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海洋文化园本课程
『壹』 小型幼儿园特色课程:适合小型幼儿园的园本课程有哪些
这个问题好大,不好说,因为园本课程是在你的幼儿园开展基本教学成熟之后发展起来的,园本课程主要与本园的地理环境,社会特色,幼儿物点,家长群体素质有很大的关系,请认真思考
『贰』 幼儿园特色课程有哪些
1、利用游戏、集体活动和个别活动等多种途径,探索幼儿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养成的教育方法,开设真正适合幼儿发展的幼儿园特色课程,让他们现在和未来的生活充满情趣。 2、以校园环境、课余活动等为载体,对幼儿教授潜移默化的幼儿园特色课程,达到环境育人的效果。通过校园软硬件的建设,增强幼儿园历史感和现代感相交融的特有文化底蕴,使园内“每一堵墙都表情达意”、“每一个角落都传达文明”。不断开拓思路,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让幼儿亲近生活,亲近自然,走向社会,感悟人生。 3、重视家长沟通工作。家长工作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家长望子成龙,希望超前教育的意识常常在教育中起了相反的作用,扼杀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幼儿园特色课程要帮助家长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明确幼儿园开展特色教育的目的,端正家长在特色教育上的模糊认识,使幼儿园特色课程真正起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另外,在幼儿阶段的幼儿园特色课程就要注重研究幼儿自主学习的方式,帮幼儿养成自主学习和分享合作的习惯和主动探索的意识,将“和谐发展”的教育特色落实于教学之中。
『叁』 幼儿园有哪些文化课程
你好,应重视对传统优质文化的选择,体现诸多文化的交融或冲突, 注重文化观念的矛盾统一, 关注教师与幼儿透过课程内容对课程文化的理解和建构。 幼儿园课程实施文化应以 “生活体验、互动对话、考虑差异”为标志性话语, 体现出整体化( 全纳化) 、园本化、生活化、游戏化、综合化、隐性化、科学化、协作
『肆』 “园本课程”的定义是什么
园本课程:顾名思义即指以幼儿园之“本”为基础的课程,是在幼儿园现实的根基上生长起来的与幼儿园的资源、师资等条件相一致的课程。
据其特点,我们以现代幼儿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全人教育为宗旨,以办园特色为媒介,努力构建适合幼儿发展的园本课程,积极引发、释放和最大限度的挖掘幼儿的潜能,培养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新一代。
(4)幼儿园海洋文化园本课程扩展阅读:
中国最早的幼儿园思想出现在维新运动领导人康有为的《大同书》中。后来清政府颁布了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中国第一个系统学制。学制规定了对2~6岁儿童进行教育的蒙养院,最早出现的是武昌模范小学蒙养院(1903年)。
除了政府办的外,外国传教士和中国私人创办的幼儿园也出现了。到了1910年,中国幼儿园的学生已达152万多人。
幼儿园从经营的经济性质上大体有两种:一种是政府的教育系统所办的幼儿园、特殊行业办园、公办高校附属幼儿园、企事业单位办园等多种形式的公办园;另一种是个体经营者办的私立幼儿园。
在公办园中,共同的特点是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是政府或企事业单位的资金投入占运营成本的主要部分。
因此,不论是在园舍环境、硬件设施、师资培训、资金调入、经营历史、社会口碑、经营压力、政策扶持都处于相对优势,教师队伍稳定、受教育程度较高,家长认同,因而经营状况相对较好。
『伍』 什么是幼儿园的园本课程
根据本幼儿园的办园特色及幼儿园的办园理念,也可结合当地的一些特色融入到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是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从而形成一种属于幼儿园自身的一种课程体系。
『陆』 大家的幼儿园园本课程都是怎么开发的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将发展的方向聚焦在“园本课程”上,一时间,似乎唯有“园本课程”才能显现出一个幼儿园的综合实力,显现出不同于他人的特色。我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导向和趋势,我们在创设“园本课程”的同时,有必要对园本课程进行深入的思辨,以使我们能更清晰地认识到,我们最应该做的是什么。 首先我们要思考的是:何为园本?何为课程?园本即本园,立足于本园实际,体现本园特色,符合本园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应该是由本园教师进行的,以促进本园孩子的发展为目标的,解决的是本园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而课程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在这里我们所指的课程是狭义的课程,是专指学校教育中的课程。