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3指标课程表
1. 怎样在北京师范大学网站上查询专业课程表
1、在网页上直接搜索北京师范大学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就可以看到查询课程课表和专业课表的选项。
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奠基者,其前身是创立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北师大是“七五”、“八五”期间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十所大学之一,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计划,一期“985工程”建设计划高校,2017年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名单,11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14个学科进入教育部指定学科评估指标,ESI世界前1%。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6个学科进入A+,全国高校排名第6。
此外,学校实行全员新生导师制,开辟5种途径支持全体有意愿的学生开展科研探究,推进小班化教学,加强师生互动探究,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与150余所国外高校开展人才培养合作,与美、加、英、德等国家知名高校签署180余项校际交换生项目。
全校一、二年级学生有专业选择的机会,学生可在春季学期自主提出转专业申请,经拟转入院系考核、选拔,为确有专长的学生转换专业。转专业不设转出门槛,且可跨文理大类。设置自由选修学分,学生有机会根据个人发展规划和兴趣爱好,跨专业,跨年级,选修全校各专业的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校进行本专业学习的同时,可以修读跨学科专业的辅修-双学位课程。
2. 823 电工电子学考纲中哪些章节需要重点看
专业复试专业课科目《机电基础》包含5门课程内容(《机械原理》、《机械设计》:
研究方向专
01机械加工及其属自动化
02特种加工及其自动化
03大型结构加工技术
04表面技术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5理论力学
或823电工电子学
复试科目、《cad/cam技术基础》),从中任选三门、《微机原理及应用》、《机械设计》、《微机原理及应用》、《现代加工技术》:
551机电基础
备注:
复试科目《机电基础》包含5门课程内容(《机械原理》、《现代加工技术》、《cad/、复试参考书
复试科目;cam技术基础》),从中任选三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16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专业代码
3. 求达人贴下这学期的华东师大心理学课程表
华东师范大学2001心理统计学试题
一、问答题:
1、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和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有什么区别?(10%)
2、什么是非参数检验?它有什么特点?(5%)
3、为了建立最好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一般采取什么方式选择自变量?(5%)
二、计算题:
1、通过随机抽样,抽取了A、B两组被试,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期末考试成绩如下:
A组:119,110,132,106,121,120;
B组:133,128,130,134,129,136,133;
为检验教学方法的效果有无显著差异,请计算必要的检验统计量。(10%)
2、有3位教师对5位学生的作文进行等级评定,结果如下:
A生得到的等级评定分别是:3、5、3;
B生得到的等级评定分别是:1、2、2;
C生得到的等级评定分别是:2、1、1;
D生得到的等级评定分别是:2、3、2;
E生得到的等级评定分别是:2、4、3;
请计算3位老师评定的肯德尔和谐系数。(10%)
3、134个学生参加寒假长跑训练,开学后发现,长跑成绩显著进步(由不及格变成及格)的有38人,显著退步(由及格变成不及格)的有19人,问长跑训练有无显著效果?(5%)
4、1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和语文成绩之间的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为0.78,问,二者从总体上说是否存在相关?(5%)
心理测量
一、简述题(每题3分,共15分)
1.心理测量属于哪一种水平的测量,为什么?
2.态度量表的编制有哪几种方法。
3.项目鉴别指数有什么意义。
4.投射测验的理论假设是什么。
5.如何理解心理测验的三要素。
二、计算题(每题3分,共15分)
1.已知某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63,请算出原长度的信度系数?
2.已知某测题高分组通过人数是70%,低分组通过人数38%,其鉴别指数是多少?该鉴别指数能否被接受?
3.已知某个测验的信度为0.75,要使该测验的信度达到0.90,必须增加多少题目?
