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课程 » 中小学实践课程

中小学实践课程

发布时间: 2020-11-29 20:57:58

㈠ 教育部对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规定是什么

9月25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对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作了明确规定:

(二)基本理念

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

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

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

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4.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

本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提倡多采用质性评价方式,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要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分析考察课程实施状况与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㈡ 基础教育课程规定,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学段是

从小学至高中设复置综合实制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2)中小学实践课程扩展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是2001年6月由教育部印发的课程条例,是由国家教育部颁发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

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㈢ 中小学科学实践活动课程少,是否该逐步安排上

我个人认为现在的中小学生一定要加强一些实践活动,现在的中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实在是太差了,就连自己分内的事情也做不好,总是有家长代劳,家长总觉得应该把所有的时间用在学习上,但是中小学生来说,学业并没有那么繁重,没有必要那么用力的学习,反而要好好的锻炼一下实践能力才是比较重要的,等以后高中学业繁重了,就更没有办法锻炼实践能力了,到了大学什么都不会,只是我们社会的一个现状。所以我认为中小学生真的有必要加强一下社会实践能力的课程,让孩子在学习中得到了以后,社会上需要的技能也让孩子们在实践中获得了学习的能力,要让孩子脱离学习的苦海,注重一下实践能力,学校也要经常监督一下,有没有老师占课的行为出现?如果有的话,一定要给予批评和教育,孩子以后是要自己生存的,而不是只要学习就可以,一切无忧实践能力对于现在的孩子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㈣ 当前小学教育中有哪些需要解决的实践问题

小学数学新课程中“解决问题”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摘要:本文从实践和理性思考两个方面,就新课程中的解决问题与传统应用题教学的不同点,提出了新课程解决问题教学的具有“过程性”、“广泛性”、“策略性”和“情景性”四个特点。同时介绍了如何在教学中利用过程性、广泛性和策略性特点进行教学,以达到使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最后,文章还介绍了作者在研究中总结出的解决问题的学习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 解决问题 学习策略
新课程小学数学课标在“课程目标”中对“解决问题”提出:“(1)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 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2)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 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等要求的具体化是一个让广大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比如“提出问题”,在教学中就有个“喜不喜欢提问题”这样一个提问题的兴趣问题,另外“能否提得出问题”这样一个提问题的能力问题,再一个就是“是否善于提出问题”这样一个提问题的技巧问题;另一方面来说,我们的老师在面对学生不愿、不会和不善于提出问题时,我们有什么方法去培养儿童喜欢、能够和善于提出问题?同样在“理解问题”时,我们又有什么方法去引导儿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在“理解问题”问题的学习阶段,我们到底有多少中让儿童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和方法?在“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方面,我们又有多少行之有效的,儿童能够接受的解决问题方法,

以及能培养儿童怎样的策略能力呢?我们常常感到,我们教学了应该教的问题,又归纳了问题的类型,同时还反复的练习了这些类型,可是儿童在变式的问题面前仍然不会解决问题,就是那些我们老师认为好的优秀学生,在没有类型参考时就束手无策?实践中,我们将“解决问题”庸俗化了,将现在的“解决问题”等同于传统的“应用题学习”了。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一方面我们还是应该从理论上理清思路,借鉴理论研究的成果,另一方面我们还得将理论与我们的实践结合起来,加大理性的实践,不断丰富我们的实际操作

㈤ 中小学要加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实施到位是真的吗

当今一些中小学生“五谷不分”的现象是何以造成的?其中固然有近年来各地大力开展学校布局调整、学校向城镇集聚等客观因素,但从根本上说是一些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更多地着眼于应试,没有把综合实践活动这门必修课程按要求开足开好。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从初唐骆宾王的《咏鹅诗》到当代少年“云从天上掉下来摔破了就变成了雾”“夕阳是水中的金鸟”的吟诵,都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乡村田园生活、大自然的熏陶对孩子灵性的滋养有多么重要。将课堂设在农场,把学生带到大自然怀抱中,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识五谷”,更是让学生能够对待粮食、对待劳动、对待“三农”以及对待大自然建构一种健康、正确的观念,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核心素养,尤其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大意义。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