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课程 »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占用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占用

发布时间: 2021-02-14 07:38:12

⑴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号),基本模块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块是对学生的较高要求各区县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模块内容的基础上,适当选取拓展模块的内容。 课时安排: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不少于68学时,建议102学时; 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70%。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 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列入毕业会考试科目考试实行等级制。
四、课程教学内容小学模块一 信息技术简介 (1)初步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采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如录音机、电话机、传真机、电视机、磁盘、光盘、照相机、雷达、计算机等。(2)从外观上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3)比较熟练地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4)初步了解承载信息的几种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 (5)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培养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单介绍 (1)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方法。 (2)学会一种汉字输入方法。 (3)学会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模块三 用计算机画画 (1)学会使用基本的绘图工具; (2)学会绘制图形。 (3)学会给图形着色。 (4)学会编辑修饰图形。 模块四 用计算机作文 (1)掌握一种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学会文章编辑、排版和保存的基本方法。 (3)学会插入图片、艺术字(美术字)和表格。模块五 网络的简单应用 (1)了解有关网络的基本常识。 (2)学会使用浏览器浏览信息、下载并保存有用信息。 (3)学会收发电子邮件。模块六 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1)了解多媒体素材类型。 (2)学会一种常用的多媒体制作工具制作、编辑简单的多媒体作品。 (3)学会展示多媒体作品。*模块七 LOGO绘图 (1)学会用LOGO基本绘图命令绘制基本图形;添加颜色;并组成组合图形。 (2)学会用LOGO音乐命令演奏乐曲。 (3)了解用控制命令操作机器人的方法。 (4)了解LOGO简单编程。

⑵ 有关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文件、刚要有哪些比如《课程标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就那些内容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号),基本模块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块是对学生的较高要求各区县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模块内容的基础上,适当选取拓展模块的内容
课时安排: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不少于68学时,建议102学时;
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70%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
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列入毕业会考试科目考试实行等级制
四、课程教学内容
小学
模块一 信息技术简介
(1)初步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采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如录音机电话机传真机电视机磁盘光盘照相机雷达计算机等
(2)从外观上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3)比较熟练地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4)初步了解承载信息的几种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
(5)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培养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单介绍
(1)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方法
(2)学会一种汉字输入方法
(3)学会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
模块三 用计算机画画
(1)学会使用基本的绘图工具;
(2)学会绘制图形
(3)学会给图形着色
(4)学会编辑修饰图形
模块四 用计算机作文
(1)掌握一种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学会文章编辑排版和保存的基本方法
(3)学会插入图片艺术字(美术字)和表格
模块五 网络的简单应用
(1)了解有关网络的基本常识
(2)学会使用浏览器浏览信息下载并保存有用信息
模块六 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1)了解多媒体素材类型
(2)学会一种常用的多媒体制作工具制作编辑简单的多媒体作品
(3)学会展示多媒体作品
*模块七 LOGO绘图
(1)学会用LOGO基本绘图命令绘制基本图形;添加颜色;并组成组合图形
(2)学会用LOGO音乐命令演奏乐曲
(3)了解用控制命令操作机器人的方法
(4)了解LOGO简单编程

⑶ 怎样实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

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初中阶段的教学目标是: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生活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规范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

高中阶段的教学目标:
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包括: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基本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流畅地发表观点、发表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高中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具体体现在: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是:
模块一 信息技术初步
(1)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如计算机、雷达、电视、电话等。
(2)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3)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
(4)认识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
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单介绍
(1)汉字输入。
(2)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
(3)学会对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
模块三 用计算机画画
(1)绘图工具的使用。
(2)图形的制作。
(3)图形的着色。
(4)图形的修改、复制、组合等处理。
模块四 用计算机作文
(1)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
(2)文章的编辑、排版和保存。
模块五 网络的简单应用
(1)学会用浏览器收集材料。
(2)学会使用电子邮件。
模块六 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1)多媒体作品的简单介绍。
(2)多媒体作品的编辑。
(3)多媒体作品的展示。

