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课程 » 幼儿园整合课程教案

幼儿园整合课程教案

发布时间: 2020-11-30 02:56:58

Ⅰ 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大班下 这是谁的牙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动物的牙齿及不同功用。 2、比较动物牙齿与人类牙齿的差异。 教学准备: 幼儿用书,挂图《动物牙齿大奇观》,有关牙齿的参考书。 教学过程: 1、说一说恐龙的牙齿。 ——恐龙化石牙齿是一样的吗?哪里不一样? ——为什么会不一样? 2、说一说老鼠的牙齿。 ——老鼠常干什么坏事?老鼠为什...么爱啃东西? ——老鼠啃木头是为了磨牙,在我们小时候长牙过程中也有磨牙期,回家问问妈妈:小时候你是咬什么东西来磨牙的。 3、对常见动物的牙齿的讨论。 ——如狗、猫、鸟、鱼等,这些动物有没有牙齿? ——这些动物的牙齿和我们的牙齿有什么不一样? ——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它们的牙齿有什么用途,和我们一样用来吃东西吗?还是有别的用途? 4、欣赏“自然放大镜”《动物牙齿大奇观》。 5、总结动物牙齿的功用(进食、说话、威吓、美观)

Ⅱ 幼儿园大班整合教案《我想告诉你》

活动目标:
1、学习“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数数方法,培养幼儿目测数群的能力。
2、培养幼儿对数数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圆点卡片,纸剪的拎包,蘑菇(上面分别贴有图案、圆点),花朵卡片,“彩链”。
活动过程:
一、学习“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
1、出示画有两种颜色差异的6个圆点的卡片,提问“这张卡片上有几个圆点?你是怎么数出来的?”
2、让幼儿演示数数过程,如果幼儿是逐一点数的,则请幼儿想出更快的数数方法。如果幼儿运用了“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则请幼儿比较这种数数方法和一个一个数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3、出示画有大小差异的7个圆点的卡片,让幼儿用“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数数。
4、出示画有大小、颜色相同而位置不同的7个圆点的卡片,让幼儿再尝试用“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数出圆点数量。

Ⅲ 幼儿园整合课程小班还有谁要上车教案

活动目标: 1、 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2、 了解公共汽车外观及乘坐方法。 3、 幼儿活动时遵守秩序的观念。 活动准备: 故事《还有谁要上车》,自制故事图卡,尼龙绳一条、小纸片、数把小椅子。 活动过程: 一、教师用故事图卡讲故事《还有谁要上车》。 二、引导幼儿注意故事重复的情节,说说一个个动物如何上车。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使用的象声词所造成的趣味,并请幼儿模仿多种动物上车时发出的声音。 三、请小朋友表演故事。说说自己乘坐汽车的经历。教师提问:“有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坐过汽车?”“怎样乘车的?汽车停靠车站时,售票员说了些什么话?需要多少钱买票?公共汽车是什么样子的,和其他车子哪里不一样?”我们坐汽车时要注意什么事情? 四、教师带领幼儿玩“乘坐公共汽车”的游戏: 1、将绳子打个结制成一个大圈,当作公共汽车;在几个地点放置小椅子作为站牌,要乘车的乘客在此等车。 2、教师当司机,其他的幼儿当乘客,并发给每人一张钱币或月票卡(以小纸片代替)。 3、司机开着“公共汽车”按一定线路去载乘客,停靠站台时要报站名并提醒乘客注意安全;乘客上车需要买票或刷月票卡。 4、幼儿分组进行游戏活动 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乘坐公共汽车时应注意的事项。 等车子停稳后再上车。上车后找到位子要赶紧坐好,如果没有位子则要抓住扶杆。 在车上不能大喊大叫,也不能走来走去。下车的时候,要提前走到门口,车停稳后再下车。 活动延伸: 在其他的游戏活动时可继续开展这样的活动,让幼儿更进一步了解乘车应注意的有关事项。 附: 故事: 还有谁要上车? 小小司机看看钟。开车的时间到了。 “今天有谁要坐车?准备好车票请上来吧。“ 兔子来了,兔子要上车。 但是他说能不能等一等, 因为他的朋友布鹅也要上车。 布鹅来了,布鹅要上车。 但是他说能不能等一等, 因为他的朋友小猪也要上车。 小猪来了,小猪要上车。 但是他说能不能等一等, 因为他的朋友大绵羊和小山羊也要上车。 大绵羊和小山羊来了,他们要上车。 但是他们说能不能等一等, 因为他们的朋友胖狗阿噜噜也要上车。 胖狗阿噜噜挤上车, 嘟嘟嘟、嘀嘀嘀、 嘎嘎嘎、碰碰碰、叽叽叽! 车子终于开动了!

