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中新课程设置
1. 福建省什么时候开始实施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全国统一2017年
2. 福建省 各科教材
高考移民啊- -|||
我是福州的... 语文英语数学都是人教实验版..化学是苏教版,物理是鲁科版..生物还是人教实验
3. 新课改后,高中三年的课程设置
新课改后
会考在高二第一学期末
所以高一末文理分科后,文科生还要学物理化学(选修但与理科不同),以及生物
理科生继续学习史地政(文理都学必修,但难度不同)
通过相应科目会考后,就不必再学非高考项目
4.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管理系统学生管理平台 网址是
http://xj.fje.gov.cn/zdsoft/fpf/login/eisLogin.action
5. 福建省2019到2020年的新高一教科书版本有什么
2019年高来中用不用新教材,看你所在源的省是哪一年启动新高考改革咯。
《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可以于2019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可以于2019年或2020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2019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可以于2019年或2021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2020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可以于2020年或2022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6. 福建省从哪一年实施新课程改革的
06年进去改革,09年高考。
7. 福建新课改和旧课改有什么不同50分哦!
你进入这个网站http://www.ptez.com.cn/teaching/ShowArticle.asp?ArticleID=202“。或者在网页上输入这几个关键字“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宣传手册”。上面有你想知道的全部内容。
但愿能帮上你!
8. 2019年秋福建省高中部要使用新教材教学吗
2018年秋季中学政治(主要是高中政治)教材改动,对2019年夏季教师招聘考试会有影响。教师招聘考试的内容是随新教材走的,这也是考察应聘者是否与时俱进的一个机会。
9. 高中新课程新在哪里
凸显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指导思想和课程改革目标 新课程对高中课程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强调普通高中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样的功能定位,跳出了长期困扰高中课程的升学与就业双重任务定位的困惑,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把课程的功能聚焦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上,凸显了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指导思想。 依据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在明确高中培养目标的同时,提出了高中课程的具体改革目标: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赋予学校充分而合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构建以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为基本特征的新的课程结构 高中新课程从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整体关注课程结构的变革,突出选择性和多样性,力图构建既体现基础性又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课程结构。历次高中课程改革主要关注的是科目结构的平面调整,缺少对于上位的学习领域和下位的模块等不同层次结构的整体关注,从而使得科目的设置显得依据不足,缺乏有深度的整体结构视野。 高中新课程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大学习领域。学习领域的设置,能更好地反映现代科学的综合化趋势,有利于在学习领域的视野下更合理地确定科目设置,研制各科课程标准,指导教师教学;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同时,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以防止学生过早偏科,避免并学科目过多,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每一个学习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八大学习领域共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12-13个科目,其中,技术和艺术是新增设的科目,这是在学习领域的观照下对原有高中课程设置中领域性缺失的一种弥补。 以往科目的内部结构问题一直被当作是一个教材的结构问题,而教材结构又由若干个单元组成。与教材意义上的单元相比,模块则具有更大的综合性和更强的相对独立性与灵活性。模块化设计使科目的内部结构有了新的突破,特别是促进了课程内容的整合,提升了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模块的设置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并便于适时调整课程内容;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场地、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 通过制订课程标准和多样化的教材凸显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课程标准的制订和教材的编写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是时代性原则,体现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反映各学科的发展趋势,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同时,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更新。二是基础性原则,强调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及灵活运用的能力;注重增加学生浓厚的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注重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高中课程内容既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更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基础。三是选择性原则,为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各学科分类别、分层次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要。 创建选课指导制度、发展性评价制度和校本教研制度,实现课程体制与课程观念的同步变革 高中新课程的发展要求和鼓励学校进行制度创新,制定课程开设计划,建立行之有效的校内选课指导制度,为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和学校实际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提供帮助和指导,并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和帮助学生选课。 高中新课程选修学分i和选修学分ii以及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学生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选择性,学校不仅需要加强选课指导,而且还要加强学分管理,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在制度监测框架内,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新课程要求和鼓励学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与研讨,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新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