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课程 » 湘教版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

湘教版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

发布时间: 2021-01-30 09:54:54

❶ 高中地理选修的几个常识 1.湘教版有几册都讲些什么 2.选修的内容都考吗考哪些(浙江)

你好,本人是浙江金华抄一名地理教师,湘教版共有10册。其中必修3册,选修7册
必修1是自然地理,必修2是人文地理,必修3是区域地理(包含有3S技术)。选修有环境保护,城乡规划,宇宙与地理,自然灾害,旅游地理等。
选修内容不是全部考,只考一册,高考分数是10分,2009年,2010年考的是自然灾害和旅游地理,高考时你从两个模块里选一个作答。

❷ 高中地理新课标教材与旧人教版地理教材的分析差异

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高中地理用书有四个版本,即人教版、湘教版、鲁教版和中图版。同一省份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版本,主要使用新人教版的省有:安徽、吉林、海南、福建、广东、辽宁、河南等。

❸ 湘教版高中地理的课程目标

必修课程
地理I
标准 活动建议
1、宇宙中的地球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主要特点。
2、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到天气系统的特点。
•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 举例说明某自然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分布
• 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活动的影响,并根据有关资料,归纳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 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选择一种形式(如一篇小短文,绘制一幅图,或者制作一个计算机动画等),向家人或同学讲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运用教具、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解释昼夜更替与四季的形成。
• 用肉眼观察某种天文现象,并查阅有关资料,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及体会。
• 绘制出示意图,或利用教具、学具,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 根据本地条件,进行地质(或地貌、水文等)野外观察。
• 利用身边可以找到的材料(如透明塑料袋、塑料薄膜、玻璃瓶等)和温度计,做一次模拟大气温室效应的小实验。
• 用计算机设计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水循环或洋流运动的动画。
• 通过角色扮演(或讲故事、观看录像等)形式,说明某扑克然要素变化时,将会导致其他要素发生变化。
• 搜集家乡某条河流变化的资料,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为该河流的未来提出扑克己的设想。
• 有条件的学校对水井定点、定时观测,记录水位、水色等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变化规律和主要原因。
• 以本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变化为主题,分组开展研究性学习,交流学习成果。
• 针对本地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成立课外监测小组,制定计划,开展活动。
地理II
标准 活动建议
1、人口与城市l 分析不同人口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原因。
•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 运用实例,解释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
• 运用中心地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产业活动与地域联系
•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 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举例说明产业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方式的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3、 类与地理环境的直辖市发展
•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 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责任。 • 运用本地人口资料,绘制图表,探究本地人口的发展模式和人口迁移的地点。
• 搜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讲座城市的变化,交流感想。
•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条件。
• 模拟设计某地区交通运输线路和站点的布局方案,简述设计理由。
• 联系本地实际,撰写一篇如何治理某一环境问题的小论文,并展示交流。
• 举行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主题班会,制定本班爱护环境的守则。
• 结合实际,与家人交流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并参与宣传环境保护的活动,为改善本地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地理III
标准 活动建议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l 了解区域的含义。
•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影响。
• 举例说明立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区域可持续发展
•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式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资源、环境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海参域开发与综合治理的措施。
•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了角水土流失的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
•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荒漠化发生的原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
• 以某区域为例子,分析该区域森林或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了解森林或湿地的保护措施。
•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低产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综合治理低产区的方法与途径。