4.假设韦克斯勒儿童量表中国修订版的信度为0.95,请算出其标准误。
5.假设用某种测验选拔员工100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检验,得到以下四组数据:
正确接受为42人,正确拒绝为34人,错误接受为10人,错误拒绝为14人。请算出该次选拔的总命中率。
三、问答题(共20分)
1.对心理学界各种智力的定义你如何评价。(10分)
2.测验标准分数的意义。(5分)
3.在测验实施时主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5分)华东师范大学2001普通心理学试题
一、简述下列术语(每小题3分,共30分)
1、反射 2、适应 3、前摄抑制 4、幻想 5、随意注意
6、社会性需要 7、图式(schema) 8、个性 9、多重趋-避冲突 10、气质
二、论述题(每题10分,共70分)
1、试述距离知觉和知觉物体距离的线索。
2、试述短时记忆及其基本特点。
3、试述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
4、试述知识、技能和能力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5、试述冯特心理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
6、试述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7、试评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现状、对心理学的贡献及其发展前景。
2002年华东师大普通心理学(含心理学史)
一、 简述下列试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表征
2 . 感受性
3. 知觉恒常性
4. 随意后注意
5. 叶克斯-多德逊定律
6. 独白言语
7. 气质类型
8. 道德感
9. 流体智力
10. 动作技能
二、 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70分)
1. 从反映的内容、形式和时间三个方面,分析思维与感知觉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 阐述遗忘发生的主要原因。
3. 影响一个人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逐一加以阐述。
4. 试述个性及个性的基本特征。
5. 述评海德的社会认知平衡理论。
6. 阐述斯金纳对个体行为分析的核心观点。
7. 列举和说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实验心理学
一、 名词解释或简答题(每题6分,共10题)
1. 何谓控制变量?具体举例说明。
2. 何谓交互作用?具体举例说明
3. 反应时间研究的两个时期(或两个阶段)是什么?
4. 调整法(平均差误法)
5. 视敏度
6. 听觉定向
7. 动景盘(stroboscope)
8. 节省法
9. 比例量表
10. 内隐学习
二、问答题(每题20分,共2题)
1.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d'和β值(附PZO转换表)
报告“旧的” 报告“ 新的”
旧刺激 40 10
新刺激 4 46
注:设新刺激强度为0,就刺激强度为1。
2. 论述面部表情研究方法< br>
(PZO转换表略)
心理统计部分
一、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 协方差
2. 品质相关
3. 回归线
4. 机械抽样
5. 非参数检验
二、 问答题(10分):
什么是相关样本?请列举相关样本显著性检验的各种情况。
三、 计算题(每题5分,共15分)
1. 如果有一个相关系数r=0.5,请将其转换为等距单位的Zr值。
2. 有 5名女生,物理测验成绩分别是68,69,70,71,72;另有7名男生,成绩分别是40,
50,6 0,70,80,90,100。现需要知道男女生成绩是否方差齐性,请计算相应的统计量。(
不需要查表)
3. 某小学根据各方面条件基本相同的原则将32名学生配成16对,然后把每对学生随机分入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16名学生参加课外科研活动,对照组的16名学生不参加此活动,一
学期后统一进行理解能力测验。结果发现,有9 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测验成绩明显打开了距离,
其中有8对是实验组学生得到“及格”,对照组学生得到“不及格”;1对是对照组学生得到“
及格”,实验组学生得到“不及格”。问:参加课外科研活动对理解能力测验成绩有无显著影
响?
