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课程核心定义
㈠ 儿童美术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现在的人们对教育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所以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报各种各样的课外班,美术更是受到很多家长的喜爱,那么关于儿童美术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什么,我来讲一下我的理解吧。
上述观点只是我个人的观点,我家娃今年五岁同样我也给她报了一个思维绘画班,但是我并不是为了让她学的有多出色,我只是想让她在画画的时候能多接触一些朋友,这样她就有更多的玩伴了,另外还能培养一下她的思维逻辑。
㈡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如何培养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美术教育的根本引导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新的教学大纲中有“充分发挥美术教学陶冶情感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育,是学习一些关于美术的知识以及技能,以用来在未来教导学生。专业学习内容包含素描,色彩,速写,油画,国画,装饰画,陶艺,版画,书法,装裱,刻印章,平面设计,立体设计,动画设计等一系列同美术能扯得上关系的技能,当然,政治,英语,体育等课程也还是要的。
(2)幼儿园美术课程核心定义扩展阅读
正确认识学习美术的意义美术课程是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学生感知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能够促进学生的创造和技术技巧意识的形成,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发展。
学习美术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一种文化的学习。只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来学习美术,感悟美术、理解美术,才能真正体验美术的精髓,学好美术对于训练学生观察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好处。
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知倾向”。对美的追求是人的天性,我们人人都是美的追求者。尤其是青少年阶段,对美的要求比其他阶段的人还要高。不管是对穿着、首饰、形象的搭配、就连吃的食物造型都要求有一定的美感。
㈢ 请教下,少儿美术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比如我们或很多儿童创意美术机构都会添加一些特别课程,像蜡染、拓印、刻版等工内艺美术课,其实教容法再简单不过:老师预先准备好材料,告诉学生详细操作步骤,过程中让学生多观察一下,稍微想一下,再记住一些基本概念,这节课就算完成了,家长看着一张“技术含量极高”的美术作品,也是皆大欢喜的。
㈣ 结合美术课程谈谈什么是美术核心素养
日前,教育部《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试框架和命题》会议上,华东师大杨向东教授的论点:“核心素养是指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不是看你学过什么,而是看你是否学到了在生活情境中运用的能力。核心素养要可学习可测量。”
教育部相关专家提出,核心素养的测试命题,情境设计是测评知识迁移能力的关键。为此,我向参加会议的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美术教研员、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周凤阜老师提问(在微信中我们对话)。
李:如何将学到过的东西内化为自身的东西(能力),这是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
周:不完全、是指用以解决生活、人生的能力。
李:在美术学科课程的培育中,我们提出的核心素养如何让学生们达成?请教?也就是按照杨向东的论点,我们美术的核心素养学生们如何才能形成?我很想探讨此问题!
周:学过的东西内化,意味着已知知识的获得和运用,核心素养指解决生活情境中具体情况的能力,实质是将学科置于生活原点及运用,意味着学生主体与社会环境客体的交互过程和处理能力。
李:美术核心素养(20个字)的内化及形成基本的能力,则需要美术课程整体设计与教学更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觉经验,在艺术与生活的思维方法上得到提升。这样,学生们才可以真正形成视觉审美的基本能力(方法),在当下和之后成长的路途中,以解决个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我们课标组确定的美术核心素养为:
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想能力、文化理解。
