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课程 » 小学五年级学校课程教案

小学五年级学校课程教案

发布时间: 2020-11-29 11:03:49

A. 小学生五年级智力开发课程教案

,智力主要是在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的初级阶段所表现出的思维敏感度,这思维敏感度有高低深浅的差异,一个班级的同学在这一点上往往表现得参差不齐,因此我们要想尽一切方法开发和扩大他们的思维程度,以期更好更有效地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有人把开发智力比喻为开启学生思维或心灵的窗户。
而‘能力’,既然是应用知识借鉴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其特点就更多地表现为手上操作,制作出实物产品以及排除故障等,在实践上出成效。有些人通过智力的开发和扩大,学习知识越来越容易,即接受书本上的知识通过考试证明效果越来越好,但让他们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却又未必能行。

B.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共有多少课时

佛山市同济小学
五年级科学备课教案(教科版)
下册
第一章 运动和力
第一课时 我们的小车
教学目的:
通过用垫圈拉动小车,引导学生认识“重力”.
指导学生知道足够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拉力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指导学生学会安装用重力拉动小车的装置.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教学准备:学生材料袋、车的图片、记录本.
教学过程:
引入
提问:你们玩过玩具小车吗?玩过你们自己做的小车吗?你们在玩小车时,有过什么发现?
谈话:虽然玩具小车和真正的车有很大的不同,但是都包含着很多相同的科学道理.在这个单元,我们要用不同的方法使小车运动起来,研究有哪些力影响它的运动,怎样影响它的运动.我们还要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设计和制造我们心中的赛车.
探究过程
认识各种车.
·师:人类早在几千年前就发明了车,现在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车了.你知道哪些种类的车?
·出示一些车的图片或影像资料,请学生辨认并讲述,老师进行一些补充介绍.
·介绍香港太平山的缆车.
安装一个小缆车.
让学生提提重物、用手掂书包、背书包等活动感受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压力,这就是重力.
师:我们可以利用重力来拉动小缆车吗?看看桌上的材料,它们分别有什么用?
分组安装,用垫圈把小车拉动,反复试几次.(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你们认为是什么力使小车运动的?(垫圈的拉力、重力、重力产生的拉力)
探究拉力大小与小缆车运动的关系.
(1)师:各组的小缆车都在拉力的作用下运动起来了,但我发现各组的小车快慢不一样,请你们推测一下,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推测:用手拉缆绳,使小车动起来,先估计最少用多少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再推测拉力大小怎样影响小缆车的运动,把推测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小组讨论,汇报设计的实验方法.
提问:你们打算怎样用实验来验证推测是否正确呢?
(4)分组实验、记录,教师巡视.
汇报、分析实验结果:从记录表中你们发现拉力大小和小车快慢有什么关系?
小结: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拉力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给小车装上动力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物体被拉长、压缩、弯曲能产生弹力;了解一些对弹力利用的知识.
2、指导学生学会用橡筋给小车安装动力.能够做橡筋长度、绕的圈数、绕的方向对小车运动影响的实验.
3、培养学生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橡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难点:怎样用橡筋给小车安装动力.
教学准备:橡筋、小车、长条形的三层板.
弹簧、皮球、锯条等能产生弹力的物体,有关弹力应用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谈话:车辆运动是需要动力的,你们知道车的动力来源有哪些?
(汽油、天然气、电力、太阳能等)
2、提问:能不能给我们的小车装上动力,让它自己动起来呢?你们有哪些办法?(安装橡筋、弹簧、螺旋桨、气球等)
3、师:我们先用橡筋作动力吧!
二、探究过程
1、研究橡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
(1)谈话:我们为什么能用橡筋作动力,橡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
(2)实验:用手把橡筋拉长,体会手有什么感觉.了解橡筋被拉长时能产生力,这种力叫弹力.
(3)提问:还有哪些物体能产生弹力?
体验:让学生压一压弹簧,拍一拍皮球,弯一弯锯条……
师:人们利用弹力做些什么事情?
