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课程 » 新课程物理教学目标

新课程物理教学目标

发布时间: 2021-02-13 14:49:17

1. 物理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有哪些

  • 1、设计物理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是课程标准确定的物理课程目标。国家规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的总目标是最高层次的目标。新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是素质教育,这些目标被分解到不同的学科中去实现,并由学科专家制定出学科课程目标及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

  • 2、设计教学目标还要依据对学科知识的分析,对学生的分析和对社会、生活的分析。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序与认知水平。

  • 3、教师要分析学生的起点能力和教材,结合学生已学过知识,设计出知识目标,并在对知识目标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探究能力目标的分析。

2. 怎样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现“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

怎样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现“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明确地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领域。提出 “过程与方法”作为一种教学理念的培养和目标达成,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有着重要意义。物理教学中,如何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当前课程改革中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重结果”是当前教学设计中比较普遍的思路。即使有一些貌似培养“过程与方法”的学生活动,也不过是作为指向结果的手段而被限制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路径上。究其原因,“重结果”是一个普遍的社会心态。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紧紧围绕“过程与方法”的总目标把“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落实在学生的学习行为上由此可见,“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让学生经历某种过程来实现的。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提出了高中物理课程的具体目标。明确地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领域。提出 “过程与方法”作为一种教学理念的培养和目标达成,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有着重要意义。物理教学中,如何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当前课程改革中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当前物理课堂教学中“重结果”是比较普遍的情况,折射出庸俗的社会心态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研究性学习是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学习方式,照理说,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但现实中的不少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上所强调的仍是结果。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重结果”是当前教学设计中比较普遍的思路。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活动内容,都表现为结果的呈现、规律的分析阐述以及结果的扩展——所谓推论。即使有一些貌似培养“过程与方法”的学生活动,也不过是作为指向结果的手段而被限制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路径上。不仅在课堂教学中,课外教辅资料中“重结果”的情况更为普遍,绝大多数物理问题都是求结果的问题。又比如在介绍和展示教材内容和知识体系时,往往呈现的是研究的结论、规律。并不意识到注重学生研究过程的体验、提高研究能力的目标。没有认识到过程和原因分析是更重要的;还有,教师对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指导,往往把目光集中在获得研究结论上,而对研究过程和方法的指导,缺乏应有的重视。教学管理和教育行政管理也出于官僚主义和惰性,总是用结果来衡量和评价教育教学。究其原因,“重结果”是一个普遍的社会心态。但是,教育不能把责任推向社会,而要从自身寻找原因。教育的功能不仅仅是传承知识,它对社会心态和价值取向有着深刻和久远的影响。从建立和谐社会的大局考虑,我们应该很好地反省自身。
二、教学中“轻过程、重结果”的原因反思
1. “重结果”的思维定势来自“解题是为了得到结果”的教学指导思想和实践。
物理课中,特别是中国现有的应试教育模式下的课堂教学中,习题教学是一种师生普遍重视、实施频率很高的教学活动。解答题目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一个最终结果,解答的水平通常是以结果是否正确来评价的。对于一个班级超员的学生数和繁重的作业负担,教师对作业的批改和评价不可避免地变得粗放,比较注意学生的解题结果,而且布置的作业也基本上是可以一下看出结果的计算题。高考在命题组卷时,为了使主观题的评阅更加公正的目的,所设计的题目也都有几乎没有争议的结果(除非出现可怕的失误)。更不会出现开放性的考题(有人曾经做过这方面的努力,但都无功而返)。这种导向作用强烈地影响着中学物理教学。因此,追求一个正确的结果,不仅成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目标,也成了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目标。用结果来评价的功利观又通过教育深刻地影响着浮躁的社会大众心态。
2. 教学中以知识的传承为目的,而忽略了方法的总结和思维过程。
相对方法而言,知识的相互联系比较紧密,而且存在着明确的递进关系。一个新知识的构建,需要原有的知识作为基础。知识的展开,形成了一个网络,网络之间的联系,就是线索。在课堂教学中,以知识为线索是无可非议的,但它不是目标,而是为了总结方法、体会物理思维过程的手段和支持。物理学所要表达的方法论不是针对一个具体事物的,它是从许多同类事物中概括出来的。当然,方法的存在依赖于具体的事物,如果没有具体知识的支撑而空谈方法,这些“方法”只能是空洞的条文。在进行物理新课教学中,我们不可能撇开知识,而以“方法”作为展开教学的线索。但教师切不可因此迷失方向,忽视了“过程”目标,忽略了方法的总结和思维过程的展现。毕竟对于学生来说,掌握方法、体验研究过程要比学习知识要重要得多。
3. 过去的教材对物理学科信息的呈现方式主要表现为结果的堆砌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
