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礼仪教育课程记录
A. 小学生课堂礼仪
学生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因此,学生应具有的礼仪常识是学校礼仪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在活动中,在与教师和同学相处过程中都要遵守一定的礼仪。
1、课堂礼仪: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礼貌。
(1)上课:上课的铃声一响,学生应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师上课,当教师宣布上课时,全班应迅速肃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后,方可坐下。学生应当准时到校上课,若因特殊情况,不得已在教师上课后进入教室,应先得到教师允许后,方可进入教室。
(2)听讲: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力集中,独立思考,重要的内容应做好笔记。当老师提问时,应该先举手,待老师点到你的名字时才可站起来回答,发言时,身体要立正,态度要落落大方,声音要清晰响亮,并且应当使用普通话。
(3)下课:听到下课铃响时,若老师还未宣布下课,学生应当安心听讲,不要忙着收拾书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响,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下课时,全体同学仍需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待老师离开教室后,学生方可离开。
2、服饰仪表:穿着的基本要求是:合体;适时;整洁;大方;讲究场合。
3、尊师礼仪:学生在校园内进出或上下楼梯与老师相遇时,应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学生进老师的办公室时,应先敲门,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在老师的工作、生活场所,不能随便翻动老师的物品。学生对老师的相貌和衣着不应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要尊重老师的习惯和人格。
4、同学间礼仪: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是生活中的一种团结友爱的力量。注意同学之间的礼仪礼貌,是你获得良好同学关系的基本要求。同学间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哎"等不礼貌用语称呼同学。在有求于同学时,须用"请"、"谢谢"、"麻烦你"等礼貌用语。借用学习和生活用品时,应先征得同意后再拿,用后应及时归还,并要致谢。对于同学遭遇的不幸,偶尔的失败,学习上暂时的落后等,不应嘲笑、冷笑、歧视,而应该给予热情的帮助。对同学的相貌、体态、衣着不能评头论足,也不能给同学起带侮辱性的绰号,绝对不能嘲笑同学的生理缺陷。在这些事关自尊的问题上一定要细心加尊重,同学忌讳的话题不要去谈,不要随便议论同学的不是。
5、集会礼仪:集会在学校是经常举行的活动。一般在操场或礼堂举行,由于参加者人数众多,又是正规场合,因此要格外注意集会中的礼仪。升国旗仪式: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升降国旗是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方式。无论中小学还是大学,都要定期举行升国旗的仪式。升旗时,全体学生应列队整齐排列,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当升国旗、奏国歌时,要立正,脱帽,行注目礼,直至升旗完毕。升旗是一种严肃、庄重的活动,一定要保持安静,切忌自由活动,嘻嘻哈哈或东张西望。神态要庄严,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所有在场的人都应抬头注视。
6、校内公共场所礼仪:应该自觉保持校园整洁,不在教室、楼道、操场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不在黑板、墙壁和课桌椅上乱涂、乱画、乱抹、乱刻,爱护学校公共财物、花草树木,节约用水用电。自觉将自行车存放在指定的车棚或地点,不乱停乱放,不在校内堵车。在食堂用餐时要排队礼让,不乱拥挤,要爱惜粮食,不乱倒剩菜剩饭。
