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表
⑴ 清华大学大一课程表
谢邀。
专业课相对不多,主要是数学/物理,不过根据专业,基础课的深度不一样。
物理系:高等微积分,高等代数,奇奇怪怪的物理
数学系:数分,高等代数
经管:不明觉厉,比较复杂
电子系:自己的微积分,自己的线代,自己的大学物理A
姚班:微A,线代,普通物理(英)
钱班:高微,高代,奇奇怪怪的物理
看起来比较厉害的工科:微积分A,线代,大雾B
别的工科,化学系,生物系:微积分B,线代,大雾B
社科:大学数学,线性代数
法学:大学数学
人文:不学数学
⑵ 怎样做好高校排课
1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排课问题早在70年代就证明是一个NP完全问题,即算法的计算时间是呈指数增长的,这一论断确立了排课问题的理论深度。对于NP问题完全问题目前在数学上是没有一个通用的算法能够很好地解决。然而很多NP完全问题目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例如。大家熟悉地路由算法就是很典型的一个NP完全问题,路由要在从多的节点中找出最短路径完成信息的传递。既然都是NP完全问题,那么很多路由算法就可以运用到解决排课问题上,如Dijkstra算法、节点子树剪枝构造网络最短路径法等等。
目前大家对NP 完全问题研究的主要思想是如何降低其计算复杂度。即利用一个近似算法来代替,力争使得解决问题的时间从指数增长化简到多项式增长。结合到课表问题就是建立一个合适的现实简约模型,利用该简约模型能够大大降低算法的复杂度,便于程序实现,这是解决排课问题一个很多的思路。
在高等院校中,培养学生的主要途径是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有一系列管理工作,其中,教学计划的实施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每学期管理人员都要整理教学计划,根据教学计划下达教学任务书,然后根据教学任务书编排课程表。在这些教学调度工作中,既有大量繁琐的数据整理工作,更有严谨思维的脑力劳动,还要填写大量的表格。因此工作非常繁重。
加之,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及“211”工程的实施,新的教育体制对课表的编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工排课时,信息的上通下达是极其麻烦的,而采用计算机排课,教学中的信息可以一目了然,对于优化学生的学习进程,评估每位教师对教学的贡献,领导合理决策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必将会大大推进教学的良性循环。
2课题的应用领域
本课题的研究对开发高校排课系统有指导作用。
排课问题的核心为多维资源的冲突与抢占,对其研究对类似的问题(特别是与时间表有关的问题:如考试排考场问题、电影院排座问题、航空航线问题)也是个参考。
3 课题的现状
年代末,国外就有人开始研究课表编排问题。1962年,Gotlieb曾提出了一个课表问题的数学模型,并利用匈牙利算法解决了三维线性运输问题。次后,人们对课表问题的算法、解的存在性等问题做了很多深入探讨。但是大多数文献所用的数学模型都是Gotlieb的数学模型的简化或补充,而至今还没有一个可行的算法来解决课表问题。
近40年来,人们对课表问题的计算机解法做了许多尝试。其中,课表编排的整数规划模型将问题归结为求一组0-1变量的解,但是其计算量非常大。解决0-1线性优化问题的分支一定界技术却只适用也规模较小的课表编排,Mihoc和Balas(1965)将课表公式化为一个优化问题,Krawczk则提出一种线性编程的方法。Junginger将课表问题简化为三维运输问题,而Tripathy则把课表问题视作整数线性编程问题并提出了大学课表的数学模型。
此外,有些文献试图从图论的角度来求解排课表的问题,但是图的染色问题也是NP完全问题,只有在极为简单的情况下才可以将课表编排转化为二部图匹配问题,这样的数学模型与实际相差太远,所以对于大多数学校的课表编排问题来说没有实用价值。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国外对课表问题的研究仍然十分活跃。比较有代表的有印度的Vastapur大学管理学院的ArabindaTripathy、加拿大Montreal大学的Jean Aubin和Jacques Ferland等。目前,解决课表方法的问题有:模拟手工排课法,图论方法,拉格朗日法,二次分配型法等多种方法。由于课表约束复杂,用数学方法进行描述时往往导致问题规模剧烈增大,这已经成为应用数学编程解决课表问题的巨大障碍。国外的研究表明,解决大规模课表编排问题单纯靠数学方法是行不通的,而利用运筹学中分层规划的思想将问题分解,将是一个有希望得到成功的办法。
