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博物馆课程综合实践活动
1. 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区别
一 指导思想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纲要》精神,落实《方案》要求,建设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开设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大科目教学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实施,促使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学习的体验;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实践与服务技能;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具有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具体方案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课程形态是为转变学生单一呆板的学习方式,并通过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具体地说,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更有利于学生从事“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
1、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认识自我。如中学生生理与心理问题研究、中学生行为方式研究、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体与关系研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研究、班级制度与文化研究、社会适应研究等。
②认识自然。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动植物保护、天文地理、水文气象研究等。
③认识社会。如社会关系研究、企业发展研究、社区管理、人群心理、人口研究、、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乡土文化与民俗文化研究、历史遗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民间文学、艺术研究。
2、研究性学习内容的组织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可以用“课题研究”和“项目设计”两种方式进行组织。学生在确定研究性学习内容时,可以采用课题研究的方式,也可以采用项目设计的方式。不论是课题研究还是项目设计,都要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中心,要基于合作,要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生活世界当中。
3、选择研究性学习内容的注意点
①可行性。要根据学生自身已有知识经验、认识水平以及学校和社区条件确定研究题目。过大过难的选题,会导致研究难以开展,对此必须加以重视。
②自主性和综合性。
③生活性和实践性。
④开放性和生成性。
4、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开发策略
①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②逐渐积累,形成研究序列。
③适应学校和地区差异,形成自身特色。
(二)社区服务
1)组织形式
①采取个人活动与小组活动结合的形式。
②由学生个人或小组向班主任提交“社区服务活动设计方案”,班主任上报学生处和教学处,批准后,在班主任或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服务活动。
③在学生进入社区服务之前,学校方面必须与学生参与服务的社区管理机构,通过不同方式取得联系,以便争取社区的支持。在此基础上,与多种社区服务对象或机构建立比较稳定的联系,保证社区服务对象或机构的多样性,以及社区服务活动的连贯性。为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的学习条件。
④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社区服务活动进行总结,通过总结,加深体验与感受。
2)活动内容
1.公益活动:
(1)爱心社区活动;(2)环保社区活动;(3)各类“义卖”活动;(4)“废品分类回收”活动; (5)学雷锋活动;(6)青年志愿者活动。
2.宣传教育活动:
(1)“传承雷锋精神”主题宣传活动;(2)“法制安全教育”活动(3)“尊师爱校”系列宣传活动;(4)“闪光的人生”主题教育活动;(5)创建卫生城市主题宣传活动;(6)系列社会调查;
(7)系列主题宣传日活动。
(三)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要求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活动,以社会为课堂,在动手动脑中进行体验和探究的综合学习过程。社会实践要求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活动。通过融入社会、接触生活,增加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体验与感悟,增强社会的责任感。社会实践的内容一般以主题形式呈现,实践范围主要包括:
(1)校园实践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内的各项活动,以丰富学生生活并促进其健康成长,这是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重要来源。具体包括以下几类:
一是节日活动。 二是班队活动。三是社团活动。
(2)外出参观考察活动:组织学生对社会现象进行观察思考,开阔视野和思路、增进对社会的理解。该类活动包括:
一是参观活动,如参观各种纪念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区人文或自然景观,考察社区环境、传统、生活习惯、经济发展情况等。
二是调查活动,如对社区机关、特定群体、典型人物、热点事件进行调查、访谈。
(3)行业体验活动:学校组织学生接触社会各行各业,亲身体验真实的社会。如军训、志愿者活动、科技文化活动、勤工俭学等。
以上就是我设计的关于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的主要内容,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望各位老师给予指教。
2. 幼儿园大班假期综合实践活动安排
大班活动
我是大班小朋友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长大了,是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有做哥哥姐姐的自豪感。
2.了解大班幼儿的日常生活、学习情况,找出与小班、中班不一样的地方。
3.感受升班后周围环境的变化,能用连贯的语言描述新教室的环境。
活动准备
1.提前布置好活动区域,如:表演区、科学区、阅读区等。
2.收集前几届大班孩子在学习、游戏、运动、生活等方面的活动图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1.观察、熟悉新教室的环境。
幼儿自由观察新教室的环境,说一说新教室是怎样的,同中班的教室有什么不一样,墙上有什么装饰,教室里有哪些活动区域等。
小结:我们现在是大班的哥哥姐姐了,有了自己新的教室。因为我们在这一年里会学到更多的本领,所以教室里设置的区域与中班不同了。
2.讨论:大班幼儿与小班、中班幼儿在学习及任务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教师:现在我们也是大班的小朋友了,你们觉得大班的哥哥姐姐在哪些地方要做得跟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不一样,要比他们做得更好呢?
