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课程 » 幼儿新课程

幼儿新课程

发布时间: 2020-11-29 02:04:55

『壹』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新课程标准

以往教学大纲突出了知识的主体地位,它主要是对教师如何教教材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在以往教学法大纲的基础了,突出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在课程学习中“人”的作用,尤其上学生的作用,还注重教学法的指导。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地研究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白新课程“新”在什么地方,才能体现“新”字。

『贰』 新课程 教师怎样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幼儿为主体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任何一种教育的过程都贯穿着一定的指导思想,即一些基本的教育观念。他们对教育的效果起决定性作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也不例外。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十三条规定“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我园幼教改革专家确定了“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观念。同样这种教育思想也是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
(一)主体主导观。
早在1919年我国教育专家叶圣陶就提出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位,后来又明确指出“教师要起主导作用”,“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著名论断。可以这样说,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是叶圣陶贯穿在语文教育思想中的一根红线。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体现。
什么叫主体?主体是指认识者,是实践活动和认知活动的承担者。客体是主体实践活动和认知活动的对象。主体指的是从事社会活动的人,教学过程中从事教与学活动的人是教师和幼儿。教师是教学过程中施教的主体,幼儿是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过去人们大多认为幼儿是无能的,一切听从于成人,把孩子看做是被动的接收器,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必然出现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儿童主体发展能动性,在教育活动中目无儿童,只重视研究怎样教,不注意研究幼儿如何学等现象。例如“灌输式”、“填鸭式”、“注入式”,这些教学方式只体现了教师的主体性,而扼杀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那么什么叫主导呢?主导是指主要的并且引导事物向某方面发展的。它说明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而且主要的职能是引导幼儿向某方面发展的,而不是取代幼儿主体性,主宰幼儿向某方面发展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和受教育的幼儿,做为人,他们都具有人的本质,人的主体性。主体性就是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行为的动机是自觉自愿的,行为过程是自主的,行为结果是独创的。这种双重主体性正是教学过程区别于其他生产劳动过程的显著标志。教学过程是师幼双向互动的活动,是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互动过程,只有既重教,又重学,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双边关系,才能保证教学过程的完整性。而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都将破坏教学过程的完整性。
(二)正确认识“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教改的关键是教师,只有正确理解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更好地树立和发展幼儿学习的主体地位。叶圣陶说“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又说。“所谓起主导作用,并不等于我说了算。教师认准了并且遵循了教育规律。凡有关对学生熏陶、启发、训练各方面时时处处用心着力,这才是起主导作用。”以语文教学来说“主讲人跟学生共同阅读,共同斟酌,随时启发指点,就起了主导作用。”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叶老对教师主导作用的认识是十分全面深刻的。幼儿语言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于给幼儿营造轻松无压力的语言环境,丰富幼儿生活经验让幼儿与同伴教师相互作用。因为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处于低阶段,他们对于亲身实践中获得的知识,观察到的现象无法进行准确的辨别、认识。为了避免幼儿习得的内容过于肤浅片面乃至谬误,教师必须提供适当的指导。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教师跟幼儿共同倾听,共同讲述,共同游戏,共同阅读,随时观察启发诱导就起了主导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指导者,对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效果均要负全面责任。辩证唯物论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结果”。幼儿语言知识和能力的习得,智力的发展和良好品的习惯的养成,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良好的环境和教育下努力学习的结果。这外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主要来自教师。幼儿就像一株幼苗,教师就是阳光、水分和养料。幼苗只有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才能茁壮成长,认为重视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就可以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想法是片面的,对提高教学质量极为不利。
叶圣陶的“主体主导观”要求教师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看做全部教学工作的重心,他指出“教育的本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是学生终身以之”。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深刻地揭示了这一观点,幼儿园语言学习更是要让幼儿在教育活动中主动积极参与活动。因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幼儿知识经验少,思维具体形象,更需要通过自身的实践,在直接感知中认识事物,获得经验,学会语言交往,培养语言能力。主动活动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其自动投入活动,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学会语言,运用语言与人交往、表述、阅读。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具体指导,环境的影响都是外因,教育对象——幼儿则是内因。外因是通过内引起作用的。教育活动要取得应有的效果,必须充分调动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内在因素。使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其次,主动活动符合幼儿心理发展需要。人对客观现实的反应,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幼儿也是如此,所以引导幼儿主动活动,发挥其主动性,是符合其心理发展的需要的。主动活动与其能满足幼儿好动、好奇、好问的愿望,使幼儿活得愉快的情绪体验,促进其身心健康。幼儿在主动操作、探索中,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牢固。幼儿在主动活动过程中,不仅能使他们获得知识,还能发展智力。
另外,主动活动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本中之本。因此传统的教育观念已被素质教育观念所代替,被动学习被主动学习所代替,主动活动能充分发挥幼儿的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创造性,开拓幼儿的思维语言潜力,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主动活动又能增强人的自尊自信,为培养开拓型、进取型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幼儿能够产生主动积极地运用语言与人、事、物交往的需要愿望和关系,在生动活泼的操作中动脑、动嘴、动手,成为主动探求并积极参与作用的语言加工创造者。我们就说体现了幼儿为主体的地位和作用。
二、在语言教学中如何实施“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
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观点证明,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儿童的语言也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即儿童要通过主动积极的与周围环境中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材料交互作用发展他们的语言。因此,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以活动的形式来帮助幼儿学习语言。那么语言教学活动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幼儿主动活动,主动学习语言呢?首先,要将这种教育思想落实到教学目标中;其次,要将这种思想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最后,要将这种思想体现到教与学的方法上。
(一)、要把培养幼儿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习惯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在学前期,语言教育要达到什么目的,获得什么样的效果,促使学前儿童的语言产生什么样的变化,这是教师主导是否有目标的关键。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总目标是通过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培养幼儿学、说、读、思、创等综合能力。这些目标分散在各个语言活动的教学之中,而各个语言教学活动又分散集中了这些目标要求,任何一个目标都不能忽视。因此,教师在判定一个学期,一周,一个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把培养幼儿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重要目标,这是关系到实施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成败的首要问题。

