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课程对小学生的重要性
1. 学童声合唱有什么好处
(一)合唱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唱歌教学。现在中小学普遍存在对音乐课堂的不重视,造成孩子们对音乐常识了解很少,唱歌技巧更是知之甚少。唱歌教学最大的好处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无论是中小学阶段、大学阶段还是将来走向社会。少年时期的唱歌教学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通过排练、录音、录像、演出等等这些活动,丰富孩子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尤其在各种演出活动中,在把歌声带给听众的同时,也必然会给孩子们带来欢乐,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
(二)合唱是一个团队的活动。合唱是一种群众性很强的演唱形式,合唱中多声部的和声效果的和谐统一、均衡、声部立体感的充分表现,歌唱方法的协调一致给人以美的感受,并以其丰富、深刻、动人的艺术感染力震撼人心,引起人们的共鸣,同时,合唱还具有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与人合作的意识。合唱教学作为音乐教学中的一种,在整个音乐教育中占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表演的艺术,还能看透学生的心智,给学生创造实践的舞台,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不断提高艺术修养,让学生学会相互团结、相互合作、学会谦让的道理。
( 三)合唱使孩子综合艺术修养的提高:合唱是要求很高的艺术,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必须学习乐理知识、古今中外的音乐史、即兴唱谱的能力训练、单音 双音 以及和弦的听力训练等等。这是其他乐器学习所达不到的。
( 四) 让孩子们积极参加合唱训练,在价值导向、智能发展、心理保健、审美陶冶、专长培养、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对他们无疑会起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过去几年,蜚声全球的奥地利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的专业医生弗兰克教授在呼吁教育工作者和年轻父母要特别重视对孩子的早期音乐教育,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对唱歌的兴趣。他认为这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长。
2. 每天占用三节课时让小学生参加合唱团合理吗
每天占用三节课时让小学生参加合唱团不合理,小学生是以学习为主
3. 参加合唱对孩子到底有什么好处
学音乐究竟有什么好处
并不是每一位音乐小学者的父母都能对这一点侃侃而谈的,其实作为家长,应该多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因为这才是让孩子学音乐的真正原因。
(1) 锻炼记忆力
说记忆力是获得学习高分的必要工具一点也不为过,许多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究竟原因就是因为“前学后忘记”,没能记住那些必须记住的知识。其实,记忆力是需要不断训练的,孩子在演奏的时候,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记住乐谱伤的一切标记,这对孩子来说无疑就是一种极好的锻炼。日久天长,孩子记忆力会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提高,而这也将大大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
(2) 培养专注力
当孩子学习音乐时。他必须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才能记住那些乐谱上的音符和各种各样的标记,并且只有专心致志,他才能学会老师所教的演奏方法和各种乐理。专注力时任何学习所必备的,而专注力时需要不断训练的。学习音乐的过程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个培训专注力的过程,当然这也需要一些科学的方法才能做到。
(3) 培养想象力
近年来许多国内外知名专家经过研究发现,音乐对开发孩子的又脑大有好处。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主逻辑,右脑则主导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灵感。许多研究者认为,右脑的开发在孩子的幼年时期尤其重要,因为幼儿期是孩子创造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开始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想象力思维模式不仅容易形成,而且嫩永久保持。所以,从小让孩子学音乐能够有效培养孩子的想象和创造力。
(4) 培养手脑协调能力
试想当孩子面对乐谱开始演奏时,他必须在几秒钟之内把所看到的音符和各种标记记住,并立刻作出反应,随后通过大脑发出指令,让手指灵巧地活动起来。这一系列动作在不知不觉中就锻炼了孩子的手脑协调能力,特别是在孩子4~5岁时,他们的协调能力本身就已在外界的刺激下获得了发展,这种训练将大大提高孩子的发展速度。
(5) 陶冶性情,培养美感
如果仅把音乐当成一门必修的“功课”来学,那可是个大错误。无论演奏什么乐器唱什么歌,都应该首先让孩子学着去体会音乐中传达的感情。美感的培养将对孩子确立乐观向上的人生观,提高请商都大有益处.
