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课程 » 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

发布时间: 2020-11-30 03:37:07

❶ 新课改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什么意思

三维目标抄是教育理论袭中的一个新名词。它是指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❷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什么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

张绪培:在三维目标基础上提出核心素养,这是对三维目标的发展和深化。核心素养更直指教育的真实目的,那就是育人。核心素养具有中国特色,包括了能力、品格。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教学下一步的发展,有了更明确的指向。
崔允漷:21世纪的到来,每一个国家、国际组织都在思考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的核心素养体系,就是希望在基础教育阶段把国家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系统地描述出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毕业形象,为进一步的课程设计提供方向或路径。现在基本上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确定为9个素养、23个基本要点、70个关键表现。接下来就是根据这样的框架,进一步设计不同阶段的课程标准,老师、学校基于课程标准的来设计教学、命题、作业、考试。这是一个很庞大的体系,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是怎样的关系?简单地说,我们的传统是比较重视“双基”,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后来觉得“双基”不完整,提出三维目标。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这是从教书走向育人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用简单的比喻来说,落实“双基”是课程目标1.0版,三维目标是2.0版,核心素养就是3.0版。最近,教育部组建了260多位专家,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就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编制课程标准,包括学业质量的标准,当然,也包括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

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分类是指什么

1、知识与技能:知识是指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技能指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和方法。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扩展阅读:

一、改革原因

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既往的七次课程改革,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对于促进中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承认,目前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反差。中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其原因如下。

第一,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第二,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

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这些问题的存在,以及它们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及产生的不良影响,都足以说明推进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针对性。

二、主要课程类型

1、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这是从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来区分的两种类型。其中,学科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使学生掌握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经验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

2、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这是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区分的两种类型。其中,分科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而综合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的视野与方法。

3、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这是从课程计划中对课程实施的要求来区分的两种类型。其中,必修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而选修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4、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这是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区分的三种类型。其中,国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地方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上述各类课程所具有的特定价值以及每组课程类型所具有的价值互补性,意味着它们在学校课程结构中都拥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即学校的课程结构应当是由各种课程类型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❹ 新课程三维目标谈谈怎样上好一堂课

新课标按照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在目标设计上有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在教学目标中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 个维度,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在 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关两个目 标维度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 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假如把语文 素养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
1、教学目的要清晰明确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其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先决条件,在 于坚持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时刻注意教什么,怎样教,最后要达到什么目的。 掌握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关键在于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及学情,深刻掌握教学大纲 和教材本身的内在要求。一堂课所应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多方面的,但在实际教学中,不是一 项一项的单独地去完成,而是综合地解决传授知识与技能,发展智能,培养共产主义思想品 德以及增强体质等任务。
2、教学内容要正确 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来实现的。目的明确之后,最重要 的是要正确地掌握教学内容和正确地传授教学内容。为此,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理解每一 个科学概念、原理、法则、公式和规律;要从教材的部分与整体的内在联系上下功夫,了解 教材每部分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前后各部分的因果联系及其发展序列;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深入研究和掌握。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既能讲清科学概念和规律, 又能掌握观点与材料的内在联系,把重点内容突出出来,使学生准确理解概念和规律,并形 成正确的思想观点。
3、教学方法要灵活适当 要使教学内容为学生所接受,并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必须在 课堂上机智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比如当学生对这堂课认识不足,学习态度不积极时, 就要善于提出有趣味的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要求,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教师在讲到 全课关键性问题时,就通过一定方式引起全班同学精神集中,全神贯注,力求使每个学生都 能积极思考主要问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些问题预计到学生不易理解,就要采取一种 通俗化的讲解法,辅以生动活泼的直观教学,使学生深入浅出地掌握知识。当学生具有一定 的知识和经验时就要尽可能通过谈话法或讨论法,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和互相讨论,探索 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的独立自学能力,促进其智力的发展。一节课绝不是用一种固定 不变的方法,就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实际上经常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备 课时准备好运用哪些教学方法,要根据当时课堂教学进展的情况,机智灵活地改变教学方法, 使方法能适应当时教学的需要。并且要把几种教学方法结合好,在不同条件下都能起到各种 教学方法特有的作用。
4、课堂组织要严密紧凑 上课是在特定的时间(上课时间内) 、空间(教室或操场等) 、人员(教师和学生)及教 学设备(课桌椅、黑板、讲台、教具)等条件下开展的教学活动。只有教师把这些因素都充 分考虑好,使这些条件得以有效地利用,才能在以较少的时间、精力、人力和物力取得良好 的教学效果。就是说不但要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要通过对各种条件的有效利用,提高教学 效率。作为一名教师,上课绝不是单纯讲授知识,重要一环要把课堂活动组织好。 良好的课堂组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课堂中的人与人、人与物的相互关系要处 理好,组织要严密,使各方面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例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 相互配合得好,学生学习时就能把一名学生学习的经验和教训转化为全班学生的经验教训, 使大家都能受益;还要研究在什么条件下,教师直接讲授;在什么条件下,教师不讲,利用 物质条件(教具,现代教学手段等) ,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直接观察,启发独立思考;在什么条 件下,学生共同讨论研究。总之,不要使课堂教学活动只是教师的活动或只是少数几个学生 的活动,而是要使全班学生都活跃起来,都在教学活动中受到效益。 其次,要善于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组织得当。能够一环扣一环地进行,使前一个环节 为后一个环节打好基础,前后接应,相互衔接,不浪费每一分钟时间。这是通过组织教学活 动程序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
5、师生作用要充分发挥 构成一堂好课,要具备多种因素,其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 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对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有能动作用。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 和质量,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 教师和学生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师生对教学活动都具有积极性。比如,教师对学生是 否有热情,有责任心,有良好的工作情绪;学生是否爱学,是否有学习兴趣,求知欲是否强 烈。只有师生双方都有积极性,才能把各自的作用发挥出来。其中,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起主导作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调动。如课程讲得生动活泼, 教学方法又具有吸引力等,都对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起重要作用。然而教师的学生观,即能 否正确地对待学生的优缺点,能否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则是教师能否正确处理 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它是决定教师能否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条件。 教师不但要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而且还要把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充分体 现出来。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也不仅仅是受教育的对象,同时又是教学活动的能动的 参加者。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注意问题、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探求问题和独立动手动脑 活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