『叁』 新的幼儿课程标准是什么啊

幼儿园好像没!
这是关于中小学的!

新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基础教育各门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经过全国近300名专家的共同努力,18种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新的阶段。

『肆』 幼儿园新课程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新课改下对幼儿园教师素质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必须学会观察,学会反思,内学会创新。同时要热爱尊容重理解幼儿。要具有幼儿教育工作的有关理论和能力,会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最后要转变旧观念,培养快速接受新信息的能力。

『伍』 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主要学习什么课程

五大领域

『陆』 幼儿园新课程理论是什么

儿童发展理论与幼儿园课程关系的辨析 儿童发展理论是学前教育工作者必须把握的基本理论之一,是幼儿园课程的一个的基础,而且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基础。这本无可非议,而且理所当然,这是由学前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 但是,儿童发展理论并不等于学前教育理论。把儿童发展理论当作幼儿园课程的唯一理论基础,不仅在理论上是有...局限性的,而且在实践中也是存在问题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诸如“一切为了儿童发展”这一类的口号,作为一个时期的纠偏政策,尚可被人理解,但是作为永久的行动纲领,就有可能会使教育者出现行为上的偏差。从这个意义上讲,诸如“适合儿童发展的课程”,作为对传统幼儿园课程所存在弊端的反动,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尚有一些价值,但是作为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课程模式,就有可能会走向它的反面。 儿童发展理论不等同于教育理论 在十多年以前,美国学者古芬(Goffin, S. G.,1994) 阐述了将儿童发展理论作为编制课程的唯一理论依据会产生的问题。古芬的论述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 古芬认为,把儿童发展理论等同于教育理论,是把“是什么”的问题等同于“应当是什么”的问题了。儿童发展理论关注的是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指出了某年龄阶段的儿童能做些什么。如果把儿童发展作为教育的结果,等于强调了儿童能做什么,而不是儿童应该做什么。事实上,儿童应该做什么的问题是最有教育意义的,需要从哲学和伦理学等方面来阐明,而不是发展理论所能解决的,过分依赖发展理论,就会使教育者将政治倾向和社会价值等问题搁置一边。例如,依赖于儿童发展理论来决定教育目标和课程目标,会模糊教学内容的政治和文化的倾向性,意在指出课程的选择应由发展的适宜性来确定,而非政治的和道德的优先性来确定。又如,依赖于儿童发展理论来决定教育目标和课程目标,会误将“发展目标”作为教育目标和课程目标,而“发展目标”是一个多有歧义的词语。 古芬认为,每一种儿童发展理论都有两个假设,其一是,可以用儿童发展理论来解释和预言的有关儿童发展和行为的部分要多于任何其他理论要解释和预言的部分,其二是,认可那些由系统的理论来解释的行为,而否认那些不可用理论来解释的行为,其结果是:坚持某种发展理论的教师期望将那些理论所认为正常的、典型的东西转变为他们所期望的东西,然后再用这种理想的东西来支持他们的行为,同时否认其他行为,而这种情况往往会剥夺儿童创造的权力,以及他们以有意义的方式作用于世界的机会。例如,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理论,往往被教师认定为是正确的教育理念以及行动的指南,并以此为标准,判断他们的行为是否正确,而不管他们的行为在实践中是否行得通。 古芬还认为,儿童发展理论基本上是以白人儿童研究所得的结论为依据而提出的理论,这样的理论被用于世界上所有种族、民族的儿童,将不符合这些理论所提出的结论的儿童都排除在正常儿童之外,这是不公正的;这样的理论被普遍地用于编制课程,往往是难以适合特定背景下的这些儿童的。 简而言之,儿童发展理论不同于教育理论,其理由是: ①儿童发展理论关注和描述的是带有普遍性的东西,而教育理论则需解决的是具体的教育问题,两者不是同一的。 ②儿童发展理论涉及的是对于发展或学习的最低限度的说明,而教育理论要涉及到影响发展或学习的最高限度的说明。 ③儿童发展理论主要是从“实然”的角度考察人的发展或学习过程,而教育理论则是从价值的“应然”角度来考察人的发展或学习过程。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针对美国学前儿童教育有小学化的倾向,全美早期教育协会曾倡导过发展适宜性课程(DAP),提出早期儿童教育应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他们的倡导在美国和其他许多国家产生过相当的影响,以儿童发展为本,课程要适合儿童的发展,在当时似乎成为了许多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所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但是,发展适宜性课程一出台就遭受到了许多质疑和挑战。美国著名的学前教育家斯波代克等人认为,儿童发展理论不应该是课程设计唯一考虑的理论基础,哲学和社会文化对于课程设计同样重要。柯尔伯格和梅耶(Mayer, R.)则批评发展适宜性课程仅仅根植于有限的儿童发展理论,特别是仅以皮亚杰理论为其主要的理论基础。来自各方面的批评,使全美早期教育协会不得不数次修正其立场,在“发展适宜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适宜性”的概念,在1997年版的指南中,将家庭和文化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给予了强调,也肯定了教师作为决策者和课程编制者的作用。尽管如此,发展适宜性课程还是不断受到来自各方的质疑和批评。在学前教育领域中,发展心理学的主导地位受到了挑战 发展心理学是一门以科学主义为基础的学科。发展心理学采用高度实证性、去背景化以及普遍性的方法研究儿童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并据此对教育等问题提出意见。发展心理学对“发展”的假设是儿童的成长是一种由生物本能驱动的包含各个发展阶段的线性运动过程。发展心理学运用实证主义的步骤和方法,通过减少复杂性,以使对事物的再现能达成简化和量化,而对哲学和主观性持怀疑乃至拒绝的态度;发展心理学对普遍真理和普遍法则抱有坚定的信念,将个体发展看成是可脱离背景的、由生物学次序所决定的阶段,认为存在一套独立的、不带偏见的策略和技巧可以帮助儿童得到发展;发展心理学将研究的重点聚焦于个体,而对个体与他人,以及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则并不十分关注。发展心理学以一种普遍范式下的再现方式,将儿童发展描绘成单一的、与文化、阶层、性别或历史无关系的过程,个体差异往往被看成是失常、背离以及在一个线性量表中的相对发展程度……。 在美国和世界上不少地方,发展心理学在学前教育领域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许多学前教育研究者是发展心理学专家,发展心理学为学前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了许多成果。多年来,在美国和其他一些地方,有关学前教育的研究文献很少有对这个主导学科提出质疑的,在不少场合下,发展心理学的一些研究成果被当作真理或正确理念,并被理所当然地用以指导学前教育实践。 随着人们对社会文化的关注,近些年来,人们开始对学前教育领域中发展心理学的统治地位和主流话语提出了质疑,发起了挑战。这种质疑和挑战的声音不仅来自美国以外的国家,也来自美国本土。可以说,以实证主义为纲领的发展心理学已面临危机,因为在今天已经很难找到哪位哲学家是赞同这一纲领的了,“为人类寻求知识建立永久的标准,揭示明确的基础——这些都已经被证明是无法达到的”。(Schwandt,1996:59) 关注文化的多元性,关注在背景中的教育和教学,这些都已经成为了时代的最强音。 当然,这种质疑和挑战并不意味着质疑者和挑战者对发展心理学研究置之不理或者完全排斥,相反,这意味着将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纳入他们研究的视野,认识其特殊性和局限性,明确其特定的研究假设和对研究结果的理解。不要陷入“技术主义”的泥坑 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有三个方面,它们是心理学、哲学和社会学。幼儿园课程与作为其基础的每一种学科都存在着复杂的关系,这就是说,每一种学科,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不同的幼儿园课程。因此,任何一种学科都不能用来作为编制幼儿园课程的唯一基础。尽管与学校课程相比,幼儿园课程有许多特殊之处,例如,会更多地注重个体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不是更多强调社会需要和知识体系;会更多注重儿童直接经验的获得,而不是间接知识的传授;会更多注重“整个儿童”的发展,而不是某个方面的发展,但是,