(射箭、拉力器、皮球、弹簧床、衣服上的松紧带、自行车的坐垫等都用到了弹力.)
2、安装橡筋的方法与小车运动的研究.
(1)分小组装配:给小车装上橡筋.
(2)小组演示.师:都是用橡筋做动力的小车,为什么运动的状况(快慢、距离、方向)不一样呢?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3)分组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
(4)分组实验(选择一个因素),记录实验结果.
(5)汇报交流.
3、小结.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给小车安个螺旋桨
教学目的:
1、进一步认识橡筋的弹力,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速度、距离的关系.
2、学生学习用橡筋和螺旋桨给小车安装动力,培养动手能力.了解螺旋桨的作用.
3、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教学重点:会用橡筋和螺旋桨给小车安装动力.
教学难点:知道螺旋桨的作用.
教学准备:装有螺旋桨的船和飞机的挂图或影像资料、小车、螺旋桨、橡筋、支架、木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竹蜻蜓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怎么玩吗?(请一个学生演示.)
2、谈话:它像什么?你们知道什么交通工具使用了螺旋桨?
3、看书上P6图片或有关图片.
4、提问:上节课我们给小车装上橡筋动力使它运动起来了,现在可以给小车装上螺旋桨使它运动起来吗?
二、探究过程
1、动手安装螺旋桨.
(1)观察材料,分组讨论怎样组装螺旋桨,怎样用螺旋桨使小车运动起来.
(2)动手组装.装好后,试着用螺旋桨使小车运动起来.
2、研究橡筋绞紧的圈数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1)提问:橡筋绞紧的圈数会影响到什么?
(2)预测:橡筋绞紧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有怎样的关系.
(3)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4)小组汇报实验方案.
老师提醒学生:
·这是一个对比实验,实验时除了橡筋绞紧的圈数不同外,其余条件都要相同.
·每次要把小车放在同一起点线上.
·用手拨动螺旋桨一圈,橡筋就绞紧了一圈.
·要量出小车行驶的距离.
·每次实验,橡筋绞紧的圈数要有较大的区别,如第一次20圈,第二次40圈,第三次60圈.注意不要圈数太多,否则会把橡筋绞断.
(5)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6)归纳:橡筋绞紧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3、讨论.
·在第2课和第3课中,橡筋的变化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两课的橡筋都被拉长了.第2课的橡筋是直接拉长,第3课中的橡筋不是直接拉长的,而是在绞紧时被拉长的.)
·这两课中,橡筋产生的作用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这两课都是利用橡筋的弹力使小车运动.第2课橡筋带动轮子转动推动小车前进,第3课橡筋带动螺旋桨转动小车前进.)
课后拓展.
提问:你们还想研究什么问题?
选择一个问题来讨论:需要哪些材料?怎样实验?实验时观察什么?怎样记录?你们预测的实验结果是什么?
课后可以继续研究.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四课 像火箭那样启动小车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安装反冲力小车.
2、通过玩气球、安装反冲力小车的活动,了解反冲力的作用和反冲力的方向.
教学重点:会用气球作动力推动小车.
教学难点:理解反冲力的作用.
教学准备:配套学生材料袋.有关喷气式飞机、火箭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都玩过气球吧?气球有哪些玩法呢?今天这节课让你们来玩一玩好吗?
二、探究过程
1、玩气球.
(1)谈话:老师看见好多同学都把气球吹足了气然后放开,气球怎么样了呢?再试一试,并仔细观察.
(2)提问:气球运动起来了,它朝什么方向运动?可以让气球沿一个方向运动吗?
(3)小组根据材料袋中的材料进行实验.
2、用气球推动小车.
(1)师问:气球能推动小车运动吗?
(2)分组实验:将吹足了气的气球固定在小车上,松开气嘴.
(3)研讨:我们的小车是怎样运动起来的?气球为什么能推动小车?
(4)再次实验,提出要求:
·把手靠近气嘴处,感受气体是怎样冲出来的.
·调换气球固定在小车上的方向,观察这时小车运动的方向有什么变化.