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 结合实例,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 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 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 用电子地图(网络或光盘形式)查询交通、旅游等信息。 • 模拟赴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高山地区等的施行,描述在不同地区所能观察到的主要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说出到上述地区施行应携带的主要生活用品。
• 开展一次模拟活动(如南水北调调出区居民与调入区居民的对话),扮演角色,交流看法。
• 调查家乡一片荒废(或利用不合理)的土地,探讨这片土地荒废(或利用不合理)的原因。如果这片土地让你来规划开发,你将作何打算?为什么?
• 调查本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所产生的危害,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保护、治理措施。
• 收看相关电视节目,如DISCOVERY(探索)等,了解在野外探索与考察中GPS的功能。
• 运用网络电子地图,查找某城市主要旅游景点的分布,并查询从市中心某地到某几个景点的公共交通线路。
说明: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选择符合标准主题的区域,采用案例分析方式编写教科书和开展教学。本部分至少选择4个中国案例,2个国外案例。
选修课程
一、宇宙与地球
标准 活动建议
1.宇宙l 简述宇宙大爆炸假说的主要观点。
• 根据图表,概括恒星演化的主要阶段 及其特点。
• 举例说出人类探测宇宙的的历程、意义及保护宇宙环境的重要性。
2.星空观察
• 运用天球坐标系简图,确定主要恒星的位置。
• 运用星图进行星空观察,说出星空季节变化的基本规律。
3.太阳和太阳系
• 了解太阳圈层结构。
• 运用资料、图表,结合模拟演示,说明太阳系的组成九大行星的结构及运动特征。
4.月球和地月系
• 简述月球概况及其运动特征。
• 分析月相变化规律,并解释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的关系。
5.地球的演化
• 根据图表说出地质年代的划分以及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壳运动、成矿规律和生物演化简史。
• 简述关于大地构造主要假说的观点。
• 运用简单的地质构造图,判读地质构造类型并绘制地质剖面示意图。 • 观看有关主题的影像资料,如天体演化来龙去脉宇宙与人神奇的地球等,交流观后感。
• 收集有关地外文明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
• 阅读星图,观察四季星空,辨认银河,以及大熊座、小熊座、仙后座、天鹰座、天琴座、金牛座、猎户座、狮子座、等星座和北极星、织女星、牛郎星、天狼星等恒星。
• 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以及太阳活动和月球面貌。
• 连续观测半个月以上的月相,记录并总结月相的变化规律,浓度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
• 组织一次野外地质考察活动,观察岩层及地质构造,采集岩石、矿物标本,寻找化石,讲座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 收集有关图片资料,召开一次专题讲座会,重建恐龙生活时代的地球环境。
• 结合本地的地形特点,开展关于地表形态形成及演化的研究性学习。
说明:简述'宇宙大爆炸'假说的主要观点和根据图表,概括恒星演化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两项,旨在运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不断深化、永无止境,以增强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培养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
二、海洋地理
标准 活动建议
1.海洋和海岸带
• 观察海底地形图,运用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 和分布规律。
• 运用图表及资料,归纳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 运用图表,分析海 一 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
• 简述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 说明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
• 运用地图及景观图片,概述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 列举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 运用资料说明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2.海洋开发
• 说出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 说出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点,以及海洋能的开发前景。
• 运用资料说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举例说明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 简述海洋旅游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3.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 分析风暴潮、海啸的成因,说出其危害及应对措施。
• 运用资料,说出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简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4.海洋权益
• 区别海洋国土、内海、领海、公海、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等概念。
•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说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 举例说出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新秩序的重要性。
三、旅游地理
标准 活动建议
1.旅游资源遥内涵,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 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 比较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的区别。
• 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世界文文化与自然遗产,举例说出其重要价值。
2.旅游景观欣赏
• 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 运用资料,举例描述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并从地理角度说明其形成原因。
3.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与旅游规划l 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 针对某一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 分析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初步学会对旅游景区、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设计。
4.旅游设计
• 学会收集旅游信息,根据旅游资源状况,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
