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新课程改革
Ⅰ 关于高考新课改的问题
高考改革
1、高考命题杜绝繁难偏旧,基本以2013年的试题难度为标准;
2、2016年,英语将正式退出新高考(也就是6月7、8两天将没有英语考试), 但是学生的会考成绩计入高考总分(A等100分,B等85分,C等70分),学生可以多次报考会考,最终以最好成绩为准; 3、在2016年之前,高考英语分值逐年降低:2015年,英语120分,相应的,语文将提高到180分;2016年,英语100分(会考),语文提高到200分;
4、除了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以外,其它加分政策都将取消;
5、志愿填报也有微调:考前填报,但从明年开始执行平行志愿,第一志愿可以同时报2个,第二志愿可以同时报3个。
Ⅱ 新课改会不会影响2015复读生高考政策
要看怎么改了,如果是文理不分科(15年估计还做不到)就会影响复读生的报内名选择,但绝对不会容取消复读生报名资格。
如果是和几年前一样改动教材,那么对复读生毫无影响,我那一年新课改,改动非常大,有的科目直接换掉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内容,照样不影响,就当学习些新内容,只要努力学影响不大。
Ⅲ 新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和二级主题的区别
一、区别:
1、新课程标准中的一级主题包含了二级主题的全部内容。
2、新课程标准包括五个一级主题,每个主题由若干个二级主题组成。第一层次的主题是:科学探究、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更加简洁明了。教学更注重实验与合作。
3、提出问题、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和总结、反思和评价、表达和交流是成功完成实验的必要条件,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素。与旧课程标准相比,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4、例如,在2015年版新物理课程标准中,该标准的科学内容分为物质、运动与交互、能量三部分。下表为科学内容一级主题和二级主题:
二、注意事项:
1、开设综合课程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实施综合课程,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知识的琐碎化。在学科课程中,教师只需要处理某一学科领域的问题;在综合课程中,教师必须根据活动或任务的需要,选择和整合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对于习惯于传统学科教学的教师来说,很难适应这种教学模式。许多知识和信息常常机械地、甚至牵强地放在一起,导致知识的琐碎化。
3、教师的知识和经验。综合课程的成功实施需要教师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如果教师缺乏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就不可能成功地将这些知识和技能整合起来,这就可能导致整合课程的缺失。
4、此外,如果教师本身从未经历过综合课程,那么实施综合课程将更加困难。这就要求师范教育课程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使未来的教师对学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有充分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这是实施综合课程的必要条件。
5、综合课程师资培训势在必行。要帮助教师了解和解决综合课程从理论到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高对综合课程的理解和信任。
6、管理问题。要充分考虑综合课程在工作量计算、教学质量评价和学生学业考试等方面的特点,营造有利于综合课程实施的外部环境。
(3)2015新课程改革扩展阅读:
1、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和过去七次课程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中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同时,我们必须实事求是,承认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与当代发展的要求及其肩负的历史责任仍存在巨大反差。由于以下原因,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没有变化的地步。
3、一是固有的知识型、学科型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危害深远,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4、其次,传统的应试教育功能强大,素质教育无法真正实施。
5、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新内容,与学生的经验和社会现实脱节;学生死记硬背、海训的现状盛行;课程评价过分强调学业成绩、筛选和选择的功能;课程管理强调统一,导致课程的产生。
6、成龙很难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这些问题的存在及其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足以说明推进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针对性。
7、课程结构:课程结构是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是课程实施活动顺利开展的依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根据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对现行课程结构进行调整,调整的主要任务和方向是优化课程结构。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新课程标准
Ⅳ 山东省<当代教育新理念><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小学教师考试材料