在国内,对课表问题的研究开始于80年代初期、具有代表性的有:南京工学院的UTSS(A University Timetable Scheling System)系统,清华大学的TISER(Timetable SchelER)系统,大连理工大学的智能教学组织管理与课程调度等,这些系统大多数都是模拟手工排课过程,以“班”为单位,运用启发式函数来进行编排的。但是这些系统课表编排系统往往比较依赖于各个学校的教学体制,不宜进行大量推广。
从实际使用的情况来看,国内外研制开发的这些软件系统在实用性上仍不尽如人意。一方面原因是作为一个很复杂的系统,排课要想面面俱到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另一方面每个学校由于其各自的特殊性,自动排课软件很难普遍实用,特别是在调度的过程中一个很小的变动,要引起全部课程的大调整,这意味着全校课程大变动,在实际的应用中这是很难实现的事。
4解决NP问题的几种算法及其比较
解决NP完全问题只能依靠近似算法,所以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算法的设计思想,包括动态规划、贪心算法、回溯法等。
动态规划法是将求解的问题一层一层地分解成一级一级、规模逐步缩小的子问题,直到可以直接求出其解的子问题为止。分解成的所有子问题按层次关系构成一颗子问题树。树根是原问题。原问题的解依赖于子问题树中所有子问题的解。动态规划算法通常用于求一个问题在某种意义下的最优解。设计一个动态规划算法,通常可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 分析最优解的性质,并刻划其结构特征。
2. 递归的定义最优解。
3. 以自底向上的方式计算出最优解。
4. 根据计算最优解时得到的信息,构造一个最优解。
步骤1~3是动态规划算法的基本步骤。在只需要求出最优解的情形,步骤4可以省去。若需要求出问题的一个最优解,则必须执行步骤4。此时,在步骤3中计算最优解时,通常需记录更多的信息,以便在步骤4中,根据所记录的信息,快速地构造出一个最优解。
(二)贪心算法
当一个问题具有最优子结构性质时,我们会想到用动态规划法去解它,但有时会有更简单、更有效的算法,即贪心算法。顾名思义,贪心算法总是做出在当前看来最好的选择。也就是说贪心算法并不是整体最优上加以考虑,他所作出的选择只是在某种意义上的局部最优的选择。虽然贪心算法不是对所有问题都能得到整体最优解,但对范围相当广的许多问题它能产生整体最优解,如图的算法中单源最短路径问题,最小支撑树问题等。在一些情况下,即使贪心算法不能得到整体最优解,但其最终结果却是最优解的很好的近似解。
在贪心算法中较为有名的算法是Dijkstra算法。它作为路由算法用来寻求两个节点间的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的思想是:假若G有n个顶点,于是我们总共需要求出n-1条最短路径,求解的方法是:初试,写出V0(始顶点)到各顶点(终顶点)的路径长度,或有路径,则令路径的长度为边上的权值;或无路经,则令为∞。再按长度的递增顺序生成每条最短路径。事实上生成最短路径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在始顶点V何终顶点W间加入中间点的过程,因为在每生成了一条最短路径后,就有一个该路径的终顶点U,那么那些还未生成最短路径的路径就会由于经过U而比原来的路径短,于是就让它经过U。
(三)回溯法
回溯法有“通用的解题法”之称。用它可以求出问题的所有解或任一解。概括地说,回溯法是一个既带有系统性又带有跳跃性的搜索法。它在包含问题所有解的一颗状态空间树上,按照深度优先的策略,从根出发进行搜索。搜索每到达状态空间树的一个节点,总是先判断以该节点为根的子树是否肯定不包含问题的解。如果肯定不包含,则跳过对该子树的系统搜索,一层一层地向它的祖先节点继续搜索,直到遇到一个还有未被搜索过的儿子的节点,才转向该节点的一个未曾搜索过的儿子节点继续搜索;否则,进入子树,继续按深度优先的策略进行搜索。回溯法在用来求问题的所有解时,要回溯到根,且根的所有儿子都已被搜索过才结束;而在用来求问题的任一解时,只要搜索到问题的一个解就可结束。
加油!
