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小学课程
① 两汉时期的童蒙教材有哪些。
汉代的幼童主要读《篇章》等“小学”
“小学”的书目,有《史籀》、《苍颉》、《凡内将》、《急就》、《训纂》等容,都是基本文化知识的教材。
《篇章》包括《六甲》、《九九》、《急就》之属;其中《急就》、《三仓》等字书,应当学会书写,这都是秦代和汉初编纂的
《九九》是算术表
《六甲》是学习天干地支记年月日的
——————
《四民月令》中有关于乡村学校的内容:“(正月)农事未起,命成童以上入大学,学《五经》,师法求备,勿读书传。研冻释,命幼童入小学,学书《篇章》。”“(八月)暑小退,命幼童入小学,如正月焉。”“十一月,研冰冻,命幼童读《孝经》、《论语》、《篇章》、‘小学’。”“幼童”是指九岁至十四岁的孩子。汉代教育制度,八九岁的小孩入小学识字和计数;十二、三岁的大小孩进一步学《孝经》、《论语》,仍在小学;成童以上则入太学学五经。”
② 如果你是汉朝的学生,你可能上的学校有哪些
1. 最高学府——太学和国子监
汉代特别重视发展官学,重点是太学。自汉武帝专元朔五年(公无前124)创太属学设置博士弟子50名,至成帝时增至3000人,质帝时太学生增至3万余人。汉代太学规模之宏大,世界罕见。隋文帝设国子寺,炀帝时改名国子监,是中国设立专门教育管理机构之始,一直延续到清代。太学和国子监是封建王朝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在办学育人、繁荣学术、发展科举取士等方面,都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中国和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 专科学校
东汉末年创立的鸿都门学,南朝的史学、儒学、玄学,唐宋明三代分别创办的书学、算学、律学、医学、画学、武学等,都属于培养某种专门人才而设立的专门学校。此外,还有研究科学、玄学,如唐朝咒禁学、崇玄学等,都属于特殊的专门学校。
3. 贵族学校
东汉的四姓小候学,唐朝的弘文馆,宋代的宗学、诸王宫学及内小学,明代的宗学,清代的旗学、宗学等等,都属于以贵族子弟为教育对象的贵族学校。
4.私塾
③ 汉代最早的小学是指什么
小学 二字最早复并不专指学校。西汉时称制“文字学”为“小学”,唐宋以后又称“小学”为字学。读书必先识字,掌握字形、字音、字义,学会使用。周朝儿童入学,首先学六甲六书(六甲指儿童练字用的笔画较简单的六组以甲起头的干支。六书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所以从前把“文字学”称“小学”,“小学”之名即由此而得。
④ 汉代小学指什么
东汉时期成书的《四民月令》,被看作反映洛阳地区农耕生活的论著。《四民月令》中有关于乡村学校的内容:“(正月)农事未起,命成童以上入大学,学《五经》,师法求备,勿读书传。研冻释,命幼童入小学,学书《篇章》。”“(八月)暑小退,命幼童入小学,如正月焉。”“十一月,研冰冻,命幼童读《孝经》、《论语》、《篇章》、‘小学’。”根据原书本注,“幼童”是指九岁至十四岁的孩子。有的学者分析《四民月令》提供的信息,指出,“汉代教育制度,八九岁的小孩入小学识字和计数;十二、三岁的大小孩进一步学《孝经》、《论语》,仍在小学;成童以上则入太学学五经。”有的学者总结说,“蒙养教育在秦汉以后便进入有教材有组织形式的阶段。”
汉代童蒙教育的进步,是当时文化成就的突出内容之一。汉代童蒙教育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也有特别值得重视的地位。
《汉书·艺文志》中“小学”专为一种,列于《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之后。“小学”一种中的书目,有《史籀》、《苍颉》、《凡将》、《急就》、《训纂》等,都是基本文化知识的教材。汉代的初级教育“小学”,其实可以和近代教育之“小学”相类比。王国维说,“刘向父子作《七略》,‘六艺’一百三家,于《易》、《书》、《诗》、《礼》、《乐》、《春秋》之后,附以《论语》、《孝经》、‘小学’三目,‘六艺’与此三者,皆汉时学校诵习之书。以后世之制明之:‘小学’诸书者,汉小学之科目;《论语》、《孝经》者,汉中学之科目,而‘六艺’则大学之科目也。”
“小学”起初是与“大学”对应的概念,指初级教育。大致正是在西汉时期,“小学”又专门指称文字学。有学者指出,“以‘小学’指称文字学,始于西汉,具体说,始于刘向、刘歆父子。他们在那部可称为世界上第一个图书分类目录的《七略》里,第一次把周秦以来的字书及‘六书’之学,称为‘小学’。小学的创始人,便是扬雄、杜林、许慎、郑玄。”
《汉书·平帝纪》记录了汉平帝元始五年(5)宣布的最后一道政令:“征天下通知逸经、古记、天文、历算、锺律、小学、《史篇》、方术、《本草》及以《五经》、《论语》、《孝经》、《尔雅》教授者,在所为驾一封轺传,遣诣京师。”据说响应征召前来长安的学者多达数千人。李约瑟说,这是在王莽的倡议下召开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科学专家会议”。当时,“小学”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学科专业了。后来人们正式将文字、音韵、训诂之学统称为“小学”,则是宋代的事情了。
⑤ 我国汉代的 小学 指的是
貌似是六年级以下吧``````本人不清楚`````
⑥ 汉朝的学校叫什么名字
中国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学校。那时学校的名字叫“痒”。高一级的大学叫“上痒”,低一级的小学叫“下痒”。到了夏朝(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把学校又分成了四个等级,按级别叫做:“学”、“东序”、“西序”、“校”。 到商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066年)时,又把这四种学校的名字给为:“学”、“右学”、“左学”、“序”。 后来的朝代还有在王府里设立的学校,叫“辟雍”、“成均”等。 到汉代(公元206年——公元23年),最高一级的学校称做“太学”,下面分别称做“东学”“西学”“南学”“北学”。再后来把“太学”改为“国子学”,“国子寺”,“国子监”。汉代,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一个比较昌盛的时期。汉代的学校分为官学与私学两种。其中私学的书馆,亦称蒙学,系私塾性质,相当于小学程度。 到离现在最近的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国子监”已经不是学校的性质了,成为国家专门管理教育的机构。而这时候一般的学校称为“书院”、“书堂”、“私塾”等。 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不但明确了整个学校教育制度,还规定了各级学校的课程。《奏定学堂章程》里公布的小学课程是我国第一套正式的小学课程。
⑦ 汉代太学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什么如果你来为当时的学校设置课程,可以开设哪些学科为什么
汉代太学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什么?——儒家经典,如《诗》、《书》、《礼》、《易》、《春秋》
如果你来为当时的学校设置课程,可以开设哪些学科?——我会设五经、算数、骑射、礼仪、音乐(古代不是这样称呼,但我忘了怎么称呼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为什么? ——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⑧ 汉朝时期,蒙学相当于现在的小学,那么蒙学结束后继续学习上什么学
只说重点:
汉朝的蒙学,
相当于现在的小学一~三年级。
上完蒙学,
有些人就到私人办的书院学习;
少数人到县、郡官府办的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