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小学活动课程
A. 和中国相比,日本的小学课程更注重什么
和中国相比日本的小学课程更注重什么
童鞋们~说到日本的小学你们会想到什么呢?萝莉正太??樱桃小丸子??还是女王的教室-V-~??又或是小学生们背的繁重的书包?厚厚的家庭作业?
去年,Rikako有幸去参观了位于日本京都的小学.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所见所感!今天日本宅人Rikako就带着大家一起去看看日本京都的小学:光华小学
刚踏进校园就看到他们种的盆栽,真的是好绿色><
每个楼道转角处都会有块黑板。
这块写的是每个社团需要注意的事项。
有些还会写上本月每个学科所要达到的目标。
下面就把日剧“女王的教师”中的场景和现实的场景来相比较下吧~~
☆体育馆☆这里会举办开学典礼啊、校庆活动等等~☆手工课教室☆(有木有家政课的料理台~宅人maki最最好奇的就是学校有烹饪课程啊!)☆毕业送给学校的纪念☆看了日本的小学,感觉他们的活动比我们国内要多很多。在学科上除了必学的文化课程外,他们也十分注重动手的项目。回想宅人的小学时期,每天轮流安排的值日生工作看来是最贴切的课外教育。此外就是一年一度的春游秋游~较难得有大型的大家一起参与的表演节目~游戏应该是伴随小学生成长的重要过程,能否利用好这一点,潜移默化地传达希望他们学习到的知识和道理,似乎比生搬硬套要好得多!宅人小学班级里曾经也养过植物,但似乎最后是因为没有合理地分配好大家每天的照顾任务,以至于最后没人浇水而枯死……小孩子的好奇心能满足一时的耐心,但是久而久之就会失去持之以恒的定力,日本在这一方面的教育经验,真的值得我们借鉴!但在教育方面,似乎我们培养的少年英才比较多……但起步太早,成果太引人注目,是否真的能让他们在人生的漫长旅程中得到益处?这值得我们思考……总之,各国都有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大家都有各自的特色~但,最重要的是以能适合每一个人不同的方式来培养好每一个孩子!他们国家是未来!
B. 日本小学生都有什么课程
我有一个朋友是日本的,课程基本上是这些了。国语、数学、体育、社会、科学。基本上是这些了,其实日本小学生不像中国小学生一样整天就是读书和写作业,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练习比如说地震、、海啸、火灾的逃生知识,这样对他们的生活才有帮助,而且基本没作业,就算有,最多不超过20分钟就能做完,这个绝对是实话。
C. 日本初中的课程有哪些
日本初中:9点到2点左右上课,然后是课外活动,5点左右放学。
主要的长假有回
寒假(12月25日-1月10日),春答假(3月10日到4月1日),5月黄金周(5月3日到5日及前后的周6和周日),暑假(8月1-31日)
在日本学校里,他们一般上的课都是算术、手工、国语、体育等课,我曾经亲身体验过日本课堂。日本学校的班级很少,就比如说我们访问的小中野小学校,每个年级只有三个班。而且,一个班只有30多个人。
D. 日本初中及高中的课程安排
初中有物抄理、化学、语文、袭数学、英语、社会(历史、公民)、音乐、家庭(做饭、缝衣服)、体育,其他的忘了。高中有日本史、伦理、化学、语文(古文和现代文分开的,算两科)、英语(分2科)、数学、物理、世界史、体育,我只上到高一,所以高中的只知道这些,应该还有。上课时间初中是到下午3点左右,然后还要参加运动部的活动,有游泳部、乐队、篮球部、足球部、棒球部、网球部、这些必须选一个,每天锻炼3小时左右,到了初3就必须隐退了。周一~周五上课,周六上半天。高中的话私立学校上5天,公立上五天半,到了高3的时候每天上半天课,下午回家自己复习
E. 谁有日本小学的课程表,急啊
日本小学的教育课程由各学科、道德和特别活动三部分组成。教学科目包括国语、社会、算数、理科、音乐、图画、家政、体育
下面是一些关于日本教育的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虽然不喜欢日本人,但不能否认他们的教育比我们的成功的多.
