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文化与课程建设
A. 幼儿园的文化建设包括什么内容
如何理解幼儿园文化建设
(一)什么是园本文化?
园本文化是一所幼儿园在长期教育版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特权有的价值观念及承载这些价值观念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包括幼儿园成员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1]。
园本文化应符合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让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符合幼儿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二是教职工所需要,能够激发教职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二)为什么创设园本文化?
园本文化所营造的育人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它具有隐蔽性和延续性的特点,它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育人的功能。园本文化是构成幼儿园生存的基础,是幼儿园发展的灵魂。
(三)园本文化的内容?
园本文化是一种观念的形态,它由表层面物质形态、中层面制度形态、深层面精神形态构成。
精神文化:是幼儿园文化深层次的集中体现,是全体教职工认同和遵循的教育思想、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以及幼儿园形象的总和。
制度文化:是幼儿园文化的集中体现和价值取向的固化形式,也是教职员工各项行为的对照标准,包括规范、制度、流程、准则等。(表现为文本化的规章制度
B. 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相融合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在以往漫长的岁月中,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思想文化和物质生活的总成。那么,我们今天说弘扬传统文化,是不是凡属传统文化或者说凡是老的旧的东西都该复兴呢?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其实就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问题。在一些人眼中,传统文化仿佛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只要它一出现,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遭遇的种种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另一些人则更对传统文化顶礼膜拜,对它既不能有丝毫的怀疑,更不能有取舍之间的犹疑。
而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问题,其实是早在上世纪的五四时期就已经有过反思和激辩的,那个年代的青年曾经响亮地喊出过“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而陈独秀、胡适、鲁迅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性人物。
但是,在高喊抢救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我们依然有必要回答一下“什么样的传统文化才有弘扬的必要”这个老问题。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有一种审视的态度,任何的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都是不理性的。对此,许多专家学者也表示,抢救和弘扬传统文化不是复旧和倒退,而是要更好地认同与养护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并从中找到它的现代价值。
著名学者朱大可说:“传统文化应当接受普世价值的检验。所谓普世价值,就是被全人类所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像爱、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正义和教养等。凡是符合这些普世价值的传统文化,就可以被继承和弘扬,相反,凡是违背这些价值的,当然要予以抛弃。”对于一些人以“保卫民俗”为由发表的“磕头和作揖是典型的非物质遗产需要保护”等言论,朱大可认为这是“文化恋旧癖”在作怪:“磕头是奴隶人格的表达,它违背了人格平等的普世信念。在我看来,这是中国文化中最愚昧的部分之一,正是从这种磕头人格中产生了家长威权体制和国家专制主义,历史上整个东亚地区都曾受到这种文化的污染。”
而学者裴钰则对此看法不同:“在法理社会中,我们需要尊重个人的文化权利。一些旧俗的出现,本身就体现了多元化文化的兴起,这也是国际文化的潮流,早在198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就把‘西方文明’这门课程,变为‘世界文明’,引导学生从西方文明的单一视野,扩展为包括非洲、拉丁美洲、西亚和中国在内的多元化的世界文明。这是大势所趋。”他表示,传统文化需要理性和真诚的传承,而不是做作的“弘扬”。
中国传统文化无疑是博大精深的,想要一下就通晓或者无论是谁都通晓,肯定是不切实际和苛刻的。所以,像“京剧进小学”和某专家呼吁“全球读经、论语100遍”之类,才会招来那么大的骂声。