课程是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等在内的非常复杂和系统化的概念,而非只是有几个教学活动内容就行了。对于目前大部分幼教工作者来说,他们缺少的正是系统的课程概念和知识。 其次要思考的是为什么要创设园本课程,园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什么?这是直接关系到园本课程开发成效的问题。如果真正是为了改善幼儿园的现有课程,真正从促进幼儿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的角度出发,那么,课程开发就要分析和寻找幼儿园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并以此为依据,围绕解决问题的过程去建构本园的课程。由于是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开发,因此,在开发的同时会关注需要学习、领会和应用基本的教育观念、课程的基本知识和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对话、合作将参与课程开发的所有人员形成的观念呈现出来,与他人了解和分享,真正形成体现幼儿园本色的园本课程。如果幼儿园课程开发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或跟随潮流,那么课程开发往往不会去关注教师和幼儿真正的需要,就有可能忽视对系统的课程观念和开发策略的把握,那么课程只是一些教学内容零碎的拼装,缺少内在的逻辑和系统。 最后,我们要思考的是,从中国目前的幼教师资水平出发,哪条路更适合我们的课程改革,是开发“园本课程”还是实现“课程园本化”。目前有许多幼儿园都在大力编制属于自己的园本课程,这也许是受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影响。但中小学的校本课程是在政府规定的基本课程以外衍生的,是对地方课程的补充,是丰富学生业余闲暇生活的课程,而幼儿园由于没有统一的基本课程,各园编制的园本课程是包括幼儿一日生活在内的所有课程的总和,这是不同的两个范畴。也就是说,校本课程只对学生是起辅助作用的,而园本课程则是起到决定性的重要作用。那么对于大多数的幼儿园来说,园长、教师还不具备自己编写课程的能力(当然我不否定个别幼儿园或教师具有这样的能力),在还没有搞清楚课程是怎么一回事的状况下编制课程,是非常令人担忧的。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给教师套上了沉重的枷锁,其结果不仅仅是得不偿失,更有可能是延误了孩子的发展。 纵观目前的幼儿园课程,虽然说品种繁多,良莠不齐,但仔细寻找,还是不乏精良之作。特别是一些由课程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通力合作,精心编制的课程,是值得我们使用的。那么既然有这样的现成课程存在,我们为什么还要舍近求远,做一些不符合实际的事情呢?是因为唯有园本课程才能显现幼儿园的实力和特色吗?我并不这样认为。如果幼儿园要体现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需要的不是“园本的课程”,而是“课程的园本化”,也就是说,如何在已有的课程实施中,根据自己本园的实际情况,加入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和改编,创造性地运用课程,使之更能适合自己的教育对象,从而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和谐发展,这才是我们要做的,也是符合我们实际的。 在园本课程的问题上,我始终坚信这样一句话:“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柒』 幼儿园主题课程《海洋》艺术课有哪些
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有语言、科学、教学、体育、美术、音乐、舞蹈、手工、表演、游戏等课程表。 在幼儿园时期,正在的教育,可以让孩子提前学会不会知识。 当然上课不像小学、中学那样正规,主要还是以做游戏的方式来学习。
『捌』 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活动设计包含了哪些
为什么必须要在主题活动前做好适当的设计和充分的准备工作呢?原因是,现行的主题活动既不是以前的单元主题教学,也不是正在被界内借鉴的项目教学或生成课程。“主题活动的特点一方面既要保留原有单元教学活动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要吸收项目教学的特点。”这一论断涵盖这样的内容:在现行主题活动中一方面要学习项目教学追随幼儿兴趣需要而形成的动态设计特点,同时也要适当保留原有单元教学活动的计划性。既然主题活动中存在着幼儿的动态设计,就意味着活动中更大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所以在做主题活动前作好更充分的准备,才能够与幼儿的自然学习特点吻合。这一点对年轻教师尤其重要。对于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教师来说,多年的工作经验可以作为很有利的准备工作的补充,但年轻教师正缺少这一点,准备工作就是积累。
如何做好主题活动前的设计与准备呢?
