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课程 » 新课程理念教师角色

新课程理念教师角色

发布时间: 2021-01-29 03:13:48

❶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扮演怎样的角色

(1)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性。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具体目标是: ①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 ②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③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知识技能。 ④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合作的能力。 ⑤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的现状,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和改进教师教学的功能。 ⑥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

❷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一、现代教师角色转换:

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4、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二、教师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2)新课程理念教师角色扩展阅读:

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观念:

1、整合教学与课程。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课程发展,教学过程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融为一体;

2、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关系是平等、双向、理解的人与人关系,是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

3、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结构与过程的统一、认识与情谊的统一;

4、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5、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❸ 新课程教学中如何转变教师角色

如何在新课程教学中转变教师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呢?首先是教师要转变观念。当今知识的迅速更新使教育的任务越来越繁重,教师的工作和学习似乎达到极限,教育再也无法实现“将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理想。”这就为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们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传统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积极主动学习。已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愿望。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学习动机和学习愿望变得越来越重要。基础教育正是人一生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教育应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基础教育要改革,而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现高质量基础教育的必由之路。因此,尽快从旧的教学观念中挣脱出来。其次,在实际教学中要努力作到以下六“变”。第一、变“教案”为“学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努力体现新课程的特点,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备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工作,在传统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备课成了“背课”,上课成了“课本剧”的演出,一切均为教师的教服务。而新课程则要求我们从备课、教学设计开始,力争做到“以生为本”,为学生的学而教。教师应该致力于了解、研究学生认知结构、知识结构的最佳结合点,以利于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备课中,一定要充分体现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等新的教学方法,要克服备课中就设计好教师怎样问,学生只能怎样答陈旧的教学方法,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努力体现新课程的特点。第二、变讲授式为座谈对话式布鲁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以往的教学往往是教师讲为主,学生完全是被动接受的“收录机”,根本没有自主性,更谈不上主动性。学生作为 独立的个体,具有自己所好的个性,思维方式,理解层次、注意力等也就不尽相同,所以我们要承认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允许学生独立思维,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我们应该通过座谈,对话等交流形式,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在互动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就会促进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动机。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第三、变师问为生问。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不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做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可以从实际问题出发创设问题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跃跃欲试,产生某种知识的欲望,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完整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给予一些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勇跃发言;当学生提出一个好问题是,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激发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自觉地在学习中问,在问中学。变“教师要做什么”为“学生要学什么”满足学生的心理情感和个性发展的需要。第四、变“教”为“导”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换角色,退出主宰课堂的角色,变知识传播者,灌输者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变“教”为“导”,“导”即引导,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其中包括:导向、导读、导思、导想、导问,导行。第五、变“讲理”为“悟理” 新课程改变了过去注重知识的传统倾向,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少讲、精讲,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自己去感悟,去理解。比如新课程教学中的语文教学,要避免深怕学生不理解而反复拉杂的讲,而是让学生通过多读去理解内容,感悟道理,体会情感。又如品德与生活要避免空洞的说理,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在情景中去悟理,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第六、“变师”导为“自导”。从常规教学方法来看,在辨析导行环节经常是教师提出一组一组地辨析题,而学生是被动地来回答,反馈。这种“师导”不仅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而且学生心中仍遗留尚未解决的疑惑,如果变一下方式,适当地让学生替老师出题,大家研讨回答,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通过学生与学生的提问、解答、反馈,教师因势而导,对症下药,最终才能真正取得教育实效,同时培养学生敢于参与、敢于创想的意识。总之,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新课程的实施必将给教育带来崭新的局面。作为教师,我们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在新课程教学中办演好自己的角色。

❹ 简述新课改提倡的教师角色

1、“教”的角色: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不仅要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而且要精通本学科的思想理念和各种体系的脉络.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作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路人。从这一方面讲,教师扮演着“教”的角色。

2、“学”的角色: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会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教学相长。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年龄特征和生活实践,站在学生的立场,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所要学习的知识。在新课改下,教师更应该与学生互相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学生一起成为学习的探索者和知识的追求者。从这个方面而言,教师扮演着“学”的角色。

(4)新课程理念教师角色扩展阅读: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课程游离于教学之外: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由国家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考试试卷是由专家或教研部门编写和提供的,教师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为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

❺ 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思考的前言

新课程改革以不可阻挡的汹涌之势,对每一个教育者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的思维模式和知识结构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什么是教师?教师在教学中有什么样的地位?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进行教学?……许多原本是常识的问题,现在也似乎变得模糊起来。时代要求我们教育者必须对固有的东西作出思考,在困境中去求得新的发展。
首先要弄清楚一个问题,什么是新课程?
专家认为,新课程的理念应当是:以学生发展为本。那么,什么是“发展”?什么是“学生为本”?所谓“发展”,就是指全体学生的发展,全面和谐的发展,终身持续的发展,个性特长的发展,活泼主动的发展。所谓“学生为本”,就是指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这就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在这个理念的解读中,学生这个元素无疑是居于核心位置,自然,相应的教育教学行为都应当围绕着这个核心元素来进行。
既然这样,那么教师呢?在新课程下教师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我们先弄清楚在新课程中课程环境发生了或者即将要发生哪些变化,认清在新课程标准的教育中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积极作好角色转变的准备。新课程目标向我们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目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会学习,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参与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作为教师的我们在积极地参与这场课程改革的同时,也应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角色,以适应新课程目标的要求。
新课程对教师的挑战是全方位的。对其理念中的核心元素的始终关注,将有利于我们顺利走进新课程。这更要求老师不要再做蜡烛了,终日以泪洗面,却越烧越短,内o­越来越少。生活质量低,工作质量低。教师不仅要有蜡烛的奉献精神,而且需要自己不断充电,成为恒亮的明灯。教师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使自己的“一桶水”常用常鲜,使“一桶水”变成自来水;不断地学习,是成功实施新课程的保证,才能使教师在迷茫的思考中,寻回自我。
……

❻ 新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什么

新课程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什么? 传统的教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要求教师讲得清楚,或者教师一环套一环的提问,乒乓球单打式的你来我往,牵着学生一步一步走,最后说出教师要求的结论。这样培养的学生,必然是循规蹈矩,死记硬背。《标准》中指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怎样做好教师角色的转变呢?我们要精心地组织课堂教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参加数学活动,真诚地与学生合作,共同营造一个新的课堂文化。 精心地组织课堂教学:教师要计划好每节课组织哪些教学活动,精心组织每一个活动,提供问题情境,安排活动形式,提出活动要求,明确步骤任务,进行合理分工。 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学活动:学生在小组内活动,教师干什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不是干其它事情。而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在干什么,是不是都在认真思考,还是神游在外,是在主动探索还是被动接受,了解合作的效果。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需要老师哪些帮助,给予适当点拨,发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评价,或有的放矢地进行全班交流。

❼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扮演哪些角色

新课程对教师的六种角色定位是: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第二,教内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容者;第三,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者;第四,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第五,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第六,老师是把课堂引向社会的开放者。

❽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和行为需要发生变化:
(l)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全面版发展转变;
(2)由权“大一统”教育向“让每一个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转变;
(3)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
(4)由“重结果”向“重结果更重过程”转变;
(5)由“知识权威”向“平等和谐”转变;
(6)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