(5)归纳:像气球这样推动小车的力叫做反冲力.小车是靠气球里空气的反冲力运动的.
3、反冲力的应用.
(1)我们还知道哪些物体是靠反冲力运动的?
·节日燃放的烟花等.
·喷气式飞机:机内的喷气发动机,把汽油或煤油燃烧时产生的大量气体,从发动机的喷气口快速向后喷出,飞机受反冲作用快速向前飞行.
·火箭:火箭是我国最早发明的.现代火箭用高能物质做燃料,燃烧后产生大量的高温气体,连续不断地向后喷出,使火箭高速飞行.
(2)播放火箭发射时的影像资料.
(3)反冲小车的启动与火箭的启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它们都利用了反冲的原理,但是小车利用的是压缩空气的反冲力,火箭利用的是高温高压燃烧气体的反冲力.)
4、小结.
(1)师:在1到4课的学习中,我们使用了哪些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了?
(2)归纳、提升认识:小车怎样才能运动起来?
(小车只有在力的作用下才能运动起来.)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 小车载重
教学目的:
1、实验研究小车载重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2、培养学生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3、了解汽车限制载重的事实,能对这个事实作出自己的分析.
教学重点:知道小车载重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能对汽车限制载重的事实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玻璃弹子、小沙子袋或小石块、长条形的三层板、小车、垫圈、夹子、挂垫圈的小钩.
有关发生汽车超载交通事故的录象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已经用重力牵引、橡筋的弹力、反冲力等多种办法使小车运动起来了.小车当然是要装东西的,让我们用小车载些东西吧!
对于载重后的小车,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
二、探究过程
1、研究小车的载重与运动.
(1)推测:小车载重后,它的运动会加快还是会减慢?
(2)分组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思考:·研究载重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在我们让小车运动的方法中,哪种方法最好操作和控制?
·实验顺序怎样安排才好?先拉最重的还是先拉最轻的?还是不管什么顺序都一样?
(3)汇报实验方案,全班研讨.
(4)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教师巡视)
(5)汇报实验数据,归纳:拉力一定,小车载重增加,运动速度变慢,你
们是怎么想的?
(6)思考:我们的推测正确吗?为什么拉力一定,小车载重增加,运动速度变慢,你们是怎么想的?
2、汽车为什么要限制载重.
(1)讨论:如果给小车不断增加重量,会发生什么现象?
(2)播放录像:
·汽车由于超载而引发的事故.
·货车上印的载重多少吨的字样和公交车上印的准载多少人的字样.
(3)提问:
·你们想对超载的司机叔叔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乘客,但你要乘坐的汽车满员了,你该怎么办?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六课 运动与摩擦力
教学目的:
1、知道摩擦力是一种阻碍运动的力.会做出测定小车摩擦力大小的实验.
2、知道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状况(光滑、粗糙程度),运动状况(滚动还是滑动),小车的重量(对地面的压力)有关.
教学重点:研究小车的重量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准备:橡皮擦、新鞋底、长条形的三层板、两个相同的侧面为方形的瓶子或木块、纱布、两个同样的圆柱形的木块或塑料块、小车的载重物(玻璃弹子、小沙袋或小石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我们用铅笔写错了字,总免不了用橡皮擦去擦.观察一下擦过以后,纸面和橡皮擦有什么变化?
2、生活中还有类似的现象吗?
师出示新鞋底和旧鞋底,让学生作对比观察;观察新轮胎和磨损很厉害的旧轮胎的照片.
3、这些现象说明什么呢?
二、探究过程
1、认识摩擦力.
(1)师:汽车运用时要与地面发生摩擦,走路时鞋和地面要发生摩擦,擦去铅笔字时橡皮擦和纸之间要发生摩擦,其实两个物体的接触面有相对运动时发生摩擦.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摩擦吧.
(2)实验:将手按在桌上拖动和离开桌面拖动,比较用力大小.反复几次,用新体会.
(3)归纳:由于摩擦,物体与动时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研究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1)讨论:你们认为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可能会作出许多假设,需要老师对这些假设进行整理,选出物体表面粗糙或光滑、物体滚动或滑动和小车重量这几个因素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进行研究,其他的因素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研究.)