一、填充题:(每格1分,共30分)
1、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内核是 。本次课程改革要求建立一种“ ”式的新型师生关系。
2、一般说来,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包括三类: 、 、
。
3、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改变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成为
、 和 。
4、在“学校文化”再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特别关注建立民主的
、建设合作的 和营造丰富的 。
5、课程类型主要有以下四种: 、
、 、 。
6、研究性学习课程不仅关注学生“ ”,还应当关注学生“ ”。
7、“ ”是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也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主要特征。
8、课程资源分为 、 和 。
是最深厚的课程资源。
9、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同伴互助,其基本形式是对话和协作。而对话的类型主要有: 、 、 、 。
10、一般来说,发展性学生评价包括以下四个程序: 、
、 、
。
二、简答题:(共32分)
1、贯穿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它包含着哪三层含义?(4分)
2、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特性和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应当遵循什么原则?(8分)
3、学校是课程实实在在发生的地方,是课程最真实存在、生长的地方。学校对课程的管理主要有几个方面?(4分)
4、课程资源开发途径有哪些?为什么说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8分)
5、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基本要素有几个?它们的关系如何?(4分)
6、当前对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其中最关键的是对考试的改革。你认为改革考试应该改什么?(4分)
三、问答题:(共38分)
1、“教师不仅要会教书,而且要会编书”。假如由你来编书(校本课程开发),你认为应当如何编?(包括哪些内容?)你认为目前我们学校可以编出哪些新的校本课程?(15分)
2、新课程有关教育评价的改革重点涉及到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你认为应当如何改革?(15分)
3、今年九月,江苏省即将全面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作为一个参与者,你觉得应该如何进行?(8分)
--------------------------------------------------------------------------------
Ⅳ 新课改高考:带来哪些新变化
高考改革
1、高考命题杜绝繁难偏旧,基本以2013年的试题难度为标准;
2、2016年,英语将正式退出新高考(也就是6月7、8两天将没有英语考试), 但是学生的会考成绩计入高考总分(A等100分,B等85分,C等70分),学生可以多次报考会考,最终以最好成绩为准; 3、在2016年之前,高考英语分值逐年降低:2015年,英语120分,相应的,语文将提高到180分;2016年,英语100分(会考),语文提高到200分;
4、除了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以外,其它加分政策都将取消;
5、志愿填报也有微调:考前填报,但从明年开始执行平行志愿,第一志愿可以同时报2个,第二志愿可以同时报3个。
中考改革:
1、增加市级示范校名额;
2、扩大市级示范校的招生计划,不鼓励小班化;
3、不鼓励市级示范校办国际班;
4、扩大市级示范校向普通初中的招生分配指标,从今年的12%,逐年递增,三年内涨到
50%;
5、取消“三限”择校生,逐步取消中考加分(三年之内);
6、大幅度调整中考内容,重新制定课程标准,降低难度,删除繁难偏旧,突出
核心知识与能力的考察;
7、中考英语从120分到100分,其中听力要增加到40分;
8、语文从目前的120分要增加到150分;
9、物理、化学和卷考试,逐步体现科学综合,总分160分,其中物理约100分,化学约
60分;
10、取消一切特长生的加分政策,特长生入学必须达到学校的最低分数线。
近日教育部在官网公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称将据此适时调整课标,修订教材,并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
这是继北京教委宣布降低高考英语分值,提高语文分值之后,再次明确提高母语在学校教育的重要程度。小学熟练书写正楷,初中要临摹名家书法
《纲要》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做了明确要求:
小学低年级初步感受汉字美,诵读浅近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了解家乡习俗、传统礼仪,学会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初步感受经典的民间艺术;
小学高年级熟练书写正楷字,体会汉字优美的结构艺术,诵读古代诗文经典篇目,培养学生对传统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初中阶段要临摹名家书法,初步了解古诗词格律,
阅读浅易文言文,欣赏传统音乐、戏剧、美术等艺术作品,感受其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参加传统礼仪和节庆活动;
高中阶段要阅读篇幅较长的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提高古典文学和传统艺术鉴赏能力。增强民族自信;
大学阶段,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Ⅵ 检索10篇2013年到2015年的与新课程改革有关的期刊或论文,书籍!
原创 帮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