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每个学段的课程目标
『壹』 小学数学阶段课程目标是怎样描述的
一、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
知识与技能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
●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
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解决问题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 心.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1~3年级) 第二学段(4~6年级) 第三学段(7~9年级)
知识与技能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给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 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认识亿以内的数,了解分数、百分数、负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 的规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解简单的方程.
●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变换,能初步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经历收集、整理、描 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 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 数等进行描述.
●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基本性质、变换、位置关系的过程,掌握三角形、四边形、圆的基本性质以及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等的基本 性质,初步认识投影与 视图、掌握基本的识图、作图等技能;体会证明的必要性、能证明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本性质,掌握基本的推理技能.
●从事收集、描述、分析 数据,作出判断并进行 交流的活动,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掌握必要的数据处理技能;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知道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
数学思考
●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 单现象.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刻画事物间的相互关系.
●在探索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平面图形与空间几何体的相互转换等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能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并作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
●能用实例对一些数学猜想作出检验,从而增加猜想的可信程度或推翻猜想.
●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解决问题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
●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能用文字、字母或图表等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解释结果的合理性.
●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谈论某些数学话题,能够在数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 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 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 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 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认识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 性以及结论的确定性.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 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地区不一样要求也不尽然,不过可以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贰』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20部编版各学段学习目标解读
小学语文抄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叁』 如何把握小学语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
学段目标是对整个阶段的整体规划,是一个大方向,小学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低年级认字组词为主,中年级句段,高年级篇章,单元目标是对本学期所完成教学任务的细化,隶属于学段目标,但又更精细化一点,课时目标是单元目标的具体化,是每节课你要完成的任务!只要完成每一个课对目标,就完成了单元目标,也就完成了学段目标,明白了吗?
『肆』 什么是小学一年级语文 学段目标
就是小学一年级要达到的目标。
大纲要求低年级(小学一年级二年级)要达到如下要求:
低年级
汉语拼音
1.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识字写字
2.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左右2.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左右,其中1200个左右会写。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2.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左右,其中1200个左右会写。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4.用铅笔写字,姿势要正确。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阅读
5.学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
6.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每学年背诵30篇以上优秀诗文。阅读浅显的儿童读物,能大致了解内容。认识常用的标点符号。二年级课外阅读不少于5万字。
写话
7.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写话
7.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口语交际
8.认真听别人讲话。听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复述基本内容。
9.学说普通话。能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有礼貌。
字写字
2.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左右
(二)各年段的要求
一二年级为低年级,三四年级为中年级,五六年级为高年级。五年制小学三至五年级参照中高年级的教学要求执行。
低年级
汉语拼音
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1.能读准
识字写字
2.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左右
『伍』 比较小学数学课程第一学段目标和第二学段目标的区别与联系
学段目标之第一学段(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学段目标之第二学段(4-6年级)
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分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解简单方程的方法。
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图形的简单运动,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掌握简单的计算等可能性的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对生活中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合适的量纲)、字母和图表描述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形成数感,发展符号意识。
2、在探索简单图形的性质、运动现象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与表示数据,归纳出有用的信息
4、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与结果;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能够进行简单的辩论。
问题解决
1、能从社会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能借助于数字计算器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
4、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5、能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经历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
情感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尝试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实事求是、勇于质疑等良好品质。
『陆』 小学语文课程学段目标与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小学一到抄二年级只要学习字词及袭朗读,多背就好了
三到六年级开始要学会阅读与写作,多看名著,阅读答题要套公式化语言,如赏析语句要写“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境,表达了作者……的心情。”。写作要多用积累的好词好句好段,因为是小学,很少会有说抄袭的,尽管引用就好。
拼音字词等基础一定要打好。
小学其实考得都是实的东西,稳扎稳打就好。而且小升初一般都比较简单。
如果要考私立学校的话就要写多点功夫在背上,一到六年级的诗词都要背,基础分就不会少。练好字,作文分就不会低。
这些到初中都很有用的,因为是基础,我就是这样背过来的,很受用。
希望这回答你能满意。
『柒』 小学一年级的课程目标
(一)绘画
1、学习记忆画、想象画的画法,用这些形式表现自己熟悉的、喜爱的事物,体会表现的喜悦。
2、用硬笔线描的方法,绘制简单动植物。
3、继续学习以平涂为主的硬笔着色方法。
(二)工艺
1、学习简单的纸工、泥工、拼贴、拓印等技法。
2、用撕、折、拼贴等方法,制作以纸工为主的简单图形。
3、用团、搓、压、捏、拉、接等方法,制作简单的泥工模型。
(三)欣赏
1、观赏有趣的动、植物。
2、欣赏富有童趣的儿童画。
3、欣赏儿童题材的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