B. 小学现在有专门的阅读课和礼仪课了,第一次上课真不知道该怎么去上
礼仪是实用性的,抄是个人素养和处世之道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早就应该从小学开设这一课程。
小学礼仪课应该教会孩子们在与教师、家长、长辈和同学之间的交往中,从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两个方面进行规范表达和有效沟通。
小学第一课可以从课堂礼仪中上课问候、下课道别的礼仪开始教学。告诉孩子怎样用语言、微笑、眼神和鞠躬礼全方位地表达对老师和长辈的尊敬。礼仪是习惯的养成,还应该告诉孩子们回到家怎么跟自己的父母问好,怎样用语言请求别人帮助等。
C.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礼仪篇(所有内容)
一、校园礼仪:
(一) 基本礼仪:
1.参加升旗仪式要求穿校服,衣着整洁,戴好红领巾,校徽胸卡。脱帽,面向旗杆方向立正站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不得交谈、走动或做其他动作。唱国歌时神态庄严,歌词正确,声音响亮。
2.参加集会,听讲要头正颈直,抬头,挺胸。
3.在楼道、教室行走时,慢步轻声。
4.使用好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也可以用英语交流。
5.使用好体态语言;微笑、鞠躬、握手、招手、鼓掌、右行礼让,回答问题起立等。
微笑:是对他人表示友好的表情,不露牙齿,嘴角微上。
鞠躬:是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个人对群体的礼节。行鞠躬礼时,脱帽、立正、双眼注视对方、面带微笑,然后身体上部向前倾斜自然弯下15-30度左右,低头眼向下看。有时为深表谢意,上体前倾斜可再深些。
握手:起身站立,用右手握,双目注视对方,面带微笑,不必用力,握一下即可。多人同时握手不要交错,待别人握后,再伸手依次相握。
招手:公共场合远距离遇到相识的人或送别离去的客人,举手打招呼并点头致意,招手时手臂微屈,手掌伸开摆动。
鼓掌:表示喜悦、欢迎、感激的礼节。双手掌有节奏地相击,鼓掌要适时适度。
右行礼让;在校园,上下楼梯,楼道或街道上行走时,靠右侧行进。遇到师长、客、老、幼、妇、残、军人进出房门时,主动开门侧立,让他们先行。
(二)尊师礼仪
1.每天第一次见到老师要止步立定鞠躬问好:“老师早”或“老师好”、“校长好”,“客人好”。
2.排路队五人以上向教师招手、点头问候。
3.进出校门、教室、上下楼梯时遇到老师,应让老师先行。
4.上、下课起立,站在座椅一侧,双手自然下垂,向老师行鞠躬礼。
5.课堂上准备提问、回答问题、有事报告先举手,老师同意后方可发言。
6.进入教师办公室要先喊“报告”或敲门经允许再进入,声音以室内人听见为适度。
7.与教师谈话应站好,认真听,不可东张西望,两眼应注视老师。
8.对老师的错处要有礼貌地指出,要让教师有思考和商量余地。
9.见到领导、家长、客人应先主动问好。
10.师生常用语:
(1)师生相遇:“老师好!”“老师再见!” “叔叔好!阿姨好!校长好!”
(2)请求老师帮助:“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没有听明白,您能不能给我再讲一讲?”
(3)汇报工作:“老师,这是我们班的作业本,全部收齐了。”“老师,我有事找您,您方便吗?”“老师,近来班里发生了一些事情您什么时候有空,向您汇报一下。”
(4)受到批评:“老师,您批评得对,我一定改正。”得到表扬:“谢谢老师!”受到冤枉:“老师,我也有责任,但我不是故意的,以后我会注意的。”
(三)同学间礼仪
1.同学之间要互相问候、打招呼。早起说声“早”,平时见面点点头、笑一笑或说 “你好”。
2.尊重女生,不与女生争抢座位,表现出“女生优先”。
3.不嘲笑或者恶意评价同学的考试成绩,不以伤害别人感情的方式取笑别人。
4.不形成小圈子或者为了排挤别人组织小团体。
5.按顺序排队,从不加塞,不推挤前面的人,或者故意拖延时间阻碍后面的人。
6.不故意推倒同学,不向同学扔学习用品、树枝、石块儿或沙子。
7.不抢同学的物品或对同学的物品作轻蔑的评价。
8.喝水时不用水喷吐同学。
9.玩游戏、运动设施的时候要自觉排队等候。不要为了超过别人而去推搡同学。
10.在运动场上多帮助比自己小的孩子。
11.男同学应彬彬有礼,做个小绅士;女同学应文雅大方,做个小淑女。
12.同学间不起绰号,不讲粗话、脏话和庸俗的传闻。
13.同学间常用语:
(1)课间,碰掉了同学的东西:“哎呀!对不起!”“没关系!”
(2)在教室,无意踩着同学的脚或撞同学了:“对不起,看看伤着没?”“没关系!”