『柒』 幼儿园开发新课程,需要什么标语来宣传

1、授一技之长,养百年之身。 2、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 3、用心呵护绿色,用爱浇灌校园。 4、顺手捡起是的一片纸,纯洁的是自己的精神。 5、不要推不要挤,关心别人爱自己。 6、走楼梯守次序,进教室不喧哗。 7、上楼下楼靠右走,遇到混乱手牵手。 8、新的希望,爱的阳光,我们与孩子一同成长! 9、上下楼梯靠右边,脚下踏实才安全。 10、同在蓝天下,和孩子共同成长。 1 1、关心下一代,汗水浇未来。 1 2、消毒灯开关我不动,消毒灯工作我不进。 1 3、请您放手,让我们一起陪孩子成长。 1 4、安全有序滑滑梯,你上我等别着急。 1 5、平安校园我爱她,人人安全靠大家。 1 6、美丽的花朵迎着朝阳成长,稚嫩的小脸透着无限希望。 1 7、危险事情我不做,远离电源好处多。 1 8、同在蓝天下,和孩子共同成长! 1 9、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20、要想肠胃安,莫吃路边摊。 2 1、今日的学校之星,明日的社会之星。 2 2、教育从心开始,我们将贴心的照顾您的宝宝。 2 3、让爱伴随我们一同成长。 2 4、**幼儿园,让每个家庭都有一个活泼的孩子! 2 5、今日的学校之星,明日的社会之星! 2 6、右侧姿势保持好,安安静静睡得香。 2 7、我要安全,我懂安全,事事安全,人人安全。 2 8、用爱心呵护天使稚嫩的翅膀。 2 9、端端正正坐得好,椅子不翘保安全。 30、小小走廊亮堂堂,宝宝排队站中央,依次行走有秩序,不推不挤望前方。 3 1、上下台阶慢慢走,小心滑倒要谦让。 3 2、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 3 3、亲爱的孩子,老师是你最好的朋友。 3 4、使你放心宝宝舒心我们用爱心给您的孩子一个完美的学前旅程。 3 5、上下床铺要小心,手要扶好脚踩稳。 3 6、新起点,新方向,我们在阳光下成长。 3 7、咱们的孩子,咱们的幼儿园,咱们一起努力。 3 8、让我们的孩子快乐的走向阳光,走向明天…… 3 9、自信,健康,快乐,感恩。 40、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4 1、孩子是祖国未来的太阳。 4 2、排队喝水有秩序,轻拿轻放不拥挤。 4 3、今天,你礼让了吗?你帮助别人了吗? 4 4、孩子们,我会看着你们一天天长大。 4 5、**幼儿园,让欢乐的种子撒在每个孩子的心田! 4 6、多一声谢谢,多一个朋友,多一声抱歉,多一份宽容。 4 7、新的希望,爱的阳光,我们与孩子一起成长。 4 8、今天,你微笑了吗?你问候了吗? 4 9、心中时刻有平安,平安永在我身边。 50、教室走廊不奔跑,安全第一真是好。 5 1、饭前便后要洗手,生水霉菜要绝口。 5 2、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是您的期待,也是我们的责任! 5 3、小草正睡觉,请你勿打扰。 5 4、发现问题马上报,及时处理要做好。

『捌』 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新版本3月份主题是什么

包括语言、健康、社会、数学、美术、音乐、科学这七大领域

『玖』 幼儿园五大领域的课程内容包含哪些方面

一、健康领域 情感领域: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认知领域: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动作技能领域: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二、语言领域 情感领域:乐于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认知领域: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动作技能领域: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三、社会领域 情感领域:乐意与他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认知领域: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动作技能领域: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四、科学领域 情感领域: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认知领域: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动作技能领域: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 五、艺术领域 情感领域: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认知领域: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动作技能领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