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课程 » 幼儿园做客课程案例

幼儿园做客课程案例

发布时间: 2021-01-30 13:53:51

㈠ 幼儿园语言《月亮做客》公开课教案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初步了解月亮盈亏变化的规律。 2.愿意倾听并进行讲述,能简单地记录月亮外形的变化。 3.萌发幼儿对月亮变化的好奇心和观察兴趣。 二、活动准备: PPT 三、活动过程: 1.猜谜语导入活动 谜语:缺时一道小弯弯,圆时一个大玉盘,白天躲藏夜晚现,洒下光辉照人间。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它是谁吗?你们喜欢月亮吗?关于月亮你想告诉我什么呢? 你们看过月亮吗?在那里见过呢?(你见到的月亮待在哪里?) 你看见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2.听故事并进行讨论 (1)听故事 师:我发现你们看见的月亮都不一样的呢。有的像……有的像…… 我们如果送一件衣裳给月亮,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吧。 (2)讨论。 ①月亮姑娘有没有穿上漂亮的新衣服?为什么没有穿上呢? ② 过了5天,裁缝师傅给月亮送衣服,月亮变成什么样子了?(像弯弯的镰刀) ③ 裁缝师傅又去重做衣服,5天后,月亮变成了什么样子?(像弯弯的小船) ④又过了5天,月亮又长胖了,变成了什么样子?(像圆圆的大银盘子) 3.记录变化。 月亮姑娘是怎样变化的呢?引导幼儿回答出顺序(如果幼儿很快能回答出来则强调语言规范,先……然后……最后) 小结:难怪裁缝做的衣服总是不合身,原来是因为月亮姑娘每天都在不停的变化。 教师:我们把月亮变化的样子画下来吧。 幼儿用记录纸画月亮盈亏变化,注意变化的顺序。 4.展示幼儿作品 5. 讨论月亮圆缺变化的原因。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月亮为什么会有圆缺的变化,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理解。 教师小结:月亮本身不会发光,他发出的光来自于对太阳光的反射。月亮有变化是因为地球挡住了太阳反射到月亮上的光线。 3.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们,你们现在认识月亮姑娘了吗?喜欢月亮姑娘吗? 想和她做朋友吗?那就先从观察月亮开始吧。 讨论遇到阴天,看不到月亮的时候,如何记录? 请小朋友们用一个月的时间来观察月亮,并把每天看到的月亮的样子记录下来。到时候我们再来讨论关于月亮的话题吧!

㈡ 幼儿园教案 做客

哪个年龄段的,什么样的课。音乐你要用在开始还是结束的时候

㈢ 幼儿园礼仪教育《做客》的教案

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待教学的结果--某种教学措施的即时回效果,包括学生的反答应和教师的感受,解决了哪些问题,未解决哪些问题,有何遗憾、打算、设想等。以“问题”为主线,有矛盾、冲突甚至“悬念”,能引起读者兴趣和深入思考。

㈣ 幼儿园开心识字做客的教案

利用情景活动,引进幼儿兴趣。 今天我请小动物到小二班做客,你们愿意去吗? 二、学习量词 1、 师:“看,我今天准备了很多食物请你们吃呢,我们看看,都有写什么,好吗?看这是什么?”(苹果)“ 有多少苹果啊?”(一个苹果)学习量词:一个苹果。 2、 用以上的办法分别学习一条香蕉、一根骨头、一串葡萄、一片树叶。 3、 游戏:我吃了…… 1) 师:“你们看,桌子上有许多的食物,你们喜欢吃什么就去拿什么吧!” 2) 幼儿去拿食物,然后回位置上做好,互相说说自己拿了什么食物,教师可以巡回检查,看幼儿有没有说错。 3) 教师请个别幼儿起立回答,他拿了哪些食物,要正确的说出量词。 二、 游戏:玩玩具 让幼儿自由选择一种玩具,并说出他拿的玩具是什么?如:我拿了一根球棒。 活动目标: 1、 学习量词:一个XX、一条XX、一根XX、一串XX、一片XX。 2、 能积极参与游戏活动。

