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主题课程编写指南
㈠ 请问幼儿园的课程是如何制定的编写的依据是什么
课程编写当然是根据教科书的进度来编写,但是现在私立的幼儿园普遍存在超前教学的现象,老师可以结合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基础来制定编写课程!
㈡ 幼儿园主题式课程
幼儿园课程是以主题作为教育活动组合的裁体每个教育活动都体现各学习领域内容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强调每个教育活动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儿歌,歌曲等作为教育活动的材料,准确地确定每个教育活动的目标,清晰得表述能达成活动的活动过程。幼儿园课程即要利益于促进幼儿发展,又要能传成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活动过程要贯穿课...程的内涵,每个教育活动都充分体现各个学习领域内容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在教育活动中要体现健康,语言,科学,社会和艺术五个学习领域。 我在研究主题《多样的服饰》时,首先让幼儿了解我国56个民族各民族的服装,各个少数民族服装的特点,感受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服饰美。在每个分主题上,我利用幼儿教育的理论过程中,建构理论,丰富理论,发展理论,让理论发挥功能,让理论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实践指引方向。我注重幼儿的心理发展,而心理发展来于动作,让主体与于客体的相互作用,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成为心理发展的动力,例如指导幼儿利用废旧碎布,塑料,毛线,树叶编制编织各种服饰和帽子,让幼儿初步学习编织的技能。大胆的设计制作富有创意的服装商标。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注重了教育策略,利用心理动作和操作性学习方式开展教育活动,使幼儿发挥了独特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使幼儿从动作过程解决问题过程,促进了幼儿思维水平发展。 为了促进儿童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指导,我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如讲故事,念儿歌,讲解,做游戏示范动作,讨论与交流,行为练习,模仿学习,具体帮助与指导,情景演示,角色扮演,游戏活动,实践活动,观看音像资料,图片展示等。在进行教学过程中,通过选择上述的几种方法综合的加以运用,达到了活动的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㈢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方案设计 要怎么写
一、主题活动:水 二、选择主题理由: 水资源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地球表面有71%被水覆盖,淡水仅占所有水的2.8%,而我们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淡薄,我们 生活中对淡水资源的浪费、污染,已经造成水资源的缺乏。所以,通过水这主题活动,教育 小孩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另外,让幼儿学生了解教学内容。 三、主题目标: 1、引导幼儿关注水、感知水、了解水与生活息息相关 ; 2、培养幼儿爱水、节约水、不污染水的良好习惯 ;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保护水资源的活动; 4、发展平衡能力,锻炼手臂力量;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模仿能、动手的能力、创造能力和绘画能力。 四、主题网络图: 活动一::认识水 (一)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关注水、感知水、了解水与生活息息相关 2、培养幼儿爱水、节约水、不污染水的良好习惯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保护水资源的活动 (二) 活动准备: 1、故事:《小水滴旅行记》、《伤心的小水滴》; 2、一些地方污水的照片,干净的自来水和污水等。 (三) 活动过程: 1、介绍水的身份证:儿歌《水》 ; 水的组成 水的影响 水的形态 氢 氧 气候 地理 生命 固态 液态 气态 农业 水污染与节约用水 2、介绍水 ; (1) 听故事:《小水滴旅行记》《伤心的小水滴》; (2) 请老师讲介绍家乡的水及污染问题; (3) 请老师介绍怎样节约用水。 3、水的作用 ①儿歌:水呀水是个宝 ; ②展示家庭用水调查表 ; ③照片展:亲近水、爱护水 。 4、保护母亲河爱心行动 ①歌曲:《小河之歌》; ③家长签名、捐献爱心。 活动二 玩水 (一)活动目标: 1、发展平衡能力,锻炼手臂力量。 2、教育幼儿节约水资源,不浪费水。 (二)活动准备: 1、给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小水桶、两只大水桶。 (三)活动过程: 1、幼儿分成两组,手提小水桶站好。 2、游戏开始:两组幼儿一个接着一个提着小水桶向前走,快速到达终点,将水倒进大桶里, 然后返回站到队尾。 3、以不将水洒出,并先将大桶住满水的一组为胜。 活动三 给小鱼圆梦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水资源被破坏所带来的影响; 2、培养幼儿爱水、节约水、不污染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幼儿动脑筋、想象力等能力;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模仿能、动手的能力、创造能力和绘画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故事《小鱼的梦》; 2、收集“水污染对我们生活影响”“保护水”的资料、图片,布置成墙饰。 