⑶ 哈工大在哪查课表
哈工大教务处
1、点击在线服务;
学校始建于1920年,1951年被确定为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1954年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京外唯一一所),是新中国第一所毕业生直接被授予工程师称号、研究生三年制的理工科大学。
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
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按照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目标重点建设的9所"985工程"大学之一。
2000年与同根同源的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
据2018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哈工大拥有哈尔滨、威海、深圳三个校区;本部校园面积5212.35亩,建筑面积202.69万平方米;有专任教师3045人,在校学生人数46138人。
⑷ 高校学生如何快速查询课表信息
有人肯定说老师会告诉大家课表内容的,记住就可以了,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清楚记住所有课表信息的,有人还会说让学生问老师同学啊,到如果偏偏赶上老师同学都没有时间呢,那是不是为学生不上课提供了好的借口呢,根本就不知道上什么课这样怎么上课。所以作为高校对课表的管理,是为学生提供能快速查询课表信息的系统。
⑸ 制作“高校教学与课表制作管理系统”要用到那些软件
目复 录1 引言 41.1 问题定制义及内容简介 41.1.1目的与意义 41.1.2研发的背景 41.1.3可行性分析 41.2各章节内容简介. 62系统需求分析 72.1现有系统介绍 72.2业务流程分析 72.3 数据流分析 93 系统设计 103.1系统简介 103.2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103.3数据库设计 103.4系统的开发环境 133.5运行环境 174 主要模块详细设计 184.1模块体系结构 184.2主要子模块的详细说明 185使用说明书 285.1系统功能简介及运行环境简介 285.2系统操作手册 295.3软件测试 296结束语 31致 谢 32参 考 文 献 33
⑹ 有没有网站或软件可以查看其他高校的课表的,我想对比一下我学校和其他学校相同专业的课表安排
你可以到大学城课表网去查询,那里有很多高校课表
⑺ 大学课程如何安排
满意答案没有刺的小刺3级2011-08-03 这个问题就根据学校的而定了,不同的学校课程安排是不太相同的。但总体上都是这样安排的:以我们学校为例(理工科学生)。大一是公共基础课(象高数,英语,线代,大物,C语言,工程制图,计算机导论等等);大二就是专业基础课(数电,模电,汇编,电路分析,概率论,信号与系统等等);大三,大四就是专业课。大三主要学习专业课,大四主要是更深入的对某个专业课进行更多学时的学习,加一些实习等等。至于你自己该怎么规划,就要看你学的是什么专业,打算将来做什么,考研?就业?还是公考?这些都是不一样的。考研的话就要注重大一大二的基础课,高数,英语和政治(马哲、毛邓三、等等);就业的话就应该多注重专业课的学习(当然理论也要扎实),多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做一些东西或小项目(跟老师或同学),这样才能为找工作做足准备。至于公考你就要多注意当时的变化了,这个我不好说。 C语言对操作系统和系统使用程序以及需要对硬件进行操作的场合,用C语言明显优于其它解释型高级语言,有一些大型应用软件也是用C语言编写的。 C语言具有绘图能力强,可移植性,并具备很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因此适于编写系统软件,三维,二维图形和动画。它是数值计算的高级语言。 常用的C语言IDE(集成开发环境)有Microsoft Visual C++,Borland C++,Watcom C++ ,Borland C++ ,Borland C++ Builder,Borland C++ 3.1 for DOS,Watcom C++ 11.0 for DOS,GNU DJGPP C++ ,Lccwin32 C Compiler 3.1,Microsoft C,High C,Turbo C等等...... 追问: 好深奥喔…那专业课是不是与就业密切相关?
⑻ 高校课程表编排问题不断优化是出于什么原因
高校课程表编排不断优化,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为了提升教学质量
⑼ 我想了解自己专业的其他学校的课程进度,请问如何获取各高校课程表
网络。或者问其他学校的同学。
课程表一般都是本校的学生登录选课系统才可以看到,没听说过直接能找到别的学校课程表的。要不你网络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