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程教案数学
『壹』 求小学数学的教案
http://www.isud.com.cn/down.asp?cat_id=10&class_id=33
『小学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上) 第3章 字母表示数
·课题:字母能表示什么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规律并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过程 2,能用字母和代数式表示以前学过的运算律和计算公式. 3,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感,......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1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教案 生活 数学
·1.1 生活 数学课题:1.1数学 生活课型:新授课备课人: 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图形 ,数字的观察,思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了解数学是我们表......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1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案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第1 课时 教学内容浙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P1) 教学目标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认识成数......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1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案 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课 题分数除以整数第( 1 )课时教学内容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目标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为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和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法打基......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1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浙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全册)》
·--小学一年级下数学一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第一课时:数数,数的组成时 间: 教学 内容:第1-2页的例1例2和做一做教学 目标: 知 识:通过教学使学生......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1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案(全册)
·一,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 (一)百分数 ( 9 课时) 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2课时 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2课时 3.百分数的应用 4课时 ......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1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案(全册)
·教学内容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课本第1—3页) 教学目标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认识"成数","折扣"的含义,能把它们改写成百分数;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3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案
·教学内容: 一)分数乘法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是本节重点,算理是难点.它是本册内容的基础,要求开始讲解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使学生基本掌握利用线段图进行分析的方法.本章包括......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1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案 总复习(一)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案 王洁琼教学内容课题总复习(一)P152--15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 2,进一步理解......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1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九册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学数学第九册第31页到33页的内容.是小数除法部分的难点,为了能较好的完成这部分的教学任务,我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仔细的思考.在和其他老师的讨论中我们觉得在......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1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 第四单元简单方程
·第四单元 简单方程用字母表示数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3,使学生理解怎样根据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软件大小:2197K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1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 简易方程的初步认识
·简易方程教学内容:认识方程及方程的解.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方程的解"的含义. 2,会正确运用"方程"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能正确区别......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1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 梯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出梯形面积. 2,通过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1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 超市购物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64-65页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1.通过"超市购物"实践活动,使学生巩固小数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1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 小数乘除法的应用
·教学内容:小数乘除法的应用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熟练的进行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2,在实际情境中能够自觉地用"四舍五入法"取积,商的近似值. 3,获得综......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1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
·五年级数学学科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内容:1,小数的乘法和除法 2,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3,多边形的面积 4,简易方程 5,总复习学生情况分析: 所带班......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1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第 1 课时教学内容:小数乘整数教学目标: 1.在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1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九册相遇应用题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九册(人教版)第58 ——59页.
