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课程是什么意思
1. 小学科学课程的课程性质是什么
小学科学课程的课程性质,这个其实就是与属于一种科普类的知识吧,让孩子了解一下科技方面的知识
2. 请问小学主要课程是什么
语文(400字以内的作文,学会使用1500个常用字并会简单的句子正误判断就可以了)。
数学(学会正常的加减乘除,学会三角形,几种常见四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学会正方体,长方体的面积 体积计算及其运用和有关知识)。
英语(要是日常交际用语的运用词汇也是这方面的,最主要的是口语)。
有的省份添加了科学这一学科,其实内容很简单你完全可以在网上自学,它的教材主要是“浙教版”与“人科版”的。
历史等学科一般不参加考试,但学好了可以为初中打好基础。
至于体育就靠你自己煅练了。
当然如果有特殊原因你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学。加油,祝你成功!
3. 小学学校的课程建设是什么意思
您好,课程建设指小学需要开设什么有意义的课程!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您帮助!
4. 小学steam课是什么意思
steam
[英] [stiːm][美] [stim]
n.
蒸汽, 水蒸气
v.
冒出蒸汽; 产生蒸汽; 蒸煮; (轮船, 火车)靠蒸汽动力行驶
[短语]
have steam coming out of one's ears,in steam,off steam
5. 课程的含义是什么
课程的含义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指为了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科目(即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如中学课程,小学课程。狭义的课程指某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生物课程等。这样狭义的课程就同教学科目(学科)成为同义语了。 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和对课程本质的深入研究,课程的内涵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程已不仅仅指那些明确陈述的、外显的、正式的教学和教育的内容,即显性课程,也包括那些并非用言语陈述的潜隐的、非正式的、对学生发生潜移默化影响的教学内容,即隐性课程。课程不仅包括按课程表所组织起来的全部课内教学内容,而且也包括配合课内教学所组织的各种课外教学内容;课程不仅局限于各种科目静态的集合,它还包括对学科教学顺序、进程、时限等方面的统筹安排。至此概括地说:课程就是指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安排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6. 小学课程的ilp课程是啥意思
就是运用网络技术进行小学教育。你通过网络就可以学习你小学的所有课程,在家里或者任何地方都可以。
7. 小学学科课程标准是什么
小学美术教师学科专业素养一级考核样题 模块三 学科课程标准
一、选择题
单选
1、新课程标准是的制定部门是( C)
A 国务院 B 省级人民政府 C教育部 D 北京师范大学
2、新课程标准把美术学科定性为什么学科?( A )
A文化性 B选修科目 C 由地方规定 D学校自行规定
3、对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开课要求是 ( A )
A 必修科目 B 选修科目 C 由地方规定 D 学校自行确定
4、美术学科最能培养学生审美体验的方面是(C )
A 感觉 B 知觉 C 视觉 D 情感
5、美术课程教学评价的主要目标是 ( A )
A 促进学生发展 B 促进教师发展 C 选拔人才 D 修满学分
6、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什么的主要途径?(C )
A 艺术教育 B 技能教育 C 美育 D 人文教育
7、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是( D )
A 目标 B 升学 C 就业 D 兴趣
8、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学习共分为几个领域( B )
A 3个 B 4个 C 5个 D不分
9、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学科共分几个学段?( B )
A 3个 B 4个 C 5个 D不分
10、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美术共分几个学段?( A )
A 3个 B 4个 C 5个 D不分
多选题
1、美术课程评价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BCD )
A.导向性 B.科学性 C.整体性 D.可操作性
2、美术课程教学评价要淡化的功能是( CD )。
A.促进学生发展 B.促进教师发展 C.选拔性 D.甄别性
3、我国基础教育在过去一段时间过于偏重( AC )
A.基础知识 B.情感态度 C.基本技能 D.学生发展
4、我国基础教育在过去一段时间过于偏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忽略了(A BCD )
A. 情感 B.态度 C.价值观 D.能力
5、美术课程改革是要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更多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 ABD )
A.均衡性 B.综合性 C.可塑性 D.选择性
6、新课程改革是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课程的管理者有( ABC )
A.国家 B.地方 C.学校 D.教师
8、美术课程的学习领域有( ABD )
A.造型*表现 B.设计*应用 C.电脑美术 D.综合*探索
9、新课程改革之前我国美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BC )
A.过于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B.课程的综合性不足 C.课程的多样性不足 D.加强技能训练
10、课程改革的目的在于(AC )
A.提高学生的能力 B.加强学科知识 C.加强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D.加强技能训练
二、填空题
1、教育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
2、我国基础教育在过去一段时间过于偏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忽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培养。
3、我国基础教育在过去一段时间过于偏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忽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培养。
4、美术课程改革是要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5、改变过分强调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过分强调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7、新课程改革是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造就性和适应。
8、课程改革的目的: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生学习活动的(综合性)性和(探索性)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9、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
10、思维又可以分为(发散思维)思维和(收敛思维)思维两种类型,美术活动主动是(发散思维)思维活动。
11、艺术至高价值在于(创造),艺术教育的至高价值无疑是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
12、人的行为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情趣性)行为,一种是(意志性)行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应更多的调动学生的(情趣性)行为。
13、(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就是教育的过程与教育的目标的统一。
14、美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表述的,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5、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的学习内容是以四个领域来划分的,分别是(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究)。
16、各学习领域分别由(标准)、(教学活动建议)和(评价建议)三个部分组成。
17、(标准)是课程总目标的具体化,体现出与总目标的对应关系。
18、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共分为(4个)学段。
19、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的第四个学段是(7—9)年级。
20、(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维的学习领域。
三、判断题
1、新课程改革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
2、新课程改革是要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新课程改革是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4、新课程改革是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5、新课程改革是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6、新课程改革是要改变过分强调评分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7、新课程改革是要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8、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造就性好适应。(√)
9、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
10、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
11、美术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
12、美术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选修的艺术课程。(×)
13、人文性应该是美术的基本性质。(√)
14、艺术性是美术学科的基本性质。(×)
15、通过美术教育,我们可以有效地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文意识。(√)
16、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学科的教学内容是按照四个领域来划分的。(√)
17、新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学年的课程目标都做出了清晰的规定。(×)
18、课程标准内容可以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对灵活的安排。(√)
19、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与音乐课是可以互相替代的。(×)
20、国家是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内容的唯一管理者。(×)
8. 小学教学课程的含义性质和地位作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回学生初步学答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