一、主题活动前的宏观设计
在开展主题活动前,教师首先要做好主题活动的宏观设计,关于这一问题基本上要考虑到以下四点:
(一)这个主题怎样开展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会引起幼儿的兴趣。
例如,“给地球妈妈一点爱”的主题,设计的内容偏重于实践活动,这是因为该班幼儿的年龄层偏大,幼儿能够从实践中感受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活动中设计了做幼儿园保洁员、拣垃圾、植树、社区宣传的活动等,这些实践活动提供给幼儿优质的学习内容。例如该班一幼儿吐吐本是个粗枝大叶、做什么事都不在乎的孩子,在环保教育“做垃圾清洁员”活动后,在回家的路上遇到垃圾就捡起来扔到垃圾箱里,最后捡了一块脏脏的冰棒纸,因为马上就上公共汽车了,没时间找垃圾箱,所以吐吐就一直用小手紧紧摄着这张冰棒纸,一直下了车到家里认真地扔到了家里的垃圾筒。吐吐就是“我做了,我理解了”的典型。
(二)活动所涵盖的教育价值,有助于达成什么样的教育目标。
在“给地球妈妈一点爱”的主题中,有一个大型环保宣传活动的设计,这一活动来源于该班幼儿家长对孩子所提出的期望日标。一直有家长和该班教师谈:“为什么孩子见了陌生人那么不爱讲话?”,“我的孩子遇到困难不善于向人求助。”“孩子一遭到拒绝他就不知道如何是好了。”鉴于家长的想法,这次活动确立了锻炼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表达能力、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的活动目标,实践证明了这一活动的教育价值。在环保宣传活动中,班上有一最小的幼儿小小,他就是爸爸提出来的遇到问题不善于求助,不愿意主动与人交往的那个孩子。当天,其他小朋友都在邀请叔叔阿姨签名时,他就藏在别人后面。爸爸鼓励他,他不肯去,但后来他从小伙伴那儿感受到了力量,与爸爸商量他也去当邀请员。爸爸提了要求,请到5个人就回家。小小经过努力,向同伴学习并完成了任务,高高兴兴回家了。
(三)合理的设计要考虑活动的可行性。
即有没有相应的材料和机会实现活动设计。因为有时候教师的设想很好,但真正实施起来时却经常因为某些原因实现不了,这样一方面增加了年轻教师的挫折感,另一方面也会造成活动的不连续性。该活动设计之初,原本包括一个参观有用垃圾回收站的活动。教师和该中心联系了两次,但实施的可能性不大,就及时把这一活动删掉,换成了“垃圾分类”活动作连接。否则到时活动断档,很容易造成脱节,因此说考虑到资源得失、可利用性是很重要的。
(四)合理的计划也包括活动之间的关联性。
教师要把握主题中每一个活动之间的联系,这样才不至于导致整个活动象“一日几游”的旅游团。在主题“给地球妈妈一点爱”的设计上,每一小主题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例如,水污染,空气污染与幼儿所感兴趣的垃圾,是有一定联系的,并且都是为后面的大型环保社区宣传做准备的。
二、主题活动前的微观设计
在微观活动设计中,教师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一)随时抓住教育契机,不拘泥于原有计划。
“给地球妈妈一点爱”的主题原来是从“保护母亲河,从我做起”的一则新闻开始,但正巧当时一个下午赶上沙尘暴,教师及时地把幼儿带到户外,让幼儿直接体验了由沙尘暴带来的不良感受。这样,环境问题自然引出该环保主题。
这样修改了原定计划,更灵活适当地抓住了教育契机,教育效果更好。因此,不拘泥于原定计划,教师善于抓住契机是在每一活动前的要求。
(二)尽量照顾到不同兴趣需要的幼儿,尊重幼儿的个性特征。
在“大型社区宣传”活动中,教师在做活动细节设计时考虑到了这一点。分配幼儿工作角色时,教师根据幼儿情况安排了签名板前的工作人员、邀请员、宣传画讲解员、剪报讲解员等岗位,还有一个小朋友提出要做发笔的服务人员,这些角色由幼儿自由选择,教师主要协助幼儿完成这一过程。这种由幼儿自主完成、教师参与的形式极大地照顾到了不同需要、不同兴趣的幼儿,使活动开展得很顺利。在宣传时,一直有两个大班年龄段孩子在旁观,我们不反对,因为他们的旁观可能是更好的学习体验。
(三)对幼儿的表现给以及时反馈。
幼儿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兴趣,教师及时给以反馈,就能生成更丰富而生动的内容,这些内容又是最吸引孩子的。例如在环保活动进行到电池污染这一环节时,幼儿在清洁幼儿园的同时发现了很多被随手扔掉的旧电池。午后的一个起床时间,教师听到了这样的一段对话:
“乱扔电池的人真环!”
“也许他们不知道电池危害有多大呢?”
“那我们去告诉他们吧。”
“我们怎么去告诉他们呀?”
教师顺势作了思路调整,下午与幼儿继续讨论起电池一事,按照幼儿的思路想出了可以做的几件事,即生成了以下的几个活动:设计电池娃娃的家,回收废旧电池等一系列与电池相关的活动。可见,对幼儿的所思所想作及时的反馈使主题进一步丰富、细致起来。
总之,无论是什么内容的主题活动,有关活动设计所应考虑到的几点都是很基本的。
三、主题活动前的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