日本现行的教育制度
一、教育行政体制
日本现行教育行政制度的原则和特点由宪法和《教育基本法》所决定。宪法宣称教育是人民的权利,规定依据民主政治的原则和地方自治的原则建构教育行政制度。日本的教育行政属于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合作型,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系统,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实行中央指导下的地方分权制。
1.中央教育行政
日本现行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是文部省,为日本内阁的组成部分,其最高领导是文部大臣。文部大臣和文部省是主管教育行政的中央首长和行政机关。法律规定文部省的职能权限,主要是:
(1)为发展教育、学术和文化事业,进行调查研究并制定规划。
(2)就各级学校和教育机构的设施设备、人员配置、组织与教育内容规定标准。
(3)对地方教育委员会、地方行政机关,大学和其他教育、文化与科学机构提供指导和建议。
(4)管理由文部省设立的大学和其他教育、科学与文化机构,任命县和重要市的教育长或负责人,审定中小学教科书。
(5)对地方教育和其他教育、文化与科研机构提供经费补助。
2.地方教育行政
法律规定,地方教育由地方公共团体实行自治。日本的地方公共团体分为两级,即都道府县和市町村。教育的行政机关为教育委员会,行政主管为教育长。地方设立的大学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和私立学校由地方政府管理,教育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发展基础教育,在人事、经费、设施设备、教育教学、课程内容和教师进修等方面对其所辖学校负责。
市町村教育长的任命须得到都道府县教委的认可,都道府县教育长的任命须得到文部大臣的认可。
二、学制结构
日本战后教育改革,建立了“六三三四制”的学校教育体制。《学校教育法》规定,“所谓学校,系指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大学、高等专门学校、盲人学校、聋哑学校、养护学校以及幼儿园。”
三、各级各类教育
1.学前教育
日本的学前教育机构有两种:一是幼儿园,属于学校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招收3~6岁幼儿,由文部省领导;另一种是保育所,属于福利机构,招收从出生到6岁的幼儿,由厚生省领导。
《学校教育法》规定,幼儿园的教育目标:
(1)培养健康、安全、幸福地生活所需要的日常习惯,并使其身体的各种机能得到和谐的发展。
(2)让幼儿在幼儿园内体验集体生活,培养幼儿初步具有喜欢过集体生活和团结互助、自主、自律的精神。
(3)培养幼儿正确理解和对待其周围的社会生活现象的萌芽观念。
(4)指导幼儿正确地使用语言,培养他们对童话、连环画等的兴趣。
(5)通过音乐、游戏、连环画等方法,培养幼儿对创作表现发生兴趣。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分为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和表现5个领域。
2.初等教育
日本实施初等教育的机构是单一的六年制小学,儿童满6周岁入学,12周岁毕业,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新学年从4月份开学,多数小学采用三学期体制,三学期之间分别为暑假、寒假和春假。
日本小学的教育目的是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实施初等普通教育。教育目标:
(1)以学校内外的社会生活的经验为基础。使学生正确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养成合作、自主和自律的精神。
(2)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乡土和国家的现状与传统,并进而培养国际协作精神。
(3)使学生具有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和产业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掌握基本技能。
(4)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国语,并形成使用国语的能力。
(5)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数量关系,并形成处理数量关系的能力。
(6)培养学生科学地观察和处理日常生活中自然现象的能力。
(7)培养学生健康、安全和幸福生活所必需的习惯,并力求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8)使学生基本了解能够使生活明朗、丰富的音乐、美术和文艺等,并形成相应的技能。
小学的教育课程由各学科、道德和特别活动三部分组成。教学科目包括国语、社会、算数、理科、音乐、图画、家政、体育,文部省对这些科目都有详细具体的规定。小学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
(1)自己本身。
(2)理解他人。
(3)了解自然,具有高尚的情操。
(4)自己与团体、社会的关系。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尊重他人,重视生命,为创造民主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而努力,为促进国际和平做贡献。特别活动是指班级、年级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
3.中等教育
日本的中等教育分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初中属于义务教育的完成阶段。
(1)初级中学。《学校教育法》规定,初中是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实施中等普通教育,目标有三:培养学生作为国家与社会的一员所必须具备的资质;教授社会所需职业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劳动的态度以及根据个性选择出路的能力;促进校内外的社会活动,正确引导学生的情感,培养公证的判断能力。学制为三年。
教育内容由各学科课程、道德和特别活动构成。教学内容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包括国语、社会、数学、理科、音乐、美术、保健体育、技术与家庭等八门,选修课的种类在第一学年主要是外语,第二学年为音乐、美术、保健体育、技术与家庭以及外语。第三学年除在必修的八门课程中选择外,还有外语等。
