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目录
① 2011和200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
适当减负,比如第一学段对识字写字要求均有所降低。更加重视了写字与书法的学习。 还有很多,你可以上网看一下。有对比稿子。
② 请问最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是哪一年出的2001年之后还有么
2009.1.11
③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哪些版本
我了解的有2011版,新出来的有2013版,以前的不叫课程标准,叫教学大纲。
④ 2001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封面是什么样的
你要几年级的
⑤ 有谁知道,2001年之前的人教版小学语文高段课文目录
十一册目录
1桂林山水
2林海
3古诗三首;《墨梅》《竹石》《石灰吟》
积累运用一
4开国大典
5狱中联欢
6荔枝
7梅花魂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积累运用二
8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9只有一个地毬
10宇宙生命之谜
积累运用三
11长征
12一夜的工作
13我的战友邱少云
积累运用四
14古诗两首《泊船瓜州》《游子吟》
15“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6童年的发现
积累运用五
17鸟的天堂
18第一场雪
19索溪谷的野
20鹿和狼的故事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积累运用六
21凡卡
22小抄写员
23向命运挑战
积累运用七
24学弈
25两小儿辨日
26牛郎织女(一)
27牛郎织女(二)
积累运用八
【阅读课文】
1生活是多么广阔
2 21世纪社会集锦
3冬阳.童年.骆驼队
4生命的林子
生字表
十二册目录
1.卜算子 咏梅,
2.十六年前的回忆,
3*.灯光,
4.为人民服务,
5*.延安,我把你追寻,
积累运用一
6.向往奥运,
7.詹天佑,
8*.宋庆龄和她的保姆,
9*.走向生活,
(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
积累运用二
10.古诗三首,
长歌行、
七步诗、
出塞
11.草船借箭,
12.将相和,
13*.景阳冈,
14*.猴王出世,
积累运用三
15.古诗两首,
示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6.匆匆,
17*.难忘的启蒙,
18*.三克镭,
(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积累运用四
19.卖火柴的小女孩,
20.穷人,
21*.鲁滨孙飘流记,
22*.奴隶英雄,
积累运用五
23.世纪宝鼎,
24*.清明上河图,
25.古代寓言两则,
矛与盾、
郑人买屡
26*.关尹子教射,
积累运用六
1、有的人
2、难忘的一课
3、科林的圣诞蜡烛
4、半截蜡烛
5、拉萨古城
6、名碑荟萃
生字表
带*的是略读课文
因为刚换学校,自己的资料全在原学校,所以第九和第十册的目录暂时不能打出来,见谅。
⑥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200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最大差异是什么
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的依据是什么?
2001年开始执行的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实验稿”三字说明是一次课程方面的教育改革实验。将课程改革定为“实验”,体现的是变革现实理想与科学探索态度的结合。教育实验大致过程是:以新的理论作指导,设计实验措施,根据研究目的,在自然条件下,有计划地贯彻实验措施,在规定的时间内,就实验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或重复实验,证明、修正或证伪原来的理论假设,揭示教育因果关系,改进教育现状。此次实验历经十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终于在2011年定稿出版。修订的依据大体有如下几点。
1.十年中,教育部组织了两次全国性的调查。2003年教育部对实验区教师、教研员,就课程标准的认识与建议,开展了第一次调查。2007年为配合《实验稿》的修订,按“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征求意见的通知”,在29个省市42个国家级实验区的城市、县镇、乡村,对不同办学水平学校的骨干教师、教研员进行问卷调查。这次调查规模大,内容丰富。问卷分客观题与开放题两种。对客观题的选项作频度分析,对开放题的问题作出归类——这些问题不作任何二次加工,真实保存原样——再对问题的类别作频度分析。修订组根据整体性的统计分析开展修订工作。
2. 修订组收集了十年来报刊书籍网络上的相关文章,对《实验稿》的教育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作出判断。召开了多次座谈会,进行了多次听课考察,实地了解实验状况,听取各种意见,研究教学中的新问题、新经验。修改过程中,教育部还多次组织多学科专家、作家、院士、社会人士“会诊”语文课程标准,听取他们的宝贵意见。
3.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作为标准修订的基本指导思想。
4.研究十年来世界教育的新变化、新进步,了解别的国家母语课程、母语教学的新发展,据此调整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和具体建议。
二、《语文课程标准》坚持了《实验稿》的哪些基本精神?
经过广泛的而又长期的实验检验,广大教师与专业人士基本认同《实验稿》,支持《实验稿》的理念、目标与内容。所以,这次修订坚持了《实验稿》的基本精神,主要体现在 “课程的基本理念”上面。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 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价值观等人格修养。这一理念追求的是语文方面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而不能忽略任何一面,也不宜以“某一方面为核心”;这些素养要求体现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及学段目标内容里。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严格说,由于主体认识的局限性,人们很难说自己能够“正确把握客观事物的特点”,所谓“正确把握”也只是一种愿望。只能说我们学习历史,正视现实,规划将来,在现阶段对“语文教育特点”有如下认识;
(1)重视人文内涵的深刻影响,又尊重学生感受的多元;
(2)重视语文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又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独特体验;
(3)重视实践,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4)特别要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据此开展语文教学……
这些认识基本上是语文教师、语文课程专家的共识,是现阶段里我们都认可的“正确把握”。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坚定地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 “平等对话、自主阅读、自由表达”;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这些具有强烈时代意义的表述,是“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具体说明和可操作性保证,是语文教学必须坚持的基本理念。
4.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与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新时代语文课程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要主题。处理好了,语文教学既有丰厚基础又有现代活力。语文课程的开放与活力还体现在“以校为本”的课程发展,体现在教师对语文课程更新发展。在当代中国语文教学中产生重大影响的优秀教师,在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的运用上,从来不墨守陈规,常常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实践创新。
有了这几条理念,学习与落实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可能就能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
⑦ 2001年、2011年与2012年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有什么不同
zijik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