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改革方案
⑴ 关于民办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怎样写
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是指幼儿园在领会国家和地方课程精神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本园基础与资源条件,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与规划,由此形成的平衡、和谐、适宜的书面课程计划。课程实施方案是幼儿园课程实施与管理的基本依据。 幼儿园课程的自主化、多元化是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上海市学前教育"二期课改"充分体现了"原则规范、方向引领"的指导思想,赋予幼儿园更大的课程发展权,鼓励幼儿园在遵循课程设计基本理念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本园实际及办园风格,设计切实可行的课程计划,创造性地实施课程。实现这一目标,有赖于幼儿园将课程改革的核心精神真正落实到课程实施方案中,并在实际操作中贯彻执行。有的幼儿园在课程安排上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幼儿的自主游戏、体育运动等得不到保证;又如,课程结构松散,内容庞杂、膨胀抑或偏缺,整体性不强。这些问题实际上反映出幼儿园整体课程设计与规划中的不足。因此,进一步明确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意义,增强教师对课程的研发能力,提升课程实施的质量,是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在理论和实践上有待加强的一项工作。
⑵ 瑞吉殴方案教学可以给我国的幼教改革特别是幼儿园课程改革提供哪些启示
意大利瑞吉欧·艾米利亚的方案教学是近几年来我国幼儿教育界讨论的焦点与热点。然而,当前学习瑞吉欧时,一位园长深有感慨地说:"我们的幼儿园经常在学习、更新一些前沿理论,以前我们学习综合主题教育,后来又搞活动区活动,再往后又搞创新教育、自主活动,现在大家又都在学习什么瑞吉欧,在搞什么方案活动。幼儿园似乎已成了各种理论的'实验田',然而每一种活动背后所隐含的教育理念是什么呢?教师们往往很茫然?quot;那么瑞吉欧方案教学的教育理念即教育精髓是什么呢?
1.对儿童作为学习者本质的认识
在瑞吉欧人的眼里,儿童是社会的一份子,是社会与文化的参与者,是他们自己文化的创造者。与成人一样,是拥有独特权利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他们有着强烈的学习、探索和了解周围世界的愿望,他们是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寻求对这个复杂世界的理解的。
2.注重关系的建立
在瑞吉欧人的眼里,关系是幼儿教育得以完善的渠道,与他人建立关系是教育的基本目标及学校的基本工具。关系涉及到三个方面:(1)幼儿与教师平等、对话的关系。(2)学校与家长沟通、合作,共同管理学校的关系。(3)教师与教师集体协作的关系。
3.优质的空间设计
瑞吉欧人认为,优质的教育需要有理想的学习空间,所以在空间的设计上,不论是装潢设备的品质、空间的规划还是建筑物本身都考虑颇多,如校门口精心布置成一个"会说话"的长廊,给每一个来访者传达着学校的大致概况,一目了然。学校中还有一个共同的空间,称之为"广场",是一个以社区为基础的空间设计理念的体现。在这里,幼儿与同伴、幼儿与不同的成人或成人之间经常碰面,就会生发出更多的想法与点子,促成更多的教育活动。
4注重意义、经验的分享
瑞吉欧教育强调儿童、教师及父母共同分享事物、经验的意义。瑞吉欧人认为,父母在孩子学习、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已成为了他们的学习同伴,父母透过"工作坊",透过"教学记录",不仅了解到自己孩子的学习结果、工作成品,而且也了解到了自己孩子的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增强了父母对孩子学习过程的兴趣与投入,这样父母就可以与孩子一起分享他们所获得的经验,分享所获得的事物的意义。教师在儿童的学习过程中也参与在其讨论中,教师并非在运用权利,而是在平等的师幼互动中一起分享,一起成长。
5.教学记录的影响力
瑞吉欧的教师善于通过持续、细心地观察、倾听幼儿,采用如笔记本、照相机、录音机、幻灯机、录像机等不同的工具,从不同的角度对幼儿在不同主题的探索活动进行原初材料收集、记录。记录本身是一种支持教育过程的程序,教师透过幼儿工作记录的点点滴滴,在分享幼儿学习经验的同时,也用以进行批判反省。
6.多样化的教师角色及教师成为研究者
教师的角色是多样化的:教师是幼儿的倾听者、观察者,环境的预备者,活动材料的提供者,幼儿活动的伙伴与向导,幼儿行为的记录者。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成为一个研究者。教师需要透过教学记录,与同事一起在当日进行讨论、反省,从而不断获得教学相长的经验。
7."工作坊"的设置与运用
瑞吉欧人认为幼儿的学习大部分是由于幼儿自己参与活动的结果及教师提供资源的过程,教师不必刻意地教幼儿任何东西,因为幼儿自己可以学习。其次,在瑞吉欧学前教育学校中,幼儿在进行由自己或成人建议的不同主题的探索活动中,往往涉及到幼儿的一些对主题的认识,幼儿也急于想表现这种认识,"工作坊"就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自由表现的机会与场所。在工作坊中,幼儿以丰富大胆的想像,以愉快情绪的投入,利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借助可用的材料将自己对世界独特的认识用多样化的象征性语言表达出来。
8.鼓励儿童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
瑞吉欧人极力倡导让儿童运用多种方式,如语言、绘画、雕刻、泥工、建造、肢体动作等,尤其是图像文字来表征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一方面帮助儿童回忆、解说、分享主题探索中所做的一切;另一方面,儿童在此过程中,也愉悦了,成长了。