教科书作为一种单向传递信息的方式,难以获得读者的信息,也就缺少对学生活动过程的设计。这是过去各个版本的物理教科书的共同特点。教材信息呈现方式的局限性,决定了它无法让学生经历思考、体验和概括物理规律的过程。例如高中物理的“楞次定律”,它是物理规律概括的典范。教科书都是直接给出了楞次定律的结果,只用了一句话就把各种复杂情况下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方法作了高度概括,体现了物理规律的简洁的美。但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却不能不说它是残缺的,很多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知识时索性生吞活剥、死记硬背。教师也把这一块内容当作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尽管新教材已经在这方面作了很大的修改努力,尽可能展现分析思路,而不限定思维过程,使学生有了更多的想像空间。但教学中的很多过程是需要交互活动才能进行下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握“重过程”的指导思想,就是说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如果教师不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进行再创造,那就只能束缚在“重结果”的圈子里。我在青岛二中听了几节物理示范课,它们的共同点,就是课堂教学的全部都是学生面对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操作验证、分析总结的过程。有的学生可能假设是错的,实验设计是不合理的,实验操作是不成功的,结果是错的。但我注意到,教师并不因此而焦躁、失望、歉疚、责备;学生也自始至终表现出思维和态度是积极的,表情是快乐的,课堂气氛是活跃的。直到一堂课结束,老师始终也没有把结论和规律通过语言表述、板演或者用其它某种方式呈现出来。我体会到,原来我们奉若神明的结果是如此的不重要,而获得发现它们的过程、体验、失败的教训和经验才是物理课堂教学的目的。
三、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实现
1.教师要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
新课程倡导三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在自主学习中,教师要把更多的课堂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学会做个“懒老师” 。让学生先学而后教。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与创造性。由于过去学习习惯的积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是最关注结论和规律的,缺少了探究的过程,他们常常忽略知识的整体性和全局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讲”,但只是帮助学生形成学科概念作为探索过程的基础,其余时间要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尽情地“玩”,通过探究过程学会把握全局的本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简单而有趣的知识设置若干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灵感,让思维更加活跃。要时常鼓励学生,帮助他们排除对学习重点不够明确、对自身能力认识不够、对学习缺乏持之以恒的意志力等各种干扰因素,防止他们失去信心,浪费时间和精力。
合作学习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在课堂教学以及向课外延伸的学习探究过程中,由于所研究的课题较大较繁杂,或者实验器材设备的限制,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是最常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淡化权威,转变角色,增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者”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教学过程的发展;师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
科学探究学习是探究性学习的主要形式,它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即提高学生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和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科学素养不是结果、规律的堆砌,而是通过对规律的探索过程的体验逐渐积累起来的。要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评估、交流和合作等一系列的探究阶段,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索和科学实践的过程和方法。
2. 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紧紧围绕“过程与方法”的总目标
对中学物理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目标总框架的认识为“横”向的,它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起,构成高中物理课程的三维立体目标。我们要分析“过程与方法“在整个高中课程结构中的横向分布,知识结构的历史和逻辑关系;还需要分析“过程与方法”某一具体目标在整个学段不同课题中的体现,认识某一具体目标在教学实施中断断续续的潜在线索,这是一种 “纵”向的认识。对一个具体的教学过程,应该尽可能地通过“横”、“纵”两个视角来审视,构思该教学过程的设计。需要从三个维度来构思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安排。例如,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来验证自由落体运动快慢的猜想,提高他们制定科学探究计划的能力;可以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对试验数据的处理能力;可以讨论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科学发展的意义;可以展示人类在月球上所进行的有关实验照片,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领略自然规律的普适性;还可以通过对打桩机的重锤下落和高台跳水运动员等自由落体运动实例的讨论,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的意识。
3. 把“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落实在学生的学习行为上
以《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关于“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基本要求为例,对科学探索即物理实验能力的基本要求包括:(1)知道实验目的和已有条件,制定实验方案;(2)尝试选择实验方法及所需要的装置和器材;(3)考虑实验的变量及其控制方法。(4)认识制定计划的作用。要发展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制定实验方案的能力,就需要让学生根据实验的目的和条件来制定一个具体的实验方案;让学生去选择实验的方法、装置和器材;让学生去分析实验的变量并提出控制的方法。并通过对以上过程的总结和反思,体会制定计划的重要作用。形成一种科学精神和能力。由此可见,“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让学生经历某种过程来实现的。一定的过程,意味着一定的学生行为。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明确学生在某一过程中的学习行为是什么,并把课堂教学的设计具体落实到学生学习行为的设计上来,才能把“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落到实处。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迅速地转变思想认识,这不仅是物理教学方法的问题,也反应了对教育教学理念的回归。当然,评价标准在这里起了重要的作用。教育从来就不是急功近利的事业,从来就不应该把高考升学率作为评价标准,教育自身也不应该把高考升学率作为十字架来背负。这种重结果的理念,是造成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步履蹒跚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再也不能作茧自缚了。教育没有理由把这种扭曲的责任推向社会,而是要思考自身能够为净化社会心态作些什么。这是每一个清醒的、有责任心的教育工作者所必须面对的。