(2)预测:摩擦力的大小与这些因素有怎样的关系?
(3)分组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下面这几个问题?
·粗糙表面和光滑表面哪个摩擦力大?
·滚动和滑动哪个摩擦力大?
·小车重量与摩擦力大小有怎样的关系?
(4)交流设计的实验方法,全班研讨,确定实验方案.
·比较粗糙表面和光滑表面的摩擦力大小的实验.
师问:木板倾斜角度不同,使小瓶下滑的力有什么不同?明确木板越倾斜,小瓶受到沿木板向下的拉力越大.由于小瓶刚好运动起来时受到的拉力也就是小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所以小瓶在木板倾斜角度大时才运动起来说明受到的摩擦力大.
·比较滚动和滑动的摩擦力.
·研究小车重量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5)提问:相同载重量的小车实验只做一次好还是多做几次好?要不要做几种不同载重量的实验?为什么?
(相同实验重复做,多选几种不同的载重量来实验比较才能得出结论.因为只做一次实验,结果可能是偶然的,只有多次实验结果都相同,得出的结论才可靠.)
(6)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7)汇报实验数据,归纳:物体在粗糙表面运动比在光滑表面运动摩擦力大.滑动摩擦力比滚动摩擦力大.小车重量越大摩擦力越大.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 运动与摩擦力(二)
教学目的:
1、了解汽车靠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启动和运动,也是靠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制动.
2、了解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了解增大和减少摩擦力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点:研究小车运动与摩擦力的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汽车运动需要克服摩擦力而又要利用摩擦力.
教学准备:小车、长条形的三层板、垫圈、胶带.有关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提问:观察我们制作的小车,想一想它在运动时,哪些地方会产生摩擦力?这些摩擦力起了什么作用?
(车轴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阻碍着车轮的转动,也就阻碍了小车的运动.)
二、探究过程
1、小车运动与摩擦力.
(1)提问:汽车运动需要克服摩擦力,摩擦力是不是只有害处而无用处呢?汽车运动和停止要靠轮子,车轮与地面之间没有了摩擦力,会出现什么情况?
(2)播放录像:汽车车轮在淤泥里打滑,无法启动;下雨天,汽车在光滑的路面刹车,车子很难停下.
(3)师:对这种现象你们有什么想法?
汽车启动和运动离不开轮子与地面的摩擦;汽车要迅速停下来,也离不开轮子与地面的摩擦.
(4)谈话:小车刹车时摩擦力有多大才能使行驶的小车停下来?我们来做个比较小车行驶和小车刹车时摩擦力大小的实验.
讲解实验方法:
·用重力拉动小车的装置实验,从一个垫圈开始,一个一个增加,直到用手轻轻敲桌子小车可以动起来,这时的垫圈数可以表示小车行驶时受到摩擦力.
·把上面实验中小车的轮子和车身用胶带粘上,不让轮子转动,再重复上面的实验,这时的垫圈数可以表示小车刹车时受到的摩擦力.
(5)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6)对比实验数据,有什么发现?
小车刹车时受到的摩擦力比行驶时大得多,也就是滑动摩擦力比滚动摩擦力大得多.
2、增加或减小摩擦力.
(1)讲摩擦力有时很有用,需要设法增大,有时又有危害,必须设法减小.
(2)出示挂图:车轮中的轴承,车轮胎的花纹,装上防滑链在冰雪路上行驶的车辆.提问:这些设计是为了什么?
(3)讨论:在日常生活中,你们知道人们是怎样根据需要来增加或减少摩擦力的?
(旱冰鞋下安装轮子是为了减小摩擦力,可以滑得更快,应用了滚动比滑动摩擦力小的道理.鞋底下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以免走路滑倒,应用了粗糙表面比光滑表面摩擦力大的道理.)
3、小结.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八课时 控制小车的快慢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控制小车快慢的实践探究活动:充分地找出影响小车速度的因素和方法,有效控制小车达到规定的速度.