㈤ 幼儿园社会科学跟着妈妈去做客教学过程

1、关于孩子: 场景一:各班幼儿排着长长的队伍。孩子们随意地拉着手,歪歪扭扭地走着,其中队伍中间有几个孩子走着走着就故意停下来,等到前面的小朋友已经离开一段距离,这才拉着旁边小朋友的手冲跑过去,有的孩子跑得急,被绊了一跤,摔倒在地上哭了起来。 场景二:队伍最后面的几个孩子跑到了队伍的外面,肆意地纠缠打闹起来。老师站在队伍前面,喊着后面几个调皮孩子的名字。由于隔得有些远,孩子又沉浸在与同伴的嬉闹中,根本不理睬。 场景三:有几个调皮的孩子趁老师不注意,转过身去张开双臂挡住后面的小朋友不让他们走,后面的孩子有的着急地喊着老师,有的企图从张开的手臂下冲过去。 2、关于教师: 场景一:两个班级的幼儿擦肩而过,这个班的老师叫住那个班的老师,不知道为了什么事情低声交谈起来,不时发出阵阵笑声。 场景二:老师带着班上的孩子漫无目的地自顾自地向前走着,根本看不到后面孩子已经拉开了很长的距离,更理会不到个别孩子的打闹。 场景三:“你闹什么闹?居然还打架?好了,我们马上回去睡觉了,你要闹你就在这里闹吧!”老师终于看到那几个顽皮打闹的孩子,开始把他们拉到一边,气急败坏地批评着,其他孩子在静静的看着。与反思: 饭后散步是幼儿园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它不同于其他教学活动那样组织严谨,具有很强的目标指向,因此更具备特有的自主性、开放性和随机性。别看它只有短短半个小时不到的时间,但是却是教师带领幼儿放松身心、交流谈话、开展随机教育的好时机。如果组织有效,它会给我们的教育带来意料不到的惊喜与收获,反之,就会出现如现状描述中的场景,成了安全隐患所在。 因此,组织好饭后散步活动,是教师班级管理智慧的集中体现,也就成为一项需要研究的课题。通过组织教师交流讨论,剖析现状,我们发现,当前的饭后散步的若干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原因: 1、没有目标性。教师认为开展了一上午的活动,饭后正是放松的时间,而散步无非就是带着孩子在场地上地走走,根本不需要目标。 2、缺乏有效的组织。正是有了随意、放松的想法,教师也就懒得再去实施有效的组织活动,自己和随行的老师东拉西扯,说说天气、聊聊衣服,分享时下的八卦新闻,有的甚至还拿出发信息,对幼儿不管不问、放任自流。 当问题和原因旗帜鲜明地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又组织每个班的老师积极开展探索和尝试。以下是我园正在实施的一系列有关散步的改革措施。 一、位置调整,打造平等自主模式 1、从“顺走”到“倒走”——给幼儿尊重的智慧 散步中我们经常看到,男孩女孩排好队,老师一只手牵着排头的孩子向前走着,孩子看见的总是老师的背影,老师也无法关注到身后幼儿的行为表现。所以我建议老师散步时两只手拉着排头的幼儿,面对着幼儿倒退着走。这样老师就可以看到所有的孩子,照顾到每一位幼儿。“顺着走”和“倒着走”,虽然只是一个细微的转变,却体现了教师对孩子的关注、平等和尊重,于细小处见大智慧。这正是:“教师倒走一小步,观念提升一大步。” 2、从“领走”到“跟走”——还幼儿自主的智慧 在实施中我们发现,无论顺走还是倒走,始终是老师在起引领作用,指挥棒始终掌握在老师手里,所以我们改变教师为主体的现状,而为幼儿架桥搭台,让他们来充当排头兵,把自还给幼儿,由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掌控散步的目的地和路线。教师则可以走在队伍的后面或者旁边,扮演引导和及时调整的角色。这样的“跟走”方式可以使教师更好地贴近幼儿,并根据他们的表现及时作出反馈,例如,队伍中有人掉队,或者“小火车”出现断节了,教师马上可以帮助这些孩子迅速跟上,而如果教师在排头就顾及不上。 从“顺走”到“倒走”,再从“领走”到“跟走”,是教师观念的再一次更新和提升,让孩子在散步中由被动变主动,身份也从追随者变为主人翁。 二、推陈出新,建立新型管理格局 除了天气原因,饭后散步是一件几乎每天要开展的活动,时间一长,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都会有懈怠心理。当活动处于无组织无管理状态时,幼儿打闹嬉戏、脱离体现在就会自然发生,安全隐患也就随之而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又进行了调整。 1、“新老师”带“新班级”——调兵遣将的智慧 每天面对同样的教师和幼儿,大家都会觉得厌烦。有时,我们不妨玩玩“帐前换帅”的游戏,平行班之间或者跨年级之间更换教师,由“新教师”带一“新孩子”,必然会引发孩子的兴趣,他们会把新老师和自己班的老师作一番讨论和比较,因为有了新鲜感,幼儿的注意力更多地投射在新老师的身上,而当新老师对他们提出要求时也会积极地响应。