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技课课程表
❶ 小学的劳动课是什么课程
劳技课以操作性、实践性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技术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为目的,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❷ 求适合小学一至三年级的劳技课上课内容
《救护小常识》
教学目标 :
1、体验如果遭遇意外伤害,自己和家人经历的痛苦和烦恼。
2、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发展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3、受伤后,在成人不在的时候,学会处理简单的意外伤害事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
2、进一步发展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3、思考哪些同学的表现可能会对自己和别人造成伤害。
教育目标:
1、体验遭遇意外伤害时,自己和家人经历的痛苦和烦恼。
2、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情境中的小伙伴提供帮助。
3、受伤后一定要告诉家长或长辈。
教学方法:
1、为学生创造几个模拟场景。
2、通过体验遭遇意外伤害时,自己和家人经历的痛苦和烦恼,认识到要学会自我保护。
3、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师评,了解受伤后,如何处理简单的意外伤害情况。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
(1)请学生利用课间时间观察同学们在教室内外的活动,思考哪些同学的表现可能会对自己和别人造成伤害。
(2)学生自带一些处理常见小伤口的药品(如创可贴、药棉、纱布、红药水)
2、教师准备:就相关问题向校医请教或查阅资料。
3、教学器材:常见药品、宣传卡片、判断分析表格。
4、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
一、经验交流
1、教师出示讨论题目:课件一
(1)是否曾经因为不小心而受伤?
(2)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受的伤?
(3)受伤的经过是怎样的?
(4)当时自己有什么感觉?
2、学生小组自由交流经验
3、请几个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相关经历。
二、观察分析
1、看一看:观察同学们的课间活动。
2、说一说:在学校生活中哪些行为与表现容易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
(1)课间猛跑;
(2)踢球不注意;
(3)上下楼梯奔跑;
(4)教师里追跑;
3、想一想:居家生活中容易发生的伤害。
三、情境表演
1、师提供情境:当自己受到意外伤害时,家人……
2、学生模拟表演:鼓励学生创设多种情景
3、尝试总结意外伤害对自己和家人带来的痛苦和烦恼。
4、说一说导致意外伤害的原因。
5、教师小结:意外伤害是指由于我们疏忽大意或缺乏安全意识而引起的身体伤害,如磕伤、撞伤、烫伤等,伤害无论大小都会给他人带来痛苦,还会给家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在进行各种活动时我们要多加注意,尽量避免伤害。
四、判断分析
1、课件二,教师出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容易受到伤害的情境。
(1)学生在马路上踢球;
(2)互相争抢玩具;
(3)用扫帚和伞打闹;
2、小组讨论:以上情况怎样避免伤害?
3、学生判断,并提醒小朋友要注意什么?
4、引导学生分析下列情况下如何做:课件三
(1)乘车时(车上车下)……
(2)课间活动时……
(3)看见剪刀放在沙发上……
(4)插电源时……
(5)学生自己说出几种情境
五、实践操作
1、了解一些常见的医药常识
(1)学生自由介绍;
(2)教师介绍;
(3)教师小结:虽然我们受伤时要及时向家长或老师说明情况,以获得及时的治疗。但是,如果我们能了解一些常见的医药知识,学习一些小伤口的处理办法,当家长和老师不在身边的时候,先对伤口进行一下处理,对日后的治疗有积极的作用。
2、分组展示自带药品
(1)小组互相介绍自带药品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全班介绍
3、教师补充:选出常见的几种药品,介绍其作用并模拟演示使用方法。
4、学生模拟:小伤口的处理方法
(1)擦伤
(2)划伤
(3)流鼻血
六、讨论分析
1、课件四,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57页图)?
2、讨论:能不能因为害怕家长的责备而隐瞒情况?