• 说明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以及所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5.旅游与环境保护
• 阐明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 举例说出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举例说明旅游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的措施。 • 收集世界和中国旅游景区的各种资料,在班级进行展示交流。
• 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交流欣赏旅游景观的亲身体验。
• 在互联网上查询并下载旅游景区的资料,模拟设计一份旅游活动方案。
• 设计一条本地一日游的旅游路线。
• 由学生自己担任导游,开展一次体验性的导游活动。
• 讲座到某地旅游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
• 结合本地实际,组织一次关于生态旅游的专题讨论会。
• 将学生装的游记、摄影作品、旅游纪念品等集中起来,进行展览交流。
四、城乡规划与生活
标准 活动建议
1、城乡发展与城市化l 说出市镇划分的一般标准。
• 比较中外城市的发展过程,归纳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
• 阐述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化过程的特点与利弊。
• 举例说明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 比较在不同地理环境污染中,乡村聚落的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 举例说明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2、城乡分布
• 运用资料分析现代城市或村镇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以及变化趋势。
• 举例说明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如何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 举例说明城乡发展过程中,为了保护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3、城乡规划
• 说明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 了解城乡规划中项目选址、功能争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 归纳城乡土地利用的基本类型,说明其配置特点和变化趋势。
• 理解在城乡规划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等部门的一般布局原理。
4、城乡建设与生活
• 了解城乡人居环境的基本评价内容,分析房地产开发的地理区位因素,评价居住小区的环境特点与结构功能。
• 说出商业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及不同商业部门布局的特点与功能。
• 结合实例,比较不同的城市交通网络的特点。
• 举例说明文化设施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 到乡村集市上通过对赶集人进行调查,粗略估计集市的服务范围。
• 收集你所熟悉的城市的地图书馆和有关资料,分析其用地结构和功能分区,看一看有哪些利弊,又怎样加以改进。
• 选择一个熟悉的城市,讲座该城市存在的城市环境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建议。
• 开展一次关于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问卷调查,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 运用有关资料,进行一次城乡规划的模拟练习。可把全班学生分成3--4组,提交各组的规划方案,开展比较评价。
• 模拟选房购房活动:通过上网浏览、收集广告资料、实地调查考察,对几处商品房进行比较,确定购房方案。
• 绘制社区主要的文化、教育、体育设施的分布草图,分析其布局是否合理。
五、自然灾害与防治
标准 活动建议
1.自然灾害概述
• 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 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 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 运用地图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 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 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 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 列举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
3.自然灾害与环境
• 比较同一自然灾害成灾的地域差异。
• 概述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4.防灾减灾
• 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 以一二种自然灾害为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与应急措施。
• 举例说出中国防灾、减灾的成就。
• 展望人类利用高科技避害趋利的远景。 • 围绕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开展一次研究性活动。
• 搜集本地有关自然灾害前兆的谚语以及防灾减灾的有效方法,在全班进行交流。
• 结合实际,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对突发性灾害。
• 收集近年来我国某种自然灾害的资料,绘制其地理颁简图,解释其形成原因,并说出我国己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
• 模拟以某自然灾害为背景的援救学习。
• 配合世界的防灾日,出一期板报。
• 组织以自然灾害与我们(或自然灾害与环境自然灾害与高科技等)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六、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标准 活动建议
1.地理信息技术
• 运用资料概述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
• 说出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
• 根据有关资料,简述地理信息技术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2.地图与遥感(RS)
• 结合实例,简述遥感的基本工作原理,会初步判读遥感图像。
• 结合实例,说明遥感图像在地图制作中的作用。
• 结合实例,说出遥感的主要功能。
3.全球定位系统(GPS)
• 简述说明GPS的基本工作原理。
• 结合实例,说出GPS在交通、旅游、导航等领域中的应用。
4.地理信息系统(GIS)
• 结合实例,说明GIS的基本功能。
• 了解地图数字化的方法
• 会在GIS软件中建立数据表。
• 会在GIS软件中改变图层显示的方法。
• 结合实例,初步掌握GIS的查询方法。
• 会用GIS软件制作、输出专题地图。
• 会浏览网络GIS地图,查询有关信息。
5.3S技术
• 了解3S技术的综合应用。
• 了解数字地球、数字城市的含义。 • 在GIS软件中,建立同学基本情况信息表,在地图上显示同学的信息,实现查询、分析等功能。
• 在GIS软件中,应用中国人口和行政区划数据,查看东西部省区人口信息,在网上查找东西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对此说明东西部的区域等差异。
说明:本课程建议使用二次开发的GIS软件(如对国产软件进行二次开发),简化GIS功能。教学过程中,建议开发地理信息技术综合学习软件平台进行辅助教学。