『贰』 小学数学教案 求分享 谢谢
数学是小学教学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对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推理能力、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都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学对于深化小学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塑造学生的独立人格等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就目前来讲,如何充分发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德育方面的功能,探索德育教育的路径,是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重要课题。
一、切实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十分善于模仿,尤其善于在学习过程中模仿教师的行为。不管好坏,他们都会在短时间内模仿学会,却无法有效进行辨别和思考。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正确地处理和规范自己的言行,就很容易给学生留下负面的影响,进而影响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因此,从这个方面来看,要想充分发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首要的因素就要努力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尤其是要提升教师的道德素质,鼓励和引导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一是要努力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即使学生有什么错误的行为,教师也应该以说服教育为主,而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体罚。二是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要努力提升自己对数学这门学科的理解和领悟,进而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潜移默化间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产生积极作用。
二、用数学发展史和先进人物事迹鼓舞学生
数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等,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宝贵资源。广大教育工作者应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努力用数学发展史和先进人物事迹鼓舞学生、激励学生。一是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当前,在小学生中存在一些对数学的错误理解,如有的学生认为数学是由西方传入我国的,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数学发展始终处于滞后状态,针对这种错误的思想和认识,数学教师一定要及时予以纠正,并且进行正确地引导。比如,数学教师可以列举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事迹:在南北朝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极为落后,祖冲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精确地计算出了圆周率的数值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这比同时期的欧洲人早了一千多年。通过这样的例子,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而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通过数学先进人物的事迹感染学生。在新中国数学发展历史上,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如华罗庚、陈景润等,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生活趣事,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为国奉献的积极性。如在当时研究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陈景润克服重重困难,成功论证了“哥德巴赫猜想”,为此他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光是验算草纸就装满了几间屋子。通过这样的鲜活事例,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献身数学事业,自觉为国家民族做出积极贡献的信心和决心。
三、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态度
在一个人漫长的生活和工作经历中,踏实严谨的作风和态度是其获得成功和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构成道德素质和个人操守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要在这些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培养和引导。一要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敢于求索的数学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数学趣味习题,如小明和小华每人有一包糖,但是不知道每包里有几块。只知道小明给了小华8块后,小华又给了小明14块,这时两人包里的糖的块数正好同样多,这样算来,原来谁的糖多?多几块?学生刚刚接触这样的题目,可能会觉得难,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不放弃、不畏难,独立思考,敢于发言,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渐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数学精神。二是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数学态度。在这方面,小学生常常有很多不足,如有些学生作业马虎,或是计算不准确,或是书写不规范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积极进行教育和引导,要让学生知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如果在一项重大的科研项目里,一旦一个数字写错了,或者是小数点点错了,都会给研究造成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工作,需要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能力,加强研究探索,努力突破难点问题,丰富教育的路径和渠道,推动小学数学教育实现新的发展。
『叁』 小学数学教案,
几年级的呀
『肆』 小学数学练习课教案
0以内进位加法
1.有趣的鱼胡子!
数学问题:
鱼的胡子:鲤鱼有4根胡子,鲶鱼有8根胡子,泥鳅有10根胡子。
(1)鲤鱼的胡子比鲶鱼少多少根?
(2)鲤鱼和鲶鱼一共多少根胡子呀?
(3)两条鲶鱼有多少根胡子?
(4)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问题解答:
(1)8-4=4(根)
(2)4+8=12(根)
(3)8+8=16(根)
(4)只要孩子能提出问题并作出回答都可以。
网络阅读:
小朋友想不到吧!鱼也长胡子!让你更想不到的是鱼的“胡子”还有很多妙用呢!鱼是用它的胡子(也就是鱼须)来尝味道的。鲶鱼就是用鱼须来感觉味道的。鲤鱼的胡子实际是它们的触觉和味觉器官。泥鳅主要通过胡须的触觉和味觉作用在水层底部感受食物的化学和机械刺激。
哈哈!鱼的胡子真有趣!
2.像花朵一样的海星!
数学问题:
海星走得很慢,每分钟只能在海底移动5至8厘米。照这样计算海星2分钟至少能移动多少厘米,最多能移动多少厘米?
问题解答:
(1)5+5=10(厘米)
(2)8+8=16(厘米)
网络阅读:
海星两分钟最多走16厘米,小朋友拿出你铅笔盒中的直尺看看16厘米有多长!是不是很短的呀!
海星是生活在大海中的一种棘皮动物,它们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如果海星的腕、体盘受损或自切后,都能够自然再生长出来哦!海星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可以重新生成一个新的海星。
3.小朋友知道红牌和黄牌吗?
红牌罚下 黄牌警告
数学问题:
在体育中裁判对运动员的行为会出示黄牌和红牌。在2006年第18届世界足球锦标赛(简称世界杯)上的荷兰队和葡萄牙队比赛中,主裁判共向葡萄牙队出示了9张黄牌和1张红牌,向荷兰队出示了7张黄牌和3张红牌。
(1)在本场比赛中,主裁判共出示了几张黄牌?几张红牌?
(2)在本场比赛中,主裁判共出示了几张牌?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问题解答:
(1)9+7=16(张) 1+3=4(张)
(2)16+4=20(张)
(3)只要孩子能提出问题并作出回答都可以。
网络阅读:
小朋友,你知道红黄牌的由来吗?红黄牌发明者为英国裁判阿斯顿。他偶然间在十字路口遇到红绿灯时突发奇想,若是利用这醒目的红黄指示信号来约束警告那些严重犯规的足球球员会如何呢?
