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课程 » 幼儿园课程有哪些标准

幼儿园课程有哪些标准

发布时间: 2020-11-30 03:54:19

① 幼儿园五大领域的课程内容包含哪些方面

一、健康领域 情感领域: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认知领域: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动作技能领域: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二、语言领域 情感领域:乐于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认知领域: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动作技能领域: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三、社会领域 情感领域:乐意与他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认知领域: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动作技能领域: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四、科学领域 情感领域: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认知领域: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动作技能领域: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 五、艺术领域 情感领域: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认知领域: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动作技能领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幼儿园课程目标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它包括幼儿身体的、认知的、语言的、情感的、以及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选择哪些内容才有可能满足幼儿这几方面的发展需要呢?显然,单纯地依赖一两个内容领域是不可能达到目标的,但要把人类所有的文化积累都纳入内容也不可能。因此,只能遵照目标所包含的几方面发展要求,来确定内容的范围,选择对幼儿发展具有永恒价值的内容,既使他们终身受用,同时又能满足当前的发展需要和实际生活需要。如此,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可包括日常生活、体能锻炼、语言、数学、科学、社会、音乐、美术等学习范围,也可以把它们归纳为健康、语言、认知、社会、艺术等领域。每一个学习范围或领域,既对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具有共同的意义,又对幼儿某一方面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

③ 幼儿园课程教案的标准格式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总结。差不多就这些,写完基本上就是教案了。也可以加点自己对这堂课的感想。

④ 幼儿园五大领域的课程内容包含哪些方面

五大领域包括:艺术、健康、社会、科学、语言。

⑤ 幼儿园课程建设包括哪些方面

包括
本课程的建设与推进是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热点,目前很多幼儿园都立足本园实际构建园本课程,以便在课程建设中体现自我特色。但是,园本课程的建设是一个持续、动态、逐步完善的过程,在崇尚个性化的课程建设中,我们是否把原来的,或者以往不好的地方做得更好作为追求个性的前提呢?也许,基础打得更扎实,才能更好的逐步探索出适合本园的课程。

⑥ 幼儿园五大领域公开课评课标准有哪些

一、如何听课 听课时评课的前提,只有听课才能获得第一手材料,从而为实现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一堂课奠定基矗 〈一〉教师听课应按下面三个步骤进行: (1)可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 (2)听课中要有认真观察与记录 (3)听课后要有思考与整理...

⑦ 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一、幼儿园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是由目标决定的,而目标的达成又离不开内容,没有课程内容,目标也无法实现。 (一)课程目标规定了内容的范围与要求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是依据课程目标来选择和确定的。幼儿园课程目标反映了社会对幼儿发展的期望,也反映了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及规律、特点,因此...,幼儿课程的内容必须适合幼儿的学习,同时还要有利于他们朝着社会的期望发展。 幼儿园课程目标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它包括幼儿身体的、认知的、语言的、情感的、以及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选择哪些内容才有可能满足幼儿这几方面的发展需要呢?显然,单纯地依赖一两个内容领域是不可能达到目标的,但要把人类所有的文化积累都纳入内容也不可能。因此,只能遵照目标所包含的几方面发展要求,来确定内容的范围,选择对幼儿发展具有永恒价值的内容,既使他们终身受用,同时又能满足当前的发展需要和实际生活需要。如此,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可包括日常生活、体能锻炼、语言、数学、科学、社会、音乐、美术等学习范围,也可以把它们归纳为健康、语言、认知、社会、艺术等领域。每一个学习范围或领域,既对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具有共同的意义,又对幼儿某一方面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