❹ 怎样理解和使用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

一、为什么要解读课标?
《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因此,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益,就必须熟读课标、研究课标.
有人对教学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把课程标准比作圆心,教学目标是半径,无论圆多大,都离不开圆心.课程标准作为实施教学的核心要素,决定了教学的方向,圆心找不准,我们的教学就谈不上有效和高效.因此,解读课程标准就是找准圆心,然后通过研读教材来理解课标,同时用对课标的理解来把握教材.
二.我们如何解读课标
下面,我们以“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这条课程标准为例,对这条标准进行解读示范.
首先,对这条标准进行分解,确认其“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认知内容”是什么.从这条标准可看出:“运用示意图”属于行为条件, “说明”属于行为动词,“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属于认知的内容.
第二,依据国家课程标准中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的相应关系,确定其学习水平.国家课程标准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对应中(见下表),“理解水平”包括有“解释、说明、运用、……”,我们可以确定,本条标准认知要求属于理解水平层次.

课程标准行为动词与水平要求

行为动词
认知水平

知识
说出、了解、识别、辨认、回忆、举例、列举、描述、再认等
了解水平

解释、说明、比较、归纳、分类、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推断、收集、整理等
理解水平

运用、应用、使用、编辑、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等
应用水平

技能
模拟、再现、重复、模仿、例证、临摹、扩展、缩写等
模仿水平

完成、计算、查阅、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等
独立操作
水平

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
迁移水平

(了要求对所列地理基础知识的含义及其相关背景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是什么,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它.理对所学的地理基础知识、地理事物及现象有正确的理会,能够解释、举例或变形、推断,并能利用知识解决(如解释或说明)问题.应用:将所学的地理概念、原理运用于新情境中,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
第三,依据“行为条件”分析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或者说基本能力的要求.从本条标准中“运用示意图”可知,要求学生具有读图分析能力,通过阅读并分析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解释岩石是怎样形成,它们是如何相互转化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在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中,要通过“读图分析”题型,判别学生是否掌握读图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以及通过阅读示意图能否提取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进而归纳和解释地壳物质循环的基本过程.
第四,重构合理明晰的教学目标
依据重点组合以及目标陈述的规范,叙写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学生为行为主体、运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动词,在一定的行为条件下,指出学生达到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准.对该条标准可细化为:能够说出岩石的分类及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阅读并能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从“行为条件”、“行为动词”的要求,可按照以下的步骤进行:
(1)知识铺垫——岩石的分类、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内、外力作用及其表现形式.
(2)阅读并分析教材中的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图中所示箭头,说明各类岩石之间、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并分析其涉及的主要内、外力作用;
(3)把复杂的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简化为简单的框图,让学生标注岩浆和各类岩石,并绘画其相互间的箭头,解释岩石循环的基本过程.
举例: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分解标准,确认“行为动词”、“行为条件” “认知内容”. (2)依据课程标准中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的相应关系,确定其学习水平.(理解水平)
(3)依据“行为条件”分析课程标准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要求.
(4)细化课标如下:1、用图形语言(示意图、层级图)和文本语言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2、通过太阳系模式图和八颗行星基本数据分析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了解区域的含义”
细化如下:学生能够说出区域的概念,描述区域的特征,能够列举常见的重要区域,例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中国东北地区以及美国东北部等,并能够从所给出的有关区域图中辨认出上述区域.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细化如下:学生能够通过对比探究松嫩平原和长三角两大区域,填写出区域对比的分析框架,并运用区域对比的框架来比较分析其他典型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具体差异.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了解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及太阳大气中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必修2第八个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①能分析说明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②了解农业地域类型的含义.
③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并进行区位因素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
②知道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结果
③理解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必修2第二个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①知道人口迁移的含义.②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③能够举例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对国际人口迁移与国内人口迁移两概念及其事例的比较,掌握地理比较的方法.
②通过剖析“美国的人口迁移”“我国古代的几次人口迁移”等案例,学会综合分析的方法.
③经历小组学习过程,学会与同学合作与交流.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必修2第六个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①运用图表、数字等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②会用科学的语言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认识到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进一步认识到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意义.
②通过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学习,认识到在城市建设中,减少污染,并使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良性循环的重要性.
对于如何分解课程标准,我们已经上路了,但我们要走的路还很远,愿与大家一起探索……

