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自然角课程如何实施
⑴ 幼儿园自然角对幼儿全面发展的浅谈
自然角是区域活动的一种形式,是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幼儿园的自然角还存在着活动安排整体规划不周;呈现形式呆板变化不大;内容选择生活气息不浓;活动过程幼儿兴趣不持久;教师指导管理水平不高;活动效果多元评价不够等现象。为充分发挥自然角的教育功能,我们将自然角融入课程,科学规划;立体呈现,灵活多变;丰富内容,表现生活;多元探究,彰显主体;适时指导,激活兴趣;科学评价,引导深入,有效发挥了自然角应有的价值。 关键词:自然角;课程;自主学习;评价
自然角是由人工设计的大自然的缩影,是幼儿观察自然、学习、探索进行非正规科学活动的另一个世界。如何发挥自然角在幼儿自主学习中的作用成了热门的话题,现在几乎每所幼儿园的每个班都设有自然角,但仔细观察、反思这些自然角总觉得缺少一些“自然味”,存在着明显的计划不周、形式呆板、内容单一、幼儿兴趣不持久、教师指导不到位和评价缺失等现象。为了发挥自然角的最大教育效能,让孩子在富有生命力的环境中获得认知、发展能力、萌发情感,我们做了一番探索。
一、当前幼儿园自然角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析 1.活动安排整体规划不周
自然角是幼儿日常主要的活动区域之一,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应该能为幼儿提供自由观察、操作探索和经验交流的时空。但目前许多幼儿园只在开学时掀起一次自然角“创设”高潮,日常生活和区域活动时孩子们却很少“光顾”这一区域,即使“光顾”也就是浇浇水、喂喂食等。各年龄班区域活动计划中也没有自然角活动的时间、内容安排和操作要求,自然角活动显得随意,无目的,缺乏持久性和连贯性,更谈不上作为课程资源来整体开发和利用。 2.呈现形式呆板变化不大
自然角是大自然的缩影,是幼儿主动学习与构建知识的桥梁,应根据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产生,不应该由老师强加给孩子。而目前许多幼儿园的自然角设置大多是教师“包干”,小动物养在哪里,花草放在哪里等都由教师说了算:“小金鱼挂得高高的,花盆放在橱顶上”等,教师更多地考虑“安全、美观、整齐”等因素,忽视了幼儿的观察、操作和探究,这种“地摊式”或“货架式”的自然角看起来花枝招展,但只起到陈列物品的作用,幼儿缺乏参与、观察和管理的兴趣。加之平时疏于管理和不及时更换,一段时间后只剩下一些空花盆、空鱼缸和落满灰尘的自
⑵ 如何组织指导自然角科学教育活动
自然角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幼儿收集来的无生物等用品场地,是幼儿开展非正规性科学活动的场所。自然角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区之一,也是最能激发幼儿观察、探究,促进创新能力发展,丰富幼儿知识的重要渠道。自然角的精心创设,既可美化环境,也可使幼儿从小养成关爱环境-关爱动植物的情感,还利于幼儿观察、分析,从中发现大自然的奥妙,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如何更好地创建自然角,让班级里的自然角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呢?