3、彩笔和纸。 (三) 活动过程: 1、 听老师讲故事《小鱼的梦》; 2、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一些问题;如: “原来清清的河水为什么会变浑浊?”如:很多人向河里乱丢垃圾:工厂排出很多废 水把河水染黑了;等等。 “河水的污染给小鱼带来哪些一影响?”如:小雨快喘不过气了,很可怜,快死了。 “小鱼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它为什么哭?”如:小鱼很难过,因为它的朋友都死了, 小鱼很不喜欢脏水,它向往从前那个清澈的小河。 3、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怎样保护水资源; 4、 教师和幼儿一同设计禁止乱丢垃圾的提示牌; 5、 教师和幼儿一同圆小鱼的梦:绘画小鱼在干净河中游图。 活动延伸: 1、 节约用水提示牌的设计及张贴; 2、 污水变干净的小实验(用漏斗); 3、 学唱关于水的儿歌; 4、 设计一些关于水的小游戏等等。
㈣ 如何将幼儿园主题教育与课程进行整合
为了进一步深入贯彻新《纲要》精神,我园于2001年起开展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的课题研究,该课程贯穿了综合、主题、多元等思想来进行幼儿园教育教学,能进一步促进幼儿整体、和谐的发展,为新课程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效的途径,这是一个颇具理论价值、现实意义以及发展前景的课题。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我们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将如何体现新《纲要》精神,探索融生活、游戏、学习为一体的整合课程做为课题研究的重点。 一、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的研究背景 第 一、顺应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的潮流。 近十多年来,国外学前教育改革中,出现了许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如美国的“早期开端”、新西兰“新课程方案”,特别是意大利的“瑞吉欧方案教学”,它强调的是从儿童出发,选择符合儿童天性的主题来实施活动整合课程,并在预设的计划中,根据儿童发展的需要允许生成课题。国内如南京、上海、台湾在几年前就开展了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的研究,是以“活动”、“整合”来建构课程的主要形式,依据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主张尊重每一个儿童的独特性,而不能将他们单一化。在新教材实施近两年来,各地幼教研究会及幼儿园也纷纷对“主题活动课程整合”进行探讨与研究,这些教育改革的共同点就是“以儿童发展为本”,将课程改革的研究视为教育研究、视课程为联结实践与理论的一个桥梁。伟大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我们不能把幼稚园里的课程象大学的课程那样独立,什么音乐是音乐、故事是故事,相互间不发生影响。应把幼稚园的课程打成一片,成为有系统的组织。”因此,为顺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潮流,立足于国际视野,推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步伐,我园不失时机地提出“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的研究。 第 二、符合新《纲要》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应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注重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以上论述反映了幼儿教育课程整体观的导向。而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强调的是健康、语言、社会、认知、艺术五大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树立一日活动都是课程的整合观,将课程融入幼儿一日生活、游戏、学习之中,使幼儿在学习、生活、游戏过程中整体、和谐、全面的发展。
㈤ 如何设计一个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的课程,要呈现基本步骤
设计理念
在如今多元化的幼儿教育领域中,我认为最富有中国特色的是“田野课程”。它把幼儿当作有特殊需要和兴趣的个体,看作问题的发现者与探索者,用多种方式表达认识和感受。注重幼儿的兴趣、生活、活动的延伸和联系。因此,根据“田野课程”的理念,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我”这个主题,让幼儿去面对生活,在情境中学习,来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主题选择
中班幼儿的思维具有特有的自我中心化特点,不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只知道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快乐。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由于幼儿社会交往技能的缺乏,很容易发生各种矛盾,并且不太会解决问题。鉴于幼儿上述一些情况,我选择了该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准则,培养幼儿的社会性。
活动目标
1、尊重幼儿,满足他们的需要,鼓励幼儿与环境互动。
2、体验“我”在游戏、生活中快乐的情感,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
3、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鼓励幼儿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