2、体验分析和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而这个问题是有多种解决方案的.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寻找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
教学难点: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经验控制小车行驶的快慢.
教学准备:长条形的三层板、小车、粗线、夹子、垫圈、挂垫圈的小钩、橡筋、粉笔、载重物(玻璃掸子、小沙袋或小石块)、气球、螺旋桨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各种车都是可以控制运动快慢的,我们能控制小车运动的快慢吗?怎样控制呢?
二、探究过程
1、研究什么因素会影响小车的快慢.
(1)提问:回顾我们前面的研究结果,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2)小组交流:回想我们各自的经验,说说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影响小车运动快慢?把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都填在记录表中.
(3)提问:在以上方法中,哪些因素在课堂上容易控制?哪些不容易控制?请把在课堂上最容易控制的因素选出来.说说它们为什么容易控制?怎样控制?
(4)小结:你们从不同方面找到了控制小车快慢的多种方法,都是有道理的.但在实际操作上还要考虑是否容易实施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选择那些在操作上容易控制的因素.
2、控制小车运动快慢的比赛.
(1)宣布比赛任务:让小车在3~5秒内行驶60厘米.
(2)分组讨论:为了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你们打算怎么做?
(3)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要求:
·确定好比赛的路程是60厘米.
·每次实验后,记录好所用的时间.根据结果,调整控制的办法再做,使它更逼近我们的任务.
·达到任务的要求后,为了避免偶然性和测量的不准,还要再实验几次.
(4)汇报研讨:
·展示实验结果.
·介绍实验的过程.说说各自采用的方法,为什么采用这些方法,哪些方法控制的效果明显,哪些不那么明显?
·给完成任务的小组发奖.
(5)改进或再比赛.
没有完成任务的小组再次实验.完成任务的小组可以设定在更小的时间范围再进行比赛.(如让小车在4秒内行驶60厘米).
三、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九课时 设计我们的赛车
教学目的:
1、通过设计和制作小赛车,让学生自觉和有目的地经历设计的过程和动手制作的过程.
2、指导学生初步掌握一般设计程序,增强动手实践能力.
3、感受科学与技术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设计小赛车,了解和体验设计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难点:怎样设计我们的赛车.
教学准备:发动学生收集有关赛车的资料,教师事先做好的、可供学生借鉴的赛车.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谈话:从第一辆汽车发明到现在,短短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人们已经根据自己的需要造出了各种各样的车.
(2)出示太阳能汽车、月球车和卡丁车的挂图.提问:你们认识这些车吗?它们分别满足了人们的什么需要?你们还知道哪些新颖的车?
(3)提问:我们能不能自己设计制造一辆小赛车呢?
二、探究过程
1、怎样设计我们的赛车.
(1)谈话:先来看看真正的赛车是怎样设计的吧!赛车的要求是要很快加速到每小时300千米以上的速度,还能平稳控制.设计师是按什么程序来设计的呢?他们是怎样思考的呢?请阅读课文和收集的资料后讨论.
(2)阅读资料、交流讨论.
(3)师生一起研讨.
2、设计赛车.
(1)观看本单元最后四种车的图,说说这些车有什么特点,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么制作的?
(2)谈话:现在我们都是著名的汽车设计公司的成员,马上开始设计赛车吧!怎么设计呢?
提出要求:
·明确设计任务.
·组内成员各自列一个好主意表,然后交流.
·讨论怎样分工.
·给小组的赛车取个名字.
·研究设计图,选好赛车的动力、材料和形状.
·制作.
·测试.
·对不满意的地方进行改进.
(3)小组设计活动.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10课时 制作我们的赛车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对他们有意义的设计交流和评价活动.
2、在交流赛车设计和评价赛车的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表达和评价的能力;在自己实践的基础上,加深对设计过程的认识;提高制作科技作品的兴趣;加深对运动和力有关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点:交流、评价赛车设计.
教学难点:能对小赛车作出评价.
教学准备:制作好的赛车;赛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是否都制作完了小赛车?愿意把你们的赛车介绍给大家吗?