一、幼儿、教师、家长共同配合创建。
幼儿是主体,自然角的创建应遵从孩子的意愿、重视孩子的主动参与,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教育效能。如自然角中内容,材料,管理等方面,都要幼儿参与和决定,这样的自然角才是孩子们的天地,孩子们才会对它们感兴趣,萌发照顾、管理的愿望。老师承担着指导、监督的作用,运用已有的知识,对孩子进行指导,并以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幼儿参与管理。如:早上幼儿来园时,我对孩子们说:“你们快来看,种子有点发芽了。快来给他喝点水,让它长得更快些!”这样,孩子们非常有兴趣地给植物浇水,还给水生动物喂食。家长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我们利用家园联系栏,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参与到自然角的创建中来。如给孩子买一些水生动物,与孩子共同种植一盆花,一盆种子,不紧美化了自然角,也加深了亲子之间的感情。另外,在寒暑假期间还可邀请家长和孩子领植物、动物回家,从而拓展其教育外延和内涵。
二、自然角内容的选择与季节、主题活动相联系,
自然角内容的选择应该符合班级有的年龄、认知特点,与季节,主题活动相联系。如现在正值春天,我们发动幼儿种植了各种种子,引导幼儿观察种子发芽的全过程。在“美丽的秋天”主题活动中,相应的增添秋天的水果、孩子捡来的落叶等,使自然角与主题教学互为补充、互相渗透与促进。
三、废物利用,放手让幼儿管理。
自然角的创建应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地点的选择应考虑到班级所处的地理位置,应向阳、阳光充足;器皿的运用提倡废物利用,如塑料瓶子、酸奶杯等等,安全不易碎,孩子人手一份的器皿运用这些废旧物简单易得,还可在上面做可爱的装饰。我班利用竹节作为种种子的器皿,将它悬挂在走廊上,既美观,又是废物利用,一举多得。放手让孩子管理,在来园、午后和离园等时段,引导幼儿对自然角进行观察、管理,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增强了孩子们的责任意识。
丰富的自然角可以让每个班级充满生气,充满活力。而在整个自然角创建过程中,也让我们看到:老师和孩子正共同用科学的理念、创造的热情和智慧双手重新筑起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⑶ 如何在大自然中实施幼儿园教育
大自然与幼儿园教学,从词义上看虽然是两个不同的词语,但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两者之间相互渗透着重要的教育内容。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利用大自然中的各种资源来进行教育教学,让幼儿在大自然中学会观察,发现秘密、解决问题,是切实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比较广,大到高...科技的内容,小到节约一滴水及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如:爱护动植物、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也要轻等等。幼儿园的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迅速阶段,处在长知识及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形成的最初阶段,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将使人一生成长都受益非浅。然而大自然教学又如何对幼儿园教学起到重要作用呢?我们又如何将大自然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有较强的工作热情,处处都做有心人,善于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寻找、捕捉发生在幼儿身边的教育内容,切实有效地将大自然与我们的教育内容有机结合,在不知不觉中传授给幼儿知识,使之起到一举两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一、大自然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资源 1、利用大自然进行环保教育 将幼儿带到大自然中游玩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而在大自然中通过游戏向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幼儿最易接受。从而使幼儿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我在带领幼儿到公园游玩时,孩子们发现了草坪上的垃圾,有的孩子很主动地捡起垃圾,而有的孩子则是若无其事地玩耍。在此情况下,我设计了“公园环保小卫士”的游戏环节,在集体前宣布主动捡垃圾的孩子为“公园环保小卫士”,从而引导其他幼儿发现垃圾影响了公园的环境。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都争先恐后地将垃圾捡掉。借此机会,我提出要求:将垃圾分类、把可用垃圾(如:饮料瓶)带回幼儿园供我们手工操作。活动开展得很成功,也正是这样的活动让幼儿在大自然中获取了环保知识,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幼儿有了较强的环保意识,能主动将公共场所的垃圾捡掉,还把家庭中的可用废旧物品搜集到幼儿园来,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孩子们也自然地养成不乱扔垃圾的习惯了。 