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是:
模块一 信息技术简介
(1)信息与信息社会。
(2)信息技术应用初步。
(3)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4)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法律问题。
(5)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6)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软件简介。
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介
(1)汉字输入。
(2)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发展。
(3)用户界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4)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组织结构及基本操作。
(5)操作系统简单工作原理。
模块三 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
(1)文本的编辑、修改。
(2)版式的设计。
模块四 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1)电子表格的基本知识。
(2)表格数据的输入和编辑。
(3)数据的表格处理。
(4)数据图表的创建。
模块五 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1)网络的基本概念。
(2)因特网及其提供的信息服务。
(3)因特网上信息的搜索、浏览及下载。
(4)电子邮件的使用。
(5)网页制作。
模块六 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1)多媒体介绍。
(2)多媒体作品文字的编辑。
(3)作品中各种媒体资料的使用。
(4)作品的组织和展示。
模块七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1)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2)计算机硬件及基本工作原理。
(3)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4)计算机安全。
(5)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
(6)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高中阶段的课程内容是: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共六个模块。学生要求完成必修模块加任一个选修模块的学习。
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
(1)信息获取。
(2)信息加工与表达。
(3)信息资源管理。
(4)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
选修模块1:算法与程序设计
(1)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2)程序设计语言初步
(3)算法与问题解决例举
选修模块2:多媒体技术应用
(1)多媒体技术与社会生活
(2)多媒体信息采集与加工
(3)多媒体信息表达与交流
选修模块3:网络技术应用
(1)因特网应用
(2)网络技术基础
(3)网站设计与评价
选修模块4:数据管理技术
(1)数据管理基本知识
(2)数据库建立、使用与维护
(3)数据库应用系统
选修模块5:人工智能初步
(1)知识及其表达
(2)推理与专家系统
(3)人工智能语言与问题求解

⑷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资源在使用是应该注意什么

        首先,传统的课堂,在教学上容易产生“满堂灌”、“一言堂”等现专象使学生成了被灌输的“容属器”,他们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被侵蚀,对课程越来越缺乏兴趣和积极性。而把把多媒体教育技术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去,不仅突破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同时也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也拓宽了教与学的思路,激发学生在思维上和学习上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融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

⑸ 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一、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应达到了解知识、掌握技能、灵活使用、重视德育四个方面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现代信息及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并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今虽然电脑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可是许多家庭的电脑仅仅发挥了游戏和多媒体功能,学生对于电脑的认识只浮于表面,缺乏更深入地认识。特别是软件方面,如今的软件可以说是多如牛毛,良莠不齐,使学生了解电电脑基本的硬件知识,认识一些优秀的软件,是非常有必要的。
2、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一些初步操作,能够进行一些日常的电脑操作。比如windows视窗中的窗口操作、文件操作、个性化设置等;应用程序的使用,如画图、纸牌、wt、word、及多媒体文件的播放等。
3、让学生了解网络方面的知识,能够在网上下载有用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与老师、家长、同学、朋友等交换信息。学的目的终究是为了用,在电脑网络时代,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网络世界里遨游,使信息技术课更加贴近生活。
4、培养学生健康信息素养与情感。近几年来,不少青少年通过电脑网络进行高科技犯罪,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信息技术课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不能给国家社会带来安全隐患。
二、针对小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小学阶段应该掌握下面几方面的知识:
1、硬件知识:中央处理器的外形、重要性、性能指标等。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种,其中外存储器有软盘驱动器、硬盘驱动器和光盘驱动器等。外部设备包括输入设备:键盘、鼠标、麦克风、扫描仪、写字板、软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等;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各个硬件的外形、作用、工作方式等不要求学生全部理解,只要求学生了解大概的意思。其中鼠标要求学生熟练进行鼠标指向、单击鼠标、双击鼠标、拖动对象、右击鼠标、鼠标的持续操作等;键盘要求学生掌握主键盘区的使用、光标控制键区的使用、键盘的操作方法、字母键的熟练使用、数字键和符号键的熟练使用、小键盘的使用。
2、软件知识:windows视窗的有关操作。窗口操作:打开、关闭、移动窗口,改变窗口大小,窗口的最大化、最小化,横向、纵向滚动条的操作。文件管理操作:文件的新建、打开、保存、关闭、删除、重命名、属性查看、复制、粘贴等。个性化设置:灵活设置鼠标和键盘、设置任务栏和开始菜单、灵活使用快捷方式、应用漂亮的墙纸、桌面风格设置等。写字板、画图、纸牌、扫雷等常用程序的操作。多媒体基础知识及文件的播放。文字编辑:初识word、word基本操作、在word中输入文章、美化文章、插入表格、打印输出等。应用软件的安装与卸载;了解因特网,并能利用因特网的优势帮助自己学习,共享资源。
3、病毒和杀毒软件:了解“电脑病毒”是什么、它的危害性、小学生在使用电脑时要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操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认识一些优秀的杀毒软件,金山毒霸、瑞星杀毒软件等。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好、用好电脑至关重要。
1、 讲解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学生易于理解的一些常识性的、一说就清楚的知识点。例如,在小学生初识电脑时,可采用讲解法与直观教学法相结合的形式,边看边讲,帮助学生认识电脑的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等一些外部设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课程中一种较为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根据课程设置和实际要求向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发现信息技术的操作方法和在信息中获取相关知识。 ①“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②“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任务”设计时要注意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③“任务”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教学策略。
3、 演示引导法。教师利用网络演示软件操作(如多媒体教室),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用于操作性较强的过程。例如,进行word文档编辑教学时,教师亲自示范正确的操作方法,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步骤来操作。
4、 自我探究法。在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操作,对软件有了一定的认识的时候,可采用自我探究法进行教学。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是其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网络技术的发展是瞬息万变的,各种类型网络技术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光靠教师去传授的话,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积极主动地让学生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②动手操作,从而更加深入地掌握知识。③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工具课程,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方便,才是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真正目的
⒌ 形象教学法
小学生对物体的感官认知超过了理性认知,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实物模型,形象性地直接感知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特有优势,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如《计算机的组成》一课教学开始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不说电脑术语,而是让学生自己接触电脑。首先告诉学生计算机各部分的名字,然后让学生以“找朋友”的方式,将名称与电脑实物配件相结合,接着引导学生看看每个部件的线通到哪里,看看那里有什么。通过这样的教学,小学生不仅可以很快地了解计算机的各个部位,而且可以了解相互之间是如何连线的,更可以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提高学习兴趣。
⒍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即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获得知识。这种方法经常还用于在小学课堂中,而计算机课程的特殊性,更加促进了游戏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游戏的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堂的趣味性,意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分量,有主人公的意识,敢于参与,勇于表现,慢慢地把“学计算机”变成“玩计算机”。如学习“鼠标、键盘”一课时,教师可先教会学生使用鼠标,再讲一些基本的键盘知识,让他们慢慢地学会控制计算机,同时借助一些益智游戏帮助学生熟悉计算机,如:“金头脑”、“拼图”、“成语挑战屋”等,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控制鼠标、键盘,熟练掌握电脑的开启和关闭。如此一来,既可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电脑基础知识,又容易让学生接受,实现“寓教于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地、快乐地学好这门课程。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⑹ 如何使用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进行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有效教学

