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占兰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的理与路
1. 如何有效的开展园本课程的建设
幼儿园课程计划抄是指幼儿园根据课程目标、课程理念等对本园课程进行选择、策划、重组和创新。任何一种课程的建立都有其背后的理念支撑,所以在制定课程计划时,要分析幼儿园现有的课程计划,指出其存在的优点与不足,发现具有本园特色的课程资源,在全体教师参与完成的课程计划的基础上业务园长带领各年级组长成立课程审议小组,交互审议课程计划,一致修订新的课程计划。如:在使用华师大的《建构式课程》作为幼儿园蓝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教师经常会思考选择什么主题活动适合本园幼儿开展活动,此时教师就是在建构园本课程。有时教师也会反思主题中一些不合适的教学内容并进行筛选、调整,重新预设新的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这些建构都是在有计划、有目的的过程中实施的园本课程建设,也是最为基础的课程建设。
2. 园长怎样推动园本课程建设
园长课程领导力是园本课程发展的关键因素。有效的课程领导力,是对园长课程整合与开发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园长“教育者”角色的最好诠释。园长的课程领导力与园长的个性特征密切相关,与园长自身的专业发展紧密相连。在园本课程建设中,园长要扮演好以下角色:
做课程愿景的建构者。“一个好园长,成就一所好幼儿园。”特别是在课程改革日益推进的今天,园长的课程领导力直接影响幼儿园的内涵建设。在课程构建的初期,园长需要引领教师团队理清已有课程的优势与劣势,结合当下幼儿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带领教师寻找适合本地区及本园情况的课程模式,帮助教师形成园本课程建构的共同愿景。
做课程实施的领航者。课程愿景的实现取决于课程实施的成效。园长只有成为课程实施的领航者,才能推动园本课程的实践与发展,才会对课程实施中的专业问题有更敏锐的洞察、更前沿的思考、更睿智的引领,才会更热衷教研、支持教研,切实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
做课程创新的推动者。建构园本课程,不仅需要借鉴优秀的课程模式,汲取他人的有益经验,更需要结合本园特点进行创新与改革。为此,园长要引导教师开展园本课题研究,引导教师关注幼儿的兴趣、经验及需要,延伸拓展有价值的内容,生成更丰富的教育活动;带领教师在细节中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倾听孩子内心深处的需求,并不断地反思和挖掘自我,改进和重建自己的教育教学。
做课程总结的提炼者。园长只有成为课程总结的提炼者,才能归纳梳理出课程构建与研究的阶段成果,才能提升课程的有效性与适宜性,才能促进课程不断走向完善和发展。
在园本课程建设过程中,园长的课程管理与课程领导角色直接影响课程构建的效果和质量。园长的课程管理和课程领导力的形成不是短期的结果,而是需要投入毕生精力去研究、学习和提升的。
3. 幼儿园园本课程什么意思
就是幼儿园自己编写的课程,有一定的针对性,能有效提高该幼儿园的某方面的课程的薄弱环节,适合自己的学生情况。但不是主课。 小学也有同样的情况,学校认为自己的学生在某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比如古诗词,那么就可以编撰一份教材,里面的主要内容是古诗词,挑选了能够代表古代诗词作者的篇章,刻意避开教材中已有的诗...词。为的是能让孩子们多接触一点古代的诗词、丰富语言常识、提高审美情趣等。
4. 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与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一、课程与教材不搭配 常常因为备课心烦
二、同一主题开很多周课 对于收集材料 上课都不利 有些内容重复 孩子也会失去兴趣
5. 国家幼儿园课程、地方幼儿园课程和幼儿园园本课程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国家的课程是统领,地方的幼儿园课程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环境设置的,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园本课程是自己园所的特色教学。
6. 幼儿园课程建设包括园本课程建设吗
包括 本课程的建设与推进是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热点,目前很多幼儿园都立足本园实际构建园本课程,以便在课程建设中体现自我特色。但是,园本课程的建设是一个持续、动态、逐步完善的过程,在崇尚个性化的课程建设中,我们是否把原来的,或者以往不好的地方做得更好作为追求个性的前提呢?也许,基础打得更扎实,才能更好的逐步探索出适合本园的课程。 一直以来,课程建设是一个更新观念,并转化为行为的探索过程。课程改革后,幼儿园教师懂得了许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想法,但是,新名词、新概念并不自动带来教育实践的结果,新的理解并不等同于行为模式新形成,我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中,让自己接受到的新观念转化为教学行为,还是有一些困难的。当然,幼儿园课程的建设不只是教师单方面的工作,应树立全员参与的意识。幼儿园课程应该具有开放性,整合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教育要整合与幼儿生活相关的教育资源,要求教师围绕幼儿,结合家长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教师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行动人,因此,《纲要》对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必须引导教师转变观念,转换教师的角色,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逐渐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
7. “园本课程”的定义是什么
园本课程:顾名思义即指以幼儿园之“本”为基础的课程,是在幼儿园现实的根基上生长起来的与幼儿园的资源、师资等条件相一致的课程。
据其特点,我们以现代幼儿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全人教育为宗旨,以办园特色为媒介,努力构建适合幼儿发展的园本课程,积极引发、释放和最大限度的挖掘幼儿的潜能,培养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新一代。
(7)刘占兰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的理与路扩展阅读:
中国最早的幼儿园思想出现在维新运动领导人康有为的《大同书》中。后来清政府颁布了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中国第一个系统学制。学制规定了对2~6岁儿童进行教育的蒙养院,最早出现的是武昌模范小学蒙养院(1903年)。
除了政府办的外,外国传教士和中国私人创办的幼儿园也出现了。到了1910年,中国幼儿园的学生已达152万多人。
幼儿园从经营的经济性质上大体有两种:一种是政府的教育系统所办的幼儿园、特殊行业办园、公办高校附属幼儿园、企事业单位办园等多种形式的公办园;另一种是个体经营者办的私立幼儿园。
在公办园中,共同的特点是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是政府或企事业单位的资金投入占运营成本的主要部分。
因此,不论是在园舍环境、硬件设施、师资培训、资金调入、经营历史、社会口碑、经营压力、政策扶持都处于相对优势,教师队伍稳定、受教育程度较高,家长认同,因而经营状况相对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