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捉害虫
Ⅰ 青蛙是如何捉害虫的
青蛙是个捕虫能手,它一年当中可以吃掉1000多只害虫。青蚌有四条腿,前腿短,而后腿内很长容,肌肉十分发达有力,可以跳得很高。平时它蹲在水边的草丛里,当小飞虫飞过来,就张开大嘴猛地一跳,就把小飞虫吃掉了。它的舌头很厉害,又长又宽,舌根生在口的前端。捕虫时,将舌头翻射出去,当捕到虫时,再把舌头翻回嘴里把小虫吃掉。青蛙主要捕捉害虫,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
Ⅱ 幼儿园教师怎样上好一节课
宝宝入园,你准备好了吗--宝宝入园手册 例2:小班《可爱的兔子》思考几个现象: 20人左右上课,只提供一只小兔给观察; 喂兔子环节:教师发给每人一根青菜或一个胡萝卜,每个幼儿拿一样东西去喂小兔子,让幼儿去观察兔子喜欢吃什么。 幼儿座位:坐在教室中间的一块垫子上,面积很小,幼儿挤得很紧。回...答问题时要站起来,每次活动都要再爬起来。 分析:教师更多的是考虑“怎么教”,考虑这个教的过程怎么一步一步往下进行,如果她更多考虑到幼儿的学,就会想到: 1、材料提供得不够会引起秩序的混乱,有很多幼儿都不能就近观察,只能在边上推来挤去。 2、那么多东西喂一只小兔子太不科学,结果也是失真的(吃得下吗) 3、幼儿爬起来回答问题、去观察兔子、去喂兔子都比较费力,而且人为的挤来挤去使得幼儿注意力转移,不利于良好学习常规的形成。 注重“如何教”,忽视“如何学”的课的特点:环节分明,但较为生硬、机械。 3、多一些真实,少一些作秀。每上一节课之前,我们都得做一定的准备,包括物质的准备、知识经验的准备等,但这准备不能过度。几年前,有阵风刮得挺盛的:公开上的课或比赛课内容事先让幼儿知道,有的甚至练得非常熟练,到正式上课时变成了排练后的演出。 最近去乡镇听课,发现还是存在这样的现象,试教时用自己班上的孩子。当时我问那老师:“你正式上课是用自己班上的孩子吗?”她回答说:“是的”。我又问:“那你试教时为什么不用别的班的孩子?”她说:“不熟悉,怕管不住。”我就纳闷:管不住孩子,课堂中出现缺憾或者失控有利用孩子作假、演戏重要吗?因为在我看来,虚假的课堂欺骗的问题是很严重的,虽然我能理解这些老师的心情,怕上砸了,自己也曾有过类似的想法。 例如:《有趣的树叶》 老师问:你知道哪些树叶?……幼儿一个接一个说出许多许多,很多我都不知道。 当老师问:树叶有哪些作用?幼儿:琵琶叶可以做药、银杏树叶可以…… 课后我了解到,这节课光是试教就已经三遍,老师丝毫没有意识到这样做是不明智的教学行为,豪不隐瞒地告诉我,每次试教都是本班的孩子。更别说别的准备工作了。(在此我只对这种现象加以分析,不针对老师,其实老师也是很想把工作做好才有这样的行为的)当时我对那老师说:“其实孩子说出那么多树叶的名称和作用是不正常的,说不上才是正常的情况。”为了弥补幼儿表现出的无所不知的不正常情况,我设计了一张调查表,让那老师发给幼儿带回家,是让孩子和自己父母共同去查树叶作用的资料,如果经过调查能说出树叶的作用那也算是正常情况了。当然,此乃下策,顺序颠倒了。 虚假的课堂有一个特点:幼儿非常熟悉活动,非常配合老师,过程进行比较顺利,但是幼儿的眼中看不到生动、看不到兴奋、好奇、投入,因为他们已经没了挑战,适度的挑战才会有真实的兴趣与愉悦,现在他们就如同熟悉工作流程的工人在机械地重复完成一项熟练的任务。 真实的课堂,才是最美丽的!我们要记住一点:我们上课不是给别人看的,不是取悦于谁的,而是带着孩子们一起演绎一段发展的故事,是为自己和孩子在上课的。 4、少一点华丽,多一点平实。老师们回忆一下,你外出听的课、看的录象课,有多少节感觉是朴素的、实用的、常态下的课?许多课堂都披着华丽的外衣,这些华丽的外衣底下暴露的是刻意包装的痕迹。 有的课情景表演、课件、动手制作、游戏、录象等热闹繁华,什么手段都用,全副武装。 