阿斯顿于是利用他在国际足联裁判委员会担任主席职务之便,极力推广他的红、黄牌制度。终于,在1970年世界杯赛上,包括红、黄牌在内的几项“阿斯顿建议”被正式采用。可以说,他的这一发明给足球运动带来了一次历史的飞跃
4.你知道奥运会吗?
数学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于1984年第一次参加了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在这次历时半个月,有140个国家参加的盛会中,共夺得金牌15枚,银牌8枚,铜牌9枚。
(1)获得的铜牌数比银牌数多几枚?
(2)获得银牌和铜牌共几枚?
(3)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问题解答:
(1)9-8=1(枚)
(2)9+8=17(枚)
(3)只要孩子能提出问题并作出回答都可以。
网络阅读:
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因举办地点在奥林匹克而得名。第1届古代奥运会于公元前776年举行,到公元394年共举行了293届。运动会每隔4年举行一届。后来人们将这一周期称为奥林匹克周期。自1883年开始,法国人顾拜旦致力于古代奥运会的复兴。经他与若干代人的努力,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于1894年6月23日成立,1896年4 月6日-15日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希腊的雅典举行。
『伍』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及说课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 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两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 的规律。
2. 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 谈话引入,明确课题
母亲节刚过,我们马上又要迎来一个快乐的节日——“六·一儿童节 ”,这也是全世界少年儿童共同的节日。其实,一年中有意义的日子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能说几个吗?(生说)
大家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植树节)你参加过植树活动吗?植树不仅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而且植树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 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①课件出示图片。
介绍:这是我县新修的一条公路。公路中间有一条绿化带,现在要在绿化带中种一行树,怎么种呢?
出示题目:这条公路全长1000米,每隔5米种一棵树(两端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②理解题意。
a. 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 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然后师实物演示:指一指哪里是这根小棒的两端?
说明:如果把这根小棒看作是这条绿化带,在绿化带的两端要种就是在绿化带的两头要种。
③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④反馈答案。
方法一:1000÷5=200(棵)
方法二:1000÷5=200(棵) 200 +2=202(棵)
方法三:1000÷5=200(棵) 200 +1=201(棵)
师: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而且每种答案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如果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到底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了呢?
2. 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①画图实际种一种。
课件演示: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这条绿化带。“两端要种”,我们从绿化带的这头开始,先在头儿上种上一棵,然后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照这样一棵一棵的种下去……
师:大家看,已经种了多少米?(45米)这么长时间才种了45米,一共要种多少米?(1000米)要一棵一棵一棵一直种到1000米呀?!同学们,你有什么想法?(太累了,太麻烦了,太浪费时间了)
师:老师也有同感,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确实太麻烦了。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大家想知道吗?这种方法可不是一般的方法。大家听好喽,这种方法就是: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研究。比如:1000米的路太长了,我们可以先在短距离的路上种一种,看一看4蠹蚁氩幌胗谜庵址椒ㄊ砸皇裕?
②画一画,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a. 先种15米,还是每隔5米种一棵,画图种一种,看种了多少棵?比一比,看谁画得快种的好。(板书:3段 4棵)
b. 跟上面一样,再种25米看一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板书:5段 6棵)
c. 任意选择一段距离再种一种,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 2段 3棵;7段 8棵;10段 11棵。)
d.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植树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规律,那就是:
(板书:两端要种:棵树=段数+1)
③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a. 课件出示:前面例题
问:应用这个规律,前面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了?那个答案是正确的?
1000÷5=200 这里的200指什么?
200 +1=201 为什么还要+1?
师:这个“秘方”好不好?
通过简单的例子,发现了规律,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了这个复杂的问题。以后,再遇到“两端要种”求棵树,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b. 解决实际问题
运动会上,在笔直的跑道的一侧插彩旗,每隔10米插一面(两端要插)。这条跑道长100米,一共要插多少面彩旗?(学生独立完成。)
问:这道题是不是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的?
