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课程 » 乌兹别克斯坦大学课程表

乌兹别克斯坦大学课程表

发布时间: 2021-01-28 18:09:41

⑴ 关于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可以写什么论文我是交通大学的留学生,读硕士

丝绸之路呗

⑵ 乌兹别克斯坦世界语言大学好吗

闻所未闻哦,亲。

⑶ 乌兹别克斯坦有哪些学校

塔什干国立兀鲁伯大学是乌兹别克斯坦最高学府。建于1920年,由列宁亲自签署法令建立,当时名为突厥斯坦大学,1923年改名为中亚大学,1960年改名为塔什干大学。这所大学是中亚第一所现代化大学,为乌兹别克斯坦各部门培养了大量人才,有十几个系,有数学,力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哲学,心理学,历史,法学,新闻,俄罗斯语言文学,乌兹别克语言文学,外语,地质测量,农业化学等约30个专业。
塔什干工学院、乌兹别克斯坦世界经济与外交大学、乌兹别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塔什干国立技术大学、东方语言学院、塔什干农学院、国立塔什干医学院、塔什干别鲁尼工学院、国立塔什干尼扎米师范学院、塔什干经济大学、塔什干铁道学院、塔什干纺织轻工业学院、塔什干电讯学院、塔什干公路学院、塔什干水利工程与农业机械学院、中亚儿科医学院、塔什干药学院、塔什干音乐学院、塔什干戏剧艺术学院、乌兹别克体育学院、撒马尔罕国产纳沃伊大学、撒马尔罕兀鲁伯建筑工程学院、撒马尔罕农学院、撒马尔罕巴甫洛夫医学院、努库斯舍甫琴柯大学、安集延棉花学院、安集延医学院、安集延师范学院、安集延语言师范学院、安格连师范学院、布哈拉食品加工学院、布哈拉师范学院、费尔干纳工学院、费尔干纳兀鲁伯师范学院、浩罕穆基米师范学院、花拉子模师范学院、纳曼干尼亚孜师范学院、卡尔希阿里木江师范学院、铁尔梅兹阿依别克师范学院、锡尔达里亚古里亚木师范学院、吉扎克师范学院等。

⑷ 女主要去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男主不同意的小说

你好
看了一下你复描述的,跟九制夜茴的《那年匆匆》大致一样,你可以自己去看一下,女主叫方茴,男主叫陈寻,他们在高中在一起,那一段是个很美好的 故事,后半部分就很让人难受了,自从上了大学之后男主和女主之间的性格差异以及矛盾就凸现出来了,女主为了气男主还和一个男的发生关系,后面女主心灰意冷之下出国,你说的那个男的是女主在国外遇到的,只是书的一个引子,这本书当时看的时候我很喜欢,觉得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和青春,应该就是楼主说的这本书,是一本值得一看的书
如果又其他问题可以网络HI,
祝看文愉快!

⑸ 去乌兹别克留学有什么要求

无论持何种来护照,都自须办理乌兹别克斯坦签证。如果在乌兹别克斯坦逗留期限超过3天,须自入境之日起3天以内到当地内务部出入境和户籍管理局申请办理登记手续。有关部门将在护照上加盖登记印章。

如果住宿宾馆、酒店,由宾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居留登记手续。住宿居民家中,由本人和留宿人到当地内务部办理登记手续,登记费为20美元以上。

入境乌兹别克斯坦应填妥两张海关报关单,一份提交海关,一份由本人保留至出境。入境时如有贵重首饰、影像器材等一定要填好报关单,并且出境时一定要带出。出境时不得携带超出申报单数目的外汇。

⑹ 为什么乌兹别克斯坦有大量的韩国人后裔

朝鲜族是中亚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与其他民族一样,朝鲜族为国家独立、经济发展和民族和谐发挥着应有的作用。目前,整个中亚地区生活着近35万朝鲜族人,其中哈萨克斯坦10万、乌兹别克斯坦21万、吉尔吉斯斯坦2万、土库曼斯坦5000、塔吉克斯坦1000—2000。哈萨克斯坦朝鲜族人联合会副主席罗曼对记者说:“中亚的朝鲜族是一个年轻的民族,朝鲜族人在中亚大批定居是从1937年开始的。其中以乌兹别克斯坦最多”
火车“播撒”朝鲜族人