2、利用大自然进行课堂教学。 教学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的主要活动之一,幼儿通过教师组织有趣的教学活动来掌握粗浅的知识,从而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记忆及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如何将大自然结合在各科的教学活动中,这仍需要教师通过平时观察、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然后再有的放矢对幼儿进行教育,这是二十一世纪的幼儿园教师所必须做到的。如:在教学活动《云彩和风儿》过程中,我选择了恰当的活动时机,将幼儿带到户外观察天空中的白云。幼儿通过观察白云的变化,根据自己的发现讲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说:天上的白云像大狮子;有的说像船;还有的说像小朋友......达到了我们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幼儿园的自然角也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角是幼儿认识自然界的一个小小的窗口,幼儿通过种植、饲养动植物来了解自然界,使幼儿逐步认识到我们保护动植物就是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爱心。如:当我发现幼儿不爱护鱼缸里的小鱼时,就及时引导幼儿观察鱼缸里的小鱼,使幼儿感到小鱼是很可爱的,它们同样也是鱼妈妈的小宝贝,我们要和老师一起把小鱼养好,千万不可用手去抓。再如:午餐后我带幼儿散步来到了种植园地观察,一个幼儿好奇地把我们种的蚕豆苗拔了出来,我就及时地利用这个活教材,使幼儿知道蚕豆苗离开了土壤妈妈它就活不成了。我们千万不能拔地上种植的花、草等植物,慢慢地培养了幼儿不随意破坏绿化的好习惯。 二、在大自然中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方法 利用大自然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是紧密联系的,我们平时的一些主题教学都离不开大自然。例如:根据季节的变化组织幼儿春游,在游玩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认识季节动植物,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比在幼儿园内开展要更有效。那如何有效地在大自然中进行教学呢?经过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1、教师从自身行为影响幼儿—潜移默化的过程 幼儿具有模仿性强和易暗示的特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他们。因此教师的榜样作用是无穷的。例如:在带领幼儿到自然角观察时,教师主动喂养小金鱼,将种植园地的杂草锄干净,小朋友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久而久之他们也学会了照顾动植物。 2、在大自然中学会随机教学 例如:带领孩子们到广场参观菊花,在参观菊花过后,我带领幼儿观察广场上放飞的各种风筝,让幼儿用语言描述,这种随机教学既培养了幼儿的专注力,又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把认识转化为自身行为 在平时的各种活动中,我们经常利用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从而把教幼儿的自身行为。其实在大自然也可以做到这点。例如:在组织幼儿去郊游的路途中,让幼儿感受马路上各种不同的声音,感受不同声音的不同体验,使幼儿自己会分辨哪些声音好听,哪些声音不好听。从而使他们明白了:为什么要轻轻地搬动桌椅?为什么要轻轻走路?为什么不要大声吵闹的道理。幼儿道理明白了,做起来自然也就更自觉、更认真了。久而久之,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就水到渠成了。 总之,我觉得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做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发现,充分利用各种环境资源更好的开展幼儿园教育教学,不断探讨、摸索,让幼儿的童年更丰富多彩!
⑷ 如何利用环境实施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的本质在于它是幼儿的课程,是幼儿的活动,是幼儿“问题—解决”的过程。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针对幼儿行为的亲历性、行动性、即时性、整体性、真实性与探索性,且不能由教师单方面决定、发起、延续或终结。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化的发展始终来自于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幼儿与环境相处的方式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环境”一般包括幼儿园、班级的环境、园本文化、家庭环境以及周边的自然、社区的环境等,本文所讨论的环境主要是指班级环境。