Ⅳ 幼儿园大班整合教案《跟着我!影子》

目标:
1、观察各种物体的影子,感知积累与影子相关的各种经验。
2、记录自己所看到的影子的形态。提高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3、对探索影子活动感兴趣,激发探索兴趣。
重点:提高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难点:记录自己所看到的影子的形态。
准备:PPT 美工 有阳光的户外场地过程:
一、猜谜引出主题,表达对影子的已有经验。
1、师出谜面:有个好朋友,跟你不分手,你走他也走,你停他也停,请你猜猜是什么?
2、提问:(1)你在哪见过什么影子?影子是什么样子的?
(2)你知道影子是怎么来的吗?
二、找影子1、室内找影子2、户外找影子(引导幼儿从自己、身边的人、看到的物体找影子,发现影子的秘密)三、讨论影子1、提问:(1)、你在哪见到了什么影子?是怎么样的?
(2)、影子有什么共同的秘密吗?
2、集体观察PPT说说影子的来源与共同点。
四、记录影子使用幼儿用书《美工》画出自己看到的影子。

Ⅳ 幼儿园整合式课程健康《干干净净人人爱》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怎样洗手,身体各个部位。 2、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1、一盆清水,一条干净毛巾,一条脏毛巾。2肥皂一盒。3、挂图一幅。 活动过程 u 通过出示一双脏手,引起幼儿的观察力。 如:孩子们,很奇怪哦,怎么我的两只手长得不一样呢?一只白,另一只怎么是黑的呢?我的手究竟怎么搞的呢?(幼儿回答脏手) u 故意触摸幼儿,试探幼儿的反应。 如:孩子们,我现在用这只黑手去握你们干净的小手,你们可千万别不理它哦。(幼儿肯定回避) u 表演伤心难过,激发幼儿的怜悯之情,引起幼儿的思维。 如:孩子们,你们都不愿意让我碰你们的手,都没有孩子要理我,我好难过哦,呜呜,难道你们就不能给我想想办法,把我的手变干净吗?(幼儿回答洗手) u 再次以提问的方式,让幼儿做示范。 如:那我不知道怎么洗手,哪个孩子能上台给我演示一下。(幼儿自会自告奋勇) u 通过犯错的形式,引导幼儿的观察与动手能力。 如:孩子们,你们看我洗手后用的脏毛巾擦手,怎么样了呢?我的手洗掉了没有?怎么还黑乎乎的,哎,那旁边黄色的是什么啊!孩子们,你们谁能告诉我那是什么吗?(幼儿回答肥皂) u 出示肥皂,引起幼儿说出它的用途。 如:孩子们,那你们知道肥皂是用来干什么的吗?(幼儿回答洗衣服、洗脸、洗手等等) u 通过用肥皂洗手,让幼儿了解肥皂的奇妙之处。 如:那我试一试用肥皂洗洗手,看我的手有什么变化没有,哎哟,真神奇,那黑乎乎的手不见了,看,黑色的东西进水里去了,我的手现在怎么样了?(幼儿回答干净) u 出示挂图,让幼儿观察洗手步骤,改正其中不正确的方法。 如:孩子们,我这里有一张挂图,上面有如何洗手的步骤,大家都看一看,我们洗手的方法对不对,错,错在哪里? u 引导孩子动手能力,指正一二。 如:孩子们,现在我要请一个孩子按照上面的步骤来洗手,我们观察他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最后拿出脏毛巾和干净的毛巾,让幼儿选择) u 教师小结:我们的小手,可不要轻视它,它非常有用,我们要好好保护它,天天给它洗洗,这样细菌就不会粘在上面,也就不会进小肚肚里面,变成小虫,咬我们了,也就不会感到疼了,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了,我希望每个孩子都养成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的好习惯,还有千万不要双手在地上乱爬,脏了手就要去洗,而且要洗得干干净净,从现在起,我就要天天注意你们的卫生习惯,也希望你们认真做好个人卫生。

Ⅵ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幼儿园托班整合课程 小手捶一捶的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关心老人的情感。 2、能与同伴合作,体验表演唱的快乐。 教学准备: 1、组织幼儿与老人进行谈话,激发幼儿热爱、关心老人的情感。 2、假胡子、围裙若干。 3、爷爷、奶奶的头饰、磁带、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 1、初步感受歌曲的内容 —组织幼儿讨论:我能为爷爷奶奶做些什么事情?自然引出歌曲的名称。 —欣赏音乐,引导幼儿按音乐的节拍表现敲背捶腿的动作。 —教师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互相轮流按音乐节拍捶腿敲背,激发幼儿按四分和八分音符为一拍的两种节奏做动作。 —教师根据音乐的节拍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2、学唱歌曲 —教师有感情的范唱。 —幼儿学唱,教师重点引导幼儿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 3、合作表演歌曲 —鼓励幼儿边唱边创编动作,自由表演。 —教师扮演奶奶,与一幼儿师范表演,表演时可有机的结合幼儿的动作创编。 —幼儿自由选择同伴,三人一组分角色有表情的合作表演歌曲。 —提供胡子、围裙等道具,幼儿表演唱。 4、体验游戏 1、我们也来为给爷爷奶奶捶捶腿吧。 2、请男孩女孩自由组合,一个当爷爷或奶奶,一个当宝宝,宝宝给爷爷奶奶敲敲背捶捶腿。结束后换角色。 3、可以游戏数次。