19世纪中叶,朝鲜族人开始在沙皇俄国的远东地区生活。1860年,第一对朝鲜族夫妇越过边境进入沙俄境内。此后,朝鲜族人开始不断涌入沙俄的远东地区。1905年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占领朝鲜,朝鲜国内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那时远东地区人口稀少,土地肥沃,因此十月革命前后,大批朝鲜族人在邻国找到了安身之处。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生活在苏联远东和滨海边疆区的朝鲜族人的命运也发生了变化。据俄罗斯的朝鲜族后裔李山介绍说,当时苏联正与德国、日本等国进行战争。为了让苏联人疏远和仇视朝鲜族人,日本放话说,因为朝鲜族人和日本人长得很相像,日本便收买了一些朝鲜族人在远东地区从事间谍活动。这些情况引起了当时苏联政府的注意。朝鲜族人善于耕作,而当时的中亚地区地广人稀,有大片尚未开垦的土地。基于上述原因或者是至今不明的其他原因,1937年,斯大林签署命令,将生活在远东和滨海边疆区的20万朝鲜族人“迁移”到中亚地区。

当时,除少数人到了乌兹别克和吉尔吉斯外,大部分朝鲜族人被迁移到了哈萨克。他们先坐20公里的汽车,然后又坐4000多公里的火车,几乎是从苏联的一端迁到了另一端。当列车接近哈萨克加盟共和国阿尔马林州的乌什托别时,列车开始“播撒”朝鲜族人:每隔一段距离,就放逐一两千人。当时,安置了朝鲜族人的地区被称为居民点。后来朝鲜族人把这些居民点戏称为“朝鲜族的女儿”,因为在俄语中“点”和“女儿”是谐音。对于朝鲜族人来说,这是一部辛酸的流亡史。

“祖国”在哈萨克斯坦

乌什托别是位于哈萨克斯坦原首都阿拉木图以北320公里处的一个荒漠小镇。前不久,记者走访了这个小镇。

乌什托别建于1928年,是在沙漠中圈起的一个“城堡”。这里有人口2.5万,共有31个民族,经济以农业为主。小镇周围就是当时的朝鲜族人居民点,生活在那里的几乎都是朝鲜族人。哈萨克斯坦的朝鲜族人把那里称为“祖国”。不论是问当地的朝鲜族人还是其他人,朝鲜族人的聚居地在哪里,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乌什托别”。

苏联时期,乌什托别有3个朝鲜族人集体农庄和哈萨克人集体农庄。朝鲜族人在此定居后,建起了一块块绿洲,但由于缺乏治理,绿洲正在逐渐沙化。虽是春播季节,却不见人们犁田耕地,只有散落在荒岭上的羊群在啃着并不肥美的杂草。

进了小城,在一处农贸市场停下来。市场的货摊寥寥无几,出售的不是土豆就是萝卜,卖货者多为哈萨克和俄罗斯族人。记者找到一位正在卖自家加工的“朝鲜小菜”的朝鲜族村民,与其拉起了家常。他名叫费得罗,当记者问及他朝鲜族的名字时,他说没有。据他说,自己的前辈是1937年从苏联远东地区迁徙来的。当谈及朝鲜族人目前的状况时,他不无感慨地说,60多年前他们的祖辈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辛勤耕作,当时这里是名副其实的“朝鲜城”。但随着年代的变迁,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加之该地区气候条件日益恶劣,使得原本定居在此、以务农为生的朝鲜族人近几年再次背井离乡,纷纷搬往它处。如今剩下的朝鲜族人只占该城居民的5%。一位正在家门口种地的朝鲜族人说,他的爷爷是这里的第一代垦荒者,现在已经过世了。现在谁也说不清,爷爷那一代有多少人来到这荒漠小镇。他自己现在上有老母,下有3个孩子。记者打趣地问他,为什么不多生几个孩子,他说主要是经济原因。

有报纸和电视台

哈萨克斯坦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国家独立后,各民族都成立了自己的协会,致力于维护民族团结,宣传和发展民族文化。1989年,哈萨克阿拉木图和其他几个州的朝鲜族人小组联合组建朝鲜族人文化中心。1990年3月17日,中心在阿拉木图举行成立大会,会议决定成立哈萨克朝鲜族人文化中心联合会。1995年,该联合会改名为哈萨克斯坦朝鲜族人联合会。联合会的主要活动是:复兴朝鲜族语言、民族风俗和传统;研究朝鲜族人历史;发展本民族文化、艺术和文学;保护哈萨克斯坦朝鲜族人合法权益;提高朝鲜族人参与哈萨克斯坦民族和法制国家建设进程的积极性;加强民族友谊,发展国际文化和经济联系。