二、探究过程
1、交流赛车设计.
(1)师:可以从下面几方面来交流.
·你们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设计制作的过程是怎样的?遇到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
·在小车上应用了哪些科学知识和技术?
·赛车有什么特点?
·成功之处在哪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有什么遗憾?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需要请大家帮忙想办法?
……
(2)分组讨论,准备交流内容.
(3)交流研讨.
2、参观、评价活动.
(1)谈话:我们的赛车做得怎么样?让我们把作品放在桌上,大家一起来参观吧!
(2)要求:
·每组轮流派一名同学作讲解员,负责给参观的同学介绍、释疑.
·其他同学到各组参观,可以提出问题,了解想了解的事情.
·参观后给同学的赛车写一段评价语,要抓住特点和要点.
3、赛车活动.
组织学生到操场进行赛车.可以分为两个项目:谁的赛车跑得最远?谁的赛车跑得最直?
4、小结.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 时 间
第一课时 时间在流逝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根据各种自然现象估计时间;感受时间在存在以及关注我们每天流逝的时间.
2、经历运用各种方法感受1分钟长短的活动过程,从而能合理地估计10分钟、1小时我们能做哪些事情.
3、意识到时间的长短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我们要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感受时间的长短,体会时间在流逝.
教学难点:根据各种自然现象估计时间.
教学准备:
准备秒表(或者手表)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谁能不看表就知道现在大约是几点钟了?
二、探究过程
现在几点了.
可以根据什么来估计现在几点了?
说说我们的估计.
再看看自己的手表或时钟,现在几点了?你的估计对吗?
2、1分钟有多长.
(1)看你们的时钟或者手表上秒针的转动,秒针转动一圈表示多少时间?在看表的这段时间里,时间已经从我们身边流逝了1分钟.
(2)不看时钟,我们估计一下1分钟时间有多长.我们有多少钟方法?
(3)分小组讨论估计1分钟多长的方法.
(4)怎样可以使我们估计更加准备?
(5)10分钟我们能做哪些事情?怎样估计?
(6)小组合作讨论用哪些方法估计,怎样才能估计准确?
(7)1小时呢?
3、过去多长时间了.
从上课到现在已经过去多长时间了?
离我们这节课下课还有多长时间?
你觉得这节课过得快还是慢?
什么时候你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
什么时候你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
我们这节课时间真的特别短吗?
时间有快慢吗?
4、小结.
三、课后作业
收集古人十二时辰划分的资料;
收集关于用太阳光的影子计时的日晷的资料.

C. 小学语文五年级复习课教案

五年级上册复习教案生字复习
复习目标
1、正确认读字音,能准确判断前后鼻音的字。
2、会写生字表(二)中的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认识生字表一)中的生字。
3、正确区分本册书中出现的形近字,多音字。
复习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书183页生字表(二)中我会写的字
1、易写错的字
方法:(1)同桌合作找一找容易写错的字
(2)全班汇报交流、并写在小报
(3)师重点听写以下字
酸、唇、瞻、、虑、衰、魂、誊、诞、崖、斩等字
2、形近字
方法(1)四人小组合作找出本册形近字
(2)小组合作出题写在小报上
(3)小组交换做题
(4)重点引导以下几组
瞻很眺瑰拂燥娇
檐恨跳魂佛噪骄
(5)学生在本子上写一写
3、多音字
方法(1)分单元总结多音字、小组合作
(2)小组合作练说
(3)出示几练习写、弹、应、磨、划、龟、舍、
第二课时
一.听写易错的生字。同桌互批
二.、书179表(一中我会认的字
读音易错的字
方法(1)同桌合作读生字、相打分
(2)出示辩音题读一读
擎、玷、簸箕、舀、髓、踌躇、笤帚、腼腆、蔓、哞、翕、诫
(3)合作注音同桌互出
三、复习字谜
1.复习书上78页字谜学生读一读
2.小组交流课外收集到的字谜
3.同桌合作互猜字谜
四、复习一字多义
完成练习
为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临 A.靠近 B.到,来 C.对看 D. 将要,快要
1. 五壮士居高临下地打击敌人.( ) 2. 今天,我们身临其境才知道当年红军过雪山的艰难.( ) 3. 面对敌人,李大钊临危不惧,大义凛然.( ) 4. 临考的几天,小明发高烧.( )
好 A 使人满意 B 友好,和睦 C.易于,便于 D.很,甚 E.完,完成 F.表示赞许 G.爱,喜欢
1.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2.小东连连点着说:“这件事,好办!”()
3.今天好热啊!() 4.叶公好龙是一个成语故事。() 5.“好,你真行!”老师表扬了我。()
却 A.表示转折 B 再 C.推辞
1.草色遥看近却无。()2.小溪泛尽却山行。() 3.一位先生却以为我住在那里不相宜。()4. 好意难却我只得另寻相宜的住处了。
绝 A.断绝 B.完全没有了;穷尽 C.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D用力完成 E.全,所有的
1. 竭尽全力() 2. 山穷水尽() 3.无穷无尽()4.尽量帮忙()