一说起幼儿园的环境,我们头脑里立刻会浮现出一幅幅美观整洁、活泼可爱的画面。确实,教师精致的手工作品、精心的色彩搭配和布局设计能给幼儿美的享受,但孩子们一般不敢去动,因为怕弄坏了而导致老师的批评。另外,常常有老师在创设环境时会把自己存了好多年的“家当”,全都罗列在各个区域中,整个教室堆的满满的,结果孩子没有了活动的空间,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环境却没有体现出教育的价值。这样的环境创设其实是老师在唱独角戏,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会给幼儿造成一种“心理疲劳”,创设的环境缺乏教育价值。
瑞吉欧教育理念认为:创设的环境应该是孩子学习的乐园,孩子是环境真正的主人;教师则是陪伴孩子一起体验主动学习乐趣的合作者,更是为孩子提供主动学习环境、促进他们学习进程的导师。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和不断的学习、反思,我认为环境的创设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教师的预设
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必须有预设,而环境的创设同样要有预设。课程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需要某种特定的环境支持,环境创设得是否合理将影响到课程的进行。
1、 环境的创设要依据课程的目标。
将创设环境与课程的目标结合起来,依据目标增加或减少材料,预测对幼儿建构性学习可能产生的影响。
2、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幼儿的需要和兴趣。
瑞吉欧教育理念提出:教师要成为成功的观察者,具有敏锐的眼光,善于洞察儿童在活动中表现出的需要和兴趣。如在开展主题活动《美丽校园我的家》时,当时正好全班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刚刚搬新家,孩子们整天谈论的话题都是“我的家”,同样家也是孩子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情,于是我们将“我爱我家”的活动作为主题活动的切入点。为了让孩子体验“家”的温暖,了解自己和社区的关系,我们和孩子一起创设了“中五班小区”,整个班级就是一个小区,有自己的家、幼儿园、超市、售楼部、银行等,每个孩子都扮演一种身份,在“小区”中快乐的生活、学习。
3、环境的创设考虑各领域的整合。
《纲要》明确的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的创设要强调“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如在主题活动《美丽校园我的家》中,结合各领域的要求,我们提供了便于幼儿交往的各个区域,提供了各类统计表、制作材料、社区及世界著名建筑图片等,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亲密接触”中,其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材料的准备
1、为幼儿提供的材料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为幼儿提供的材料应该具有可操作性,能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幼儿能对周围的环境做出敏锐而积极的反应,促使他们在主动建构中得到发展。在主题活动《美丽校园我的家》中,我们为幼儿提供的是大量的制作材料,特别是小朋友在户外参观收集的小树叶、树枝等,这都是小朋友眼中的“宝贝”,我们又请来建筑系的大哥哥,和我们一起利用这些材料设计自己梦想的家,在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盎然,不断有问题涌现:“大哥哥,有哪些材料是环保的?”“为什么好多屋顶会设计成尖顶的?”“旋转楼梯怎样设计上起来才不会头晕?”……在大哥哥的帮助下,“中五班小区”终于落成了,而随后而来的生成活动不断产生,如小区命名、小区的绿化、小小售楼部等等。
(2)创设的环境能支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为幼儿与教师、同伴的积极互动提供现实条件,便于幼儿在交往中主动学习。如当孩子们创设完成了 “我生活的地方”时,发现很多问题:“幼儿园是小朋友最喜欢的地方,我们认为幼儿园应该是圆顶的。”“幼儿园里应该有小朋友。”“科技大楼应该有个标记,要不然大家会找不到的。”……在幼儿的提问和讨论中,我们生成的活动也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3)创设的环境应具多功能性、挑战性和变化性,使环境始终能引发幼儿主动探究的欲望。环境不再是没有生命的完全物化的东西,而是一种富有人格魅力和思想的教育力量,能对幼儿的认知具有指导性,能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帮助幼儿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
2、 材料来源于幼儿、教师、家长。
在主题活动《美丽校园我的家》开展过程中,以“中五班小区”作为展示孩子兴趣和经验的窗口,通过活动区游戏、集体活动、社区活动、家长参与等活动,环境的创设应成为一个设计――实施――调整――生成――再实施的发展过程,幼儿、教师、家长积极地参与其中,课程的内容也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拓展、延伸。
三、幼儿经验的丰富