4. 如何提高小学生合唱能力的培养
多练习听音吧,小孩子对声音的接受度应该挺高的,潜移默化吧,还可以玩一些培养节奏感或者和声搭配的游戏,多感受应该就能提高了~~
5. 艺术课程对小学生的影响
艺术课程对小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能够通过更好的艺术课程学习,让小学生感受到美的重要性,得到美育的有效发展。
6.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合唱能力
音乐课中发声练习是培养学生歌唱能力的重要途径。老师应特别重视此环节的教学,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及其手段传授科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来发声,用恰当的情感去表现,做到声情并茂,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认识并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呼吸不仅是人赖以维持生命的生理机能,而且也是说话、歌唱得以发声的原动力。呼吸的训练对于声音的表现有密切的关系。声带的振动,共鸣的发挥,声音的变化,情感的表达等全有赖于气息的控制与运用。歌唱时需要大量的气息,要求气深、量多,速度快而无声,经口吸气,呼气均匀、缓慢,节省并保持吸气时的感觉,同时根据不同的心理与情感状态支配呼吸,所谓“气随情变,气动情传”。歌唱时为了美化语言,就要随着音乐旋律、节奏与情感表达的需要,不断有意识的控制与调节气息的运动。例如:唱柔和与舒缓的歌曲或唱低音时,呼吸要保持平稳,气息必然不能太猛,然而也不能没有气息的支持,否则气短声虚,会影响共鸣与音色的发挥;而唱激越昂扬的歌曲或唱高音时,气息必然要饱满有力,然而也不能声嘶力竭,而要保持一定的强弱或力度。一首歌曲或乐句的起、承、转、合与高、低、抑、扬------要在气息的运用上进行周密地安排,在依字行腔的过程中,要使气息的运用游刃有余,流畅贯通。正确运用呼吸是声乐艺术与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同的唱法虽然在气息的运用上各有不同的要求与方法,但都十分重视掌握呼吸的正确方法与气息的合理运用。传统唱论中所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至喉乃噫其词,即分抗坠之音,既得其术,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唐、段安节:《乐府杂录》)这里所说的“脐间”即指“丹田”呼吸的方法,就是用小腹肌的收放鼓动横隔膜,帮助胸膛来鼓动肺部呼吸。呼吸有力,肺活量大,气息充足,才能够自如地运气发声。二、学会正确的咬字、吐字。 由于歌曲的情绪、风格之不同,因此在歌唱时的咬字、吐字也应不同。字的头、腹、尾各有不同的口腔形态,它们是按照一定的语言体系,在有规律地组合中交错变化来发音发声的。字要有力度、弹性、穿透力;才能声传达远,清晰可辨,所谓“咬字千斤重,听者自动容”虽过于夸张,但都强调了字的喷吐要结实、有力的要求。正确的咬字、吐字也是唱好一首歌曲的重要环节,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掌握好每一首歌曲或练习曲的咬字、吐字的主要特点和方法,使学生在歌唱时富有表现力。如像《嘀哩、嘀哩》,它的情绪是轻盈、欢快、活泼,对这样的歌曲的演唱要求就须做到咬字清晰、有弹性,唇齿舌的活动要灵活,声母到韵母的过渡要快,不能拖泥带水;特别中间衬词部分的“嘀哩哩------”强调舌尖的动作,要唱得既清楚又灵巧。而像舒柏特的《摇篮曲》是一首深情、优美、柔和、抒发母亲对宝宝爱抚之情的歌曲则要求字与字之间唱得连贯、圆滑,一些拍子中有圆滑线处,声母的过渡就要稍慢些,以增强其柔和亲切之感。例如,第一句“睡吧、睡吧”中几个“睡”字要由shi到ui有一个过渡,最后“被里多温暖”中的“暖”字应由nu到an有一个过渡。唱雄壮有力的歌曲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就应突出字头即声母的作用,唇齿舌部都要有一定的紧张度,要有一种爆发力,这样唱才能增强歌曲的气势,表现出歌曲的特点。三、理解歌曲的曲式结构每唱一首歌,就像在讲述一个故事,要想把歌唱得生动形象,就必须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手法,结构特点及歌曲的开始、发展、高潮结束等,这样的歌唱才能给人以完整的艺术形象。《雨花石》这首短小抒情的赞颂歌曲,它由两个乐段构成。第一乐段的起与发展唱出了雨花石的默默无闻与无私奉献,第二乐段也就是歌曲的最后一乐句连续的高音,歌曲的高潮部分唱出了雨花石以此为荣的高尚品质。学生充分了解、掌握歌曲的主要特点,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后,在歌唱中结合实际便能使情感得到升华。四、引导学生用真挚的情感去歌唱。要想感动别人,首先得感动自己。因此,歌唱前要充分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只有这样才能用歌声把作者创作歌曲的情感表现出来,教师要善于启发调动学生的感情,让他们用“心”去唱,而且要唱好它,我认为还得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每首歌曲都有一个情感基调,是深情赞颂,是亲切自豪,是欢快热情,是庄严雄伟,是明朗开阔,是真挚自然,是哀婉伤感------等等都要深入挖掘词意的同时掌握住感情的基调。基调准确才能有助于内容的表达与主题的发挥。这是因为情感基调是作品情感表现的总趋势,它体现出一种情感的整体综合,而这种整体综合正是高度概括的主题表现所需要的。为此,必须加强对歌词内容的情感体验,准确把握情感基调,使歌曲主题能够得到准确地揭示。比如演唱《摘草莓》这首歌曲,根据词意体验农村孩子生活中的情趣,设身处地投入歌曲的主人公“小姑娘”角色,充分表现出“我”内心欢快和尊敬老人的幸福豪情,使歌曲的感情与主题才得以完美的发挥。否则,就会适得其反的效果。显
7. 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在当今的教育形势下,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合唱教学的方式进行合理运用,以保证小学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得以实现。