例:体育课《过河》当中跳小河的三个环节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次自由跳小河(绳子有宽有窄)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跳过去的? 第二次活动:下雨,小河变宽了,提高了难度,运用方法跳过去。 第三次:河里来了鄂鱼(老师坐在河中做鄂鱼)对面田里有害虫(海洋球),小青蛙依次跳过河捉到害虫,从鄂鱼身上跳回,将害虫放在指定的筐里。 放松环节:小青蛙去小河里游一游,用绳子做波浪的动作等等。 结束:全体青蛙一起抬着绳子高高兴兴地回了家。 象这样的课,你听了、看了回去就能上了。材料准备简单,过程层层递进、清晰明了。 说实话,平时我们没有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制作、准备过多的教学具,有时也没有那个必要。就地取材、一物多用等是我们要多去考虑的,但也要避免走入误区:认为东西越少越好。那也不对。关键是材料少了,环节设计巧妙了,幼儿的发展更好了。当然,象科学探索活动还是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探索材料的。
Ⅲ 幼儿园小班小青蛙捉害虫自评报告
知识铺垫,激发兴趣。天气越来越暖和了,池塘里的小蝌蚪慢慢地长大了。前段时间,我带领幼儿们去观察了水池里的小蝌蚪,同时让幼儿在家里也来饲养小蝌蚪,让他们仔细观察小蝌蚪变青蛙的整个过程。通过饲养和观察,孩子们对小蝌蚪变小青蛙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对它们也更感兴趣了。特别是变成了小青蛙后,小青蛙会做些什么?孩子们很想知道。于是我设计了音乐游戏活动《小青蛙》。通过活动,让他们感受到青蛙有很多本领。它们会跳、会呱呱地唱歌、会捉害虫、会游泳等。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二.精心设计,合理修改。
《小青蛙》这首歌曲活泼、轻快,歌词朗朗上口。但在设计中我发现歌曲和游戏活动不是很吻合。原来的歌词是:小青蛙呀,小青蛙呀,在池塘里玩耍,而我设计的游戏是小青蛙捉害虫。为了使整个活动情节贯通,层层递进,我就适当地修改了歌词,把在池塘里玩耍改成了在田野里捉虫。
三.创设情境,融入角色。
1、我以小蝌蚪慢慢长大变成青蛙这个情境引出活动内容。我来做青蛙妈妈,幼儿做小青蛙,孩子们在妈妈的带领下模仿青蛙跳。以此让孩子很快地融入角色。在学青蛙跳的时候,我播放了歌曲伴奏,并有节奏地念歌词。这样,幼儿就在跳的过程中接触到歌词,也感受到了歌曲活泼、轻快的旋律,为接下来学唱歌曲做好铺垫。
2、在学唱歌曲的时候,我扮演妈妈引导幼儿自然学唱、掌握歌曲中的重点句,引导幼儿用开心、愉快的情绪来演唱歌曲。我用比赛的方式来激发幼儿演唱的兴趣。
3、通过提问引出青蛙除了会唱、会跳还会什么本领?幼儿都大声地回答:“青蛙还会游泳,还会捉虫”。指导幼儿学习青蛙捉虫的正确动作,并带领幼儿进行《小青蛙捉害虫》的游戏。
四、活动的亮点。
1、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
2、教师和幼儿之间有很好的互动。
3、整个活动以情境贯穿,幼儿融入角色。
4、活动设计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层层递进。
五、存在的不足。
1、在学唱歌曲时,教师在切分音符上没有进行强调,导致幼儿在学唱时没有很好的把握好强弱。
2、游戏《小青蛙捉害虫》,教具害虫使用率不是很高,只用了一次。幼儿扮演的小青蛙只顾着捉害虫,却忘记了应该跳着去捉,捉到了后要跳着回到青蛙妈妈的身边。
在音乐的课堂中,每个孩子们都是快乐的小天使,只有老师们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才能让孩子们在音乐的殿堂里更加快乐的成长!