(四)会议活动礼仪
1.按规定时间提前入场。在集合中不应随便走动或发出声响。进入后不经允许不讲话,保持会场的安静。报告和节目完后要鼓掌,对精彩的报告、节目要不断报以掌声。切不可鼓倒掌或发出嘘声。
2.在指定位置就坐,双腿不要晃动,更不要踢前排椅子发出噪声。
3.集会中如安排有自由发言程序,想发言时也应先举手,得到同意后才能上台发言。
4.对别人的发言要认真听讲。如有不同意见可在会后有礼貌地指出。
5.参加各种活动都要遵守活动时间和活动纪律,做到提前入场,有纪律地退场。
6.观赏性活动要认真观赏、尊重表演者的劳动;参与性活动要积极参与,并注意同学间的互相礼让。
7.当有宾客进教室听课,参加活动时要鼓掌欢迎,当宾客离开时鼓掌欢送。
8.会后应轻轻扶起座板,杜绝随意放置或弄出响声。
二、家庭礼仪
(一)家庭交往:
1.对父母、长辈不能直呼其名,孝敬、体贴、关爱长辈。
2.对兄弟姐妹不要连名带姓地称呼,一般称哥哥、姐姐或小妹、弟弟等。有时,弟妹也可直呼其名字,以示随便。
3.回家时要与父母、长辈打招呼,离家时,要与他们道别,高年级的同学还应说一些表示关心、体贴的话。
4.到同学、朋友家串门要注意在休息时间,要避开处理个人生活的时间,不要逗留太久,不要妨碍他人学习、休息。
5.到同学、朋友家去玩,要征得家长的同意,临走时要告知家中要去的地点、时间。若延长时间,应设法告知家中,以免家人担心。
6.没有征得家长的同意,不能在外宿。
7.问候常用语:
(1)早起:“爸爸、妈妈早上好!”
(2)睡前:“爸爸、妈妈晚安!”
(3)父母下班回家:“爸爸、妈妈回来啦!”
(4)长辈过生日:“生日快乐、身体健康!”
(5)过新年:“祝爸爸、妈妈新年愉快!”
(6)爸妈外出:“祝爸爸、妈妈一路平安、办事顺利!”爸妈外出归来:“爸爸、妈妈回来啦!辛苦了。” 主动招呼,递接物品。
(7)告别家人:“您放心吧,我自己会照顾好自己。” “爸爸(妈妈),我走了”“再见”;离家时间较长,写信或打电话问候家人。归家说:“我回来了,爸(妈)好!”
(8)需要父母帮助:“妈妈,请您帮我找一下我的校服,好吗?”“谢谢妈妈。”“妈妈,请您快一点好吗?不然迟到了。”
(9)征求家长意见:“妈妈,这个周末我想请×××到咱们家和我一块写作业,再玩一会儿,您看行吗?”
(10)老师请家长:“妈妈,我们老师请您明天抽时间到学校去一趟,您别着急,没有什么大事,是我的错,我一定改。”
(11)家中来了客人:“×叔叔,您来了,快请进。爸爸、妈妈,×叔叔来了!”“×叔叔,您请坐,我去沏茶。”“×叔叔,您慢走,再见!”
(14)随家长外出做客:“×伯伯好!×阿姨好!谢谢!”“×伯伯,×阿姨再见,请您留步。”
(15)去看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好!您俩最近身体可好吗?我可想您们了!”“爷爷、奶奶,我回去了,您俩要多保重身体,下周我再来看您们。”
(二)用餐
1.请长辈先就座,自己方可入座,等长辈先拿碗筷后,自己再拿碗筷。
2.吃东西或喝汤时要小口吞咽,闭嘴咀嚼,尽量不发出响声。不要大声说话,以免唾液、饭菜溅到他人的杯盘之中。
3.别人给自己添饭菜要说“谢谢”。
4.要学会给长辈添饭夹菜。夹菜时要用没人用过的筷子、勺。
5.先吃完饭要说“大家慢吃”并对父母说些感谢的话“今天的菜真好吃!”“谢谢妈妈做了这么好吃的菜”。待大家都吃完后,主动协助大人收拾餐具、擦桌子、扫地等。
D. 小学生礼仪常识
仪表、言谈、仪态举止。又分为见面礼仪,公共场合礼仪等。
E. 有关小学生礼仪教育的要求和方法,
一、学校礼仪
(一)形象礼仪
1、按要求穿规定的校服,扣齐钮扣或拉好拉链,整理好衣领。
2、按要求佩戴好红领巾:先把红领巾折四折,置于衣领内,红领巾的三角尖对正脊骨,打好领结,翻下衣领。夏天天气炎热时可于左胸前佩戴队徽。
3、每天早晚必须洗脸、刷牙,保持面部干净。
4、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指甲内保持无污垢,饭前便后要洗手。
5、经常整理仪表。头发适时梳洗,发型大方得体,不染发,不烫发。男生前发不覆额,侧发不掩耳,后发不及领;女生前发不遮眼,侧发不掩睛。
6、坐有坐相,站有站样,走有走姿,面带微笑,举止文明,落落大方。
(二)课堂礼仪