3. 新课程三维目标是什么

一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二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

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新课程物理教学目标扩展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方式,变 “ 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 为 “ 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 ;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以 “ 渔 ” 。

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通过师生的多向交流活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基本思想方法的过程,是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有机结合的过程,这是实现学生在教学中认识主体作用的一次质的转化,也是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学生积极思维的结果。这里 “ 教 ” 是条件, “ 学 ” 是关键。

从认知程序看,教师是从整体到局部,而学生是从局部到整体,教学过程正是在新知识这个认知连接点上实现认知的转化,即由教变学的转化。在新知学习过程中,一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这是主动学习的实质性的环节。不是教师直接讲授或讲解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方法,而是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思路、途径和方法。

学生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在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 “知识清单” ;确定搜集知识信息的渠道、途径和方法;搜集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并进行分析和处理;利用知识和信息解决提出的问题,完成学习任务。二要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

这是主动学习的拓展性的环节。学生群体在教师的组织和参与下交流、讨论自主探索的学习成果,批判性地考察所提出的各种理论、观点、假说、思路、方法等,通过社会协商的方式使群体的智慧为每一个个体所共享,内化为个体的智慧,拓展个体知识视野,是形成学生表现、交往、评价、批判能力的重要环节。

要给学生留出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空间,要给学生提供在不同的情境下建构知识、运用知识、表现自我的多种机会,要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形成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反馈的学习能力。

4. 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如何体现三维目标

一、 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物理情境,展现物理过程,叙述物理现象,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这样可以活跃课堂,如在学习《汽化和液化》时,教师引入新课时可以提出早晨为什么看到树叶上、草地上有露水,半空为什么出现雾呢?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瓶子为什么冒汗等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这样让学生突然觉得物理好亲切,原来就在身边,这样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效果和使学生探索科学的欲望。 二、优化课堂环境,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态度的变化 上课时,首先我会带着愉悦的心情来到课堂,面带微笑,让学生感受到你的心情,打消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这样比较亲切,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不是教育和被教育的问题,而是共同的学习过程。课堂,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格调,营造一种民主愉悦的氛围,使学生身心处于最佳活动状态。学生不断地和老师交流、互动、参与。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更好的实现课堂三维目标。 三、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学习活动,学生在自主探究时会更加的了解科学、尊重科学、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精神。在探究中可能出现挫折和失败,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在探究中出现的困难,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更多的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避免多次失败产生的消极心理影响。而且还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四、加强德育渗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挖掘道德教育素材,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引导学生成为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在学习《汽化和液化》时可以引入蒸汽机的利用与发展及科学家们的努力奋斗史。在学习《内燃机》一课时可以引入从内燃机的发展史和火箭事业的发展,物理的发展对整个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物理为整个人类服务。此外,在物理教学中,还应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团体协作的精神。 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要注意三维目标的统一。多联系教材,从现象折射出物理原理,从实验现象中拔动学生的心弦,教学中应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让学生自我探索,发现新知识,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课前预习、观察仔细、勤思考、做到观察与思维相结合;我是这样实现三维目标的。