3、教师小结:当我们受到伤害的时候,无论轻重都要注意及时向家长或老师说明情况,这样才会使我们更加安全。
七、积累资料,强化自我保护意识
1、介绍救护小常识
(1)受伤后及时告诉老师或家长;
(2)伤口要及时处理;
(3)在工地受伤要及时去医院;
(4)烫伤后要用冷水冲洗、降温;
(5)流血要马上包扎(因为人的血量有限);
2、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宣传救护知识。
3、教师小结:鼓励在生活中学习救护常识,通过上网、向家长请教、询问老师等其他途径掌握救护知识。
4、办一期《自我保护》宣传板报。
5、与家长共同编写《自我保护》诗歌。
❸ 劳技课是什么,讲什么
劳技课是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不可缺少的重要课程。中学阶段的劳技教育使学生获得基础的技术学习与实践能力,对于学生终生技术学习能力的形成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提出研究劳技课对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以此来更好的指导教学。
(3)小学劳技课课程表扩展阅读:
一、立体背景
劳动技术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已被国家教育部列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它是跨学科的学习领域,具有内在的综合性特征。
它综合运用了数学、物理、化学、地理、语文、艺术、社会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融合了经济、法律、伦理、审美、环保等方面的教育视野。对学生来说,劳动技术教育不仅是已有知识的综合应用而且也是新的知识与新的能力的综合学习。
劳技课以操作性、实践性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技术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为目的,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因此,初中劳技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中,体验劳动的光荣和乐趣,学会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摸索出切实可行的劳技教学模式,和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内容。切实提高劳技课教学效果,改变过去那种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缓慢的状况。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及手脑协调的能力;提高学生设计、实践、制作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发明的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和鉴赏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和科学素养。
❹ 小学课程1---6年级的课程表
你也好意思!农村孩子上学不容易,你说应付?你也配当老师!!!
❺ 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开设哪些课程
中学劳动技术教育课的内容,包括工农业生产、服务性劳动及公益劳动等。有些内容可以与职业技术教育结合进行。
劳动技术教育课,要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劳动是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劳动人民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从而把劳动看成是光荣的事,养成劳动习惯,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同时还要教育学生增强集体观念,培养他们自觉地遵守纪律、爱护公共财物、珍惜劳动成果、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等优良品质。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劳动安全。农村中学,还要进行热爱农村、建设家乡和农村政策的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课,还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本生产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各地学校从实际出发,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并应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发展和提高。
(一)城市中学条件比较好的,应逐步做到按不同年级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技术教育。如各年级可结合有关课程的教学,开设植物栽培(花草、果树、蔬菜、菌藻、药用植物的栽培管理)、动物饲养(家禽家畜、实验动物、观赏动物等的饲养管理)、木工(锯、刨、凿等基本技术)、金工(车、钳等)、电工(简单照明线路安装)、无线电技术、烹饪、缝纫、编织等劳动技术项目,使学生了解基本生产原理和工艺过程,初步学会使用一定的劳动工具。
目前没有条件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技术教育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或者利用校办工厂、农场(实验园地)进行一、两项劳动技术教育。
(二)农村中学一般以农业生产技术教育为主,如土壤、肥料、育种、作物及果树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有条件的,也可以进行一些为农村生产、生活服务的工业或服务性劳动技术教育,如农用机械维修、电机维修、电工、木工、泥瓦工、手工艺劳动、缝纫等。
(三)公益劳动(整修校园、植树造林和为社会服务的劳动等)对于培养学生工作不讲条件,劳动不计报酬,为集体服务的共产主义思想和风格有很好的作用,所有学校都要组织学生参加。当前不具备条件进行技术性劳动的学校,可以多安排一些公益劳动。
(四)为了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开阔眼界,学校应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参观或劳动,争取初、高中阶段每个学生各参加一次。使他们了解现代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发展状况,受到生动、实际的教育。农村中学要按规定放农忙假,让学生回队参加劳动。还应要求学生参加一定的家务劳动。
❻ 小学劳动课没有教材该怎么上
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
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版,以体权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深化产教融合,改进劳动教育方式。
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加强政府统筹,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家庭劳动教育要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要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要多样化,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6)小学劳技课课程表扩展阅读:
劳动教育的相关要求规定:
1、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2、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❼ 小学劳技教案
《救护小常识》
教学目标 :
1、体验如果遭遇意外伤害,自己和家人经历的痛苦和烦恼。
2、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发展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3、受伤后,在成人不在的时候,学会处理简单的意外伤害事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
2、进一步发展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3、思考哪些同学的表现可能会对自己和别人造成伤害。
教育目标:
1、体验遭遇意外伤害时,自己和家人经历的痛苦和烦恼。
2、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情境中的小伙伴提供帮助。
3、受伤后一定要告诉家长或长辈。
教学方法:
1、为学生创造几个模拟场景。
2、通过体验遭遇意外伤害时,自己和家人经历的痛苦和烦恼,认识到要学会自我保护。
3、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师评,了解受伤后,如何处理简单的意外伤害情况。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
(1)请学生利用课间时间观察同学们在教室内外的活动,思考哪些同学的表现可能会对自己和别人造成伤害。
(2)学生自带一些处理常见小伤口的药品(如创可贴、药棉、纱布、红药水)
2、教师准备:就相关问题向校医请教或查阅资料。
3、教学器材:常见药品、宣传卡片、判断分析表格。
4、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
一、经验交流
1、教师出示讨论题目:课件一
(1)是否曾经因为不小心而受伤?