望 A.向远处看 B.探望 C.望,希望 D.名望 E.怨 F.对看;着
1. 一望无际() 2. 喜出望外() 3.德高望重()4.看望病人()
透 A渗透、穿透 B 暗地里告诉 C.透彻 D.达到饱满、充分的程度 E.稍稍喘一口气
1.小草的牙向地面透,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2. 一亩田多收这么三五斗,谁都以为该得透一透气了。()3.果园里的苹果熟透了。()
生词复习
复习目标
1.会认语盘点中的读读记记的词。
2. 对于第七单元日积月累中出现的成语及其他单元词语盘点中出现的成语能够正确书写,正确运用,并能对这些
3、四字词语归类
复习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的词语
教师听写难写的词
嫌疑、屋檐、诞生、环绕、担忧、崎岖、瞻仰、告戒、诱惑
同桌互相说一说平时易写错的词
四字词语归类复习练习
四字词语归类
(1)AABC AABB ABB ABCC
(2)含数字的词
(3)含反义的词
(4)带不的词语
(5)描写人物心情、外貌、神态。
(6)描写英雄人物的词
学生互考词义,练习
练习词语褒义、贬义
教师出示词语辨析
临危不惧舍生取义不屈不挠呕心沥血不求甚解
用词造句:学生在词语盘点中选择四字词语造句
复习词语盘点中读读记记中的词
同桌互读一读词语
出示补充词语填空
()匆匆()()绿绿()盆大雨饥肠()()
()()不舍()林好汉毫不()()( )( )有味
( )囵吞枣浮想( )翩如( )似( ) ( )然神伤不言而( )
句的复习
复习要求:
1、积累语文园地“日积月累”中的语句,名言警句,如在回顾拓展一、四、六中的名言,回顾拓展二、三、八中的诗句,
要求学生会背诵,会默写,知道句子的大概意思。
2、能正确运用一些常见关联词,如:“是……也是”“虽然……可是”“不论……总”“……总是……”这些就要求学生
3、用词说话。(用一个或几个四字词语写话)
4.写拟人句,比喻句,并能将陈述句的反问句进行互换,并能了解拟人、比喻、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4、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复习时间:2课时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方法;师生共同梳理书上的句子
指名说句子的意思
师重点引导以下几个句子
(1)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2)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3)而父亲坚持要“我”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父亲想让“我”从小就受到严格的教育,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2.复习日积月累中的名句

方法:师生共同梳理日积月累中的名句
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表现思乡之情的诗句
歇后语
谚语
有关孝敬的名言警句
同桌互背
教师抽背,抽查默写
做以下练习
1.一日无书,。
2.读书破万卷,。
3.书犹药也,。
4. ,白首方悔读书迟。
5.读书有三到,谓、、。
6.浮云天宇旷,。
7.浮云终日行,。
8.落叶他乡权,
9. ,年年相见在他乡。
10.家在梦中何日到,。
11.江南几度,鬓已斑。
12. 敦和睦,笃诚信。
13. ,不在于饰貌。
14.爱亲者, ;敬亲者,。
15非淡泊,非宁静。
三、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
方法:师生共同梳理课文中的句子
自己读一读
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比喻句
2、拟人句
3、排比句
4、夸张句
5、反问句
仿写几句
完成练习
照样子写句子
1、改陈述句。
(1)这不是你最宝贵的画吗?这是你最宝贵的画。
(2)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不得的。
(3)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一枝画梅,没有什么稀罕的

教学内容:阅读的复习。(两课时)
课时目标:
a) 结合课文,掌握按时间顺序或事情发展顺序或方位顺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b) 熟读28篇课文,理解内容,并按要求朗读或背诵课文或背诵、默写课文。
c) 学会默读、快速阅读,能按要求边思考,读懂内容,完成习题。
d) 通过再次阅读掌握说明性文章的说明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明确要求掌握的内容,巩固阅读方法。
1、梳理要求背诵的课文
检查方式:开火车背诵同位互背
背诵难点:《圆明园的毁灭》《窃读记》
2、体会还以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圆明园的毁灭》《长征》《狼牙山五壮士》《落花生》《梅花魂》
复习方式:提问中下学生,鼓励表扬;优等生总结做题方法(抓重点词,联系上下文,引用相关资料)
3、引导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A、读补充阅读生自由概括文章内容
B、师生总结写事文章概括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
C、补充阅读概括主要内容,查找原因,个别辅导。
4、复习说明性文章的说明方法。
阅读《新型玻璃》查找说明方法
同位互说《鲸》《松鼠》说明方法
补充阅读,运用说明方法,总结说明方法使用的意义。