5. 初中物理教学目标

靳建设: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新理念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就其本质来讲,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现代教学观的具体体现。传统教学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备课时要确定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达到的教学要求,强调教师的教学行为,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课堂、书本为中心,由传统的教学目的确定到现代教学目标设计,是课堂教学的一场革命,这一革命以教学目标的设计为导向,从根本上体现的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体现在知识与技能上,而且还要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诸方面有具体的培养指向。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是现代教学理念和新课程观的具体化,倡导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范式,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关键。

一、由教学目的向教学目标转变

1.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比较

教学目的是传统教学设计中由教学参考书的编者制定或者由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制定的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是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由授课教师制定的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①理解振动图像的物理意义;

②利用振动图像求振动物体的振幅,周期及任意时刻的位移;

③会将振动图像与振动物体在某时刻位移与位置对应,并学会在图像上分析与位移有关的物理量.

2.振动图像演示的基本实验方法:

观察沙摆演示实验中拉动木板匀速运动,让学生学会这是将质点运动的位移按时间扫描的基本实验方法.

3.渗透物理思维方法教育: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让学生知道实验是研究物理的重要基础.摘自《高中物理教案(一年级)》杨宝山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简谐运动图像的得出过程;

②知道简谐运动的图像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

③能说出简谐运动图像的物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当堂都能从给出的简谐运动图像上观察判断出振动的振幅,周期及质点在任意时刻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

②在课堂上学生能从给出的简谐运动图像上正确判断质点运动情况(如位移、恢复力、加速度、速度的大小及方向的变化趋势);

③在课堂上学生能根据老师给定的一个简谐运动(已知振幅周期、初始位置等条件),绘出其运动图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学生能够感受用图像表示物理现象的思想方法;

②学生能够领悟正弦(余弦)图像中的对称美、简洁美,增强学习兴趣;

③学生能够自主、积极、热情地参与小组学习讨论,敢于想象,发表自己的意见;

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作者自己拟定).
2.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比较的本质及意义

我们之所以要提出将传统的教学目的转化为教学目标,其理由或目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以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从根本上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

第二,在设计和规定教学基本要求的同时,给部分学生以充分发展的空间,课程标准只有下限,没有上限,下限是绝人多数学生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自由发展,对有些问题的研究,学生完全可以超越课程标准。

第三,增强教学设计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教师对照教学目标,检查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否使学生达到要求。

第四,有利于对教学或者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测量和评价,有利于其他教师、教学管理部门按照教学目标,评估教学效果。

因此,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不同,其实质就是两种教学观、教学理念的区别,具体表现在:一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谁?二是课堂教学的归属是什么?三是教师的角色如何重新定位?

3.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基本的范式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和颁布,我们必须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其中首要的一项就是,要学会科学地设计课堂教学目标,如何科学地制订并叙写课堂教学目标呢?

“要清晰而明确地表述课堂教学目标,在叙写时至少应包括行为和内容两个方面,既要指出使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又要言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领域和内容,这样才能明确指出教育的职责是什么,而且,所用的行为动词必须能对所表述的具有不同特征的行为做出区分,必要时要对行为动词进一步下定义;内容方面也同样,最好不要用一些概括化的表述方式,如‘学会解应用题’,等来叙写”。

根据马杰和加涅的行为目标理论与技术,结合参考文献所讲,一般认为,一个完整、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四个要素,即行为主体、行为活动、行为条件和行为标准。

行为主体――即学习者――教学目标的设计,其行为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规范的行为目标开头应是“学生要……学生应该……”等。

行为活动――即用行为动词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如“写出、列出、认出、记住、辨别、比较、对照、绘制、解决”等。

行为条件――即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根据地图……看完全文后……等,对条件的表述有四种类型:一是允许或不允许使用手册与辅助手段,如“可不可以带计算器”;二是提供信息与提示,如“给出一张中国行政地图,能标出……”三是时间的限制,如“在十分钟内……”;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如“在课堂讨论时,能叙述……要点”。

行为标准――即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于评测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至少写出三个事例”、“百分之九十九的全对”、“完全无误”等。

例如,根据知识分类学习论,“力的图示”是一节以智慧机能为主要目标的课,这里的智慧技能是利用力的三个性质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概念为给定的受力现象做出图示,因此,本教学目标可陈述如下:

目标1:能说出力的三个要素。

目标2:对提供的实例,能用力的三个要素来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目标3:对提供的实例,能用力的图示法做出正确的图示。

其中,目标1是对力的三个要素了性质认识的陈述性阶段;目标2是力的三要素了概念少的综合运用;目标3是力的三要素加上图示规则的综合应用,三个目标、体现了智慧技能学习的层次性、阶段性,而且有助于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

二、由传统的备课写教案向课堂教学设计转变

1.传统的教师备课写教案与现代教学设计的比较

教学设计是现代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的中介与桥梁,与教学改革相伴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过程为对象,为教学实践提供一种策略、实施方案、或操作规程,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传统的教师备课,是以教案为标志的,教案的编制又按照统一的模式突出“三备三写”,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和写“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始终捍卫着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观念,守着自己的传统经验不敢放手,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想,认为“我都给你讲了多次,你还不懂?”学生的知识是教师给予的,教师传授多少知识信息,学生就应该获得多少知识信息,完全忽视了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自主建构,没有意义的建构,不是有效的教学,有的学校更是将教案统一标准或模式,要求同年级同学科任课教师之间,要统一计划、统一内容、统一目的、统一方法、统一评价等,更是把教学活动的主体一一学生放到了脑后,作为一种没有生命的知识容器,完全失缺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的足够关注。

2.倡导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指导教学实践的一门教育实用技术,是联系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其中,教学目标设计又是教学设计中的关键一环,课堂教学目标作为课堂教学活动将要预期达到的结果,对教学活动起着导向、激励、调节、检测、评价的作用,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只有确定了科学、合理、良好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才有意义,实现有效的教学才会成为可能。

三、由教学目标向学习目标转变

要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实施,一方面需要广大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精心设计出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以学期为时间单位,以一册教材为内容单位,教师精心设计、制定的,教学目标要细化到每个单儿、每节课,它既包含知识与能力,也包含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每个学校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在教研组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制定出本学校、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在统一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长以及学生的情况,将教学目标更加细化为教学目标的落实打下基础,在制定学期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防止不顾学生情况的“闭门造车”现象,也要防止片面强调教学个性而由教师随意制定教学目标的“各自为政”的倾向。

另一方面,应该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而制定的、让学生通过学习达到的结果或发生的变化。在过去,教学目的只有教师自己知道,教学、评估等主动权都操持在教师的手中,现在的教学目标制定出来后,也不能只有教师知道,如果教学目标只停留在教师的备课本上,只有教师知道学生应该达到的要求,而学生本身处于盲目的状态,学生就不能够知道自己应该通过学习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就无法进行自主的学习和发展,只有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让学生切切实实明确自己应该达到哪些要求,学生才会掌握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权,教师应该给学生讲明学习目标的重要作用,对学生进行指导、跟踪调查访谈,进行个案研究,督促学生学会利用学习目标,检查评估自己的学习情况,使他们真正步入自主学习的轨道。

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如何展示,何时展示,既是一项教学技术也是一门教学艺术,此处不在赘述,设计好评价程序和工具,是落实教学目标、检测学习目标的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过去,我们将命制试题看成是一项比较简单的工作,缺乏科学的程序,更缺乏考试后的科学分析和反思性总结,不论是用什么试题来考试,我们都将学生的成绩作为对学生评价、排名的最主要依据,而很少有人去质疑试题本身是否科学,更没有人去研究这套试题的效度和信度如何。笔者认为,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加强评价工具或标准的科学化。

测评工具和程序,应该包括课堂检测工具,单元检测工具、期中期末阶段检测工具以及这些工具所测出的结果各占什么地位、怎样进行测评、如何分析测评结果等内容,评估工具的设计应该严格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使评价工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在检测之后,要对检测工具进行信度和效度的分析,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标准差,看到分数分布的离散程度,对教学进行及时的反思,根据试题中具体的题型、题目,进行科学的归因分析,找出自己教学的不足,以及今后的对策。

四、课堂教学目标的操作意义

1.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达到的最低要求

教师应该在充分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状态和能力水平,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绝大多数学生确实能够达到的目标,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和能力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掌握,和过去相比我们要考虑如何适当地降低要求,如果要求过高,学生不能够达到就会使教学目标落空。