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攻读硕士研究生试题
考试科目:普通心理学(含心理学史)
招生专业:心理学
一、简述下列术语(每小题3分,共30分)
1、操作条件反射 2、注意稳定性 3、想象表象 4、意志行动 5、兴趣 6、程序性知识 7、性格特征 8、离差智商 9、趋避冲突 10、激情
二、论述题(每题10分,共70分)
1、试述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与解释过程。
2、试述长期记忆系统(long-term memory system)中的信息储存与提取过程。
3、试述概念形成的过程和影响概念形成的因素。
4、试述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
5、试述斯金纳行为主义心理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
6、试述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7、试述认知心理学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本质区别。
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攻读硕士研究生试题
考试科目:心理统计与测量(需带计算器)
招生专业:心理学
心理统计部分
一、是非题(10分):请仔阅读以下句子,判断其是否正确,用T表示正确,用F表示错误,填写在前面的括号中。注意,不得使用任何其他符号。
( )1.差异系数是一种相对差异量。
( )2.抽样分布指的是抽取的样本中个体数值的次数分布。
( )3.从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容量为n的一切工作切可能样本的平均数的分布也呈正态分布。
( )4.当自由度逐渐增大时,t分布逐渐接近正态分布。
( )5.总体上的各种数字特征叫总体统计量。
( )6.相关系数可以直接计算其平均数。
( )7.对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可以有多种方法检验其显著性。
( )8.偏态量和峰态量是用以描述数据分布特征的统计量。
( )9.中位数检验就是比较两个样本中的中位数高低。
( )10.从正态分布图来看,z=0处的概率是最大的。
二、简答题(8分):
1.什么是标准分数?使用标准分数有什么好处?(4分)
2.方差分析是逻辑是什么?(4分)
三、问答题(10分)
如果有两个样本,一个是实验组,另一个对照组,分别施以两种教学方法,后期测验后如何对其成绩(百分制)进行统计检验,以确定两种教学方法有无显著差异?
四、填表题(12分)
有一个双因素方差分析实验,A因素为教材,共3种;B因素为教法,共4种。交叉分析后得到12种处理,假定每个处理中有2名被试。经过教学后进行测验,得到一个方差分析表,请完成它。注:不必说明有无显著意义等。(答案按照1-12填写在答题纸上)
差异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 方差 F
A因素 187 (2) (6) (10)
B因素 343 (3) (7) (11)
A*B 3038 (4) (8) (12)
组内 135 (5) (9)
总差异 (1)
五、计算题(10分)
研究人员对10个家庭的儿童的问题行为程度(X)及其母亲的不耐心程度(Y)进行了评价,结果如下:
家庭 1 2 3 4 5 6 7 8 9 10
儿童得分 72 40 52 87 39 95 12 64 49 46
母亲得分 79 62 53 89 81 90 10 82 78 70
求X与Y的相关系数。注:X与Y的总体均不为正态分布。
心理测量部分
一、简述题(每题3分,共15分)
1.比纳-西蒙量表与先前的测验相比有哪些特点。
2.推孟修订的斯坦福-比纳量表与比纳-西蒙量表相比有哪些改进。
3.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的构成及特点。
4.投射测验的特点。
5.心理测验的三要素
二、计算题(每题3分,共15分)
1.某个测题高分组有80%的被试通过,低分组12%的被试通过,其难度是多少?
2.已知某测题高分组通过人数是70%,低分组通过人数是38%,其鉴别指数是多少?该鉴别指数能否被接受?
3.已知某个测验的信度为0.75。要使用该测验的信度达到0.90,必须增加多少题目?
4.斯坦福-比纳测验14-18岁组的信度为0.98,请算出其标准误。
5.如果已知某被试斯坦福-比纳量测定IQ为120,那么真分数在95%的可靠度要求下变动范围是多少?
三、问答题(共20分)
1.试论如何正确使用测验,防止滥用的方法。(7分)
2.测验的标准化应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7分)
3.谈谈如何认识心理测量的间接性特点。(6分)
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攻读硕士研究生试题
考试科目:实验心理学
招生专业:基础心理学、教育与发展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问答题(10分/题,共10题)
1.写出10个心理实验自变量(限写10个,多写扣分)
2.写出10个心理学常用仪器(限写10个,多写扣分)
3.何谓反应时减法法?
4.比较三种传统心理物理法的优缺点。
5.身高1.75米,在100米处被知觉为1.65米。请用常性系数计算公式算出其常性系数。
6.分析信号检测论的两个独立指标d'和β。
7.试论记忆研究的传统方法与新方法。
8.何谓人工概念?试举例说明之。
9.请用一个具体实验说明情绪和认知的辨证关系。
10.何谓练习(学习)曲线?它有哪几种基本类型?