我个人对于美术的理解和认识(在100多年里中国人对于“ART”的解释尽管非常狭隘,有西方传入之后,对于“美术”概念上的约定俗成),并非是所谓美术学院美术学学科体系中所谓美术的内涵。我认为(我自己最新的论点、准备在11月16号华东师大召开的全球华人美术教育大会主旨演讲中论述的观点:
美术,是人(人类)自身为了生存(生活)需要,自主改变、改造现实状态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方法。美术,是人类创造思想不断诞生、更新的生命动力。美术活动是早于人类一切技术性活动、运算、逻辑活动的基于生命发展需要的思维推演。这种思维方法引发出人类在各领域当中一系列的技术、技能(技巧)、工艺的革命(革新)。由原始人类就开始的视觉感受引发的造物转换活动(创造行为),是人类赖以改善生存环境、更好的生活、社会发展的基础。
因此,“视觉造物转换”这个概念,应该是从人的生命本源去思考美术文化对于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替代功用的基本视角。
如果在儿童期的美术课程,乃至整个基础教育、高中教育、大学的本科教育中,能够全面渗透这一层面的思想,给这些未来的公民们渗透这样的思维方法,可能学生们美术核心素养的形成才有可能性。
美术,绝不仅仅是一般人(公民)所看到的架上绘画,更不是那些害人的、目前在师范大学里教学法课当中还在误导未来准教师们基本教学技能的“简笔画”。
如果我国当下的基础教育美术课程,概括学前的艺术领域活动,还将对美术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某种低水平模仿、低水平徘徊的所谓技能传递的水平上,那么,美术核心素养的达成必然是空话。
杨向东博士无论如何论述此问题,在教育观念上虽然都对,但实质的学习效度将是无法让我们看到的。
根据以上自己的思考,通过邮件方式向我国某著名教育学者(暂时不予以公开名字)咨询此问题,得到的回复是:
杨向东的界定一部分是对的,但断言核心素养必须是可测量的,这不对。
相反,真正的核心素养比如智慧、勇气、节制等是无法测量的。能够测量的素养只是一些比较表浅的、简单的、平庸的素养,比如读写算的技能。
美术素养方面,你是专家。我赞成你的思路,现代美术教育越来越降低美术的艺术素养而使美术沦落为某种技术技能。
再反思:美术核心素养的形成或者养成,现行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需要重新再次修订,现行的所有课程标准美术教科书需要重新编撰,无论是课程专家、还是教材的编写者、更重要的全国24万多在职的(小学到高中)美术教师,现有的全国所有示范大学(师范学院)美术学专业的教师、在校的本科学生、研究生,对于美术的认识和理解需要彻底改变!!!!!
㈤ 少儿美术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儿童美术与美育社会
蔡元培先生在1917年提出“美育代宗教”说,经过多少世代的努力,我们一直还在探索,在儿童美术教学长期实践中,通过和家长广泛的讨论,与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接触,发现和孩子交流时,可以将美从一张画纸里跳出来,以更广泛的视野来向孩子们解释美,美也就变的从狭义的理解扩展到广义的范畴,这对孩子的思维发散、想象力都有很大的助益,为了说明的更加清楚,我们来举个范例:当孩子拿着一张画兴高采烈的找我们家长看画时,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孩子,你这张画里学到的构图,非常的美,妈妈觉得可能把这种构图学习,将来用在城市规划当中,你想,一张纸不就是一个城市吗?你在纸上画画,就像在城市中规划,说不定你将来是一个伟大的城市设计大师,也或许我们将来变成地球村,你可以规划整个地球让它变的更美,我们将来没准移民到火星,你可以规划星际城市,整个宇宙就是你的画纸,每个星球就是画中的元素,你觉得呢?”同样的还有:在画面中学到的点线面的关系,可能会像乔布斯一样将这种美用在手机电路板的设计当中,在画面中孩子的色彩学习可能用在一条爱马仕围巾的色彩艺术里,在画面中学到的造型可能会让孩子将来对产品设计情有独钟等等,所谓美育,难道不是有关一切美的教育吗?而非仅仅局限于美术范畴,按“美育代宗教”中所说,还包括文学、音乐、舞蹈、雕塑等等。这样,画画就从一张在纸上涂满颜料的画(狭义的美,或是艺术教育,培养孩子对艺术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等)进行无限的拓宽(广义的美,或者是实质美育,它强调将对美的欣赏、创造渗入到学习与生活的各个方面中来,或者是职业当中来),进而从狭义和广义两个维度培养孩子对美的认识、体验、感受、欣赏以致创造创新的能力,从而使孩子们具有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品格、优秀的素养。那么我们的孩子将来长大,所处社会定是充满美的,充满想象力的,充满爱的,杨帅把那个未来的社会称之为“美育社会”,那个社会可能有点遥远,但是我相信它是会可以实现的,马英九先生曾在2012新年致辞说:我深深体认一己的微小,短暂,只愿更谦卑地面对下一个百年。在历史的长河里,每个人,每一代都是沧海一粟,都是感念的后辈,都是谦虚的学生”,我想通过世代的努力,美育社会终究会实现。
㈥ 儿童美术的核心是什么
美学主题课是从这几个方面切入的:
感知力,“看到”,包括盲画、极速画法、慢写等训练方式;
分析能力,学会评价与反思,搜集资料及论据;
整合能力,结合所学知识来进行创意产出。
㈦ 幼儿园体智德美核心教育中的美是指:应该指的是艺术类
美工 美术与手工
㈧ 幼儿园课程的核心是什么
让孩子体、智、得、美得到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