7、预备铃响起,应迅速回教室入座,做好课前三件事(1、做好课前准备;2、整理好桌面;3、整理好衣服。)静候老师。上课铃响,老师进教室,值日生喊“起立”,全班同学立正后向老师问好,老师回应,值日生喊“坐下”后再坐下。起坐时做到桌椅无声响。
8、上课时,如有特殊情况晚到班级,应于教室后门口站定,经老师示意进入后方可回座位。
9、注意读写姿势,做到:胸离桌一拳,眼离书一尺,手离笔尖一寸。
10、课堂上,各种物品要轻拿轻放。应全神贯注地听讲,积极思考问题并举手发言。不做闲事,不讲闲话,不沉于闲思。
11、别人发言时,认真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不取笑他人。要通过真诚的眼神和表情给发言者以鼓励。
12、课堂小组合作时(如专题讨论等),要有合作和全局意识,听从组长安排,分工协作,积极与伙伴沟通,完成份内任务的同时兼顾组内伙伴,共同赢得团队的成功。
13、上课时,如遇到同学身体不适等突发事情,不要围观或表现出厌恶情绪,要主动关心同学,听从老师安排,协助老师妥善处理。
14、下课时,应做好下节课课前准备后(课本、文具盒置于课桌左上角)再离开教室。离开教室时,让老师先行。
(三)活动礼仪
15、课间活动时,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积极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种文体活动。遵守游戏规则,爱护游戏伙伴。
16、集体外出活动要服从管理。同学间要相互谦让,主动关心和照顾好体弱的同学。分组活动时,要服从大家的共同意愿,遵守时间,不单独行动。
17、参加竞赛活动时,遵守比赛规则,尊重竞争对手,不故意伤害对方,对对方的冒犯或过失宽宏大量。遇到有争议的问题,要按照程序向有关人员提出,心平气和地进行沟通。 18、观看比赛,做文明啦啦队员,不喝倒彩。不为己方的胜利而得意忘形,不讽刺挖苦失利者。真诚地为赛场上的每一位选手喝彩。
19、积极参加学校的“四节”(读书节、英语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在展示自我的同时,注意谦虚礼貌,尊重他人的长处。
20、积极参加综合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调查等活动,遵守交通规则,遵守社会公德,说话、提问有礼貌,举止大方,彬彬有礼。
21、出入教室、功能室、会场等活动场所时要轻声慢步,有秩序按指定线路行走,不拥挤,不抢道。
22、各种活动中,都要注意保护环境,培养“绿色行为”,如:爱护花草树木、节约水电、随手捡纸、垃圾按指定位置分类放置等。
(四)集会礼仪
23、举行升旗仪式或集会时,集合列队要迅速、安静、整齐,并提前进入操场,在指定位置坐(站)好,静候仪式或集会开始。
24、静心倾听发言人讲话,讲话结束后礼貌鼓掌。活动结束后,目送领导或来宾先退场,再听从指挥有序退场,不抢先、不喧哗。
25、在集会过程中不交头接耳,不擅自走动或离场,不在会场吃零食,不乱扔果皮纸屑,保持会场清洁卫生。
26、颁奖典礼中,受奖者应整理仪表,稳步入场,面带微笑双手接奖,接奖后应致谢并回敬队礼。颁奖完毕按指定路线归队(座)。
(五)交往礼仪
27、进校门时,见了老师面带微笑,站定后行队礼或鞠躬礼问候,老师回礼后再走开;见到同学互相问好。
28、放学时,主动与老师和同学说“再见”,不无故在校内或校园周边区域逗留。
29、进入老师办公室要先轻声敲门,老师同意后方可进入。与老师谈话时,眼睛不要左顾右盼,说话要轻声细语,尽量不影响别人。老师办事或与别人交谈时,不随意打扰,等老师忙过后再说明来意。
30、不随便翻阅老师办公室的东西,不私自打开老师电脑。如果要找的老师不在,但确实有急事,可给老师写个留言条。如果是与老师事先约好,则要按时到达约定地点。
31、上下楼梯时,要轻声慢步、靠右行走。遇到老师或客人时主动问好,并向右侧避让,让老师和客人先行。
32、要诚恳接受老师的教导。和老师、同学有不同意见时,要心平气和地进行沟通,不赌气,不吵闹,不在背地里非议他人。
33、尊重同学,互助互爱,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游戏时遵守游戏规则,相互礼让,对同学的过失或冒犯要宽宏大量。