近年来,哈萨克斯坦大部分州的学校都开设了朝鲜语专业。哈萨克斯坦阿尔法拉比国立大学、阿拉木图阿拜国立大学、哈萨克国际关系和世界语国立大学、克孜尔—奥尔金师范学院、东哈萨克斯坦学院等都设立了朝鲜语专业。

在阿拉木图,朝鲜族人创立了一家电视台、一家广播电台、一份面向中亚朝鲜族人的报纸和一个传播朝鲜族文化的朝鲜族人剧院等。近年来,朝鲜族人在中亚的地位不断提高.

⑺ 我有一个乌兹别克斯坦的男朋友,认识半年,我们都在英国待了五年了还有一年就大学毕业了,不知道会不会分

看看来你那个男朋友或他的家人信不源信宗教,如果他们对宗教严格,那就你们没结果
要是跟他在一起 你要信他信的才行。中亚这部分男生大部分就是大男子主义。我个人是维吾尔族 ,跟乌兹别克斯坦民族风情,习惯,风俗,信仰都差不多 所以这方面我懂得较多
我作为一名中国无神论者给你推荐,最好远点他
他们大部分只是利用非本民族女孩。可也有少部分人很开放,不管对方什么宗教,国籍,民族 只要是喜欢对方就会在一起,不知道你那男朋友是怎么样的

⑻ 乌兹别克斯坦的大学哪几所被国内认可

乌兹别克斯坦大学,
似乎不在德国。
只要努力付出过,
就会有收获。

⑼ 乌兹别克斯坦的主要宗教是

乌兹别克斯坦主体民族乌兹别克族信奉伊斯兰教,属逊尼派。此外,塔吉克族、哈萨克族、吉尔吉斯族、阿塞拜疆族、鞑靼族、维吾尔族也信仰伊斯兰教。其他民族如朝鲜族信奉佛教和基督教,犹太人信仰犹太教,俄罗斯人信奉东正教。

(一) 宗教发展状况

早期传播 在伊斯兰教传入之前,当地居民信奉佛教、祆教、萨满教,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原始宗教。公元7世纪末8世纪初,阿拉伯帝国开始对中亚的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进行军事进攻和经济掠夺。伊斯兰教正是在这一时期传入河中地区的。大批阿拉伯人迁移到这一地区,焚毁大量的庙宇和神像,销毁大量宗教文献,同时建造清真寺,强制实行伊斯兰法律。这些强制性措施促进了伊斯兰教在中亚的传播,但是大部分接受了伊斯兰教的人,仍长期继续秘密信奉自己原先的宗教。从8世纪后半期到9世纪初,伊斯兰教开始逐步为中亚当地居民所接受。布哈拉、撒马尔罕和花拉子模成了中亚地区的伊斯兰文化中心。萨曼王朝(公元875~999年)时期伊斯兰教的传播很快,逊尼派在中亚河中地区建立起了稳固的地位。在这一时期,波斯文化与阿拉伯文化相互渗透、融合,使中亚的伊斯兰教带有鲜明的地区特色和民族特色。在哈拉汗朝(公元992~1212年)时期,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大量修建清真寺,创办经学院,宣传伊斯兰教义。伊斯兰教的传播者用突厥文书写简单的宗教诗歌和短文,在突厥部落中传教,促进了突厥游牧部落的伊斯兰化进程。13世纪初,蒙古进攻中亚,在其统治期间,对伊斯兰教持宽容态度。辖境包括河中地区和花拉子模的帖木儿帝国建立后,帖木儿在撒马尔罕修建了金碧辉煌的清真寺和其他华美的建筑物,撒马尔罕成为伊斯兰教的文化学术中心。在这一时期,伊斯兰苏菲教派传入中亚。

沙俄时期 在沙俄统治时期,统治者为稳定社会,避免采取限制伊斯兰教自由和伤害伊斯兰教信徒感情的举动,对伊斯兰教采取了一种宽容的政策。伊斯兰教在当时既保留了其固有的习俗,又有鲜明的地区特色。沙俄指派当地行政、军事长官亲自管理宗教事务,出版有关伊斯兰教的书籍,创办伊斯兰学校。与此同时,东正教开始在乌兹别克斯坦传播。