⑶ 如何制订幼儿园园本课程实施方案
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是指幼儿园在领会国家和地方课程精神的基础上内,充分考虑本园容基础与资源条件,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与规划,由此形成的平衡、和谐、适宜的书面课程计划。课程实施方案是幼儿园课程实施与管理的基本依据。
幼儿园课程的自主化、多元化是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上海市学前教育"二期课改"充分体现了"原则规范、方向引领"的指导思想,赋予幼儿园更大的课程发展权,鼓励幼儿园在遵循课程设计基本理念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本园实际及办园风格,设计切实可行的课程计划,创造性地实施课程。实现这一目标,有赖于幼儿园将课程改革的核心精神真正落实到课程实施方案中,并在实际操作中贯彻执行。有的幼儿园在课程安排上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幼儿的自主游戏、体育运动等得不到保证;又如,课程结构松散,内容庞杂、膨胀抑或偏缺,整体性不强。这些问题实际上反映出幼儿园整体课程设计与规划中的不足。因此,进一步明确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意义,增强教师对课程的研发能力,提升课程实施的质量,是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在理论和实践上有待加强的一项工作。
⑷ 如何将幼儿园主题教育与课程进行整合
为了进一步深入贯彻新《纲要》精神,我园于2001年起开展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的课题研究,该课程贯穿了综合、主题、多元等思想来进行幼儿园教育教学,能进一步促进幼儿整体、和谐的发展,为新课程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效的途径,这是一个颇具理论价值、现实意义以及发展前景的课题。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我们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将如何体现新《纲要》精神,探索融生活、游戏、学习为一体的整合课程做为课题研究的重点。 一、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的研究背景 第 一、顺应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的潮流。 近十多年来,国外学前教育改革中,出现了许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如美国的“早期开端”、新西兰“新课程方案”,特别是意大利的“瑞吉欧方案教学”,它强调的是从儿童出发,选择符合儿童天性的主题来实施活动整合课程,并在预设的计划中,根据儿童发展的需要允许生成课题。国内如南京、上海、台湾在几年前就开展了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的研究,是以“活动”、“整合”来建构课程的主要形式,依据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主张尊重每一个儿童的独特性,而不能将他们单一化。在新教材实施近两年来,各地幼教研究会及幼儿园也纷纷对“主题活动课程整合”进行探讨与研究,这些教育改革的共同点就是“以儿童发展为本”,将课程改革的研究视为教育研究、视课程为联结实践与理论的一个桥梁。伟大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我们不能把幼稚园里的课程象大学的课程那样独立,什么音乐是音乐、故事是故事,相互间不发生影响。应把幼稚园的课程打成一片,成为有系统的组织。”因此,为顺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潮流,立足于国际视野,推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步伐,我园不失时机地提出“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的研究。 第 二、符合新《纲要》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应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注重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以上论述反映了幼儿教育课程整体观的导向。而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强调的是健康、语言、社会、认知、艺术五大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树立一日活动都是课程的整合观,将课程融入幼儿一日生活、游戏、学习之中,使幼儿在学习、生活、游戏过程中整体、和谐、全面的发展。
⑸ 试述瑞吉欧方案教学为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改革提供了哪些启示
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为的是解决我国幼儿园课程在计划和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内;一个地区或一所幼儿容园的课程改革为的是解决这个地区或这所幼儿园的课程在计划和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不可能只简单地借用或套用外来的课程,包括被几乎所有学前教育专业人员看好的瑞吉欧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必须立足于自身的教育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区、特定的条件下,针对时弊进行决策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