Ⅳ 捉害虫的捉怎么写
捉害虫的捉字是左右结构的提手旁,所以在写的时候必须要注意边旁部首的书写,才能达到更好的写作效果。
Ⅳ 青蛙是怎么捉害虫的
青蛙爱吃小昆虫,善于发现动着的小型昆虫,它捕虫时的动作:一只青蛙趴在回一个答小土坑里,后腿蜷着跪在地上,前腿支撑,张着嘴巴仰着脸,肚子一鼓一鼓地等待着什么。
一只蚊子飞过来,在青蛙面前一晃,青蛙身子猛地向上一蹿,舌头一翻,又落在地上。蚊子不见了,它又原样坐好,等待着下一个猎物的到来。
(5)幼儿园课程捉害虫扩展阅读;
青蛙的习性
1、青蛙会唱歌,它的嘴边有个鼓鼓囊囊的东西,能发出声音。最爱在夏天的雨天放声歌唱,叫得最欢的时候是在大雨过后,如果有一只叫,旁边的也会跟着叫,每当这时,就会有几十只甚至上百只青蛙“呱呱”地叫个没完。
2、青蛙能在地上跳,一跳足足有它体长的20倍距离;也能在水里游,有最标准的蛙泳姿势;但是它的爬行动作很迟钝。它的眼睛看静的东西迟钝,看动的东西敏锐,因此,只要小飞虫从身边飞过,青蛙就能快速地伸出长长的舌头,一下子把害虫吃掉。
3、青蛙属于卵生,一般在水中产卵、受精,卵孵化后变成蝌蚪,蝌蚪是黑色的,圆圆的身体,有一条长尾巴。蝌蚪一天天长大,先长出后腿,再长出前腿,尾巴渐渐地缩短退化,最后变成青蛙。
Ⅵ 小鸟捕捉害虫的详细过程是什么
小鸟先跳到地上,边扑着翅膀边跳,低着头,一下子用尖嘴把虫子叼起来。
Ⅶ 益虫如何捉害虫
螳(tánɡ)螂(lánɡ)有一对长着两排锐(ruì)利(lì)锯(jù)齿(chǐ)的前足,就像两把“大刀”。它们大多数很有耐心,会一动不动地隐(yǐn)蔽(bì)在树枝、叶片、花朵和草丛间,等待食物自投罗网。一旦发现食物,它们会悄悄地靠近,然后猛(měnɡ)地举刀一扑,只要二十分之一秒,食物就落网了。螳螂能捕(bǔ)捉(zhuō)50多种害虫。
大家都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那你知道它是怎么捕捉害虫的吗?它捕捉食物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跳跃取食。当昆虫在它身体附近活动时,它能够用力跳起,张口将它们吃掉。用这种方法能捕捉到高10~20厘米、远40~50厘米的食物。二是翻舌取食。当昆虫飞到青蛙头部前方时,它能迅速把舌头翻出,靠舌上的粘液将虫子粘住。
食虫益鸟
赤腹鹰 扇尾沙锥 四声杜鹃 大杜鹃夜鹰 蓝翡翠 三宝鸟 戴胜 黑枕绿啄木鸟 斑啄木鸟 星头啄木鸟 蓝翅八色鸫 金腰燕 白鹡鸰 山鹡鸰 暗灰鹃 绿鹦嘴鹎 白头鹎 虎纹伯劳 红尾伯劳 棕背伯劳 黑枕黄鹂 黑卷尾 灰卷尾 发冠卷尾 松鸦 红嘴蓝鹊 灰喜鹊 喜鹊 乌鸫 红尾斑鸫 棕颈钩嘴鹛 黑脸噪鹛 画眉 大苇莺 黄眉柳莺 黄腰柳莺 寿带鸟 大山雀 三道眉草鹀.
青蛙捉害虫
后腿蜷着跪在地上,前腿支撑,张着嘴巴仰着脸,肚子一鼓一鼓地等待着什么。突然有一只蚊子飞过来,在青蛙面前一晃,只见青蛙身子猛地向上一蹿,舌头一翻,又落在地上。蚊子不见了,它又原样坐好,等待着。听农民伯伯说,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消灭一万只害虫,它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啊!
Ⅷ 那些小动物会捉害虫
青蛙是捉害虫的高手,每天大约吃60多只害虫,从春季到秋季的七八个月中,可以消灭一万版多只害呢!权到底是怎么捉到那么多害虫呢?它的嘴巴又宽又大,多大的害虫都可以把它吞下。它的舌头长得非常特别,舌根长在前端,而舌尖却伸向里面,前端分叉,上面有很多粘粘的液体。当发现害虫时,就把舌头从嘴巴里猛地翻出来,把害虫粘住,卷到嘴里去。它的嘴巴上面长着许多又细又小的牙齿,但这些牙齿不象别的动物牙齿是用来咬食物的,而是防止那些害虫从嘴里逃出去的。
Ⅸ 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会捉害虫它们又是用什么办法捉的呢请把从书里查到的资料摘抄在下面的卡片上。
《中国鸟复类野外手册》 啄木鸟 啄木鸟吃制食的害虫,主要有天牛幼虫、囊虫的幼虫、象甲、伪步甲、金龟甲、螟蛾、蝽象、蟥虫卵、蚂蚁等。有的害虫潜藏树木中很深,把树活生生地咬死。只有啄木鸟才能把它从树干中掏出来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