十月革命以后 十月革命以后,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政府对宗教、宗教组织做出了一系列规定,保障公民的信仰自由,对民族宗教问题比较谨慎,采取了一些既有别于俄罗斯又符合乌兹别克实际的宽松政策。1925年苏联政府开展宗教世俗化运动,对伊斯兰教采取了压制的政策,关闭清真寺及一些宗教设施,迫害教职人员和普通信教群众等。伊斯兰教成了"劳动人民的阶级敌人"。到1928年底,乌兹别克斯坦废除了宗教学校,结束了伊斯兰教对教育的垄断权。十月革命前,撒马尔罕共有清真寺和宗教学校150座,塔什干有300座,布哈拉有430座,安集延有387座。它们不仅是伊斯兰教活动的中心,而且是文化、科学、教育、艺术的中心。在30年代与宗教和蒙昧作斗争的口号下,这些清真寺和学校统统被关闭,大量宗教文献被毁。卫国战争期间,政府停止了反宗教宣传,宗教政策重新放宽,伊斯兰教在乌兹别克斯坦有所恢复。1943年10月,苏联政府在塔什干设立了中亚和哈萨克斯坦穆斯林宗教委员会,专门负责中亚5个加盟共和国的伊斯兰事务,以及《古兰经》和其他宗教文献的出版发行。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对宗教重新开始实行极左政策,关闭了乌兹别克斯坦的大部分清真寺,限制信教群众去麦加朝觐。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调整宗教政策,对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的限制有所松动,宗教活动场所有所增加。

70年代末,激进的伊斯兰宗教分子通过非法的经文学校在费尔干纳盆地散发宗教书籍,宣传伊斯兰教的激进观点。80年代后期,一些激进分子在恢复或重开的清真寺中任伊玛目,而其他人则在乌兹别克斯坦的一些地方掀起伊斯兰政治运动,建立带有宗教色彩的政治组织。苏联伊斯兰复兴党成立后在乌兹别克斯坦建立了分支。

独立后的宗教状况 乌兹别克斯坦总人口的82%信仰伊斯兰教。独立初期鼓励兴建新清真寺和维修旧清真寺,并拨款资助以开设新的宗教设施,欲通过伊斯兰教的象征力量来增强国家的凝聚力,达到巩固政权、稳定社会的目的。

不少宗教风俗和礼仪得以恢复,去麦加朝觐的乌兹别克人也大大增加,1991年仅有1250人,次年便增至4 000名。穆斯林、礼拜场和宗教学校的数量在中亚五国中居首位,正式登记的有2 000座清真寺。乌兹别克人的伊斯兰信仰在中亚穆斯林人口中素有最保守和正统的名声,而费尔干纳地区、撒马尔罕和布哈拉又一直是中亚的宗教中心,所以乌兹别克斯坦被认为是中亚的伊斯兰教中心。此外,宗教组织、党派也在如费尔干纳盆地等地区活动频繁,与前苏联时期相比,伊斯兰教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地位增强,人民对其信仰程度加深。到1999年8月,正式注册的穆斯林组织有1 566个。

乌兹别克斯坦有10所伊斯兰经学院,有多达5 000名学生接受伊斯兰教育。塔什干伊斯兰经学院是一所高等伊斯兰研究学府,有559名学生,其中有346名是函授学生。9所中等经学院共有874名学生,其中在布哈拉和塔什干的两所中等经学院是女子经学院,有200名女学生。1999年成立了伊斯兰大学,已招收了第一批大学生入学。

但是,由于乌兹别克斯坦政府不主张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所以乌兹别克人的宗教信仰只能在民族传统和文化精神的领域发展。

1999年,非穆斯林的宗教组织有150个。有26个俄罗斯东正教教会,2座修道院,1座神学院;15个福音教派教会和1个该教派中心;44个朝鲜基督教教会。

主要的宗教学院有:建于1946年的布哈拉米尔·阿拉卜经学院,有学生146名,教师24名;建于1971年的塔什干伊斯兰经学院,有学生215名,教师24名;纳曼干穆拉·吉尔吉斯经学院,建于1991年,有学生115名,教师15名;布哈拉朱伊波里·卡仑经学院,建于1991年,有学生104名,教师15名;乌尔根奇法赫里金·阿尔-洛兹经学院,建于1991年,有学生36名,教师13名;撒马尔罕伊玛姆·阿里-布哈里学术中心建于1991年,有学生42名,教师13名;卡里卡达里亚哈热·布哈里经学院,建于1992年,有学生53名,教师20名;安集延撒伊特·穆赫特-马赫杜姆经学院建于1992年,有学生126名,教师21名;努库斯穆哈玛特·伊宾·阿赫玛特经学院,建于1992年,有学生61名,教师6名;塔什干哈吉恰伊·古波罗经学院,建于1994年,有学生96名,教师19名;塔什干东正教中等宗教学校,建于1998年,有学生13名,教师13名。