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儿童建构过程的支持或妨碍,因此若要把握“教”的时机,则应把握儿童的建构过程,这种建构的前提是幼儿经验的丰富。结合主题活动我们开展了参观社区、去小朋友家作客、“我了解的建筑知识”等活动。活动中幼儿感受到家的温暖,社区给自己带来的便利,同时也了解到了很多关于建筑的常识。
四、环境的调整
丰富而适宜的环境资源可为幼儿提供无尽主动探索的机会,幼儿会在与环境和他人的积极互动中主动思考、主动交流,幼儿生成活动也随之而来,环境的创设也将根据幼儿学习的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例:在组织幼儿去小朋友家做客时,小朋友又提出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去呢?”大家想出了很多办法:“可以打电话,提前问一问。” “可以设计一个路线图,我们看地图去找。”“可以请叔叔阿姨来接我们。”……于是我们又开辟了“请到我家来作客”的主题墙,展示孩子们和家长制作的各种路线图,孩子们可以互相欣赏、相互交流,还有的孩子利用各种材料在进行测量,原来他们在寻找“最佳路线”呢!
三、环境的延续
正如马拉古奇所说:“我们的学前学校的墙壁会说话,也有记录作用。”环境以它直观形象的方式记录下实施课程的过程,孩子们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发现、解决问题,而旧问题的解决又孕育出新的问题,环境也将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拓展、延伸。在环境创设的探索和实践中,我对环境的教育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幼儿园课程的改革,不仅需要在课程内容与组织方式上下工夫,更要反思我们的环境是否符合教育改革的教育取向,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要赋予我们所创设的环境更多更积极的教育价值,努力为幼儿营造一种“家庭”的氛围,让环境伴随幼儿一起成长,让幼儿园真正成为幼儿生活与学习的“快乐之家”。
⑸ 如何对幼儿园自然角进行日常管理
一、自然角的意义: 幼儿一般都喜爱大自然,对饲养、种植等活动有极大的兴趣,为了帮助幼儿认识自然,同自然界有更多的接触,在班级中开辟一角,放置或种植一些既适合室内生长,又易于管理的植物;饲养一些性情温顺,又易于照顾的小动物,供幼儿观察其生长变化过程。 在自然角,幼儿观察所用的时间是零星而随机的,又是幼儿结伴进行的活动,其身心愉快是不言而喻的,因而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长期坚持这项观察活动,不仅能使儿童增长很多感性的认识,而且能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与求知欲望;从中掌握一些粗浅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劳动的愉快和珍惜劳动的成果;培养孩子对自然科学的初步探索能力。 二、自然角的日常管理: 1、水培植物: 品种:绿豆、赤豆、黄豆、白扁豆、蚕豆、花生、玉米、芋艿、萝卜、红薯、芹菜、大白菜心、豆苗、茨菰、水仙花 管理:最适宜的时间是春秋两季,每天换水(必须)。豆类放置在塑料小箩筐中,底部托一个小盆。菜类放置在透明的小瓶中,便于幼儿观察植物根部的白色根须。 2、半水培植物: 品种:土豆、洋葱、姜、葱 管理:每天用喷水壶喷少许水。 3、土培植物: 品种:各种喜阴的室内植物(教室中不适合摆放有刺植物) 管理:一般一周浇一次水。(每次浇水前观察泥土是否干了,不干不要浇水)。 4、水生动物: 品种:小乌龟、金鱼、螺丝、泥鳅、黄鳝、小龙虾、小蝌蚪 管理:小乌龟喂食小虾、龟食、小鱼等,吃完后换水。 金鱼少喂食,换水时加小苏打。 螺丝、泥鳅、黄鳝、小龙虾、小蝌蚪不喂食,换水。 5、小动物: 品种:小白兔、小鸡、小鸭、蚕宝宝 管理:小白兔:喂兔粮、青菜,勤换垫纸,保持干臊。 小鸡喂小米、青菜等。 蚕宝宝:桑叶,经常喂食,保持盒内的干净整洁。
⑹ 如何利用自然角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在自然角养相关来植物,让自学生定期写观察日记。
以一定顺序来进行观察。有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从上到下、从明显特征到不明显特征等等。例如在观察小植物的活动中,有的幼儿从上到下的观察,是叶、茎、根等;有的幼儿让他们从远到近的看,是大和小。因此,我们不强调幼儿掌握哪种顺序,只要幼儿有顺序地细致观察就行了。这是基础的观察法,需要幼儿人人掌握,这样可以为他今后的一系类观察打好基础。
⑺ 如何让自然角成为幼儿园教育的有效资源
一、自然角是幼儿亲近大自然、走进科学的窗口1.亲近大自然的窗口自然角 自然角里可放置的内容很多,如动物可以有:漂亮的金鱼、生命力强的乌龟、捉来的蝌蚪鸣叫的小鸟,甚至泥鳅、螺蛳、昆虫盒里的蚂蚁等。植物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种子、水果、树叶,用废弃盒子种植的萝卜、青菜、葱、蒜等农作物。此外,各种卵石、贝壳等...有趣物品,都可置于自然角。 它俨然是一个微型的自然界,虽然只有方寸之地,却不乏自然界中的生机和活力。 根据季节、地域的不同,为幼儿提供符合其年龄层次的丰富的生物,可让幼儿足不出户便感受到自然界生动、鲜活的美。2. 走进科学的窗口 陈鹤琴先生指出:“幼稚园需布置一个科学环境,尽可能地领导儿童栽培植物(花卉、菜蔬) ,布置园庭从事浇水、除草、收获种子等工作,并饲养动物等?”自然角正是这样一个科学环境,是幼儿学科学的一种重要而特殊的场所,能够方便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随机的和长期的观察活动。幼儿在自然角,既不像集体教学,要在统一计划和指导下活动,也不像科发室,要分班、分组地轮流进入活动。 他们随时有机会去观察、触摸和探索各物品,还可以对某个对象进行长期的观察。 