(2)高级中学。《学校教育法》规定:高中是在初中教育的基础上,以实施高级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为目的,实现三个目标:进一步发展和扩充初中教育的成果,培养学生成为对国家与社会有作为的建设者所必需的素质;使学生能自觉地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特点,选择将来的出路,提高普通教养,掌握专业技能;形成对社会有深广的理解和健全的批判能力,形成个性。
高中学制三年,种类较多,通常按学科划分为普通、职业和综合三类,按授课方式分为全日制、定时制和函授制三种形式。
高中教育内容同样由各学科、道德和特别活动构成,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实行学分制,毕业需要修满80学分。一般学科课程为国语、地理公民、数学、理科、保健体育、艺术、外语及家庭。为广适应科技和社会的变化,各科开设了与之有关的“课题研究”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职业技术教育
1951年,日本制定《产业教育振兴法》,规定产业教育是发展产业经济及提高国民生活的基础,通过产业教育在确立对劳动的正确信念、传授产业技术的同时,培养具有能力、进而对经济自立作出贡献的有为的国民。鼓励地方公共团体和企业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并规定国家在该方面采取经费补助政策。
职业技术教育在日本的学校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培养出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和熟练劳动力,促进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在日本,除了幼儿园和小学以外,各级各类学校都设置职业技术学科,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方面的教育。日本已经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比较完整的职业技术教育网,有学校、企业和社会办的几大类职业技术教育;有职前教育、在职教育、转业教育,水平高低不同、时间长短不一,灵活多样、互为补充、互相促进。
在日本,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的学校主要有初中、高中、“各种学校”、专修学校、高等专门学校和短期大学等。初中阶段职业技术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某种社会职业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良好的劳动态度,以及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将来道路的能力”;高中阶段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一种必须完成社会使命的觉悟,使之能够根据自己的个性决定将来的道路,提高一般教养水平,掌握某种专门技能”。
“各种学校”,是实施类似学校教育的各种职业技术学校的总称,主要招收高中毕业生,但也招收其他学校在校生和社会人士。
专修学校是1976年开始设立的新型职业教育机构;大都是私立的,是由“各种学校”升格改组而来的,发展迅速。专修学校可分为三种类型:设高中课程的高等专修学校(属高中水平,可授予毕业生高中毕业资格),招收高中毕业生而设专门课程的专门学校(属于高等教育,在专修学校中占主要地位,可授予短期大学毕业生同等的资格),设一般课程的一般专修学校(自由入学,是终身教育的典型场所)。
在日本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机构是高等专门学校、专门学校和短期大学。
此外,在日本职业技术教育中,企业内职工教育占有重要地位。所谓企业内职业技术教育,是指企业对其职工进行的从录用到退休为止的长期的教育训练。其内容除了专门的技术教育、技能训练外,还包括经营教育、提高办事能力的教育以及作为企业职工的品质教育等。
5.高等教育
日本的高等教育已经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结构。按照资金来源的不同可分为国立、公立和私立三大类,从学术水平上看,日本的高等教育是三级结构:
第一级结构是短期大学和高等专门学校。以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和培养实际生活能力为目的。
第二级结构是4年制大学,包括综合大学、多科大学和单科大学。
第三级结构是研究生院,包括设置在学部的研究科和研究生院大学,旨在“教授和研究学术理论及应用,深究其奥义和促进文化发展”。
日本大学的教学采取学科目制和讲座制两种形式。所谓学科目制就是按照必要的科目设置课程和安排教师上课;讲座制则是根据专业设置在同专业中开设一定的专业讲座,并根据讲座安排教师。
日本大学有科研的传统,主要任务是从事基础理论研究,重视科研尽可能与教学结合,注重协作和开展共同研究,特别强调为产业服务,试图建立“官、产、学三位一体”的科研体制,集中政府、企业和大学的科研力量联合攻关,开展创造性的研究和培养高水平的开拓人才,推动大学由模仿型科研向创造型科研方向转变。
6.师范教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把封闭式师范教育改为开放型的教师养成教育。根据《教育职员许可法》的规定,一般大学毕业生如果修得所规定的学分,可获得教师许可证。
日本教师养成教育课程有国家基准,一般是通过国家的法律及文部省令和通知等来规定。1988年新改定的教育职员许可法规定,教师养成教育课程要设有一般教育科目、专门科目和教育专业科目。
在日本,成为中小学教师一般要经过三次审查与考试:第一次是在大学毕业时提交毕业论文,第二次是符合规定者领取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颁布的教师许可证,第三次是参加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举办的教师任用考试。公立学校教师的任用主要由各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负责。各都道府县举行的教师任用选拔考试,除了教养与专业方面的笔试之外,还采用面试、技能测验和体力测验、作文与论文、适应性检查以及兴趣小组活动、社会服务活动的经历和教育实习的成绩等多种方法。
F. 简单的介绍一下日本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所学科目及内容
日本战后教育改革,建立了“六三三四制”的学校教育体制。《学校教育法》规定,“所谓学校,系指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大学、高等专门学校、盲人学校、聋哑学校、养护学校以及幼儿园。”
入学年龄,学制和中国的是一样的!