Ⅶ 幼儿园整合式课程数学下会有几个教案

1个 幼儿的发展和学习内容涵盖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学习规律和教育规律,领域课程根据中国儿童心里及发展规律,最完善地保持了各领域教育目标、内容和学习方法的相对独立性、完整性和独特性,这是其他任何形式的幼儿教材所无法替代的。而在领域的基础上进行横向渗透,以解决幼儿园课程不宜采用高度分化和系统化的学科课程形式,积极寻求不同领域教育内容之间的联系并加以渗透、融合,最终构成一种完整的中国幼儿教育课程—— 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这正是国家教育部新近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核心理念和主题概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毋庸置疑,符合国家教育部新《纲要》的灵魂、完美彰显中国教育文化背景、适合并有利于提升中国幼儿教育现实水平的课程模式。

Ⅷ 幼儿园整合课程为什么会有影子教案

活动目标 1、 萌发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2、 初步了解影子产生的原理。 3、 通过参与实践操作活动,感知影子的特征,了解影子变化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1、满足幼儿探索事物本质特征的愿望。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3、提倡幼儿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体验自信带来的愉悦感。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的教学用具 手影戏《小鸟归巢》 活动过程 一 了解影子产生的原理。 带领幼儿散步,找影子。请幼儿观察什么地方有影子,什么地方没有影子,发现了什么东西的影子? 1、室内谈话:幼儿说一说散步时的发现, (1)小结:太阳光下有影子,阴暗处没有影子。 (2)欣赏多媒体课件手影戏与表演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小实验:影子的产生。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就带领幼儿从开着的幻灯机旁走过,出现自己的影子,让幼儿在前面做做不同的动作,感知影子的有趣,激发幼儿探索影子的兴趣。 回到位置上,提问: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影子) 如果幼儿说不出就请再请 一幼儿再次上来演示,其他幼儿观察。向幼儿介绍这个黑黑的就是他的影子。再次提问:为什么会有影子呢?如果幼儿回答不出,就请一幼儿走到另外一边,让幼儿看看墙上有没有影子,让幼儿进行对比,有了对比幼儿很快就会明白:有了光,物体挡住光才会产生影子。 由开着的幻灯机的光引出生活中的手电筒也会发出亮亮的光,从而让幼儿进行探索操作。由于手电筒在现在的孩子生活中很少用到,于是先让幼儿了解一下手电也能发光的功能。“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认识它吗?手电打开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教师在墙上演示一下,出现亮的光。 (2)自由探索 将玩具挡住光线,问幼儿:现在墙上有影子吗?为什么?(玩具挡住了光线,所以出现了影子) (3)自由讨论 将幻灯机(或手电筒)关掉,问幼儿:现在墙上有影子吗?为什么?(没有光,有物体,也不会产生影子) 小结:影子的产生有两个条 件,一要有光,二要有不透光的物体。光照在不透光的物体上,就会出现影子。 3、巩固练习 进行找影子的练习,巩固幼儿对影子的认识。操作材料分成难易两份:一份是不同影子连线;另一份是在两种相似的影子中圈出与前面的图一模一样的影子,它可以提高幼儿观察能力和形态认知能力。 小动物要和影子做游戏,可是他们不知到自己的影子在哪里?你们愿意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影子吗?讲解操作卡片做法。 二、玩游戏:踩影子 1、幼儿在阳光下自由活动,观察自己的影子,找出规律:人动,影子动;人停,影子停;影子跟着人。 2、教师在阳光下跑,让幼儿踩教师的影子。教师可变换方向,站起或蹲下,引导幼儿注意影子的变化,控制幼儿的活动量。 3、幼儿两人一组,互相踩对方的影子。 三、美术活动:画影子(时间:上午) 1、两位教师示范,站在阳光下(面向一定方位)互相将对方的轮廓用粉笔描画下来。(提醒幼儿:下午,我们将站在原地,再画一次影子,看看有什么变化,你们愿意试试吗?) 2、幼儿两人一组。互画影子,先画小朋友现在所在的位置,做上自己知道的记号。 四、活动延伸 1、下午四时左右,再组织幼儿画一次影子。然后组织幼儿讨论:影子变了吗?为什么会变? 小结:太阳在动,影子也随着移动。太阳在这边,影子总是在那边。(也可让幼儿比较早晚的影子与中午的影子的不同)。 2、上述各项活动,可以让幼儿重复进行,进一步深入观察、了解影子,理解各种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3、幼儿自由交流游戏的方法与结果。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