同时,这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是对教师换班以后随机应变能力的一种锻炼和考验。 2、“大孩子”带“小孩子”——大兵小将的智慧 让大班的孩子和小班的孩子手拉手,共同开展散步活动。大孩子在小孩子面前俨然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自居,油然而升的自豪感和责任心让他们对小班的弟弟妹妹呵护备至。他们会自发地拉着小班孩子的手,关切地提醒他们走路要小心,还向他们介绍自己班上的好朋友,带领他们共同去探索发现的新事物。与此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管理压力,她们要做的就是进一步提醒大班孩子明确自己的责任,引导他们带领小班孩子开展安全自主的游戏和活动。 三、打破常规,凸显多元化游戏组织 《纲要》中明确指出,游戏与生活的结合可以使幼儿在游戏中快乐的生活,在生活中快乐的游戏。而饭后散步总是以“走”的方式来呈现,长此以往,日复一日,大家都难免觉得呆板单一、墨守成规。于是我们改变固定的行走模式,变走为“玩”,在玩中体现趣味,在玩中开展教育。 1、排队也是玩 “要去散步了,孩子们,一定要排好,跟在前一个小朋友的后面。要不然,汽车开过来,你可是会撞飞的哦!”小朋友排好队站在楼梯口,老师手握方向盘做成一辆汽车的样子,快速地挨着孩子从排头开到排尾,遇到站在队伍外面的孩子就停下来提醒他:“快快快,汽车开来啦,快躲进队伍里去哦!”这个小朋友听了赶紧站进队伍里去。这样,“小汽车”两边一跑,队伍就很整齐了。这时,我们就可以出发去散步啦。 2、走路也能玩 幼儿园的场地是用色彩不同的大理石拼贴出的图案,每一道线都刚好是一双小脚的大小,在孩子们眼里,这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小桥”了。站在“桥头”,老师说:“小心啊,要过小桥了,可不要掉下去哦!”小朋友小心地走上了“小桥”,慢慢地步子。走过了横线的小桥,再走竖线的小桥,还有斜线的,S形线的,横竖交错的。有时,老师还为孩子的行走设置一些障碍,如路中间放几块平衡木做小山坡、放几座拱形门做山洞,既增加了游戏情节的趣味性,也考验了孩子的耐心、挑战了孩子的好胜心。孩子们沉浸在小心翼翼的漫步游戏中,玩得不亦乐乎。 3、民间游戏选着玩 由于是刚刚吃过饭,从孩子的身体健康角度出发,我们不主张带领孩子玩紧张、尤其是需要奔跑追逐的激烈游戏。但是一些具有轻微运动量的民间游戏还是可以开展的。如“我们都是木头人”“点兵点将”“猜猜在哪头”等等,无论是在草地上、花圃边、大树下、走廊里,只要游戏的儿念起来,我们就能玩起来。既不会导致幼儿由于过度奔跑而带来胃、腹的不适,又为枯燥呆板的饭后散步过程注入了趣味性、生动性。 4、跟着音乐一起玩 饭后散步的时间是轻松的,也是安静的。这时我们不妨利用校园音响播放一些舒缓、优美的轻音乐,引导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边走边根据音乐学一学模仿动作、做一做手指操。也可以播放孩子们学过的或者是熟悉的曲和儿,在无拘无束地低吟浅唱中不知不觉地度过这快乐的散步时光。 5、探索发现自主玩 大自然是孩子天然的乐园,向孩子坦露着真实,它以独特的神奇和奥秘吸引着孩子、呼唤着孩子,陶冶着孩子的情操,培养了孩子的探索意识,多元化地给孩子展示了一个动静交替、美若壮锦的世界。 我们可以利用散步的时间带领幼儿走进种植园、走进小树木、走进草丛里,捡一捡落叶、拾一片花瓣,去看看西瓜虫究竟为什么会卷成一团,去数数小竹笋到底穿了几件衣服,去仔细研究一下大树上那两个鸟窝究竟是谁的家,去沿着小蜗牛爬过的线追踪一下它的去向。在这里,到处隐藏着有趣的秘密,教育的契机随处可见。引导幼儿关注奇趣的大自然,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直接感知、学习,也算是散步过程的另类收获吧。结束语: 饭后散步的组织看似简单,却随处可见教育契机,蕴含着教育的大智慧。教师要及时进行自我反思,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身份,从单纯的组织者、说教者变为幼儿学习、游戏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推动者,让幼儿在“生活即教育”的活动中获得既快乐、又有意义的发展。而幼儿不仅仅是一个有能力的学习者,也是一个有能力的思考者,他们有自己面对问题的勇气和独特的解决问题方式。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孩子,而在认识的过程中,我们会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灵感和教育智慧。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