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❶ 2011年版的初中英语课标和2017年版的有什么区别
没有太大的区别,可以把两个标准对比一下。
❷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01年和2011年的区别
主要学习的方面没有什么变化,相对比2001版的有以下几点变化:
引言
2001:英语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教育是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英语教育尚不能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2011:英语已经成为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学习和使用英语对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增进中国和世界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英语课程有利于提高整体国民素养。英语课程对青少年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总目标:
2001: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
2011: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
3.基本理念:
2001: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2011:
注重素质教育,充分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
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的渠道。
4. 课程性质
2001: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英语是主要语种之一。英语的学习既是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发展思维能力、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2011: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
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
5.评价建议
2001:
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
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注意3一6年级英语教学评价的特殊性;
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
各级别的评价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
2011:
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
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依据课程目标要求确定评价内容与标准;
注意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多样性;
形成性评价要有利于监控和促进教与学的过程;
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
小学的评价应以激励学生学习为主;
合理设计和实施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然后是在目标啊,语言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有了很多改动。
❸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内容
基本理念
(一)注重素质教育,充分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首要目的是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基础,为他们继续学习英语和未来职业选择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英语课程有利于学生体验中外文化差异,丰富思维方式,增进国际理解,提高人文素养。英语教育应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既能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又能够学会如何学习,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合作意识,学习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形成创新意识,发展科学精神,从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二)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性
义务教育是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课程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方面都应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英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个性化的活动,学习者由于年龄、性格、认知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有可能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益。因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的基础上,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做到灵活多样,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益。
(三)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英语学习具有明显的渐进性和持续性等特点。语言学习持续时间长,而且需要逐渐积累。《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和与之相衔接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设为九个级别,旨在体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循序渐进的发展特点,保证英语课程的整体性、连续性和渐进性。英语课程应按照学生的语言水平及相应等级要求组织教学活动和评价活动。
(四)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英语课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五)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课程评价体系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要通过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水平,并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跨文化意思和健康人格的发展。评价体系应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日常教学中的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
(六)丰富课程资源,丰富和拓展英语学习的渠道
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对英语学习尤其重要。英语课程应根据教和学的需求,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教师要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积极利用音像、广播、电视、书报杂志、网络信息为学生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三、课程设计思路
英语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和先进的外语课程理念为指导,综合考虑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现状,从义务教育阶段起,建立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系统而持续渐进的英语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最终目标,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从五个方面设计整体课程目标和分级目标,即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它们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使英语课程既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注重优化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较强的文化意识,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❹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外研版
到网上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