问题4.
a 初等教育
日本实施初等教育的机构是单一的六年制小学,儿童满6周岁入学,12周岁毕业,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新学年从4月份开学,多数小学采用三学期体制,三学期之间分别为暑假、寒假和春假。
日本小学的教育目的是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实施初等普通教育。教育目标:
(1)以学校内外的社会生活的经验为基础。使学生正确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养成合作、自主和自律的精神。
(2)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乡土和国家的现状与传统,并进而培养国际协作精神。
(3)使学生具有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和产业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掌握基本技能。
(4)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国语,并形成使用国语的能力。
(5)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数量关系,并形成处理数量关系的能力。
(6)培养学生科学地观察和处理日常生活中自然现象的能力。
(7)培养学生健康、安全和幸福生活所必需的习惯,并力求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8)使学生基本了解能够使生活明朗、丰富的音乐、美术和文艺等,并形成相应的技能。
小学的教育课程由各学科、道德和特别活动三部分组成。教学科目包括国语、社会、算数、理科、音乐、图画、家政、体育,文部省对这些科目都有详细具体的规定。
b.中等教育
日本的中等教育分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初中属于义务教育的完成阶段。
(1)初级中学。《学校教育法》规定,初中是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实施中等普通教育,目标有三:培养学生作为国家与社会的一员所必须具备的资质;教授社会所需职业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劳动的态度以及根据个性选择出路的能力;促进校内外的社会活动,正确引导学生的情感,培养公证的判断能力。学制为三年。
教育内容由各学科课程、道德和特别活动构成。教学内容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包括国语、社会、数学、理科、音乐、美术、保健体育、技术与家庭等八门,选修课的种类在第一学年主要是外语,第二学年为音乐、美术、保健体育、技术与家庭以及外语。第三学年除在必修的八门课程中选择外,还有外语等。
c.高级中学。《学校教育法》规定:高中是在初中教育的基础上,以实施高级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为目的,实现三个目标:进一步发展和扩充初中教育的成果,培养学生成为对国家与社会有作为的建设者所必需的素质;使学生能自觉地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特点,选择将来的出路,提高普通教养,掌握专业技能;形成对社会有深广的理解和健全的批判能力,形成个性。
高中学制三年,种类较多,通常按学科划分为普通、职业和综合三类,按授课方式分为全日制、定时制和函授制三种形式。
高中教育内容同样由各学科、道德和特别活动构成,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实行学分制,毕业需要修满80学分。一般学科课程为国语、地理公民、数学、理科、保健体育、艺术、外语及家庭。为广适应科技和社会的变化,各科开设了与之有关的“课题研究”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d.高等教育
日本的高等教育已经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结构。按照资金来源的不同可分为国立、公立和私立三大类,从学术水平上看,日本的高等教育是三级结构:
第一级结构是短期大学和高等专门学校。以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和培养实际生活能力为目的。
第二级结构是4年制大学,包括综合大学、多科大学和单科大学。
第三级结构是研究生院,包括设置在学部的研究科和研究生院大学,旨在“教授和研究学术理论及应用,深究其奥义和促进文化发展”。
日本大学的教学采取学科目制和讲座制两种形式。所谓学科目制就是按照必要的科目设置课程和安排教师上课;讲座制则是根据专业设置在同专业中开设一定的专业讲座,并根据讲座安排教师。
日本大学有科研的传统,主要任务是从事基础理论研究,重视科研尽可能与教学结合,注重协作和开展共同研究,特别强调为产业服务,试图建立“官、产、学三位一体”的科研体制,集中政府、企业和大学的科研力量联合攻关,开展创造性的研究和培养高水平的开拓人才,推动大学由模仿型科研向创造型科研方向转变。
G. 日本的高中会有哪些活动
日本课外活动不放假
■放假时间
日本学校的假期一般为每年3次:寒假、暑假和春假。公立学校一般暑假比较长,但是东北地区降雪多的地方则寒假最长。
假期“部活动”丰富多彩
日本学校的课外活动非常丰富多彩,称为“部活动”,其中又以体育类的“部活动”为多,主要开展的项目有田径、棒球、排球、足球、网球、游泳、弓道、剑道等项目。上学期间,学生每天下午3时之后基本上都会参加自己的“部活动”。
而到了放假的时候,初高中一二年级的学生们还会继续参加“部活动”。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一般会从5月开始主要集中精力为考高中和大学做准备。
修学旅行以学习为目的
除了“部活动”以外,日本学生在假期还喜欢去修学旅行。修学旅行以学习为目的,学生更容易从旅行中学到知识。日本的修学旅行因学习的内容不同被细分成若干类别。比如历史学习,主要通过参观历史遗迹,学习历史知识。这种旅行多去京都、奈良和东京等地,这些地方古迹多。还有体验大自然的森林修学旅行和农业修学旅行等。
最近选择去海外进行修学旅行的学校也多了起来。据悉,日本近来每年约有近200个学校、约4万名学生到中国修学旅行。
上补习班也是一种选择
当然和中国一样,利用假期上补习班的日本学生也大有人在。由于日本学校实行“快乐教育”,为中小学生减负,从而导致日本教育水平整体下降。家长们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课外辅导机构,称为“塾”。据统计,目前日本全国这种课外培训机构数量已经多达50000家,培训项目几乎涵盖了学校的所有课程。(王颖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