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考试科目:普通心理学
招生专业:心理学
一、简述下列术语(每小题3分,共30分)
1、表征 2、感受性 3、知觉恒常性 4、随意后注意
5、叶克斯-多德逊定律 6、独白言语 7、气质类型
8、道德感 9、流体智力 10、动作技能
二、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70分)
1、从反映的内容、形式和时间三方面,分析思维与感知觉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阐述遗忘发生的主要原因。
3、影响一个人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请逐一加以阐述。
4、试述个性及其个性的基本特征。
5、述评海德的社会认知平衡理论。
6、阐述斯金纳对个体行为分析的核心观点。
7、列举和说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考试科目:实验心理学
招生专业:基础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60分)
1、习惯误差
2、无关变量
3、月亮错觉
4、双手调节器
5、双耳时间差
6、单盲实验
7、动景盘
8、全部报告法
9、两点阈
11、虚惊率
12、警戒水平
二、问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指出并分析下面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并指出此实验得出了什么结果。
莱博维茨(Lelbowitz,1967)研究了年龄与形状恒常性的关系。在他们所用的实验仪器中,首先呈现给被试一个物体,这是一个可以倾斜成各种角度的图形。实验让被试在四种倾斜角度的比较刺激中选择一个与观察刺激看起来同样的形状。这些比较刺激是一系列从圆形到逐渐拉长的椭圆形。被试年龄范围从4-21岁。实验中许多条件可以利用。图8-30是观察刺激在两种倾斜角度下不同年龄被试的形状恒常性保持程度曲线。
(此处有一图)
图8-30 不同年龄被试对两种倾斜角度不同刺激的观察之恒常性曲线(采自Lelbowitz,1967)
2、简述记忆研究的过去、现在和展望(侧重理论和方法上阐述)。
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考试科目:心理统计与测量 注:可以使用计算器
招生专业:基础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心理统计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协方差 2、品质相关 3、回归线 4、机械抽样 5、非参数检验
二、问答题(10分)
什么是相关样本?请列举相关样本显著性检验的各种情况。
三、计算题(每题5分, 共15分)
1、如果有一个相关系数r=0.5,请将其转换为等距单位的Zr值。
2、有5名女生,物理测验成绩分别是68,69,70,71,72;另有7名男生,成绩分别是40,50,60,70,80,90,100。现需要知道男女生成绩是否方差齐性,请计算相应的检验统计量(不需要查表)。
3、某小学根据各方面条件基本相同的原则将32名学生配成16对,然后把每对学生随机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16名学生参加课外科研活动,对照组的16名学生不参加此活动,一学期后,统一进行理解能力测验。结果发现,有9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测验成绩明显拉开了距离,其中8对是实验组学生得到“及格”,对照组学生得到“不及格”;1对是对照组学生得到“及格”,实验组学生得到“不及格”。问:参加课外科研活动对理解能力测验有无显著影响?
心理测量部分
一、简述题(每题3分,共15分)
1、教育测验与智力测验的不同之处
2、效度与信度的关系
3、鉴别指数对测题的意义是什么
4、考夫曼的智力量表与传统智力量表在哪些方面有不同
5、MMPI中双高峰的意义和作用
二、计算题(每题3分,共15分)
1、某测验的被试为2—5年级的小学生,已知信度是0.85,标准差为10,现欲知道仅用于4年级时信度是多少,4年级的标准差是5。
2、测验有20道测题,其信度仅为0.55,若把测题增加到60题,信度能达到多少?增加到120题呢?
3、一个儿童参加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得到智商分为111,请问如以95%可靠度要求,其置信区间在哪一段分数内?