34、不给同学取绰号或花名,不挖苦讽刺他人,不说让对方难堪的话。如果伤害了他人,应该及时真诚地道歉。
35、向别人借东西,要先征得别人同意;对别人的东西要加倍爱护,并且信守诺言,按时归还。
36、任何时候得到别人的帮助,都要及时表达谢意。
(六)就餐礼仪
37、餐前洗手。在指定位置就餐。排队不参队,不吵闹。
F. 小学生课堂礼仪的故事
、 教学目标
1. 明白课前作准备,课堂效率高。知道上课迟到喊“报告”,得到教师允许进教室。
在课堂上学会倾听与交流,学会尊重别人。
2. 通过创设情景导入课题,学生演一演、议一议、辩一辩、写一写等环节,理解、巩固课堂礼仪的要求。
3. 改进课堂礼仪方面的一个不足之处。
二、 课前准备
1. 学生准备:收集古今尊师的小故事;课前教师指定一位学生准备“活动一”中情境。
2. 教师准备:礼仪小故事。
三、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 揭示课题
1 、情境创设:师生问好,一位学生迟到,站在门口喊报告,教师准许他进教室,回座位,这位学生开始准备课堂用具。
2 、教师提问:××同学迟到了,他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3 、揭题:我国自古以来被称为“礼仪之邦”,炎黄子孙历来崇尚文明,注重礼仪。岳飞问路,颇知礼节,得已扬名,成为英雄;孔融让梨,尊敬长辈,名传天下;杨时程门立雪,诚心感动老师,令人敬仰……今天的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课堂礼仪”的问题。
活动二、故事导入 明白道理
1 、师讲述故事坊内容:课堂上,师生问好:“同学们好。”
“老师好!”明明上课迟到了,在教室门口喊道:“报告老师……我迟到了。”课堂上明明双手从老师手中接过试卷。课上明明踊跃举手发言,师生鼓掌表扬。下课了,明明和同学让老明明今天也迟到了,明明在课堂上的表现你满意吗? 为什么?
2 、同学讨论交流 。
3 、教师小结:在课堂上,除了要遵守课堂纪律外,我们还应注重课前、课中、课后必要的礼仪,显示我们应有的文明素养。
活动三、演演议议 归纳要点
1 、选择“故事坊”中的内容,小组合作演一演。
2 、上课时,我们还应该做到哪些要求?
3 、小组讨论——班级交流。(向老师提问要注意语言谦和、诚恳。师生、生生之间交流要注意用语的礼貌。课堂上学会倾听,不随意打断老师讲课和同学发言。当同学说错话,或解答错误时,不应嘲笑别人。课堂小组讨论,注意控制说话音量,要有序地进行交流,营造一种宽松、平和的学习氛围……)
4 、师小结:大家说得非常好,课堂是学校生活最重要的地方;同学间的交流,师生间的沟通都离不开文明礼仪;此外课堂活动是有秩序有组织的,它不仅关系到自己,还影响到他人。所以课堂需要一定的礼仪来规范它。让我们共同完成一首儿歌,让它来激励我们做个文明的小学生。
上课铃响进教室,
学习用品摆整齐。
师生问好懂礼貌,
假如迟到喊报告。
认真听讲勤思考,
学会倾听和交流。
活动四、辨析讨论 深化认识
1 、出示“万花筒”五幅图。
2 、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并说说理由。
3 、班级交流。(关键要说出对、错的理由,提高认识)
活动五、同桌互动 共同进步
1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明白了课堂礼仪的具体要求,其实有的小朋友在这方面做得还真不错,大家评一评,谁能当班级课堂礼仪小先锋呢?
(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2 、给“礼仪小先锋”颁奖。
3 、完成“实践园” 2
联系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想一想哪方面做得还不够。 以后争取做到同桌签名
4 、师总结: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个个能当“礼仪小先锋”,那时我们的集体就是文明班集体了。看大家的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