❺ 如何理解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指向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在品德、才智、审美等方面的成长。三维目标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学科课程中培养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规律。 知识与技能这个目标与我们以前的课堂教学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上课的目的之一就是向学生传递人类文明的结晶,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我个人认为知识与技能是不能独立,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知识能促进技能的发展,技能上来了也能帮助人们吸收理解掌握新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这一维目标我认为因该更加重要,其实在传授知识得同时,我们总在进行着过程与方法得习得。有时我们说过程与方法可能比知识更加得重要,因为我们学习得知识是静态得知识,是人类文明得积累,是过去得东西,是人们在经历过的过程中保留下来得文化遗产,这样总是跟在时代的后面。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没有没有精力也没有必要学习所有得知识,同时也不可能学习所有得知识,但是人们掌握了学习知识得过程和方法那样就好了,那样就会一通百通。因此我们有时候说经历对一个人的得成长太重要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得目标是教师在教学中写教案非常困难得,其实没有什么必要那么为难,我们学习知识得最终得目的是什么,不就是改变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吗,理解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得问题。如果看周围得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这不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吗。其实我们学习知识得同时,经历了过程与方法,当学习了知识的同时技能也得到了提高,同时也经历得过程与方法,在这样的经历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世界观就发生了变化。所以不是很难得事情。大家不要把三维目标想的那么复杂。其实就在你的身边,也就是你本人经常那样做的。

❻ 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分类是指

(1)知识与技能:知识是指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技能指获取专、收集、属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和方法。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❼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现化学教学的三维目标

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是指情感、态度、价值这三个方内面的目标。

第一、新容的课程标准已实施多年,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课程理念与课堂实践实现了逐步融合,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机地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是需要经验的。
第二、课堂的核心不再只是知识目标 三维目标的第一点—知识与能力,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知识是传统教学的核心,新课改强调课堂核心的不在只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学生能力的培养、新知识建构的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中,因做到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建立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达到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训练思维、健全人格。

❽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什么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❾ 课堂教学三维目标是什么

三维目标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新名词。它是指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维度,即:知识与技能(Knowledge & skills);过程与方法(Process & steps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emotional attitude & values)。“三维目标”是一个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独立的教学目标,它们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三个纬度就是K、A、 P,加上学习事件(Occurrence)本身首字母为O,就是我们所说的KAPO模型。
拓展资料:
一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二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把握目标
“整”就是整理,“合”是组合,“整合”就是根据完整性、系统性与有序协调的原则进行整理,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效果。要整合三维目标,前提是要整体解读文本,科学确定每一个维度的目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在阅读文本时,首先要确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点。如教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翠鸟》《燕子专列》《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四篇课文,就不能简单地与学生泛谈要保护环境。可以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分别确定“人类的朋友”“关爱生命”“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
然后,再确定知识与能力的落脚点、过程与方法的展开点,如紧扣文本中的“它从那么远飞到这里来,是要和我们做朋友的呀”“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等语句,进行朗读感悟、想象体验等,全面制定教学目标。
组合目标
目标的逐维分解有利于目标的具体化、操作化,分解目标只是教学目标设计的第一步,关键是把分解后的目标整合起来,整合的目标更有利于目标的结构化和整体化。如王自文老师设计的《古诗两首》(《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课的教学目标:
①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②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③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在目标的表述形式上,虽然没有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明显的提示语,但是每一条目标都很好地把三维目标交融在一起,并且分层递进,为课堂教学达到三维目标和谐共振奠定了基础。
1956年,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立足于教育目标的完整性,制定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他提出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目标领域。根据布卢姆等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结合我国的教育教学实际,新课程将课程(学教)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❿ 关于音乐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体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在课堂预设中必须确立每堂课教学所要达成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具体要求。一要确立知识目标。要做到既要体现政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尊重新教材文本的内容,还要落实好对于体现课程标准要求与尊重教材文本知识内容的具体知识目标的相关教学策略。二要确立每堂课教学所要达成的能力目标。能力目标必须包括学生学习、生活乃至今后工作的方方面面的能力需求,特别注意不能把能力培养简单化为学科应试技能的形成。三要确立好课堂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注意的是这一目标的确立必须从学生的实际现状与实际需要出发,千万不可牵强附会,因此决不是每个知识点的教学都必须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育教学目标的。另外,也不能把这一目标简单等同为过去政治课堂教学目标中的思想觉悟的要求。
其次,要形成三维目标有机整合的完整措施预案。在教学预设时,三维目标的确立不是孤立进行的,要把三维目标作为整体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使三维目标成为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有机统一的过程。不少政治教师在自己的备课笔记上都有关于某一课教学的三维目标的一些要求,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哪些具体知识、培养哪些方面的能力以及确立怎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但具体在讲解哪些知识过程中需要突出培养学生哪一方面的能力,以及如何采取正确的方法来培养能力,如何在讲解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有机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育教学目标并促使其达成等等,往往在课堂教学预设中即在备课时未能得以明晰,没有形成三维目标有机整合的完整的措施预案,因而就造成了具体教学时三维目标得不到真正的很好的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所谓三维目标只是贴标签而已,根本谈不上什么有机整合。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