意义

发布时间: 2021-01-26 03:21:22

㈠ 小学的传统文化教学的宗旨是什么呢

弘扬传统文化,涵养人文情怀,塑造文化人格,提升人格境界;强化“两项服务”:服务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于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推进“三项建设”:校本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抓好“四项教育”:经典诗文教育、传统节日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和艺术文化教育。本着“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总目标,给学生选择的余地,让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变“补短教育”为“扬长教育”,通过充分“扬长”,我们以传统文化教育和美育为途径,以民族器乐特色教育为突破口,开展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适时调整学校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等因素及各层次的关系,融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于一体,真正让“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

㈡ 浅谈小学课堂中如何运用传统文化

《中国教育复改革和发展纲要》制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语文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不仅可以提高小学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可以将传统文化植入学生心中,使我国传统文化可以有更好的传承。而古诗词教学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真实地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生活,在古诗文中,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品质,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节,还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都是传统文化。古诗词易记易背,读起来朗朗上口,可谓是广为传诵。教师在讲授古诗文的同时渗透传统文化进去,相得益彰。
小学阶段的课本当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老师在教这些名诗佳句时,要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精髓和真正的内涵,感受古诗文所凝结的文化精髓。

㈢ 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应试教育下,懂了又如何

㈣ 中小学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意义是什么

像你所说的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如果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化是可怕的,也不会长久的。
以前一直强调经济建设为中心,现在才开始注重文化需求,不然只是口头上强调和谐社会是不会和谐的。。。

㈤ 小学的传统文化课,应该教什么

【小学的复传统文化课应该教制授的内容】在教学内容方面:基础教育低年级段建议选取《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声律启蒙》等启蒙读物和韵文读物,同时辅以《中国农历与节日》、《中国剪纸》、《京剧脸谱》等相关传统文化内容。
在教育目标方面,明确传统文化培育青少年完美人格的正面作用,学科教学目标应定位于通过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良好的行为规范、深邃的哲学思想、质朴的道德操守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学科要建立的是中国式人格教育课程体系。

㈥ 小学传统文化开展的重点难点

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一: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我任教四年级两个班的传统文化,学生们比较喜欢这门学科,但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大多数孩子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基础,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但有的孩子不喜欢诵读.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的要求:

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诗词诵读(一)、古城建筑、、文学巨匠(一)、文学巨匠(二)、诗词诵读(二)、文学巨匠(三)、传统工艺、陶瓷艺术共十个单元,34个课时。

(三)教材编排原则: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 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四、教学重点:

1.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2.养成良好品德。

3.欣赏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

4.领略几千年的民族艺术

五、教学难点:

1.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2.养成良好品德。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良好情操。

六、教学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4.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

5.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6.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七、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2.要注重学习方式的主动性。

3.要体现教学过程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八、教学进度表:

周次、内容:

1 总体了解本学期内容。

2 《千字文》(一)

3 《千字文》(二)

4 《千字文》(三)

5 《古诗两首》

6 《古诗两首》

7 《古诗两首》

8 古城

9 塔

10 桥

11 楼阁

12 我当小导游

13 屈原

14 李白

15 杜甫

16 苏轼

17 关汉卿

18 曹雪芹

19 古诗两首

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二: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915字)

一、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以“一山一水一圣人”为代表的齐鲁文化最为突出。本套课程设计,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人胜水、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综合文化素质,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本套教材包含“经典驿站”、“艺术乐园”两个单元。

“经典驿站”: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中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包括:《声律启蒙》、《增广贤文》、《弟子规》、《幼学杂诗》、《中华改良杂字》、《千家诗》、《神童诗》《随园诗话》、《世说新语》节选部分内容,共17课。

“艺术乐园”: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摘抄部分格言警句供同学们欣赏。 教材的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的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的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成长袋”(为学生提供一个总结评价、积累沉淀的空间)。

三、教学措施

1、要精心备课,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全面搜集教学材料,做到讲解全面,便于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经典。

2、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结合少年儿童的个性生活体验,为他们学习中华民族文化拓展了广阔的空间,营造了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3、拓展学生的认识领域、情感领域和实践领域,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4、教学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自己的诵读、感悟、参与和交流等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尝试和实践的过程中丰富情感,获取知识技能。

5、努力作到四个“优化”,即优化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教学方法,优化师生关系,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围绕以活动反馈机制为主题,以活动串起学生表现,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三:一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837字)

一、指导思想

《传统文化》是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地方课程,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习,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两个单元《经典驿站》和《艺术乐园》,共有十八课。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在“经典驿站”里,你会感悟到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在“艺术乐园”里,你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

三、教学目标

1、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

2、能够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学习了这些经典文章之后,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并能在实际中学以致用。

四、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四:小学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1721字)

一、学情分析

现在,大部分学生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需要,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关心不够,养成了孩子自由散漫的生活作风和学习习惯,致使学生的学习水平、生活习惯等方面差异很大。这段时间的相处,我发现一部分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对《三字经》、《弟子规》等的内容有了一定的学习积累,对《论语》等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理应把传统文化致使精髓灌输课堂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堂堂正正、真正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四个单元。

“经典驿站”部分主要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让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分为《三字经》、《幼学琼林》以及《山海经》三个部分。

“名人长廊”部分主要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名人,借鉴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孔子”“孟子”“晏子”“孔融”四位历史名人的故事。

“名胜佳境”:部分主要了解黄河、泰山等名胜,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艺术乐园”部分引领学生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信心。本章节主要分为“歇后语”和“民谣”两个部分。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重点“经典驿站”“名人长廊”这两部份。本学期,我们重点学习“名胜佳境”“艺术乐园”这两个部分。

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3、养成良好品德。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养方面,中国文化强调气节,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强调情操,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礼义,一举一动要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强调廉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调奉献,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良心,就是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道德之人,不做伤天害理事。所有这些,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1、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2、养成良好品德。

五、教学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4、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

5、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6、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六、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

1《三字经》(节选一)

2《三字经》(节选二)

3《三字经》(节选三)

4《百家姓》(节选)

5国庆节放假

6《牛郎织女》

7《孟姜女》

8《梁山伯与祝英台》

9《白蛇传》

10《农历》

11《二十四节气》

12《十二生肖》

13《题菊花》

14《酌贪泉》

15《夏日绝句》

16《武术》

17《蹴鞠》

18《围棋和象棋》

19-21复习

㈦ 学校可以开设哪些传统文化方面的特色课程

比如弟子规,三字经,论语,道德经等等。推荐参考大安法师开示:儿童教育要注重八德 儿童是一个民族的未来。 传统文化学习课程、茶艺课、小语种课、武术课、足球课、网球课等。 小学特色课程开设意义: 学校特色课程大多属于校本课程,而校本课程是国家新课程体系的

㈧ 山东中小学全面开设传统文化课程是真的吗

近日从山东省教育厅获悉,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山东省中小学将全面启用中华优秀版传统文化的相关权教材。山东也将成为全国首个在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3个学段,全面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省份。

山东教育部门分学段设置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在小学学段,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在初中学段,旨在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知,使其形成一定的价值认同和道德实践能力;在高中学段,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研读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分析和系统把握能力。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