(二)宗教习惯

在乌兹别克斯坦,穆斯林宗教信仰程度与年龄成正比:年纪越长者对宗教就越虔诚,斋戒、礼拜、宗教禁忌等无不遵守;年轻人则不十分重视宗教信仰,许多人对《古兰经》还不很了解,宗教仪式很少参加,不禁酒,除穆斯林式的婚礼和割礼以外,其他的宗教习惯已很少遵循。而虔诚的穆斯林每周有一天在清真寺做礼拜,每天要完成"五功"。有严格的宗教组织管理体制,毛拉、伊玛目、穆夫提、乌里玛等各级职业神职人员负责日常具体宗教事务和礼仪的组织管理与执行,卡孜(宗教法官)负责宗教和某些民事纠纷的裁决。 乌兹别克人推崇大家庭生活,尤其在农村,年轻人成家之后仍与长辈共同生活。乌兹别克妇女不戴面纱,但由于宗教习惯,妇女地位仍然较低,除一些有文化的妇女外,大部分妇女不工作。宗教中某些习俗已演变为民族性质的习惯,如割礼,宗教节日等,其宗教氛围远没有民族喜庆气息强烈。宗教方面的禁忌习俗有:禁食猪、狗、驴、骡、动物血、自死物等。禁酒,但不严格。不能亵渎圣物等。

(三) 宗教派别

乌兹别克斯坦的伊斯兰教分逊尼派、什叶派、苏非派、瓦哈比派等15个宗教派别和非传统性教派。

逊尼派 该国大部分穆斯林为逊尼派,其中哈乃斐教法学派支派为其主流。该支派创建于公元9世纪初的布哈拉,其教义对信徒行为上的要求较宽松。其他支流还有马图里迪学派和艾什尔里学派。

什叶派 少数乌兹别克穆斯林为什叶派,主要分布于撒马尔罕、布哈拉、塔什干等地区,以十二伊玛目派的小社团存在,这些小社团起源于阿巴斯王朝在中亚的统治初期。戈诺·巴达赫尚地区有相当可观的什叶派伊斯玛仪派教徒。十二伊玛目支派为什叶派主流,在1905年该支派在俄罗斯穆斯林第三次代表大会上,被列为与逊尼派四大教法学派并列的第五教法学派。

苏菲派 产生于公元10~11世纪的阿拉伯半岛,是一种神秘主义的伊斯兰教派。这一教派具有强烈的叛逆意识。苏菲派在中亚的创始人是纳格什政迪耶,又称"纳格什班迪耶教团"。苏菲派在中亚传播过程中,以严密的组织形式保护教派的发展,以森严的教阶制度抵御世俗政权的控制,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它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苏菲思想既存在于什叶派穆斯林中,又存在于逊尼派之中,具有很强的包容性。目前苏菲派主要分布于费尔干纳地区,分为库布拉维耶教团、亚萨维教团、纳格什班迪耶教团、卡迪里教团、契斯提教团和萨法维教团。其中萨法维教团属什叶派,其余大部分教团遵从逊尼派。布哈拉曾是苏非派学术中心之一。

瓦哈比派 自沙特阿拉伯传入,1991年该派曾同伊斯兰复兴党在纳曼干示威,要求纳曼干实行穆斯林自治。瓦哈比派得到沙特阿拉伯的资助,在纳曼干、安集延等地建立了一些宗教学校。该教派的极端分子建立了非法组?quot;伊斯兰军",以达到"联合全世界穆斯林,与敌对意识形态斗争,建立伊斯兰国家即哈里发国家的革命"目标。

给分谢谢

⑽ 乌兹别克总统大学世界排名

世界500强大学开外,希望此回答对你有所帮助,乌兹别克斯坦在500强只能没有一所学校入围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