⑧ 国家颁布的幼儿园课程标准是什么

我国先后颁布过三个幼儿园课程标准: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第一个幼儿园课程标准《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以下简称“《暂行纲要》”)颁布。《暂行纲要》以前苏联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为模板,初步确立了新中国幼儿园课程的框架和内容体系。改革开放初期的1981年,我国颁布了《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以下简称“《教育纲要》”)。《教育纲要》以各种先进的儿童发展理论、教育理论为指导,力图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幼儿园课程体系。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受西方先进的教育理论、课程理论影响,2001年我国颁布了新的幼儿园课程标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新《纲要》”)。本文拟分析建国60年来幼儿园课程标准的文本变化及其意义,借此梳理建国60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变化,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不同时期我国幼儿园课程标准文本内容的比较 1课程目标 有学者指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内涵不断丰富,其中一条明显的轨迹是从最初的偏重“双基”,即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到强调智力和能力的培养,再到重视非智力因素,直到提倡素质教育。我国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演变基本遵循这一规律。 《暂行纲要》明确了幼儿园教育使幼儿获得健全发展、减轻家庭特别是母亲就业负担的双重任务以及教养并重的特点,强调了幼儿园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以及各科教学的系统性。《暂行纲要》初步确立了幼儿园教学的目标系统,它既包括幼儿园教学的最终目标,也包括小、中、大各年龄班和各科教学所要达到的中期、短期目标。还包括每一次活动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教育纲要》明确了幼儿园教育的性质与教育任务。指出“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应是向幼儿进行初步的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泼成长,为人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教育纲要》明确了小、中、大各年龄班在生活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八个方面的具体教育内容与要求,并且规定后一年龄班的教育必须继续巩固前一、两个年龄班的教育成果,体现了目标的层次性和衔接性,使得课程目标更为全面和系统。 新《纲要》没有细分小、中、大各年龄班的不同目标,而是针对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提出了总括性的课程目标,既讲情感、态度、能力。又讲知识技能。 以语言方面的课程目标为例。《暂行纲要》中幼儿园语言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使用新词句的习惯,丰富语汇,发展想象力、思考力以及表达能力”。《教育纲要》对中班的语言教育要求之一是“继续丰富词汇,能掌握运用更多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学会使用常用副词(如现在、还、非常等)和连接词(如和、跟、同等),能理解词义”。新《纲要》关于语言教育的目标是: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从中不难看出,《暂行纲要》和《教育纲要》规定了具体详细的目标,着眼于“双基”,重视显性的知识技能层面目标的达成,忽视幼儿情感态度的培养。新《纲要》提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更看重非智力因素,重在培养幼儿健康的体魄、积极乐观的性格、良好的社会性品质等。 2课程内容 《暂行纲要》将幼儿园教学内容分为六个学科,包括语言、计算、音乐、美工、常识、体育。它详细规定了六科教学的纲要,每科纲要均由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要点和设备四方面内容构成。这一时期没有课程内容一说,只有教学内容。《暂行纲要》统一而详细地规定了各年龄段幼儿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强调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可见,教学内容带有浓厚的唯智主义色彩。 《教育纲要》把20世纪50年代的幼儿园教学改为幼儿园教育,将教育内容由六科拓展为生活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八个方面,并且按小、中、大三个年龄班详细提出了具体的教育内容与要求。 新《纲要》没有对课程内容做统一、具体的规定,也没有罗列出课程内容的清单,而是通过对教师提出要求——做什么、怎样做和追求什么。将课程内容融入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各种活动之中。其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四类经验:关于周围世界(包括自己)的浅显而基本的知识经验,关于基本活动方式(包括认识活动)的行动经验(“做”的经验),关于发展智力、提高各种基本能力的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包括自己)和活动的态度,即情意方面的经验。 一方面,新《纲要》把课程内容重心放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以及各种经验的获得上。完全抛弃了过去“学科说”把课程内容看作具体的知识或学科的做法。新《纲要》根据新知识观来理解课程内容,突出内容的过程性、活动性、经验性及情境性。例如,新《纲要》“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当然,这种课程内容取向没有否定知识的价值。没有忽视必要的知识学习,只是强调知识来源于活动和经验,知识反过来又成为幼儿进行活动和获取经验的必要手段。另一方面,新《纲要》也改变了过去统一规定课程内容的做法。因为全国统一的、单一的课程内容不适合我国地域广阔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国情。新《纲要》在课程内容的编排和选择上赋予了幼儿园、教师、家长以及幼儿更多的权利,为他们提供了更大的自主空间。这一时期园本课程的大量出现就是课程权力下放的具体表现。 3课程组织与课程实施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一直采用从前苏联引进的“幼儿知识系统化教学”的课程理论与实践。该模式强调儿童发展的阶段性和教育任务的连续性。突出系统化知识在幼儿学习和发展中的作用,强调让幼儿掌握系统化知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教学——上课。《暂行纲 要》规定采用作业教学形式,并规定每周必修作业项目和时间,辅之以选修作业。必修作业占用的时间远多于选修作业,而必修作业的实质就是开展集体教学。《教育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内容与要求是通过游戏、体育活动、上课、观察、劳动、娱乐和日常生活等各种活动完成的,不可偏废”。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尤其受教师整体素质的影响,端坐静听式的上课形式依然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新《纲要》则明确提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这些规定不仅大大扩展了课程实施的路径,而且体现了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充分尊重。 4课程评价 20世纪50年代的《暂行纲要》和20世纪80年代的《教育纲要》虽然都没有明确指出幼儿园课程的评价内容与评价指标,但是毫无疑问,其评价标准就是看目标是否达成,考察大到幼儿园全年的工作计划。小到每个班每一天、每一个活动的目标是否达成。这种单纯分等鉴定的课程评价方式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相应地也造成了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评价模式,即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园进行评价。园长对教师进行评价,教师对幼儿进行评价。总之,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片面,评价重结果而非过程。以对幼儿的评价为例。直接对幼儿评价的主体是教师,评价的指标是显性课程目标,评价的内容是幼儿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评价的功能是甄选优秀幼儿。 新《纲要》将教育评价作为与总则、教育内容

⑨ 幼儿园一般都有哪些课程

音乐、美术、常识、社会、科学、是教委规定课程,一般幼儿园都有的。其余每个幼儿园都有自己的特色课程,那就要你到各个幼儿园参观的时候咨询一下了。不知道你是哪人啊?要问的是什么地方的幼儿园?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