然后带领幼儿欣赏前几届大班哥哥姐姐活动时的照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小结: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我们要给弟弟妹妹做好榜样,做能干的大班小朋友。
3.欣赏儿歌《我是大班小朋友》,进一步明确做大班小朋友的任务和要求。
教师:有一首儿歌将告诉我们大班小朋友应该做到的事情,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吧!(教师诵读儿歌)
提问:儿歌里说了什么?大班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呢?
4.自选小组。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小班、中班的分组经验,提出大班分组的建议和方式,经过集体讨论后确定分组的方式,并组织幼儿自选同伴,组成新的小组。
活动建议
1.在活动开始时,可以引导幼儿初步欣赏儿歌,感知大班小朋友的能干,在活动后可以引导幼儿诵读儿歌。
2.活动后可以带幼儿熟悉教室外的环境,以及班级的户外活动场地。
3.引导幼儿继续布置活动区的环境,鼓励幼儿收集区域中需要的物品。
附儿歌《我是大班小朋友》
开学了,我高高兴兴地来到幼儿园,
从现在起,我就是大班的小朋友了。
小弟弟,你听过老师讲课吗?
来,看我听课多认真,
举手发言动脑筋。
小妹妹,你会穿衣服吗?
来,我帮你把衣服穿整齐。
小朋友,你会做玩具吗?
来,我折一个小飞机送给你。
老师,老师,你别夸奖我,
这些都是应该的,
因为我是大班小朋友了。
3. 家长对幼儿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加强家园沟通,提升家园联系。 (1)坚持每学期一次的家长开放日工作,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情况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情况。
(2)严格执行教师上门家访制度,各班上门家访率需达到20%,要求对新生必须进行上门家访,让孩子提前熟悉教师、增强对幼儿园的情感,同时对有特殊表现的幼儿,教师也应及时上门家访,与家长面对面的沟通,了解孩子行为异常的隐藏原因,有的放矢的进行个别教育。
(3)丰富家园联系途径,《家园联系册》内容翔实具体。
(4)根据家长要求不定期的举办家长学校培训,传授正确的育儿知识。
2、加强管理力度,提升保教质量。
(1)班上教师要密切配合,重视幼儿护理工作,确保幼儿在园健康。
(2)重视教师的师德修养,改进自身的教育方法,重视与孩子交流的言语,创设宽松的教育氛围。
(3)加强师资培训,继续实行师徒结对及随班听课制度,定期下班指导,听课重点是活动重难点的突破。
(4)重视对所学知识的再学习,充分利用饭前饭后、离园前等时间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知识,提高孩子掌握程度。每周五上传下周详细的学习内容到幼儿园网站,每月末下发一次纸质的学习内容,方便家长在家进行复习与巩固。
(4)丰富教学内容,增加社会性知识,多组织外出参观活动,扩宽幼儿眼界。
(5)继续加强各项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入小学打好基础。
3、加强后勤保障,提升服务质量。
(1)每周五上传下周的食谱公布在幼儿园网上,方便家长查询。
(2)严格落实消毒制度,坚持每天放学后的灭蚊工作。
(3)向学校申请,改进幼儿园设施设备。加强幼儿生活、学习用品的检查,随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
(4)加强幼儿园网站管理,及时更新信息,丰富网站内容。
4. 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个很难的课程,可以这么说一个地区的教育改革的程度和效果怎么样就要看看怎和时间活动课程开设的怎么样,不只是看有没有开这个课程而且还要看这个学校开展的效果怎么样。怎么样才算是效果好?我看不仅仅是带着同学去参观农场、科技馆、历史博物馆这么简单而已。怎么样开好?需要有专业的课程,专业的老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让学生放开自己的思维,动起自己的双手来。不是走马观花,不是漫无目的的玩耍,要玩起来,要有感触的玩,要记忆深刻的玩!