一网友说:“‘全球’这个提法很有创意,就像大跃进时中国的钢材一样,雄踞世界。除此之外,100遍是个什么概念?假如有耐心来个‘论语100遍’,一个星期读一遍的话,连续不断就要100个星期,差不多就是两年。如果比较忙,而且觉得老读一本书乏味,那读一遍休息一个月再接着读第二遍,大至上需要10年,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愿意在10年时间内完成这项‘伟大的事业’,总之我是绝对不会的。”
还有网友说,“作为‘国粹’的京剧,对它的弘扬,肯定不是以中国人人会唱为指标的。没弄清楚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的所有国粹恐怕都要遭殃。而喜欢京剧的没人搭理,不喜欢的偏要填鸭,这个拧巴的局面,我觉得不应该是国粹应得的待遇”。
裴钰则认为,京剧进小学,作为学生选修课是应该被允许的,但是,“我反对样板戏借着这一进程,僭越京剧的传统。有人说对传统文化的遗忘是可怕的,我却认为遗忘可以通过普及来弥补,可怕的是文化的僭越,用虚假和偏见制造的伪民俗、伪文化,这是弘扬传统文化中需要提防的最大问题”。
今年两会期间,有专家提出应该恢复使用繁体字的建议,也在文化界激起很大波澜。北大教授孔庆东对此非常不以为然,他在博客里写道:“孔老师认为他们说得还不够狠,为了不忘我堂堂中华传统文化之根,政府应该下令,全国人民都写甲骨文,因为那些所谓‘繁体字’,也是从甲骨文、金文,一步一步简化来的……”
C. 幼儿园课程建设包括哪些方面
包括
本课程的建设与推进是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热点,目前很多幼儿园都立足本园实际构建园本课程,以便在课程建设中体现自我特色。但是,园本课程的建设是一个持续、动态、逐步完善的过程,在崇尚个性化的课程建设中,我们是否把原来的,或者以往不好的地方做得更好作为追求个性的前提呢?也许,基础打得更扎实,才能更好的逐步探索出适合本园的课程。
D. 如何构建幼儿园文化
优秀园所文化的形成是一所幼儿园办园理念成熟的重要标志。教育需要健康而纯洁的文化,这种园所文化应是向上的、启智的和审美的。园所文化的构建是通过园长、教师、家长等作为载体,对文化进行传承、积累和创新,分为可见的物质形态和不可见的观念形态。当前,不少幼儿园园容漂亮,设施先进,但总缺少一种神韵和底气,就是因...为它没有蕴涵自己园所文化精神。园长做为幼儿园管理的核心和灵魂,应对园所文化作出明确、自主、卓有远见的选择和追求,有意识地弘扬和倡导人文教育的理念,努力构建幼儿园文化的育人平台,使幼儿园逐步形成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园所精神和文化氛围,促进幼儿、教师、家长、幼儿园四位体共同发展。 近年来,许昌市文化街幼儿园从实际出发,寻找最佳的切入点,注重内涵发展,打造和谐的园所文化环境,推进了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一、用科学的办园理念创办优质的幼儿教育 要办好一所高质量的幼儿园,科学的办园理念是关键。近年来,我们通过全面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树立了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开发潜能,全面发展的办园理念,坚持以自主、创新、文明、合作为办园目标,提倡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符合幼儿生理及心理发展的科学教学理念,一切以幼儿发展为本,尊重幼儿,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富有个性的发展。 (一)硬件建设为园所文化的构建奠定基础 健康优美的园所环境就像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孩子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更有利于孩子素质的提高。我们注重物质文化建设,努力让物质文化凸显个性美,发挥其熏陶功能,通过绿化、美化、净化、园林化、知识化,让幼儿园的一景一物、每面墙壁、每个角落都在无声地说话。让孩子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受到文化的熏陶,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孩了们温暖的家园、幸福的乐园。 高起点的园所规划建设。幼儿园占地三十亩,近年来几经改建,综合楼、教学楼、实验楼等建筑面积扩大,设计合理、设施齐全、配置现代化。 充足的幼儿活动场地。幼儿园拥有较大的户外活动场地。幼儿人均活动场地7平方米;幼儿园还为幼儿设置了沙池、戏水池、趣味迷宫和攀岩墙等,软硬结合的活动场所,充足的活动空间,为幼儿提供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良好场所。 功能完善的育人设施。幼儿园配置了高档齐全的功能室,活动室面积65平方米,地面用木地板铺设。幼儿寝室面积58平方米,采用架空木地板铺设,既解决了安全问题,又增加了幼儿的活动空间。卫生间、盥洗室一应俱全。宽敞明亮的多功能厅集音乐、舞蹈、体育、游戏、绘画、多媒体教室于一体,一室多用、物尽其用;科学发现室为幼儿提供了认知科学的感性材料,是孩子玩玩做做、操作探索的好地方。幼儿图书室拥有适合幼儿阅读的各种图书。卫生保健室功能齐全,资料室拥有供教育和教研使用的各种参考书籍、光盘、录音带、挂图等。配备大中型高档玩具,桌面玩具丰富多彩,幼儿食堂配置了现代化厨具。活动室和寝室分别安装有立式空调,室内设施齐全、实用。分别为各班配置了移动式紫外线消毒灯及消毒柜等,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可靠保障。 (二)环境创设是园所文化的重要体现 《纲要》中强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正在努力实践着环境育人这一教育理念。 愉悦身心的外部环境。走进文幼,新颖美观的设计,五彩缤纷的装扮,深得幼儿的喜爱。综合楼的四周墙壁绘制了童趣十足的壁画为幼儿园增添了文化气息。 充满生机的绿色家园。