幼儿可在这里共同观察、测量和进行小实验:观察各种农作物的种子,比较并进行种子发芽的小实验;对小蝌蚪变青蛙以及蚕的生长过程进行长期的系统、细致观察;定期对种植的大蒜生长情况进行测量并记录?许多偶发的科学活动会在自然角发生。 一次,几位小朋友发现长长的蒜苗“长歪了”,笔者听后请他们继续观察蒜苗以及其它植物的生长方向。有的幼儿便发现许多植物都是歪着长的,并且向着有阳光的方向生长,这时就可以告诉他们这是植物生长的向光性。接下来就“怎样让长歪的蒜苗变直”,在集体中展开讨论。有的幼儿提出将盆转动一下,让蒜苗另一半对着阳光。最终得出结论:为了让自然角的植物不变歪,需经常转动它们的盆。 二、自然角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1. 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习惯 爱劳动是教育对每个孩子提出的要求,现在的孩子能够有机会去体验劳动的,已越来越少。自然角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平台。通过照料自然角:给植物浇水、给小动物换水、清理死角等,加之填写劳动记录表,让参与其中的孩子能直观感受到自己的劳动过程和成果,体验劳动的光荣与乐趣。有家长反映: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在家更愿意帮助父母做家务了,也更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2. 有利于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在大自然中,许多事物会拨动幼儿的心弦,并频频触动他们的心灵深处。”幼儿正是在与自然角的朝夕相处中形成良好性格。 壮壮顽皮好动,平时做事大大咧咧、毛手毛脚。但在给小金鱼换水时却表现出无比温和、细腻的一面:轻轻端起鱼缸,轻轻倒水、放水?为此我经常请他来帮忙照料自然角,时间久了,他粗心的毛病真的改了不少。 自然角中的小动物还可充当一种角色:倾听者。孩子更愿将心中的苦恼或心愿向它们倾诉,以寻找心灵的寄托。经约定,男孩子们很少有打架的现象了,他们想发火时会去找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小乌龟我告诉你,嘟嘟太让我生气了,好不容易搭的空间站被他搞坏了!”见老师在看他,孩子调皮地笑了,想必心中的怒火也消了不少吧? 3. 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及合作、分享意识 三、将自然角与其它教育资源结合幼儿园的教育是统一的、整体的教育。 1. 自然角作为一份教育资源,也可与其它资源结合起来。 我们班的女孩对自然角中各种各样的花卉很感兴趣,我们便在角色游戏中增设“七彩花店”的游戏。场地就设置在自然角旁,将自然角也纳入到花店范围:一边是幼儿从家中带来的各种花卉,另一边是模仿这些花卉自己创作的“作品”。这些花卉既美化了花店环境,又为幼儿的制作提供感性经验。此外,自然角还可与语言区、科学区等区域游戏融合起来。 2. 与主题教育活动结合每月一次的主题教育活动中,自然角也可以利用起来。如主题活动《好吃的豆芽》中,请幼儿带来黄豆和绿豆,进行种子发芽试验,置于自然角供幼儿观赏,还一起收集各种春天的自然景色:油菜花、迎春花、小蝌蚪等,同样置于自然角。 总之,我们应赋予自然角更深层次的意义,充分利用好这份教育资源,挖掘出自然角的潜在价值!
⑻ 怎样创设幼儿园自然角,幼儿园自然角的创设,幼儿园
一般的都是做个花架,然后养点花,建议多肉、莲科和仙人掌科的植物,比较耐造。
还有风信子这类开花有淡香的这类植物
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养一些蚕、守宫这类的,其他的宠物要么太可怕要么味道比较大。
⑼ 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开展幼儿园课程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现代化幼儿教育的认识,已不仅仅是在现代化教育理念下的幼儿教育实践,高价、高消耗也未必带来高质量,如何进行教育资源的充分发挥和合理利用?它让我们更多地思考着教育的多元化、多样化,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应当得到充分体现,应当充分地认识到自然环境对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性。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幼儿园课程应根据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科学地来组织和选择教材,引导幼儿从广阔的自然界、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各种实际的、活生生的知识。
关键词
农村资源 美术教育 文化资源
我们幼儿园既是一所现代化幼儿园,又是一所有着丰富教育资源的农村县区幼儿园,处于独特的农村资源和乡土文化气息之中。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优化,《美术教育中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研究》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把目光愈来愈多地投向农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地制宜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农村资源教育活动,充分让幼儿去感受、去领略、去体验乡土活动带来的快乐,培养他们继承和发展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胸怀和能力,以及环保节约的意识和品质。
