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读书心得
1. 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做好教师角色的转变
莱阳市实验中学 李妍丽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地位和角色的转变,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角色不重要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降低了,而是意味着教师起作用的方式和方法已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教师。相反,在新课程改革下,为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课下所做的工作更多,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那么,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又应当如何实现角色的转变?采取哪些措施加以应对?本文就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角色转变 1.转变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全新的教育教学改革,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提倡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教师要变“指挥者”为“引导者”。比如,在讲“信用卡”内容时,问学生都使用过哪些信用卡?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哪些便利?利用学生的答案,结合教材知识共同探讨、学习,总结出信用卡的特点。 2.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设适宜的环境 教师要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在师生关系上摒弃权力与服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培养自信心。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同伴之间如何合作、师生之间如何合作,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成功的范例。比如,在讲“民主决策”这一内容时,可让学生分小组,分角色模拟关于教育收费的听证会。各小组派出代表上讲台发言,并接受同学与老师的提问,共同探讨,共同总结。 3.充分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自我探究 数学学科与社会实际、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广泛进行社会调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仲裁者、课堂的控制者,而是学生探究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和学生平等相处的伙伴。 二、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应做好角色的转变 1.要更新教育观念 首先,教师要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其次,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第三,教师要时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但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持久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和社会生产实际中所起的作用和价值。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要更新知识结构 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新知识层出不穷。教师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有的早已老化,有些观点早已过时。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数学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我们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以利于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其次,通过报纸、杂志、信息技术等来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自己的实践活动。选修课的开设,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我们数学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 3.要调整好心理状态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权威,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源泉。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学生获得教育信息的渠道是多元化的,是丰富多彩的。有时学生获得的信息可能比教师还快,比教师要多。所以这时的教师在学生面前可能会在心理上造成某种落差。 三、面对新课程,教师要提高施教能力 1.提高把握新课程的能力 作为中学数学教师首先应了解新课程减少了哪些内容,增加了哪些内容,增加的新内容是以何种形式呈现的。其次对新的教材体系中的新内容、新要求,要努力“吃透”。对“知识点”的分布及其不同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把握好尺度,防止因不了解整体安排而把教材中分几次达成的知识做一次性处理或任意拔高。对增加的新内容,应分析为什么引入,引入了多少,怎样组织教学才能体现新教材的意图,防止范围、难度失控;对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知识内容,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切不可因“应试”是否需要来决定取舍。对删去的内容也要做认真分析,有些知识点虽然是内容删去了,但其思想可能还会有所体现,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给予充分的考虑。 2.提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这就要求教师掌握计算机工具,有能力在网络上获取教学中所需的信息资料,能评价课件的好坏,有能力选择好的课件,等等。 3.努力将新课程改革转化为实际教学行为 教师必须将新课程改革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大胆尝试,勇于探索,具有面对失败的勇气。例如,在最初采取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不知如何进行合作学习,课堂秩序混乱,学生没有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等情况。对于这些情况,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具有面对失败的勇气,要及时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调整自己的设计方案(如,开展合作学习之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再次实践,直到达到预期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中学数学教师要及早认清现代教育中,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做好角色转变的准备,这将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2200
2. 新课程中,教师如何适应角色转变
