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幼儿园小学课程
一、幼儿园课程的界定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内容体系,是构成学校教育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教育是多层次的,从幼儿园教育、小学教育,一直到中学教育、大学教育,每一阶段的教育都是针对特定年龄的教育对象而实施的,这些教育对象的发展和学习都有相应的特点和规律,面临相应的发展任务,因此,特定教育阶段的教育都有特定的规律和任务,且都有相应的课程,这些课程有共同的方面,也有不同的方面。一般意义上的课程定义及相应的研究能说明各类课程共性的方面,但不能说明相异的方面。因此,课程研究还必须关注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及其特质,关注其设计、实施和评价方面的特定问题。 学前课程是专为学前教育阶段的教育开发和设计的。学前课程的学习者是0~6、7岁的儿童。其中,0岁课程也称胎教课程;由于l~3岁的儿童主要在托儿所生活和学习,与之相应的课程经常被称为托儿所课程或婴儿课程;3~6、7岁的儿童主要在幼儿园中生活,与之相应的课程被称为幼儿园课程。此外,在经济较落后或人口较稀少的地区为学前阶段儿童开设的学前班课程或混合班课程也是学前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园、学前班及混合班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与之相应的课程也是我国学校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与其他教育阶段的课程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与小学教育课程紧密相关。本文主要讨论幼儿园课程。我们认为,幼儿园课程是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出发,有目的地选择、组织和提供的综合性的、有益的经验。这些经验的初始形式可以是主题、单元、学科、领域等,但它们最终都将转化为经验的形式,即以感性的、具体的、活动的形式对幼儿的身心产生作用。
② 为什么幼儿园没有设置小学的课程
幼儿园的宝宝就是玩,如果你想孩子从小就累的话,家里开课啊!
③ 为什么幼儿园里不让添加小学的简单课程呢
其实挺过分的,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任务。小学的课程拿到幼儿园里做是有弊端的专,如果真的没有问题那属国内那么多教育学家为什么不建议幼儿园里放小学的课程呢!
光谱幼儿园针对幼儿时期的特点要求郝和平博士主持编写了《领航学习与发展课程》让孩子在幼儿园阶段游戏中学习,训练能力为主。
而且过早学习小学课程导致孩子会误以为学习很简单,到了三年级还是无法真正认识到学习的本质,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造成成绩比较差的结果。
④ 谈谈为什么幼儿园课程不能小学化
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要数瑞士的皮亚杰了。他是发生认识论的创立者,他从认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角度对儿童心理学进行了系统研究,告诉我们儿童是怎样认识世界的。他提出了著名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理论。要点是:0~2岁,感知运动阶段。凭感觉与动作以发挥其图式功能,由本能性的反射动作到目的性的活动,对物体认识具有客体永恒性的概念;2~7岁,前运算阶段。能使用语言表达概念,但有自我中心倾向,能使用符号代表实物,能思维但不合逻辑,不能全面认识事物;7~11岁,具体运算阶段。能根据具体经验思维解决问题,能理解可逆性的道理,能理解守恒的道理,"自我中心"程度下降,提高了与他人沟通的能力;11~15岁,形式运算阶段。能抽象思维,能按假设验证的科学法则解决问题,能按形式逻辑的法则思考问题。如果上幼儿园的时候学小学课程,违背了幼儿的认知规律,后果相当于"拔苗助长"。其危害表现为: 1、影响生长发育。 科学研究已经证实儿童的认识发展是有阶段的,不同的年龄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建构过程,每一阶段都是前面阶段的发展,又为下一阶段发展打下基础。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内容区别很大,上课时间的长短、室内外活动的要求、休息和运动的时间都有差别,人为地逾越某个阶段,等于叫一个适合挑五斤担子的儿童挑十斤担子,表面上比同龄儿童强,实际上伤害了膝关节,伤害了骨骼。相当于造大楼打基础时把用于打基础的砖头抽掉几块砌到墙上,表面上看还比别人砌得快,但大楼高了,就发现基础出问题了,再要弥补,已经回天乏力了。儿童的生长发育不可能"再来一次",特定阶段缺失的东西,很难"后补"。 2、影响学习兴趣。 幼儿园的儿童心理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应该以游戏为中心,在玩中学,在玩中锻炼身体,发展智力,培养想象力。小学生心理发展则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让处于前一阶段的学生学后一阶段学生学的知识,他们会感到很难,因为难,就可能不喜欢,没兴趣。一旦失去兴趣,后果不堪设想。幼儿6~9岁进入文化敏感期,出现想探究事物奥秘的强烈需求,所以世界各国都确定6周岁读一年级。幼儿园提前学的拼音、写字、算术、英语,到了小学还得再学一次,其他同学兴趣盎然,提前学过并已掌握的会感到"没劲",提前学过还没有掌握的,本来就"没劲"了,再学非常容易出现逆反心理,这对儿童的后续学习非常不利。 3、影响综合素质。 人的学习和工作,能否有所成就,关键看综合素质。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就是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就是强调智商和情商。有学者分析说,一个人的成功,智商占20%,情商占80%。而事实上,真正成功的人,往往是智商和情商结合的典范。那么,智商和情商形成的关键期是哪个阶段呢?当然是童年期。人脑中有140多亿个细胞,70~80%的脑细胞是在3岁前形成的。新生儿脑重约390克,相当于成人脑重的三分之一,7岁时脑重约1230克,相当于成人脑重的十分之九。脑的发育需要各种信息的刺激,单调、贫乏的刺激必然影响其智商。所以学前教育专家都不主张对儿童进行过于专业化的教育。 科学研究和实际情况都表明,6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态度、性格雏形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养成礼貌、友爱、帮助、分享、谦让、合作、责任感、活泼开朗等良好社会性行为和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其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所以幼儿园教育必须遵循儿童成长规律,为儿童未来发展打好基础,家长和幼儿园应该形成共识:打基础是重中之重的工程,千万不能急于求成,千万不能偷工减料。否则,欲速则不达。 望子成龙没错,拔苗助长危险!
⑤ 您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学习小学课程有必要吗为什么
幼儿园是不应该学习小学课程的,幼儿园要去小学化,因为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主要就是掌握一些生活技能和学习的方法,没有必要去学习小学阶段的知识。
⑥ 幼儿园应不应该学习小学课程
孩子很聪明,不过还是太小了,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吧,我倒时认为一切还是顺其自然最好了.那些提早上学的所谓的神童,哪一个不是靠着大人的辅助来成长的,在外人看来是很优秀,不过孩子有多苦只有当家长的自己知道,为什么我们不留给孩子一个健全的童年呢?孩子如果爱学习,我倒是建议亲可以多教孩子认字,讲故事,喝歌,做游戏之类的,应该属于他现在年龄的知识,不要跳高,还是一步一步的脚踏实地为好.这样孩子既学到了知识,还开心快乐的玩了,也没有浪费光阴!你说呢,亲,你一定也希望孩子非常开心快乐的成长吧!
⑦ 幼儿园和中、小学课程区别
不知你具体指那方面的区别。他们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都有区别。
⑧ 为何幼儿园能有多种课程,而小中学却没有了
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很多课程也不断的在扩展扩大。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幼儿园有多种课程,但是到了中小学却没有了,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这就是幼儿园有多种课程,到了小学,中学就没有了的具体原因,在每个年龄段要做每个年龄段的事情,现在的课程也注重科学的去划分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