二、按内容做复习练习。(以复习试卷为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a、c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课文
重点抽查中下学生的背诵,及时给予鼓励表扬。
师生共同分析易写错的字。
检查古诗词的背诵默写
二、限时快读补充阅读,感知快读的方法。
用眼看,用心记,掌握文章主要内容即可。
三、做阅读分项测试阅读卷

教学内容:习作的复习。
课时目标:
a) 按时间顺序或事情发展顺序或方位顺序写纪实作文。
b) 能合理想象写出有创新的作文。
c) 能运用正确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d) 能主动阅读欣赏他人优秀作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8次作文内容。
1、学生翻阅习作,整理归纳。
2、交流整理学生认为困难的作文类型。
二、指导写读后感和活动的文章。
1、再此阅读《开国大典》《愤怒与》
2、阅读欣赏班机同学的优秀作文,交流写作方法,谈听后收获。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习作。
三、全班欣赏课外优秀习作。
四、修改习作。
1、讲授正确修改符号。
2、运用正确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3、背诵自己满意的习作。

D.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套教案,共56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网络搜索“飞翔教学资源网”就可以到我们网站

1窃 读 记
学习目标
a.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b.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c.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
书名言.
2.自学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第一课时
直奔“窃读”.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整体感知课文.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时,“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3.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a.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
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导人: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的,请同学们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文.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课件显示):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b.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汇报交流.
3.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4.诵读句子.
回归整体,理清层次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
2.尝试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积累内化,课外拓展
1.自选感兴趣的、最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认识本课生字.
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E. 小学五年级足球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足球的一些理论、术语、和简单的足球训练方法。专
2、通过练习足球,属提高学生的速度、力量、柔韧、灵敏等综合身体素质,增强身体协调能力、控制能力。
3、让学生对足球产生一定的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同时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陶冶情操。
四、德育渗透目标:
通过足球,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让学生在足球学习中体验到成就感、敢于自信的展示自己。
五、教学重点:
本教材的重点在于足球基本功练习,在基本功坚实基础下提高各部位踢球动作技术。同时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对足球兴趣的培养。
教学难点:
脚背正面颠球、绕杆射门、各部位踢球、停球。这些基础性的技术动作练习周期长,需要学生耐心地长期练习,不断摸索,积累对球控制的感觉。
六、教学中的打算与实施策略: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可以使用打图片、视频,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同时激励学生大胆自我展示,及时给予评价。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