澄迈县红岗学校 王 贻 教师历来在学生心目中是很权威的指导者。可是新课改课程到来,我们这些干了十多年的教师也应改变一些传统的观念了。 良好的师生关系,由不平等、不和谐向平等、融洽改变树立情感意识。能平等对话,参与构建,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师生间的一种良好教育情景和精神氛围,师生分享理解,体验生命价值和自我意识的过程。 传统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是教师角色本质转变。帮助学生选定合适学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良好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营造良好教学情景,引起学生积极学习兴趣,教师角色必然要担当起促进学生学习责任,新课程改革下,教师首先应该是学生学习促进者。 教师由传统权威变成师生平等。教学过程师生交往共同发展,共同学习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良好学习共同体,师生变成学友。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过程。 教师角色隐喻一句话教师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我觉得在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教师只有一桶水是不够的,因为 学生所处于年龄阶段特点,有很多机会接触新鲜事物,学到教师所不知道知识,要允许教师自身无力与无奈,但专业知识上先走一步而已。为此,教师也要不断学习,迅速获取更多知识,应为学生的学习尽可能提供资源,营造积极学习环境。因此,教师不能是一桶水的拥有者,更不能是一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来水。而真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学生,教师以此为基点,自己角色也要发生变化,引导学生挖掘泉水的人,让学生这泉眼喷涌而出,永不停息。 传统教育中的教师,被描述成一种孤独角色,因为他们在课堂上总是以中心形式出现,地位和身份差异,使学生教师,教师和教师有隔膜、隔离,怕别人认为自己是不称职教师。教师之间少谈自己班级或教学过程,互不合作,彼此孤立,从而导致了教师间恶性竞争和孤立。传统封闭教育体制,使得教师对于家长参与工作持消极态度。新课程综合化提出了教师要合作,倡导教师与学生合作,与家长、社会成员、教师之间的合作。 教师即研究者这个观念已经在欧美教育界普遍流传着,一时好像成为一个流行口号。教师来研究改进自己专业事务以及事务情境乃是最直接、适切方式。教师不只是别人研究成果消费者,更应是研究者。要实现教师以知识传授者到学生学习促进者角色转换,教师本身就必须是一位积极的、有效的教育教学研究者。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因来看,社会的发展对教师职业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时代步伐,从教师专业发展内因分析,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内因分析,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自身成长的必要。教师必须从教书匠角色中挣脱了出来,成为科研型教师。
3.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和行为需要发生变化:
(l)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全面版发展转变;
(2)由权“大一统”教育向“让每一个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转变;
(3)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
(4)由“重结果”向“重结果更重过程”转变;
(5)由“知识权威”向“平等和谐”转变;
(6)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4.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
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强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是因为:首先,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不可能,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传统地位被动摇了。其次,教师作为学生惟—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动摇。
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这一方面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二、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三、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四、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5. 如何理解新时期教师角色的转变,谈谈看法
新时期,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这是我们老师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在努力的,适当转变教师这个角色,由过去一厢情愿式的好为人师,到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给学生自我反思的时间和空间。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主成长的能力,是教师责任感的终极体现。一日为师,终生为友——我们一直在这样做。
师爱——心灵沟通的桥梁
爱,作为人的普通情感,是与人的需要相联系的,人与人的关系不同,爱的内涵也各不相同。例如:母爱的伟大在于深厚、细腻与无私;而师爱的伟大在于博大、理智与奉献。师爱不仅蕴含着对社会的责任、更寄托着对未来的希望。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在多彩的百花园中耕耘,尤其要关注“弱苗”的成长,因为他们更需要来自老师爱的呵护与培养,
一、用爱的目光赏识孩子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教师的赏识是激励孩子成才的动力;而教师爱的目光是孩子成长的营养。在一个集体中,孩子无论是聪明还是“愚笨”;无论是淘气还是“温顺”,他们总有各自的闪光之处,他们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赞美与赏识,以体验自身的价值。教师的赏识是学生走向成功的阶梯。作为人师,应该学会赏识学生,做学生的赏识者。心理学认为:教师的期望会通过学生个体的认识活动,影响和改变学生的自我观念,从而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是一种信任,一种鼓励和一种爱,日积月累,学生就会产生力量和信心,就能自觉地实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当然,教师的期望要适时适度,帮助学生建立起适宜的期望目标,犹如在学生心头点燃了知识大厦阶梯上的一盏盏闪亮的明灯,促使他们不断前进,不断攀登。
二、用爱的渴望调动孩子
人总是在得不到时最想得到,轻易得到的东西反而不珍惜。如果一个孩子总没有渴望得到某个东西的机会,这该是多么不幸呀!孩子们的渴望并非金银财宝、山珍海味。有的想戴上一枚“雏鹰奖章”;有的想得到一张奖状;有的想在光荣册里记上自己的名字;有的只想佩戴胸卡当一天值日班长。面对孩子的渴望,老师切不可熟视无睹,更不可哧之以鼻,而要用心、用真挚的爱尽力满足他们的渴望,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奋进。爱的渴望带给孩子们的是快乐、是信心、是激励,是进步。从而使我体会到,教育只有入情,才能入理,只有感化,才能转化。作为班主任,要想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还是多给他们留一点“渴望”的余地吧!
三、用爱的胸怀包容孩子
有人问:世界上什么地方最宽阔!法国作家雨果回答:“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孩子的成长需要广阔的空间,而宽阔的心灵能够包容万物。哪怕是孩子的缺点,老师也要用爱的胸怀给予包容。天下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包容,正如办霍姆林斯基所言:“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因此教师要以爱的胸怀学会包容,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成长空间。热爱学生,是广大教师用自己的心血总结出来的教育规律,使用“自尊心的原油,点燃自信心的火种,”是推动学生前进的初级动力。我们要用毕生的精力在孩子的心中播种爱,培养爱,传播爱;从而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发现爱,感受爱,发扬爱。让师爱永远伴随孩子们茁壮成长!
爱,理解、包容学生,能走入学生的心灵,给孩子成长的翅膀,这是教学管理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什么事都有它特定的实施范围。特别是现在教学资源集中化,追逐名师名校,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现象,名校的好学生扎堆,自律性较高,较好管理。而名校筛选后留下的学生呈现的情况是,基础较为薄弱,行为习惯较差,我校的情况属于后者。对这些学生除了用爱来激励他以外,还必须适当的结合“严”。
师严——成长的阶梯
6. 浅谈新课程中语文教师角色如何转变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角色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尊重学生的创新风格,关注个体差异,营造良好的学习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