小学信息技术抄教育是各省按照国家教育大纲自行修订的教科书,你应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适当地重组教材,活用教材,特别是学生上机操作能力的训练,如键盘练习,常用程序的使用等。反正是自己理解课程标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希望能帮到你。

⑺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资源在使用中注意什么

        首先,传统的课堂,在教学上容易产生“满堂灌”、“一言堂”等现象使学生成了被灌输的“容器”,他们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被侵蚀,对课程越来越缺乏兴趣和积极性。而把把多媒体教育技术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去,不仅突破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同时也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也拓宽了教与学的思路,激发学生在思维上和学习上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融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

⑻ 小学信息技术的新课标有哪些内容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号),基本模块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块是对学生的较高要求各区县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模块内容的基础上,适当选取拓展模块的内容
课时安排: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不少于68学时,建议102学时;
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70%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
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列入毕业会考试科目考试实行等级制
四、课程教学内容
小学
模块一 信息技术简介
(1)初步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采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如录音机电话机传真机电视机磁盘光盘照相机雷达计算机等
(2)从外观上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3)比较熟练地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4)初步了解承载信息的几种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
(5)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培养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单介绍
(1)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方法
(2)学会一种汉字输入方法
(3)学会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
模块三 用计算机画画
(1)学会使用基本的绘图工具;
(2)学会绘制图形
(3)学会给图形着色
(4)学会编辑修饰图形
模块四 用计算机作文
(1)掌握一种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学会文章编辑排版和保存的基本方法
(3)学会插入图片艺术字(美术字)和表格
模块五 网络的简单应用
(1)了解有关网络的基本常识
(2)学会使用浏览器浏览信息下载并保存有用信息
模块六 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1)了解多媒体素材类型
(2)学会一种常用的多媒体制作工具制作编辑简单的多媒体作品
(3)学会展示多媒体作品
*模块七 LOGO绘图
(1)学会用LOGO基本绘图命令绘制基本图形;添加颜色;并组成组合图形
(2)学会用LOGO音乐命令演奏乐曲
(3)了解用控制命令操作机器人的方法
(4)了解LOGO简单编程

⑼ 小学信息技术课有哪些不足

1.教的东西完全已经会了,没这个必要,说实话,我们学校已经很多人的电脑技术超内过了老师。
2.从来不容连接网线的,根本没有什么作用。
3.非要占用40分钟一节棵的20分钟教,剩下20分钟做该教的电脑作业,很无聊耶。
4.教的东西都很无聊,全部都是打字、做课程(分明逼我们当老师)、画画,很简单啊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