(2)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受的伤?
(3)受伤的经过是怎样的?
(4)当时自己有什么感觉?
2、学生小组自由交流经验
3、请几个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相关经历。
二、观察分析
1、看一看:观察同学们的课间活动。
2、说一说:在学校生活中哪些行为与表现容易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
(1)课间猛跑;
(2)踢球不注意;
(3)上下楼梯奔跑;
(4)教师里追跑;
3、想一想:居家生活中容易发生的伤害。
三、情境表演
1、师提供情境:当自己受到意外伤害时,家人……
2、学生模拟表演:鼓励学生创设多种情景
3、尝试总结意外伤害对自己和家人带来的痛苦和烦恼。
4、说一说导致意外伤害的原因。
5、教师小结:意外伤害是指由于我们疏忽大意或缺乏安全意识而引起的身体伤害,如磕伤、撞伤、烫伤等,伤害无论大小都会给他人带来痛苦,还会给家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在进行各种活动时我们要多加注意,尽量避免伤害。
四、判断分析
1、课件二,教师出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容易受到伤害的情境。
(1)学生在马路上踢球;
(2)互相争抢玩具;
(3)用扫帚和伞打闹;
2、小组讨论:以上情况怎样避免伤害?
3、学生判断,并提醒小朋友要注意什么?
4、引导学生分析下列情况下如何做:课件三
(1)乘车时(车上车下)……
(2)课间活动时……
(3)看见剪刀放在沙发上……
(4)插电源时……
(5)学生自己说出几种情境
五、实践操作
1、了解一些常见的医药常识
(1)学生自由介绍;
(2)教师介绍;
(3)教师小结:虽然我们受伤时要及时向家长或老师说明情况,以获得及时的治疗。但是,如果我们能了解一些常见的医药知识,学习一些小伤口的处理办法,当家长和老师不在身边的时候,先对伤口进行一下处理,对日后的治疗有积极的作用。
2、分组展示自带药品
(1)小组互相介绍自带药品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全班介绍
3、教师补充:选出常见的几种药品,介绍其作用并模拟演示使用方法。
4、学生模拟:小伤口的处理方法
(1)擦伤
(2)划伤
(3)流鼻血
六、讨论分析
1、课件四,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57页图)?
2、讨论:能不能因为害怕家长的责备而隐瞒情况?
3、教师小结:当我们受到伤害的时候,无论轻重都要注意及时向家长或老师说明情况,这样才会使我们更加安全。
七、积累资料,强化自我保护意识
1、介绍救护小常识
(1)受伤后及时告诉老师或家长;
(2)伤口要及时处理;
(3)在工地受伤要及时去医院;
(4)烫伤后要用冷水冲洗、降温;
(5)流血要马上包扎(因为人的血量有限);
2、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宣传救护知识。
3、教师小结:鼓励在生活中学习救护常识,通过上网、向家长请教、询问老师等其他途径掌握救护知识。
4、办一期《自我保护》宣传板报。
5、与家长共同编写《自我保护》诗歌。
❽ 小学的劳动课和活动课怎么上
劳动教育是贯彻落实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日制小学开设劳动课,是向小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它对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劳动,在德、知、体诸方面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校3—6年级安排了劳动课程,每周各年级一节,由各班班主任来上这节课,并根据大纲对各年级的不同要求,按年级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
一、寓思想教育于劳动实践中
在劳动课教学中,劳动实践是进行劳动教育的基础,劳动课以劳动实践为主,寓思想教育于劳动实践之中,把思想教育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掌握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实践性、教育性相统一。
二、认真备课,加强现场教学
劳动课也要认真备课,选好教学内容、劳动场地,通知学生带好劳动工具,加强现场教学,并尽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操作示范。例如四年级《钉钮扣》一 课,肖教师备好课后,事先通知学生带好缝衣针一枚,两眼扣两粒,四眼扣两粒,碎布一块,小剪刀一把,线团一个。在劳动课上,肖老师用投影机出示两眼扣和四眼扣的图片和一件上衣的图示,让学生懂得钉扣子钉在什么位置合适,又动手做示范怎样握针,怎样穿针引线,并教学生:“注意线不能太长,否则容易绕结。
”并告诉学生左手怎样按紧扣子,左右手怎样配合,防止被针刺手指或不小心钉在自己穿的衣服上。老师讲完钉扣子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进行钉扣子的比赛,最后引导学生针线和小刀要放好,不要乱丢乱放,以免扎伤自己或别人,并让学生谈谈学会钉扣子的好处,进行思想教育。
三、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劳动课要选择一些尽可能做到的、看得见的、摸得着的、能亲手操作的知识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