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课程 » 新课程教师4个角色

新课程教师4个角色

发布时间: 2021-02-10 19:14:29

⑴ 如何定位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角色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感悟,充实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那么,呢?概括起来为:1、教师将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即促进者,是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第一,老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及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一方面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播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攀登;另一方面教师要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那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该怎样去做呢? (1)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助他们找到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2)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 (3)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5)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6)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教师作为促进者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样的课堂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尔泰在《第三次浪潮》中也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而要使学生学会学习,我们教师就必须变课堂上的传授者为学习上的引路人.2、教师将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认为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是教师教得如何,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就会有很多教师为学生成绩提高不上去而苦恼.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就不再单单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著名教育家奥尼舒说:“教师要把完成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地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独立去获取知识,并补充和扩大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教的本质在于引导.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参与所教内容的探索过程,教师要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变单一主体为双主体,在当好导演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积极参与教与学的活动. 引导的价值是无穷的,因为“给”只是给死的知识,而“导”却能激活活的源泉.很可能,经过教师的努力引导,学生仍然不能知道,但是经过引导和没有经过引导,在学生的脑子里留下的痕迹是很不一样,因为学生经过了自己的思考,哪怕是一分钟,都是有效的. 教师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作为引导者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呢? (1)以催化者代替领导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以学习者代替无所不能者.“教学相长”,学生也可能是教师成长的一面明镜. (3)鼓励学生培养自我思考与自我决定的能力. (4)以情绪教育代替惟智教育.重视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不能把学生训练成一部应付考试的工具. (5)以个别创造性代替团体一致性.重视个人的学习历程与创造才能,激发个人多元智能的真实展现.3、教师将由学生的管理者变为学生进步的协助者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是被动的、学习的奴隶.课程改革中,就要实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师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的教师: (1)建立起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师生伦理关系. 要建立起新型的民主和发展的师生伦理关系,教师首先要树立教育民主思想.尊重学生人格,让学生自由充分发展自己,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尊严感和幸福感.并且还要不断地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更要努力加强本身的师德修养,纯化师生关系. (2)创造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师生情感关系 要建立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师生情感关系,首先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品味学习成功的喜悦.同时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4、教师将由教材的忠实遵从者变为教材的开发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被排斥在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课程游离教学之外,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由国家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考试试卷是由专家或教研部门编写和提供的,教师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为各种教学资料的简单照搬者.教师一旦离开了教科书,就不知道教什么;离开了教参,就不知道怎么上课;离开了练习册,就不知道怎么出考卷. 而在这次课程改革中,由于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并且确立了国家、地方、校本课程三级管理政策,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要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基于这种现状教师要成为教材的开发者需要怎样去做呢? (1)教师要了解和掌握不同层次的课程知识,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只有对教材烂熟于心的时候,你才有可能具备教材开发能力. (2)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不同层次的课程不断丰富,不断完善,采取有效的方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使我们的学生得到最快的发展. (3)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能力.我们都知道,不管是哪一个学科,如果仅仅是教那么几本教材,无论如何也是无法让学生有更快发展的,那些优秀教师都要自己去开发一部分教材,以此来弥补教材本身的不足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我们锻炼和提高课程开发的能力. (4)教师要培养课程评价能力,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领. 教材的开发,是需要教师的知识、能力、水平作基础的,所以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是非常重要的.5、教师将由墨守成规的执行者变为教学创新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无法摆脱一些固定教学模式的束缚,结果是教师成为一些不切合实际的陈腐观念和制度的忠实执行者,所以有的时候尽管付出了很大努力,结果还是教师教得痛苦,学生学得痛苦,难以出现师生都很愉悦的教学情境.而课程改革以后,不管是在教学方式上还是教学理念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我们的教学模式如果还是停留在传统教学的桎梏中,不能根据学生的变化与教学观念的变化而创新我们的教学,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所以教师要富有创新精神就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了.教师的创新要从哪几方面着手呢? (1)体现在教材的处理上——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体现在编制和优化教法上——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会学习,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3)体现在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上——不仅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而且要有突破和创新.6、教师将由知识的保管者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作为一名想开创出教育教学新领域的教师,应该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使自己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要想成为科研型教师,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以研究者的思维方式,努力去探讨教育教学的规律,研究如何才可以使学生尽快成长的规律,寻找不仅使学生学会而且会学的规律. (2)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而寻找到解决的方法.这就需要我们经常不断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关注具体的教学情境,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澳大利亚有一个曾经教了30年物理的中学教师说过:“在我教学生涯的第一个10年,我认为自己是在教物理.在第二个10年,我认识到,自己不是在教物理,而是在教探索,教学生如何进行物理方面的探索.在第三个10年,我认识到我不是在教学生如何探索,而是在对自己进行探索的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是在‘提供支持’”.这位物理教师的话是他实践经验的升华,这种升华就是他不断地用研究者的眼光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各种问题的智慧结晶. (3)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按教学进程进程可以把反思划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如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仔细斟酌一个问题如何提才能完整地清晰地表达老师的意思,这种对提问方法和策略的思考就是教学前反思.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地在教学进行的过程中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反思是指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从教育的角度讲,反思性教学能够改进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反思性教学可以全面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使教师成长为研究型的教育者;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才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教师.树立反思意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保持一种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永不满足的意识,不断唤醒自己的内驱力,这样才会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进步. (4)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出现问题后努力去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努力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把问题作为自己不断进步的前进动力,这样问题就会成为你一笔宝贵的财富,就会促使你在教育教学领域内拥有更多的研究硕果. (5)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作为一名研究型教师,仅仅做到以上几方面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做一名善于总结经验的“有心人”.其实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你的教学生涯中都会积累下若干非常宝贵的经验教训,关键是你会是否把它们整理了出来,你是否把它作为自己资源库里的宝贵资源了,如果还没有,请你马上行动.教师角色的定位要求我们必须有新的教学行为方式:做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促进者,做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潜能的伯乐,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做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引导者,做与学生平等相处、和谐发展的知心朋友. 总之,新课程环境下教师角色的定位有助于我们尽快适应新的课程标准,同时有助于我们努力地把教育工作当作一种事业来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⑵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扮演怎样的角色

