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蝌蚪园本课程
1. 中班科学《快乐的小蝌蚪》公开优质课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蝌蚪
活动目标:
1、能通过仔细观察,获取有关蝌蚪的一些趣事,并大方地讲述出来。
2、对能说说自己看到的有关蝌蚪的一些趣事。
活动准备:电脑一台,放大镜、观察记录本、蝌蚪若干
设计思路:
中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周围环境都非常感兴趣,他们总是不停地看、听、摸、动。尤其是对生活周围的小动物,有着强烈地吸引力。四月,春天来了,小蝌蚪成了幼儿的新朋友,但到底小蝌蚪长得是怎么样的,它是怎么样奇迹般地变成了小青蛙的?游来游去在干什么?孩子很想弄个明白,通过“有趣的蝌蚪”这个活动,使孩子们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在观察、思考、讨论小蝌蚪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小蝌蚪的认识,也增进了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观察、讲述等多方面能力也有所提高。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结合《纲要》精神,更加注重调动幼儿自己学习的能力,注重幼儿对蝌蚪观察、了解的过程,重视孩子自己提出一些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再来解决问题。同时,积极接纳幼儿的观点,运用激发、引导、鼓励的方法,使幼儿的思维更活跃,学习积极性更高。
多媒体教学声形并茂,生动形象,色彩鲜明,在此活动中通过运用能直观形象生动地将蝌蚪变成青蛙的全过程展示出来,将抽象变为生动,将静态变为动态,使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主题1、老师:春天来了,池塘里又多了谁?(小蝌蚪)你们认识小蝌蚪吗?它长着什么样?幼儿可能答:小蝌蚪长着一个黑黑的大脑袋,后面拖一条长长的尾巴。
二、通过观察、记录,认识蝌蚪
1、教师问:你们想不想仔细地看一看小蝌蚪?提供每人一只放大镜,一本记录本,让幼儿先观察小蝌蚪的不同动态,再把他们的样子画下来。评析:鼓励幼儿专注地观察,找出小蝌蚪几种不同的动作,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2、组织幼儿充分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可介绍自己的记录方式和记录结果。
三、设置疑问,了解生长过程
1、老师:你们知道小蝌蚪长大了变成了谁?幼儿可能答:有的变成了青蛙,有的变成了蛤蟆。
2、老师追问:你们知道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评析:这里让幼儿大胆设想,创造性地表述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3、播放青蛙生长过程资料。看完后让幼儿再来说说小蝌蚪----青蛙的过程。老师重点问:小蝌蚪在变成青蛙前腿是怎么变的?尾巴又有什么变化呢?幼儿可能答:先长后腿,再长前腿,尾巴越缩越短,腿越长越长,还有脚趾呢。
四、动手操作,再现奇妙的生长过程
集体制作蝌蚪—青蛙的生长图评析:通过动作制作再次加深对蝌蚪生长过程中几个重要环节的印象。
五、延伸活动:欣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在语言活动中可安排让幼儿续编故事。
2. 园本课程的优缺点
谈园本课程的优缺点,目前为时尚早。一是园本课程尚未普及,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了,缺点也表现得不充分;二是目前的“园本课程”多数是忽悠,为了抢生源,为了提高学费价格;三是,多数幼儿园根本不具备开设园本课程的条件,这是口号而已。因而回答这个问题,依据不很充分。那么 何为园本?何为课程?园本即本园,立足于本园实际,体现本园特色,符合本园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应该是由本园教师进行的,以促进本园孩子的发展为目标的,解决的是本园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而课程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在这里我们所指的课程是狭义的课程,是专指学校教育中的课程。课程是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等在内的非常复杂和系统化的概念,而非只是有几个教学活动内容就行了。对于目前大部分幼教工作者来说,他们缺少的正是系统的课程概念和知识。显然这就是 园本课程的优点,即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办园目标和程序系统,有自己的教材体系和评估体系,让幼儿园姓|“幼”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绝不能把幼儿园办成学前班。
其次要思考的是为什么要创设园本课程,园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什么?这是直接关系到园本课程开发成效的问题。如果真正是为了改善幼儿园的现有课程,真正从促进幼儿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的角度出发,那么,课程开发就要分析和寻找幼儿园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并以此为依据,围绕解决问题的过程去建构本园的课程。由于是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开发,因此,在开发的同时会关注需要学习、领会和应用基本的教育观念、课程的基本知识和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对话、合作将参与课程开发的所有人员形成的观念呈现出来,与他人了解和分享,真正形成体现幼儿园本色的园本课程。这是优势之所在,但目前道路还很长。
最后,我们要思考的是,从中国目前的幼教师资水平出发,哪条路更适合我们的课程改革,是开发“园本课程”还是实现“课程园本化”。目前有许多幼儿园都在大力编制属于自己的园本课程,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幼儿园来说,园长、教师还不具备自己编写课程的能力。在还没有搞清楚课程是怎么一回事的状况下编制课程,是非常令人担忧的。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给教师套上了沉重的枷锁,其结果不仅仅是得不偿失,更有可能是延误了孩子的发展。这是明显的缺点。
其实实现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需要的不是“园本的课程”,而是“课程的园本化”,也就是说,如何在已有的课程实施中,根据自己本园的实际情况,加入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和改编,创造性地运用课程,使之更能适合自己的教育对象,从而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和谐发展,这才是我们要做的,也是符合我们实际的。所以,结论为时尚早。道路需要探索前进,先不下结论,是最好的结论。
3. 幼儿园中班示范课《小蝌蚪的变化》
设计思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在这个季节里,总能看到很多小动物,小昆虫,孩子们对这些充满了兴趣。刚好,班里正在进行童话剧的排练,选材就是《小蝌蚪找妈妈》,孩子们对这个故事充满了兴趣,总能积极的投入表演。我想,为什么不更深入的让孩子们去了解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呢?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兴趣,还可以激发他们关心小动物生长的情感。另外,考虑到目前西南大旱,干裂的土地引人深思,因此结合这节课的内容,在最后加入了一定的节约用水知识,希望从小培养幼儿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4. 什么是幼儿园的园本课程
根据本幼儿园的办园特色及幼儿园的办园理念,也可结合当地的一些特色融入到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是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从而形成一种属于幼儿园自身的一种课程体系。
5. 幼儿园园本课程是什么简答,谢谢,急 请帮我解答
园本课程(kindergarten-based curriculum)的提出应该源自于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园本课程开发的理解可以从“园本”、“课程”、“开发”三个方面着手。“园本”即是以幼儿园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过程。虽然幼儿教育的具体执行者——教师,广泛参与 课程决策,但园本课程不能局限于(或等同于)教师本位的课程开发。教师本位的课程指个别教师根据自己狭隘的经验编写的科目教材或资料,其结果往往是过于封闭、缺乏交流,使得园本课程不连续、不均衡。所以园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幼儿园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园长、教师、课程专家、幼儿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等活动。在园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是参与性的,而最终的决策应当由所有参与教育经验综合的人共同决定。
6. 小型幼儿园特色课程:适合小型幼儿园的园本课程有哪些
这个问题好大,不好说,因为园本课程是在你的幼儿园开展基本教学成熟之后发展起来的,园本课程主要与本园的地理环境,社会特色,幼儿物点,家长群体素质有很大的关系,请认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