自己纯手工打的。有什么意见请向我提起,谢谢!
5. 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主题活动方案设计怎么样
指导思想
实施综合实践课程要《共央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指导坚持科发展观全面贯彻《纲要》精神落实《案》要求建设具鲜明域特色校特色综合实践课程文化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责任及良性品质设包括研究性习、社区服务、社实践三科目教内容综合实践通综合实践案实施促使保持独立、持续探究兴趣;获参与研究、社实践与服务习体验;发展发现问题、提问题析问题能力;掌握基本实践与服务技能;享、尊重与合作;养实事求科态度;增强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具关注社责任使命
二、具体案
()、研究性习研究性习作种课程形态转变单呆板习式并通转变习式促进每全面发展所提供相独立、计划习机具体说课程计划规定定课数更利于事教师指导习社选择确定研究专题主获取知识
1、研究性习内容
研究性习内容般包括三面:
①认识自我理与理问题研究、行式研究、社团研究、群体与关系研究、消费研究、校制度与研究、班级制度与文化研究、社适应研究等
②认识自环境保护、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植物保护、文理、水文气象研究等
③认识社社关系研究、企业发展研究、社区管理、群理、口研究、、制建设、政治制度、社经济发展、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乡土文化与民俗文化研究、历史遗迹研究、名思想与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文化比较研究、民间文、艺术研究
2、研究性习内容组织
研究性习内容用课题研究项目设计两种式进行组织确定研究性习内容采用课题研究式采用项目设计式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都要让习、要基于合作要让参与真实世界
3、选择研究性习内容注意点
①行性要根据自身已知识经验、认识水平及校社区条件确定研究题目难选题导致研究难展必须加重视
②自主性综合性
③性实践性
④放性性
4、研究性习内容发策略
①制宜制宜充利用课程资源
②逐渐积累形研究序列
③适应校区差异形自身特色
(二)社区服务
1)组织形式
①采取与组结合形式
②由或组向班主任提交社区服务设计案班主任报处教处批准班主任或指导教师指导展服务
③进入社区服务前校面必须与参与服务社区管理机构通同式取联系便争取社区支持基础与种社区服务象或机构建立比较稳定联系保证社区服务象或机构性及社区服务连贯性参加社区服务创造良习环境利习条件
④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要指导社区服务进行总结通总结加深体验与受
2)内容
1.公益:
(1)社区;(2)环保社区;(3)各类义卖;(4)废品类收; (5)雷锋;(6)青志愿者
2.宣传教育:
(1)传承雷锋精神主题宣传;(2)制安全教育(3)尊师校系列宣传;(4)闪光主题教育;(5)创建卫城市主题宣传;(6)系列社调查;
(7)系列主题宣传
(三)社实践
社实践指教师指导要求作社员积极参加各类社社课堂手脑进行体验探究综合习程社实践要求作社员积极参加各类社通融入社、接触增加社认识与理解、体验与悟增强社责任社实践内容般主题形式呈现实践范围主要包括:
(1)校园实践:校组织参加校内各项丰富并促进其健康社实践内容重要源具体包括几类:
节 二班队三社团
(2)外参观考察:组织社现象进行观察思考阔视野思路、增进社理解该类包括:
参观参观各种纪念馆、博物馆、主义教育基、社区文或自景观考察社区环境、传统、习惯、经济发展情况等
二调查社区机关、特定群体、典型物、热点事件进行调查、访谈
(3)行业体验:校组织接触社各行各业亲身体验真实社军训、志愿者、科技文化、勤工俭等
我设计关于我校综合实践课程案主要内容足望各位师给予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