4、通过多种方式,充分利用家庭幼儿园等教育因素,来共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活动流程:
活动一:认知活动—我自己
通过认识自己的姓名、性别、测身高、自主绘画等一系列手段,从而让幼儿从多方面认识我的一些特征。
活动二:家园活动—我的家
让幼儿了解自己的生长环境,然后把它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比较、讨论等形式,加深对“家”的印象,分享共同的情感体验。
活动三:生活活动—我会……
通过让幼儿自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叠被、系鞋带……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以及自我表现力。
活动四:语言活动—我喜欢……
通过语言描述和肢体语言来介绍自己喜欢的人、事、物,从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进行中的、可以改变的、开放的过程,根据幼儿经常在盥洗室、走廊边讲一些小秘密这一特点,我改变了原定教学活动的形式,更改为活动区活动—悄悄话:用屏风隔出一角,让幼儿在这个小天地里说悄悄话,从而培养孩子交往的技能。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活动,幼儿对于“我”的一些特征、生长环境、兴趣爱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认识,并且在自信心和自我表现力方面都有所增强,但是合作、交往的技能还很不够,因此,我又设计了一项社会性活动:好朋友。这是我重点要讲的,设想通过这项活动来培养幼儿合作能力。在此,我设置了一个自由、宽松、愉快的环境,采用音乐游戏的形式进入场景,通过《小鸡和熊》的故事,让幼儿知道要相互合作,接着让孩子分别扮演角色来进行“好朋友”的游戏。幼儿两人一组,一人蒙眼一人睁眼,互相帮助,共同跨过由多只可乐罐设置的小矮墙,到达小城堡。
第一次游戏:失败。小矮墙被撞翻了,请幼儿讲一讲怎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有的说:“他没扶住我。”有的说:“他没说清楚。”再此教师引导孩子们展开激烈的讨论:怎样才能使小矮墙不被撞倒?然后进行第二次尝试,结果还是失败,再讨论、再尝试,通过反复的尝试来解决问题,鼓励幼儿克服困难。当发现有个别幼儿能顺利地通过时,我及时让他们来讲一讲:你是怎样跨过小矮墙的,然后再让大家一起来试一试,通过尝试,几乎所有的孩子都顺利通过到达了小城堡,好朋友手拉着手欢呼雀跃,在此同时既锻练了幼儿的身体,又增强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和交往技能,孩子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使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㈥ 幼儿园主题课程故事讲述分几步走
幼儿园课程是以主题作为教育活动组合的裁体每个教育活动都体现各学习领域内容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强调每个教育活动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儿歌,歌曲等作为教育活动的材料,准确地确定每个教育活动的目标,清晰得表述能达成活动的活动过程。幼儿园课程即要利益于促进幼儿发展,又要能传成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活动过程要贯穿课程的内涵,每个教育活动都充分体现各个学习领域内容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在教育活动中要体现健康,语言,科学,社会和艺术五个学习领域。 我在研究主题《多样的服饰》时,首先让幼儿了解我国56个民族各民族的服装,各个少数民族服装的特点,感受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服饰美。在每个分主题上,我利用幼儿教育的理论过程中,建构理论,丰富理论,发展理论,让理论发挥功能,让理论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实践指引方向。我注重幼儿的心理发展,而心理发展来于动作,让主体与于客体的相互作用,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成为心理发展的动力,例如指导幼儿利用废旧碎布,塑料,毛线,树叶编制编织各种服饰和帽子,让幼儿初步学习编织的技能。大胆的设计制作富有创意的服装商标。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注重了教育策略,利用心理动作和操作性学习方式开展教育活动,使幼儿发挥了独特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使幼儿从动作过程解决问题过程,促进了幼儿思维水平发展。 为了促进儿童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指导,我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如讲故事,念儿歌,讲解,做游戏示范动作,讨论与交流,行为练习,模仿学习,具体帮助与指导,情景演示,角色扮演,游戏活动,实践活动,观看音像资料,图片展示等。在进行教学过程中,通过选择上述的几种方法综合的加以运用,达到了活动的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㈦ 幼儿园课程主题设计依据和思路阐述什么意思
设计依据就是回答你为什么这样做的问题。
根据所给你的现有的场地条件,回去总结出场地的条答件的优势和劣势。从形式,交通位置,周边环境去思考。幼儿园的话,还要考虑到幼儿的尺度,使用习惯以及幼儿对于空间的需要,幼儿的心理,生理等。所谓设计依据,实际上就是一个前期调研的过程。调研得到资料,然后分析得出结果来给下一步提供依据。
而思路阐述则是回答你从哪里出发,然后到了哪里的问题。你要解释清楚你每一步的设计过程是怎么做的。由大到小,由整体到局部,由城市周边环境空间逐渐细化到建筑空间,细化到建筑细部。你去把这样的一个设计思路给他理清楚,然后表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