(1)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性。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具体目标是: ①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 ②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③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知识技能。 ④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合作的能力。 ⑤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的现状,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和改进教师教学的功能。 ⑥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

⑶ 教育公共基础中,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怎样定位自己的角色

在新课程改革中规定了教师的新角色:

1、学习者

2、研究者

3、组织者(学习)

4、引导者(学习)

5、催化者(学生)

6、促进者(学生)

7、实践者(反思性)

8、开发者(课程)

(3)新课程教师4个角色扩展阅读:

1、新课程条件下老师角色的变化: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的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2、教师将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即促进者,是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3、老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及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4、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一方面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播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攀登;另一方面教师要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5、依据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其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

⑷ 新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什么

新课程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什么? 传统的教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要求教师讲得清楚,或者教师一环套一环的提问,乒乓球单打式的你来我往,牵着学生一步一步走,最后说出教师要求的结论。这样培养的学生,必然是循规蹈矩,死记硬背。《标准》中指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怎样做好教师角色的转变呢?我们要精心地组织课堂教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参加数学活动,真诚地与学生合作,共同营造一个新的课堂文化。 精心地组织课堂教学:教师要计划好每节课组织哪些教学活动,精心组织每一个活动,提供问题情境,安排活动形式,提出活动要求,明确步骤任务,进行合理分工。 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学活动:学生在小组内活动,教师干什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不是干其它事情。而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在干什么,是不是都在认真思考,还是神游在外,是在主动探索还是被动接受,了解合作的效果。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需要老师哪些帮助,给予适当点拨,发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评价,或有的放矢地进行全班交流。

⑸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变化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和行为需要发生变化:
(l)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全面发展转变;
(2)由“大一统”教育向“让每一个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转变;
(3)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
(4)由“重结果”向“重结果更重过程”转变;
(5)由“知识权威”向“平等和谐”转变;
(6)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