我们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展家园绿化工作。先后种植了纵横交错的绿化带,开辟了具有园林风貌的植物园,分为果树区、竹林区和种植区。在果树区,幼儿亲自观察认知桃树、梨树、山楂树、石榴树等树木从开花到结果的过程,并感受收获果实带来的喜悦。在种植区,结合季节特点,教师和幼儿一起种植农作物,为幼儿提供了感性课堂。 赏心悦目的门厅文化。净雅的门厅,不但及时向社会、家长展现幼儿园风貌,宣传反映幼儿园工作动态,而且随四季及节日的变化体现季节特点和节目文化。 个性凸显的班级文化。各班为幼儿创设了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与课程相适应的学习环境及内容丰富、材料充足的活动区,使幼儿在玩中求发展,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面墙壁都尽可能得到充分利用,作为向幼儿传递信息、创设氛围或展示其学习成果的有用之处;宽阔的长廊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幅幼儿在园活动的真实照片,它不仅展示了幼儿丰富多彩的生活,而且向家长宣传了幼儿园的教育理念。 (三)制度文化提高幼儿园的管理效能 制度对于提高幼儿园的管理效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增强教育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几年来,幼儿园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适合本园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与一系列制度。为了将各项制度内化为全体教职工的自觉行为,在制定各类制度,特别是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考核奖惩制度时,都要做到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在认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经教代会充分讨论,一致通过后再执行。由于制度的建立有教职工自始至终的参与,教职工对制度的内容有高度的认同感,这样不但增强了教职工的责任意识,保证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做到事事有章可循,且鼓励全体教职工为幼儿园的发展献计献策。 二、用特色教育引领园所发展 幼儿园特色教育是幼儿园在办园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个性风格,其特色的定位应是育人价值的取向和办园理念的体现。 (一)加强园本培训,为特色教育奠定基础 我们本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园所发展、教师为本的理念,立足许昌、面向河南、放眼全国。通过走出去参观学习、请进来专题培训、观摩教学、业务讲座、科研论文交流、评说教学活动等多种形式,打造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素质。 首先加强教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在日常工作中组织教师学习幼教法规、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先模事迹,先后举办了爱心与奉献、感受教育幸福等演讲比赛,大家用切身体会感悟到了幼儿教师的酸甜,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孩子的爱、对事业的追求。 其次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培训。针对我园教师年轻的特点,我们着重对幼儿教师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系统培训,如钢琴、绘画、舞蹈、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等技能培训;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手段的研讨。 第三是实施名师带动工程。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一对一结对子,通过相互观看教育活动、共同设计活动方案等形式相互提高,共同进步。组织教学能手、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向全园作公开教学展示;组织区角活动观摩、游戏活动评比、才艺展示等活动,推荐教师参加区、市、省组织的教学评优,支持教师进行学历进修,努力营造学习环境,使教师在学习和实践中迅速成长。 (二)实施园本教研,创建园本特色 我们本着幼儿园是基地,教师是研究者,问题即课题,课题从问题中来,问题从反思中来的理念,积极承担省市组织的实验课题。教师在教研过程中为幼儿创设真实、丰富、自然、开放、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环境,引导幼儿开展自主性探索活动,捕捉幼儿的兴趣点生成新的教育活动,活动中用录像、数码相机、文字等形式真实记录幼儿的表现。教师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注意采纳和吸收幼儿的建议,并请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给幼儿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欲望,发展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支持、启发、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