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化学新课程
A. 跪求:鲁教版 九年级下册 化学新课程成长资源 最新版答案。也可以私发,各位大神,拜托了!!!!!!!
是这本书吗,如果是你可以在网络文库
B.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新课程要求是什么
好好学习
C. 求九年级下册化学新课程学习辅导人教版答案-谢谢
你把题拍下来,我线上给你做。
D. 九年级化学新课程答案
你可以上网络查 上面基本上啥都有 或多或少能查到些你要找的东西
E. 九年级化学同步篇新课程新策略
深圳九年级没有化学呀!是最后一届用科学教材的吧
请采纳。
F. 初中化学新课程理念
第一部分 前言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今天,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正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二、基本理念
1.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2.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5.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实现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将继续发挥它的重大作用。
6.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
三、设计思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个部分,如下图所示:1.依据国际科学教育和化学课程改革的趋势,以及国内化学课程的现状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标准》确立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2.化学课程通过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来体现对未来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据此制定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具体目标。
3.《标准》一方面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内容标准中对各主题的学习提出了探究活动的具体建议,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将科学探究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在内容标准中单独设立主题,明确地提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所包含的内容与培养目标。同时,《标准》对科学探究的教学实施和评价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4.化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反映化学学科内容特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确定了“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内容主题,规定了具体的课程内容标准。这些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载体。
5.《标准》中的“活动与探究建议”是为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设置的。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也是积极的学习方式。这些活动本身就是化学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实现化学课程目标的基本保证。
6.《标准》中的“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包括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背景资料,如化学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化学科学与技术发展及应用的重大成就、化学对社会发展影响的事件等。这些素材旨在帮助教师理解课程目标,教师可在相关主题的教学中利用这些素材来创设学习情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体验化学与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标准》对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设有不同的水平层次。对同一层次的学习要求所采用的词语有对学习结果目标的描述,也有对学习过程目标的描述。
G. 新课程实践与探究丛书九年级下册化学
[1]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吴文侃,《比较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张奠宙,李士 ,《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罗小伟,《中学数学教学论》,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
[6]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唐瑞芬,朱成杰,《数学教学理论选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李玉琪,《中学数学教学与实践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10]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3.
[1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
[1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
[13]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14]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理念与创新》,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15][苏]AA斯托利亚尔,《数学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
[16][苏]斯涅普坎,《数学教学心理学》,时勘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年。
[17]张奠宙,《数学教育研究导引》,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
[18]丁尔升,《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总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19]《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大众数学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组,《21世纪
中国数学教育展望》(第一.二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20]马忠林,等,《数学教育史简编》,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21]魏群,等,《中国中学数学教学课程教材演变史料》,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1996年。
[22]张奠宙,等,《数学教育学》,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23]严士健,《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
[24]傅海伦,《数学教育发展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年。
[25]李求来,等,《中学数学教学论》,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26]章士藻,《中学数学教育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
[27]十三院校协编组,《中学数学教材教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28][美]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方企勤等译,《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北
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3年。
[29]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30]潘菽,《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
[31]查建敏,《中学数学教育学新论》,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
[32]林六十,等,《数学教育改革的现状与发展》,武昌: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年。
[33]陆书环,《数学教育学概论》,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7年。
[34]张奠宙,《数学素质教育设计》,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
[35]刘安君等:《数学教育学》,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
[36]李玉琪:《数学教育概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11月
[37]孙瑞清: 《数学教育实验与教育评价概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8年
[38]布卢姆等编:教育评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8年
H. 《新课程同步练习》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答案
00电饭锅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