一、有效利用农村文化资源进行美术教育
文化是人得以成长的核心因素,各地在自身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必然会形成一定的、有地域特征的地方文化,生长于此的人们会潜移默化受到这些文化熏染,成为文化的认同者。农村文化蕴涵着丰富而深厚的教育和文化价值。新沂特有的地理环境、钟吾文化、民间艺术、地域特色等都是丰厚的教育资源。新沂在巍巍马陵山、滔滔沭河水的滋养中,在钟吾古国、花厅文化的积淀下汲取丰富营养,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这里有着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民谣、民间游戏、民间艺术、地方特产、家乡风光、特色经济、地方风俗……这些无不显现出新沂这块人杰地灵、深厚严谨、大气睿智的沃土的文化底蕴。有效利用和挖掘这些有价值的教育资源,丰富幼儿的生活,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纲要》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环境育人是幼儿教育的特点。农村文化资源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彰显着无穷的魅力,是幼儿美术创作的源泉。
在一日活动中,我们把民间游戏和歌谣渗透进去,丰富幼儿的活动。在翻绳的游戏中,孩子可以边说歌谣边翻,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合作意识,又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民间工艺活动《绣花》,我让孩子们自己来试一试、做一做。首先,我和孩子们收集了绣花鞋、绣花枕头、绣花帽、绣花围兜等物品,开了一个绣花作品展示会,我便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仔细地去观察作品,增加孩子的感性认识。其次,请会绣花的家长在孩子们面前进行刺绣,进一步给予孩子们足够的刺激,以激发他们自己动手制作的欲望。在孩子们自己动手做的过程中,让他们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通过一次次的实践操作不断提高水平。当一件件富有想象的绣花作品被装饰在活动室时,孩子们得到了成功的快乐,也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特殊魅力,了解到了劳动人民的淳朴与智慧,体会到农村文化资源的博大精深。
二、有效利用农村自然资源进行美术教育
《纲要》 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自然界的一切都可以作为我们良好的教育资源,大自然是孕育智慧的源泉,自然景色时时变化处处不同,是孩子们用来创作的最好的艺术表现对象,也是引发孩子们创作激情和热爱自然的好途径!带孩子来到田野,孩子会在与自然物接触的过程中,促使他们认识和了解自然物的生长规律,了解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产生热爱自然资源的情感,培养孩子们对大自然保持着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由此,一个个探索型美术活动应运而生,多彩的活动激发幼儿思维的火花。
随手可得的泥巴是陪伴孩子们的最好美术游戏材料。孩子们在玩玩、捏捏、做做的过程中,把泥巴变成了各种自己喜欢的物体。如用泥球做成糖葫芦、葡萄、太阳花、用泥条做成桌子、凳子,用泥球和泥条组成螃蟹、小鸟、蝴蝶、花朵,还制作了各种糕点、糖果、面条、水饺等等。孩子们在玩中做、做中玩,大胆创新,自由想象。
每当春夏秋冬田野里有不同的景色变化时,是培养孩子们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的最佳时机。金秋十月我带孩子们去秋游,孩子们在野花飘香中,沐浴着大自然的雨露阳光。他们争先恐后地把自己观察到的,寻找到的告诉我:老师我发现小草变黄了,野菊花盛开了;我看到毛茸茸的芦苇随风飘荡,田野里的水稻金灿灿的;我还看到小树叶在跳舞呢……孩子们秋游回来把采集的各种树叶、花瓣,画一画、贴一贴,把摘回的野花野草插在牛奶瓶里,看到孩子们兴致很浓,我让他们讨论:怎样把树叶贴得生动美观?怎样把花、草、叶子插得漂亮?通过讨论,孩子们从无目的地贴画到有目的地贴,从乱插到懂得怎样配色,怎样布局才漂亮、有层次感。活动结束后,我把幼儿的作品布置在自然角、午睡室,这一幅幅作品正是孩子们所要表达的心声,他们看着自己的作品心中充满了成功的喜悦。
三、有效利用农村作物资源进行美术教育
农村的农作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色彩丰富,是美术创作的绝好语言素材。给他们更广的想象空间,孩子们可以自己寻找适宜的材料进行制作,动手去表现自己所想表现的东西,体验其中的乐趣,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在《有趣的种子》主题活动中,家长和孩子共同收集了各种种子:有鸡毛菜籽、毛豆、黄豆、扁豆、蚕豆、青豆、白云豆、红豆、荠菜籽、葫芦籽、玉米、花生、高粱等等。当这么多的种子聚集在一起时,孩子们可兴奋了,他们相互交流、相互介绍,嘴里还不时发出一声声赞叹:原来青菜籽这么小,豆类的种子这么多,好漂亮!丝瓜子怎么扁扁的和西瓜子有点差不多,赤豆是深红的,可以补血的,玉米种子藏在玉米棒上,棉花种子藏在花朵里等。