4、某儿童在韦氏儿童智力测验中,言语智商124,操作智商115,已知这两个分量表的信度分别是0.97和0.93,请问这两种智商间有无显著差别:
5、一个五择一的测量难度值是0.61,另一个四择一的测题难度值为0.64,请问这两个测题哪个难度值更高些?
三、问答题(共20分)
1、为什么说测验的原始分数不能用来解释测验的结果?(5分)
2、在选择题中怎么样的选项是可以被接受的?(5分)
3、眼下智力定义尚未有统一看法之前,智力测验可不可以进行?为什么?如何做更为合理?(10分)
2003华东师范大学复试题(心理测量)
1 如何正确解释测验分数的意义及向当事人报告的基本原则。
2 详述目前人格测验在我国使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 如何使用信度效度数据来评价量表的质量。
另有两篇专业英语要求翻译及写150-200字的摘要,一篇是精神病判别的伦理问题,另一篇是东西方文化差异对社会关系的影响。文章都很长,一张A3纸上全是密密麻麻的小字。
4. 教务管理系统之子系统——系内课程安排
很抱歉,这个真的很难设计和制作.问问老师吧.
5. 浙江自考 05823 儿童文学概论讲义串讲 05823 儿童文学教程
浙江省的自考的儿童文学概论
这个我以前还真没找到过
我以前在网上找到过儿童文学作品选的资料 不过是不同教材的,同宗不内容.万变不离其中的.
不知道你过了没有.
这门课我找到所有的卷子,因为我以前也要考.仔细对照过.
发现这本书三部分.
第一部分考到的不多,主要是理论的东西,是具体结合到文章中分析的,单独出到简单题是很少,
但不是没有.主要每张卷子最后那道分析题就需要运用到,就是两个材料分析究竟是上面题材的和各自特点,
就是儿童文学分类那部分还有就是三大母题跟超人体童话那三类.
第二部分就是各时代各国家的作家和其作品了.这部分各种题型都有,简答题最多的.
古代那什么《西游记》《水浒》《聊斋志异》之类的还有什么《演小儿语》(名字考过忘了),
还有五四后的鲁迅和他弟,冰心,叶圣陶和张天翼,还有那个梁锦辉
反正名字比较出名的都要过几遍.当代跟那个郑渊洁在编一起的三个人.还有那两个搞翻译的任溶溶和叶君健的.
还有后面的西方童话三大代表安徒生,马克吐温,和(瑞典)林格伦.这些人和名字基本每张卷子都有二三十分的,
有时候更高.
说到得一定要写的出来. 还有就是这些人作品,特别是童话里的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分析
(也就是什么样的人物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做什么事,对社会有什么样的反映和反作用).
还有这些作家的创作风格.
比如中国童话代表叶圣陶和张天翼得得分点就是“使中国童话向现实主义童话前进”,
当然叶圣陶是开创者,张天翼是又一个高峰而且语言幽默.
好像安徒生也有类似的得分点.差不多也是“使中国童话向现实主义童话前进”,
所以第二部分我没说到名字的也要过一遍.
第三部分作品选那部分 我没看过.基本就是跟第一部分结合拿分,看不看都无所谓.
我考过两次这门课,第一次只看了第二部分得了56分(最后那答题不会,没做),
第二次看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运气比较好考了80分.
反正第三部分我是没看过,当然最后那些作品有时候是从第三部分选的,不过个人觉得即使你知道哪里选的,
但点评还是得靠自己.
当然我写的只是到我考过了为止,我个人觉得的重点,题怎么出,我说了是没用的.我以前在网上也搜过很久的
这门课资料,基本没有,有也是其他类似的课程比如《儿童文学作品选》,其实万变不如其宗的,重点的几个作家作品
也是相同的。这本资料我自己有所整理,不过是手写的.字也很难看,也未必有什么用,如果你真的有需要,我可以给你.