师:看来,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生活中很多类似的现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
小结:刚才,我们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两端要种”求棵树用段数+1;如果“两端不种”棵树和段数又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三、 合作探究,“两端不种”的规律
1. 猜测“两端不种”的规律。
猜测结果是:两端不种:棵树=段数-1
师:到底同学们的猜测是不是正确呢?我们还是用前面学习的方法,举简单的例子画一画,种一种。
要求:每人先独立画一段路种种看;然后4人一组进行交流。你们组发现了什么规律?
2. 独立探究,合作交流。
3. 展示小组研究成果,发现规律,验证前面的猜测。
小结:同学们太了不起了,通过举简单的例子,自己又发现了“两端不种”的规律:棵树=段数-1。如果“两端不种”求棵树,你会做了吗?
4. 做一做。
①在一条长2000米的路的一侧种树,每隔10米种一棵(两端不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学生独立完成)
②师:同学们注意看,这道题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闪烁:将“一侧”改为“两侧”
问:“两侧种树 ”是什么意思?实际要种几行树 ?会做吗?赶紧做一做。
小结:今天我们研究了植树问题的两种情况。发现了两端要种:棵树=段数+1;两端不种:棵树=段数—1。以后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分清是“两端要种”还是“两端不种”。
四、 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1. 一根木头长8米,每2米锯一段。一共要锯几次?(学生独立完成。)
8÷2=4(段)
4—1=3(次)
问:为什么要—1?这相当于今天学习的植树问题中的那种情况?
2. 我们身边类似的数学问题。
①看,这一列共有几个同学?(4个)如果每相邻两个同学的距离是1米,从第1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如果这一列共有10个同学呢?100个同学呢?
②这一列还是4个同学,如果每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是2米,从第一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呢?
3.在一条路的一侧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41棵树。从第1棵树到最后一棵树的距离是多少米?
五、 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的规律,而且还学习了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那就是遇到复杂问题先想简单的。植树中的学问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继续研究。
“植树问题”说课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大家都知道,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本册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就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为此,本课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 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两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
2. 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教学分四大环节:
一、谈话导入,明确课题
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创设在公路中间绿化带中植树的现实问题情境,提出“共需多少棵树苗的问题”。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答案,到底哪种答案对呢?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实际种一种去检验。通过模拟种学生体验到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太麻烦了,于是老师介绍研究复杂问题的方法:遇到复杂问题想简单的,从简单问题入手去研究。(说明:为了使学生对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想体验得更深刻,教材原题是在100米的小路的一侧植树我们将100米改为了1000米。)
2.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在举简单例子画一画这个环节,安排了两个小层次:
① 按老师要求画。
② 学生任意画。
通过按老师要求画,学生对棵树和段数的关系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让学生再任意画一画,种一种,更丰富了学生的感性材料,为学生顺利发现并总结规律打下了基础。
3.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①应用规律,验证前面例题哪个答案是正确的。
②应用规律,解决插多少面小旗的问题。
这样一方面巩固刚发现的规律,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还能解决生活中很多类似的问题。
三、合作探究“两端不种”的规律
1. 猜测“两端不种”的规律。
猜测是一种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好方法。学生已经发现了“两端要种”的规律,这时候老师提出如果两端不种,棵数和段数又会有怎样的规律呢?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表达的欲望也很强烈。所以这时候让学生进行猜测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验证证明绝大多数同学的猜测是正确的,这样学生的研究成果被认可使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也更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 独立操作,探究规律。