确实从孩子的交流、介绍中,可以看出,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已被激发,同时还产生了创作的欲望,我鼓励他们在晨间活动、午间、游戏时间玩一玩、贴一贴,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种子贴画展现在孩子面前。 在班级活动区角的创设上,也紧随孩子发展的兴趣,在材料的提供上我注重了材料的原始性、体现内容的挑战性,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尽情的表现表达,大胆的想象创造。蔬菜是农村一年四季都有的农作物,有紫色的茄子、红色与青色的辣椒、红色的番茄、青色的蚕豆与毛豆、玫红的番薯、白色的萝卜、弯弯的黄瓜等等,都是孩子区角活动的好材料。我引导孩子们观察、想象,在他们眼中,这些五颜六色的蔬菜便是一件件生动活泼的物体。如孩子想象出青椒像青蛙、白萝卜像小老鼠、小猪、毛豆夹、扁豆夹像小船等,同时在孩子想象的基础上,我又为孩子提供了一些辅助材料,让他们与材料互动。橡皮泥、火柴、牙签、珠光片、各式蜡光纸等,幼儿自由探索如何使用工具与辅助材料将蔬菜制成各种有趣的造型。土豆,在孩子的手中稍稍添加了一些辅助材料便制成土豆刺猬、土豆长颈鹿、土豆孔雀、土豆小鸡等一系列富有童趣的土豆制品。白萝卜在孩子的操作中装上胡须、粘上眼睛、插上一个小尾巴,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鼠便展现在眼前。同时孩子们还做了小胖猪、小白兔、小山羊、小蜗牛等一些栩栩如生的小动物。丰富的农作物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灵感,他们将自己的想象通过自己的创作,表现出了千姿百态的物体造型,大大的增强了孩子对区角活动的兴趣,提高了孩子的审美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同时孩子在与农作物的对话过程中不断拓展思路,他们把田野里的稻草、高粱秆、玉米皮等扎成不同的造型挂在教室的墙上,美化身边的环境……孩子们已深深感受到了农村资源的无穷魅力,在创造的天地间自由飞翔。
四、有效利用农村人力资源进行美术教育
《纲要》要求:“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农村的各种能人、艺人是幼儿教育的良好合作伙伴,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应给予充分挖掘和利用。
首先,发挥特长家长的作用。“家长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吸收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我在美术教育中,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鼓励家长走进幼儿园,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把擅长柳编的、擅长画农民画的、擅长捏面人的、擅长制作农具的家长分别请到幼儿园,在孩子们中间现场展示。不能到幼儿园展示的我们就组织参观,参观瓜果大棚、参观养鸡场、孔雀园……这些活生生的画面,极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欲望,孩子们的区角游戏丰富了,编织的、制作的、剪贴的、刺绣的,各种游戏运用而生。孩子们的艺术创作生动了,创意、造型、用色、布局变得有想象、有创意、有童趣,平面的立体的艺术品千姿百态,各具特色。
其次,挖掘民间艺人的才能。新沂农村有着丰富的民间人才资源,剪纸艺人、面人艺人、门吊艺人、草编艺人、刺绣艺人应有尽有,他们个个都是身怀绝技,他们身上都散发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们的艺术品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他们是我们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更是幼儿美术教育的珍贵资源。
我们定期邀请他们给我们做艺术顾问,给孩子们展示、指导,参与孩子们的活动,让孩子们从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素有“文化艺术之乡”的新沂合沟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于“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的剪纸艺术家王桂英奶奶就居住于此,她的作品《小街一角》《烙煎饼》《春耕》《架电线》等,热情奔放,质朴、淳厚,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一直受到海内外人士的喜爱。热爱王奶奶和她的作品的孩子们,每次活动时都把王奶奶热情地“包围”起来,争先恐后地问这问那,孩子们不仅喜爱王奶奶随时剪出的活动场景,喜爱王奶奶聚精会神剪纸的样子,喜爱王奶奶的剪纸活动课,更被王奶奶几十年的剪纸艺术的执著所激励。这样生动的活动,对于孩子们来说,收获是太大了。在王奶奶的指导下,一件件作品如泉水一般,不断涌现,孩子们的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午睡、游戏、吃饭等都走入了作品,教室里、午睡室里、走廊里到处都挂满了孩子们的作品,这些作品生动形象,生活气息浓厚。活动中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剪纸的艺术,还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双创造美的灵巧双手、一颗热爱生活、热爱民间艺术、热爱家乡文化的炽热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