❺ 湘教版初中地理核心素养是怎样的

为充分反映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版本要求,坚持以权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将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贯穿研究工作全过程,重视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确保研究过程严谨规范。充分反映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全面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确保研究成果与时俱进、具有前瞻性。

着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把核心素养研究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突出强调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充分体现民族特点,确保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5)湘教版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扩展阅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规定:

1、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2、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3、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❻ 如何解读《地理课程标准》之内容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枢纽。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加大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学习与研究的力度,尽可能缩小理想课程(课程标准)与文本课程(教材)、文本课程(教材)与实施课程(教学)之间的落差。下面,我们以“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这条课程标准为例,对这条标准进行解读示范。首先,对这条标准进行分解,确认其“行为动词”、“行为条件”是什么。从这条标准可看出:“运用示意图”属于行为条件,“说明……”中的“说明”属于行为动词,“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属于认知的内容。第二,依据国家课程标准中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的相应关系,确定其学习水平。国家课程标准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对应中(见下表),“理解水平”包括有“解释、说明、阐明、……”,我们可以确定,本条标准认知要求属于理解水平层次。课程标准行为动词与水平要求 行为动词认知水平知识说出、举例、描述、辨认、列举、复述、背诵、回忆、选出、识别、再认、了解、确定等了解水平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提供、把……转换、猜测、预测、估计、推断、检索、收集、整理等理解水平运用、应用、使用、编辑、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等应用水平技能模拟、再现、重复、模仿、例证、临摹、扩展、缩写等模仿水平完成、计算、查阅、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等独立操作水平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迁移水平摘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第三,依据“行为条件”分析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或者说基本能力的要求。从本条标准中“运用示意图”可知,要求学生具有读图分析能力,通过阅读并分析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解释岩石是怎样形成,它们是如何相互转化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在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中,要通过“读图分析”题型,判别学生是否掌握读图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以及通过阅读示意图能否提取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进而归纳和解释地壳物质循环的基本过程。第四,通过不同版本教材内容的对比,了解本条标准对认知内容的基本要求。我们手头的二种不同版本教材在落实本条标准的学习内容上不同,一是人教版,把“地壳物质循环”部分安排在内、外力作用的知识之后,以内、外力作用为基础,讲述地壳物质循环;另一是山东版,把该部分内容安排在内、外力作用之前讲述,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出发介绍“地壳的物质循环”。因此,两种内容的安排顺序不同,以至“地壳物质循环”学习内容的基本知识铺垫、呈现方式不大相同。一种认为,内、外力作用是地壳物质循环的基础,另一种认为,矿物、岩石是地壳物质循环的基础。因而,前者并不过多讲述岩石的基本组成——矿物,而后者则增加了大量矿物的基础知识。二个不同版本教材在内容上的相同点是,都讲述岩石的基本分类、三类岩石的形成、岩石间的相互转化及循环过程。本条标准关注的是“岩石”这一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重点是“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因此对于矿物、三大类岩石的具体特征等内容可以不在教学中进行讲述。在教学过程中,从“行为条件”、“行为动词”的要求,可按照以下的步骤进行:(1)知识铺垫——岩石的分类、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内、外力作用及其表现形式。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