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小教师专业化发展
1.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有哪些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压力越来越大,教师应当如何适应?
答:(1)要健壮身体
身体健壮的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精力充沛,敏感灵活,积极主动。
(2)要充实知识
充实知识可以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在现代的这个高科技社会里,人们已不能仅凭个体经验来适应社会了,没有知识的人在我们的社会里只能举步维艰、处处挨打。
(3)培养基础能力
基础能力、一般能力是成功的基本要素,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具备:选择判断能力、时间利用能力、创造能力、社交能力、信息利用能力等。
(4)学会利用工具
现代人之所以比古代人的适应能力强大,在于现代人更加善于利用工具,而现代人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之所以比适应社会、人际关系的能力发展快,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现代人在自然环境的面前比在社会环境里更加善于利用工具。首先得有一个重视工具的意识。其次要学会辨别工具、选择适用工具的能力。第三还要学会操作、使用工具的方法。
(5)多参加实践活动
人们适应能力的发展,往往离不开实践的锻炼。人应该经过实践的锻炼发展自己的适应能力。
教师心理防卫的状态的策略有哪些?
答:(一)逃避性防卫
(二)自骗性防卫
(三)攻击性防卫
(四)代替性防卫
(五)建设性防卫
2. 小学新手教师的专业素养及发展途径
新手教师能否顺利成长为一个熟练的教师,乃至专家型教师,不仅决定着师资队伍的稳定,也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对新手教师专业成长的指导应采用持续的、可发展性的方式。
3.1 传统的新教师入职教育模式
在新教师正式步入教师工作岗位之前,利用暑期集中开展关于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教学技能的培训,以促使新手教师尽快步入教师角色,具有快速、便捷等优点。
3.2 师徒制
师徒制是指“采用新手教师与资深教师合作的形式,使新教师通过对资深教师教学实践的观察、模仿和资深教师的具体指导,逐渐地体悟职业的隐性经验或缄默知识,不断地掌握专业技能和智慧的方式。”②新手教师从书本中学不到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与实践知识、技能、诀窍相关。”③采用师徒制进行培训,通常选取具备以下几点素养的指导教师担任:“一是能正确、清晰地解说所教学科的知识;二是熟知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程序性策略;三是具有引导被指导者主动参与并积极承担相应任务的经验与能力。”④
3.3 个人教学反思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教师的成长”,⑤通过教学反思,新手教师可以进一步认清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的实质,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科研素质,为其成长为科研型教师奠定良好基础。
3.4 对新手教师进行发展性的教学评价
评价的实施过程,要做到和奖惩脱钩,让新手教师通过评价结果既能看到他过去的工作表现,同时也能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充满憧憬,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进一步提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
3.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
这个题目想表达什么意思?
4.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1.重塑教师形象;2.优化知识结构;3.校本课程培训;4.信息技术素养;5.参与课题研究。
5.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哪些的促进作用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如何不断适应和实现专业发展? 对于教师专业化这一概念,我们应该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动态的角度来说,教师专业化主要是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的实现不仅需要教师自身主动的学习和努力,以促进和提高自已的专业能力,而且良好外部环境的创设也是教师专业成长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确立严格的教师选拔和任用标准;建立教师专业组织和形成教师专业规范等。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其自身和外部环境这两方面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而从静态的角度来讲,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一个专业,教师成为专业人员得到社会承认这一发展的结果。因此教师专业化不仅是教师培养、教师教育的过程,而且是教师培养、教师教育的目标和发展趋势,体现了对教师专业水平和社会地位的一种肯定和认可。但是当前,尽管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医生、律师、工程师这些专业人员相比,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仍相对不足,并且相应其社会地位也未达到其他专业人员的水平,因此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当前教师职业正在由“半专业化”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专业化”成为未来教师发展的努力方向。 作为中学教师,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及其与现代教学相适应、现代教学所需的各种知识。现代科学知识日新月异,我们所学的知识不够丰富,各种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涌现,我们很快感到不能得心应手。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习进修,否则不能应对学生的各种问题,会被学生问倒,也会削弱我们的威信。同时,一些新兴学科的出现,也要求我们去不断"充电",学生们所涉及的知识很宽很广,也有一定的深度,教师不学习不钻研行吗?因此,教育的改革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业务知识结构。 我们应该充分地学习掌握有关内容,理解领会其精神实质,并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进行探索、尝试。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材的应用等等。并且在学习实践过程中,边总结整理,把看到的、想到的及时记录下来,平时养成写课后笔记的习惯,碰到好的内容及时总结成教学案例,这样日积月累,我想一定会大大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教学过程的渗透以及教学活动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需求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愈来愈强烈,因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新课程注重学生研究性学习,它要求教师能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我们首先必须成为探究性的学习者和实践者,以自身的探究性的学习经验和实践能力,去更好地指导、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在教学中,课后及时总结经验:成功的是什么,不足的是什么?如何改进?长期坚持,就一定会积累不少的教学经验与理论,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向教师专业发展又跨进了一步。 另外,教师还要有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灵活有效的从事教育教学的能力,数学教学活动中实验的操作能力和设计能力,教学管理的能力等。所以,以后我会朝着这些方面努力,使自己早日成为一名专业化的人民教师。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新世纪的教师不再只是教师匠,而是不断地向学者型发展。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才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发展和创新,才有利于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加快对学生的培养。
6. 什么是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小学教师专业成长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态度、价值、信念、知识技能和种种行为表现时刻不断需要调整、修正、重新审视、评估、接受挑战和考验。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有:师范教育;新教师的入职辅导;在职培训;自我教育。
教师专业发展的评判标准应该从以下三方面来考察。
第一,从学生角度来考察,以满足学生需求和提高学生学业水平程度如何作为标准。
第二,从教师自身发展来看,视教师专业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和能力发展如何作为标准。
第三,以教师为其他工作人员、团体或学校所作出的贡献作为标准。
(6)新课程小教师专业化发展扩展阅读: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从新手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
(1)教师专业发展首先强调教师是潜力无穷、持续发展的个体;
(2)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把教师视为“专业人员”;
(3)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成为学习者、研究者和合作者;
(4)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具有发展的自主性。教师的自主发展强调的是发展教师个体的个性和特长,使个体的潜质充分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