6. 管理信息系统中如何设计课程教务查分系统
课程学分查询系统
一. 引言
1) 建立新系统的必要性
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成绩的录用与查询是一项日常性的工作,学校的教务人员需要及时的录用学生的成绩的相关信息,以便及时有效的让学生及时的查到个人的成绩。
在该学校中,由于学生人数众多,课程数量较多,采用人工录用或者统计学生课程的成绩不能做到及时性,因而有必要建立一个课程查分系统。这一点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务处和学生对其的运行是一致的,为教务处节省了不少时间,为学生带来了方便。
2) 系统设计的目标
教务处让老师可以自己录入学生课程的成绩,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的课程查分系统进入对自己相关成绩的查询,并可以打印输出。
二、系统分析
2.1 组织结构功能分析
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是整个系统分析工作中最简单的一环。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主要有三部分内容:组织结构分析、业务过程与组织结构之间的联系分析、业务功能一览表。其中组织结构分析通常是通过组织结构图来实现的,是将调查中所了解的组织结构具体地描绘在图上,作为后续分析和设计之参考。业务过程与组织结构联系分析通常是通过业务与组织关系图来实现的,是利用系统调查中所掌握的资料着重反映管理业务过程与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它是后续分析和设计新系统的基础。业务功能一览表是把组织内部各项管理业务功能都用一张表的方式罗列出来,它是今后进行功能/数据分析、确定新系统拟实现的管理功能和分析建立管理数据指标体系的基础。
A.数据流的描述
1.数据流编号:A-01
数据流名称:课程简述表
简述:教师输入的课程介绍
数据流来源:教师
数据流向:教务管理员
数据流组成:课程编号+学分+任课教师+课时
数据流量:100张/天
高峰流量:500张/天
2.数据流编号:A-02
数据流名称:课程表
简述:教务管理员输出的课程表
数据流来源:教务管理员
数据流向:学生
数据流组成:课程编号+学分+任课教师+课时
数据流量:100张/天
高峰流量:500张/天
B.处理逻辑描述:
1.处理逻辑编号:B-01
处理逻辑名称:课程介绍录入
简述:教书将自己所教的课程介绍录入
输入的数据流:课程介绍表
处理描述:教师根据课程信息,将课程介绍录入,给教务管理员审核。
输出的数据流:课程介绍表
处理频率:200张/日
2.处理逻辑编号:B-02
处理逻辑名称:生成课程表
简述:教务管理员根据教师的课程介绍表制成课程表
输入的数据流:课程介绍表
处理描述:教务管理员根据教师的课程介绍表制成课程表。
输出的数据流:课程表
处理频率:200张/日
C.数据存储的描述
数据存储编号:C-01
数据存储名称:课程表
简述:有关课程的详细信息
数据存储的组成:学分+课时+任课教师+课程名+课程编号
关键字:课程编号+学分
D.外部实体的描述
1.外部实体编号:D-01
外部实体名称:教师
描述:学校教育工作者
2.外部实体编号:D-02
外部实体名称:学生
描述:学校的主体组成部分,最重要的部分
3.3 系统运行环境设计(软件和硬件)
系统运行环境设计(软件和硬件)
A. 软件环境:
用户端:Windows2000,Windows2003,Windows XP
服务器端:WindowsNT/Windows2000及以上操作系统
编程语言:SOL
数据库:Access2003
B 硬件环境:
有高性能的电子计算机、大容量的存贮装置,个人电脑(终端)以及联结起来的网线等,组成信息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有共享的打印机,扫描仪等等
3.4 数据存储设计
1)教师将各个学科成绩交至教务处,由工作人员入录成绩,构成数据库系统。
2) 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成绩查询系统。
3)教师授权对其系统进行更新维护,学生对成绩可以查询并打印。
7. 求贵州师范大学考研823的参考书目
1、贵州师范大学考研823没有指定的参考书目。
2、学校官网有考试大纲,可以自己下载内查看。
3、建议根据容大纲使用大学相关教材备考即可,如《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黄甫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关键还是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