2.教学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

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仅仅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仅仅对所学知识进行初步的了解,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达到掌握的程度,许多学生在课后还有一个巩固、消化、运用的过程,只有经过多次的反复和强化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所以制定教学目标时可以高于本节课课堂教学能够达到的要求,但是在评价过程中不能用这样较高的要求来评估教师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要依照循序渐进的原理。

3.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既全面又兼顾重点

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兼顾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纬度,但是,由于每节课课程内容的不同,教师本人的特点不一样,所以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有所侧重。

4.掌握好目标设计的层次性

有些知识或技能要求学生掌握,有些知识只需要学生理解,有些知识需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我们要根据每节课的具体情况,精心制定各种层次的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就是要能够比较准确地说出来、写出来。一般来说,重要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重要的物理事实,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表达出来:有些具体的物理现象或某些物理概念,只要求了解就可以了。所谓了解,就是知道大致内容,能够达到再认的程度;有一部分知识,需要学生进行分析、概括、归纳、综合、梳理线索,这属于知识运用的范畴,它更强调知识之间的联系,强调在知识的加工整合过程中实现创新。

在情感教学目标中,分感受、确立或树立、培养和强化等几个等级。感受,就是接受某种情绪体验,受到耳濡目染;确立或树立,就是使学生建立一种全新的道德认识或行为;培养和强化,要使学生在已有的道德认识、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生一定量的变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变化,是教学中最难以测量的部分,但是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表情、态度和学生的行为、作品等表现出来,可以用观察法、作品分析法、调查访谈法等进行评估。

5.如何判断或确定课堂教学是否达到了目标

课堂教学只能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方面,不可能完全达到目标设计的所有要求,所以,必须谨慎地进行评价。

可以进行多次测评,看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教学目标,不仅是课堂教学中要达到的要求,而且应该贯穿到课后的复习以及学生自我发展完善的过程中,有些教学目标,学生虽然在课堂上达到了要求,但是不一定在课后巩固、掌握;有些教学目标,虽然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掌握,但是,学生可以在课后通过自学、复习、练习而达到要求,所以,我们应该按照科学的程序和标准设计出评价工具,真正使评价工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作者:靳建设、卢飞麟

6. 物理学科课程的培养目标包括哪些方面

知识和技能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是新课改教学的三维目标

具体:
“大纲”要求:“学习基础知识及其应用,了解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以及物理学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创新意识,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归纳起来就是要求学生经过高中物理课的学习要具有基础知识及应用的能力,学习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
“标准”将其分为“总目标”及“具体目标” 。总目标要求学生“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
可以说“大纲”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都涉及到了一些,但主要还是知识和能力为主,其余两个方面就相对弱化得多 。“标准”则明确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而且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做了详细的诠释 (详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3年4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从总目标上也可以看出“标准”在学生的个人发展所需的知识、能力、思维、意识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这也正是与对物理课的定位的变化相一致的。

7. 中学物理教学目标有哪些

1、培养学生抄的理科思维。

2、对身边袭的物理常识有定性的认识。

3、同时也应用于生活,学习物理知识的主要目的是用物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运用物理知识去分析各种问题出现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来解决相关问题。

中考的要求:社会要想进步首先是科技的发展,学习物理还有一个很重要目的,就是通过物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去创新,来探究未知的领域,找到新的答案,是科技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领域。

这也是物理中考命题的方向和趋势。三 中考物理日益灵活,更趋向于学生的独立思考,注重学生设计能力,对于实验考试分量加重,实验题型变化较多。

(7)新课程物理教学目标扩展阅读

学习物理要搞懂三个基本。(即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

还要有独立做题。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8. 如何理解初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目标

初中物理课程目标 课程总目标是使学生: 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 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 经历基本。

9. 如何在课堂中实施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育的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新名词。它是指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维度,即:知识与技能(Knowledge & skills);过程与方法(Process & steps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emotional attitude & values)。“三维目标”是一个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独立的教学目标,它们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三个纬度就是K、A、 P,加上学习事件(Occurrence)本身首字母为O,就是我们所说的KAPO模型。
一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目标: 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二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 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知识与技能(Knowledge & skills)、过程与方法(Process & steps )和情感态度价值观(emotional attitude & values)。
这三个纬度就是K、A、 P,加上学习事件(Occurrence)本身首字母为O,就是我们所说的KAPO模型。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知识与技能(Knowledge & skills)、过程与方法(Process & steps )和情感态度价值观(emotional attitude & values)。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