一、我国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的问题
合唱对演唱者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在合唱教学中,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与知识水平。而目前我国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还有很多问题,影响着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1.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由于合唱对学生的音乐素质有较高的要求,教学难度较大,很多音乐教师不愿进行合唱歌曲的教授,另外,目前多数小学还没有对音乐教育引起重视,音乐教师一般由其他教师兼任,这些教师缺乏专业的训练和专业知识,很难发挥音乐教学的重要作用,也不愿进行难度较大的合唱教学。
2.教学方法不科学
在现阶段的小学音乐课堂中,由于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教师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都较低,无法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及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依旧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这让学生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不利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3.学习兴趣不强
合唱对学生的音乐素质有着严格的要求,在合唱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唱准每一个音节,同时要求学生将不同的声部唱出来,这需要多次进行练习。大量的练习会让学生感到枯燥,进而产生消极的态度,磨灭学生合唱的兴趣与热情。
二、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合唱对学生的音乐素质有严格的要求,学生需要具备很好的气息控制能力、音准掌握能力和不同声部之间的配合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训练。训练气息,可使学生的肺活量增强,演唱时学生对气息与音节的良好把握,能够保证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为使学生有较好的音准,教师就要训练其咬文吐字,这能让学生变得口齿伶俐。学生要想在不同声部在演唱过程中有较好的协调配合能力,就要具备敏捷的反应与思维能力。因此,合唱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教育是作为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活动,能直接对学生的审美心理进行培养,在长期不懈的坚持下,定能构建其自身的审美心理,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合唱的兴趣和积极性。合唱歌曲的旋律较单唱歌曲更为复杂,学生对合唱技巧与相关知识的掌握比较困难,这时可以从鉴赏合唱音乐出发,与学生一起对合唱音乐作品的唱法与技巧进行分析,并适时调整唱法,合唱过程中融汇了丰富的唱法与技巧。不断提升合唱水平,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合唱学习的兴趣。
2.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目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必须依赖于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自身良好的行为方式正确引导学生,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水平,采用容易使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对在合唱过程中表现良好的学生,应给予表扬,从而增强学生学习音乐合唱的动力,让学生的音乐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3.优化教学方法
音乐学科具有调节学生情绪的作用,所以,学校和教师必须对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不断对教学方法加以优化,并促进音乐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及学生的特点,总结出与学生水平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并应用到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氛围,将学生学习音乐合唱的欲望充分激发出来,以达到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目标。
总之,小学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合唱教学的感染力非常强,在音乐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优势,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对合唱教学的方式合理运用,可以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