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放手让学生先独立探究再合作交流,通过简单的例子验证前面的猜测,发现两端不种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数学思想又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四、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设计了三道题:锯木头、算第一个同学和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以及对算距离问题的进一步巩固。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不错吧
『陆』 如何写小学数学教案
写教案的目的是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教材,备出教学的方式、方法,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利于教师更好地传授知识,培养学生。但我们现在写教案,成了落实执行教研部和校长指示和部署的一种技术行为、操作行为,教师并非主体。因此出现“照猫画虎”和“照方抓药”的现象,造成教案的“一刀切”、格式化、形式主义,给老师造成了繁重的负担,教案成了教师写完放在一边等待检查的作业,缺少实用性和价值。背课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但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怎样上课应遵循课程标准,由教师独立决定,因此教案是教师上课前的教学设计,应具有实用性,真正能指导、帮助教师的课堂教学,我通过几年的一线教学,认为教案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形式上:不拘一格,写自主式教案,自己能懂就行,对自己有用处就行,这是充满自尊、个性和创造性的东西,是教师本人智慧的结晶,应给教师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要有固定的格式要求,因为每单元的教学内容不同,搞一刀切的格式化会束缚教师的思维,失去其实用的作用。
2、内容上:除了要掌握教学目的,培养目标,设计出教学过程外,还应提练确定出对学生的某种知识点的能力培养,如:改病句、缩句、扩句等,做到备教材的同时要备学生,而这些内容没有字数和格式的要求,可以是提纲契领式,也可以是详略得当式等,不一定非要写在固定的拟好的教案本上,教案是给教师用的,而不是给别人看的,其目的在于指导教学,教师可以独立设计、使用它,我认为在教科书上圈点、设计标注,直接在书上写教案最能发挥教案的实用性,教师打开书,精美的教学设计,清晰的教学环节跃然纸上,跳动于脑海心间,
增加了老师的教学兴趣和教学激情,相信定会事半功倍的发挥教案的作用,使教师水平有了提高,同时也使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人。
对教学效果的把握不是通过两本字迹工整、形式美观的教案来体现的,可以通过听课、询问等多种方式来检查考核,所以应允许老师写自主式、实用式教案,可以根据教材写情境设计方案、写教学过程的几个关键点、写能统领教学过程的几个关键问题及处理方案、写有特色的作业等,总之,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为了需要而写,教案是写给自己的,怎样使用起来便于教学就怎样写。
首先写教学目标,现在是课改阶段上课要有新的理念分三部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然后分析教材:重点和难点
三 教具
四 教学方法
五 教学过程,可分详案和简案,详案要设想每句话怎么讲比较麻烦,简案只要写一下时间安排,和每部分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
六 板书提纲
七 教学反馈
这样的教案就比较完整,也能及时地总结问题。
我认为写教案最重要的是先确立教学理念,也就是第一部分,千万不能小看了这部分,否则上课就会漫无目的,效果比较差。
『柒』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分为几大领域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如下:
1、小学数学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数的扩展,从数物体个数的整数到负数,其中经历了小数、分数、还有一个无理数——圆周率。其教育价值是知道数的形成与扩展都是出于人的需要,渗透探究新知的思想,也为今后的学习铺平道路,知道随着人类不断进化,生产生活中不断的要求有新的数种的诞生,以适应迅猛发展的社会的需求。
2、再者,初步的几何知识包括点线面立体图形的教育价值体现在,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让思维立体化,大脑认识世界的空间进一步扩展,主要就是开发大脑固有的潜能,由平面到立体是一个质的飞跃。老师的点拨和引领至关重要。
至于数与形的结合在小学阶段只做了孕伏,就是正反比例的图像,为顺利过渡到中学的函数做准备.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3、正反比例是小学的重点和难点,这一内容的设置,一可以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活跃思维;二能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在变与不变中找到问题的关键,相关联的两个变量,在变化的过程中,遵循着某种规则,就是第三种量的不变.这里蕴伏着函数的思想,这是体现这一内容的核心之所在。
4、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开发学生智力潜能的重要阵地,人的思维潜能是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往复循环中被逐渐开发出来的,应用题内容是一很好的渗透渗透数学思想的载体,通过它让学生初步建立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进而有效地把思维引向深入。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缺乏数学思维的课堂是死寂的课堂。
5、还有一部分内容是数学广角,它的设置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体现了好学生更要受到关爱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思维素质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核心,思路开阔,一个问题摆在面前,可以预设出多种解决方案,并进行比较,找到最佳的方案,这样的人是聪明的人。
小学数学的价值: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去大胆的设想,求真创新,勇于叩击真理的大门,用独特的视角去审视纷繁复杂的事物,开动脑筋,独辟蹊径,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这才是教育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